小学数学课堂教案模板.doc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案模板.doc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案模板.doc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案模板.doc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案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课堂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们的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期小学数学课堂教案模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难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教法: 问题教学法学法探究法 教学教具: 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购物的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计算、探究、验证等方法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同学们今天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待你们来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大家有没有信心? 1、请同学们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 2、老师也准备了几个比想让同学们求出他们的比值并根据比值分类 2:34.5:2.710:6 80:44:610:1/2 提问:你是怎样分类的?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两个比相等4.5:2.7=10:612:16=3/5:4/580:4=10:1/2)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题 先出示教材上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再出示四面国旗长、宽的尺寸 师: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2.41.6=6040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师: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些比来组成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4.5/2.7=10/6请同学们很快地把黑板上我们写出的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 (2)引导概括比例的意义 同学们老师刚才写出的这些式子叫做比例那么谁能用一句话把比例的意义总结出来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比例的意义) (3)判断举一个反例:那么2:3和6:4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办?”(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比值求出来以后再看 (4)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5)反馈训练 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3和12:635:7和45:9 20:5和16:80.8:0.4和4:2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课本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各部分的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有关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说出黑板上各比例的内外项 (3)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在比例的内外项之间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比例的基本性质)大家想不想研究?(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4.56=27 两个内项的积是2.710=27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4.56=2.710 (4)计算验证达成共识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性质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判断前面的比例式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 (5)引导小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通过计算大家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概括出来? 教师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4.5/2.7=10/6)“这个比例的外项是两个数呢?内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6)判断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反馈训练: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一)判断 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2.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8:2和1:4能组成比例() (二)、用你喜欢的方式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9和9:12(2)14:2和7:1 (3)0.5:0.2和5:2(4)0.8:0.4和0.3:0.6 (三)填空 (1)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则两个内项的积是()如果其中一个内项是2/3则另一个内项是()如果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 (2)如果2:3=8:12那么()x()=()x() (3)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是()、()组成比例是() (4)如果5a=3b那么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