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高校感恩教育探析.pdf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高校感恩教育探析.pdf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高校感恩教育探析.pdf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高校感恩教育探析.pdf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高校感恩教育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感恩即对外界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地认可,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真诚回 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人的道德品质的底色,自古以来感恩就是人 类社会的基本伦理和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秩序良性运 行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对大学生感恩意识培育的缺失,使得目前我国高 校学生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由此也导致了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感恩行为缺失问题严 峻。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要求大学生们学会识恩、记恩,培育他们“知恩 图报 的意识与情感,进而付诸于真诚回报社会与他人的行动之中。本文旨在通 过对我国高校学生感恩与感恩教育状况的调查和研究,针对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 问题,提出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思路和策略。 本文第一至第三部分对感恩的定义和感恩教育的内涵进行界定和阐述,并通 过阐明高校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梳理关于感恩教育研究的相关理论, 为本文的主题奠定理论和研究基础。本文在第四部分提出通过问卷抽样调查所得 的目前高校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和高校感恩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产生这 些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以感恩教育相关理论为指导,针对高校感恩教育中存在 的相关问题,提出高校加强感恩教育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校;感恩教育;实施策略 分类号:g 4 1 0 a b s t r a c t g r a c ei s 锄a f f i r m a t i o no ff a v o ra n db e n e f i tf r o mo u t s i d ea n dak n o w l e d g e ,a n e n l o t i o no ra c tt or e w a r ds i n c e r e l y g r a c ei saf u n d a m e n t a lc h a r a c t e ro f m a n sm o r a l i ti sab a s i cr u l eo fh u m a ns o c i e t y , at r a d i t i o n a lv i r t u eo fc h i n e s ea n dag r o u n d w o r k f o rac o m m u n i t yt ow o r kw e l l b u tb e c a u s eo f t h ei g n o r a n c e ,t o d a y , t h ep r o b l e mo f l a c ko fg r a c eb e c o m em o r ea n dm o r es e v e r ei n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o fg r a c e i n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i st of o s t e rt h e ma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 e m o t i o no fg r a c e t h e y c o u l ds e e 卸【l dr e m e m b e rt h ef a v o ra n db e n e f i tf r o mo t h e r s ,a n di n r e t u r n , r e w o r d o t h e r ss i n c e r e l y b a s i n go n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a n da n a l y s i s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g i v es o m ew a y t od e a l 谢廿1 t h ep r o b l e mf a c i n gi ne d u c a t i o no fg r a c ei nc o l l e g e i np a r to n et op a r tt h r e e ,1w i l lt a l ka b o u t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g r a c e a n dt h em e a n i n g o fe d u c a t i o no fg r a c e a sb a s i cs t u d y , t h i sp a r tw i l li n c l u d e s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o f t h e n e c e s s 竹t oe n h a n c et h ee d u c a t i o no fg r a c ei nc o l l e g ea n dt h e r e v i e wo fs o m e r e l a t i o n a lt h e o t i e so ni t i np a r tf o u r , t h r o u g h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e x p l o r e t :h eo u t 蛐d i n gp r o b l e m si n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o fg r a c ea n dt h e s i t u a t i o no f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g r a c ei nc o l l e g e f i n a l l y , i np a r tf i v e ,1 w i l lp u tf o r w a r ds o m e m e a s u r e st 0d e a lw i t ht h ep r o b l e mi ne d u c a t i o no fg r a c e i nh i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o f g r a c e ;m e a s u r e s b p e n o :g 4 1 0 2 引言 ( 一)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我们不断地从社会各方面听到令人震惊的“感恩缺失事件”:n 3 受 到丛飞( 原名张崇) 资助的大学生在丛飞病重时无人前来探望,甚至电视台在 曝光资助人名单时,有人竟打电话辱骂丛飞破坏了自己的社会形象,要求丛飞赔 偿精神损失;在南京的一所著名高校里,父母卖血供儿子读书,但儿子几年来除 了向父母写信要钱就再也没有其他的问候,以至于父母后来产生了“天不怕,地 不怕,就怕儿子写信打电话 的恐惧心理:湖北5 名高校贫困大学生在接受别人 的资助后无一人给资助者打过电话表示起码的尊重和谢意。这些事件让有良知的 人感到愤怒,更多的则是一种忧虑:诸多此类事件表明,在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 影响下,当代一些大学生情感冷漠,感恩意识淡薄。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把 家庭的付出和学校、社会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对人间的情感缺乏感恩意识。大 学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是未来建设事业的后备力量,他们身上印刻 着知识修养和高素质社会品质的标志,他们的人格不健全必将影响我国当前及未 来的发展,进而会影响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才战略是根本。1 9 9 4 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指出:“现在和 今后一二十年内培育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 n - 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高 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 0 0 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 想政治素质,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这两个意见充分表明 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工作并将之提到战略的高度。感恩是 人的思想道德底色,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感恩教育是基础性的,是当前高校道 德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对大学生的信仰、社会责任感、理想 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团结协作等方面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解决大学生 感恩品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让他们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施恩不图报 的知恩、感恩、施恩的道德情感,并以此完善、健全大学生的人格结构,提升大 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此,笔者认为,无论从大学生 个人,还是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出发,都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让他 们知恩、感恩,进而施恩。本文试图在对高校感恩教育的研究和探析中,针对大 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对目前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必 要的思路。 ( 二) 有关感恩研究的前期成果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便受到人们传扬和赞颂。感恩教育也源远 流长,历史悠久。但作为高校的感恩教育的专门研究尚少,目前通过c n k i 期刊 的检索,从1 9 9 0 年到2 0 0 7 年学术期刊上共找到感恩和感恩教育的文章共2 9 0 篇, 而从中国知网上相关感恩和感恩教育的研究专作共有6 6 篇文章。有关研究成果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中:何芳的感恩教育:道德的应有之义 主要论述了感恩教育是道德的应有之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当前由于种种原 因感恩教育出现了弱化,才使得感恩没有成为青少年的自觉行为。周华琼的大 学生感恩意识的分析与引导和丰根凤和刘家桂的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必须加 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主要提出了要充分认识到感恩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感恩教育的内容具有广泛的民心基础,很容易引起社会的 共鸣。喻文德的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和陶志琼的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 题的思考主要论述了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的缺陷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导致当前大 学生感恩意识缺乏,指出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培养。刘永宝的关于大 学生感恩教育缺失思考、刁艳红和高小华的关于贫困生感恩意识培育的思考 强调了感恩教育时代的迫切性、和刻不容缓性。而祝国超的论加强大学生的感 恩教育论述了高校感恩教育应实践化,要积极营造感恩的和谐社会氛围。通过 综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章在对感恩和感恩教育研究上总结了很多宝贵的践行 经验,也让我们在研究感恩和感恩教育理论方面获的很好的启迪。但我们也不难 看出在对感恩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深层次系统化研究还相当的薄弱, 对目前相关现状研究还缺乏较为精确的归纳和提炼,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应实施的 策略和内容研究也不够深入。 ( 三)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本文的中心内容即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感恩意识与行为以及感恩教育状况 的抽样调查和分析,针对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思 路和策略。 本文内容结构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对感恩的定义和感恩教育的内涵进行界 定和阐述;第二章阐明高校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并通过分析我国高校 感恩教育已取得的成效,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论证;第三章对与感恩教育研 究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通过综合问卷抽样调 4 查所得出的结果,揭示目前部分高校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和高校感恩教育中存在的 突出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五章以感恩教育相关理论为指导,针 对高校感恩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高校加强感恩教育的原则、方法与战略。 (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l 、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为掌握目前大学生 在感恩意识和行为方面的实际状况,笔者选取了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化工制药学 院、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4 8 0 名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围绕了解大学生 的感恩观念、感恩认识等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通过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以统计结果为依据分析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的现有状况。2 、案例分 析法。笔者注重探寻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案例,通过将案例分析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为开展分析研究提供点与面结合的客观依据。3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笔者对前 人对感恩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并运用于如何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策略分 析。 本文的创新之处:1 、较为系统深入地展开了对关于加强高校感恩教育这一 课题的研究。纵观近2 0 年的前期成果,在高校感恩教育的研究方面虽已有一定 的理论成果和践行经验,但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还甚为缺乏。笔者试 图在较系统全面的层面上对这一研究进行拓展。2 、尝试进行对大学生感恩状况 的抽样调查。前期成果研究中缺少对大学生感恩意识与行为现状的客观分析,笔 者通过设计问卷、开展抽样调查、综合调研结果,掌握了一定范围内的相关实际 状况和数据,为解决问题的路径分析提供了更为客观的依据。3 、提出了加强高 校感恩教育的新思路。笔者运用前人关于感恩教育的相关理论,并结合自身高校 工作的经验以及对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具体了有一定创意的加强高校 感恩教育的具体策略,诸如: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氛围、高校感恩教育如何引入 实践课堂、如何进行感恩教育的课程设置等等。 5 一、感恩的定义和感恩教育的内涵 本章对感恩的定义、感恩意识、感恩的实质和内容进行界定和分析,并对感 恩教育和高校感恩教育的使命进行阐述,从而为本文主题的研究奠定分析基础。 1 1 感恩的定义 1 - 1 1 关于感恩概念的语意渊源 “感恩”一词最初来源于西方的基督教的教义,有着很浓郁的宗教意味。在 英文中读“g r a c e ”,表示上帝给予人类的爱和恩典。在牛津词典里感恩的定义是: “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给他人。”口1 至今在英国有很多古老的 教堂墙壁上还刻着“感恩”一词。但要想了解“感恩 的深刻意蕴就不得不追溯 到美国传统的感恩节。1 8 6 3 年由美国总统林肯宣布在每年1 1 月最后一星期的星 期四就是感恩节- t h a n kg i v i n gd a y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每一年当这一 天到来时,无论宗教信仰和身份背景的美国人,共同庆祝、共同感谢在这一年里 他们每个人所受到上帝给予的恩典和获得别人帮助,并祈祷永远受到上帝的恩 赐。感恩和感恩节虽然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来自于西方的,但作为历史源远流长的 中华民族来说,我们也不难发现有许多与此相联的文化背景。在我国“感恩”一 词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三国志吴书骆统传中:“令其感恩戴义,怀欲报之 心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日:“恩,惠也,从心,因声 。我国的现代汉 语词典令解释“感恩”为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嘲中国作为历史上文明 的礼仪之邦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有恩不报非君子 的训言,古语:“施人慎 勿念,受施慎勿忘”,“受人以滴水之恩,当之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桃,报之以 李。通过上面的简单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已 经传颂几千年的历史了,而且赋予感恩意识的内涵也很丰富。在这些训语中也处 处体现着儒家思想中“仁 、“义 、“孝 h 3 所赋予的“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 育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 。经过梳理,笔者认为感恩就是个体对社会、他 人、自然给予的恩惠和帮助且在内心产生的一种感戴恩德的情感和报答恩情的情 怀。其中感激和回报是感恩的重要成分。鉴予此我们从道德的领域还可以得出感 恩是一种道德的强化物,是人类自我应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人类个体应 具有的最基本的品质和良知,也是人们在社会生存最起码的生活态度。 6 1 1 2 关于感恩意识 人们是否有感恩的行为,取决于个体是否有感恩的意识。感恩意识是指个体 在得到外界给予自己的恩惠和帮助后内心由衷的产生感激和回报的一种心理要 求。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 b w e i n e r ) 就认为,当人们将自己的快乐归因于 一种外部因素,那么这种快乐的情绪就会以感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具有感恩倾 向的人也更倾向于将自己的积极成果归因于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因此,知恩图报 是建立在感恩动机和需要的前提下,是感恩意识的指向。一般情况下凡是具有良 好道德品质的人必然具备这种感恩意识。一个卑耻和内心冷酷的人是无法想像到 他会产生感恩的动机和行动的。所以本作者也认为感恩意识的形成必有“仁之心, 爱之德 。教育学家孔子提出“仁者爱仁 ,具有仁心的人才可能肯定和尊重他人, 才可能有爱人之心。嘲孟子尽心上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 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我们从中也可看出,感恩意识 是仁爱之情的一种体现。 1 1 3 感恩的实质 有一首歌的歌词写到: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母 亲赐予我生命:感谢苍穹藏理想幻梦,感谢你我衷心的谢谢你,我忠诚的爱人和 朋友,感谢你我衷心的谢谢你,这旋转不变蔚蓝色的星球,感谢生活感谢和平。 从歌词里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社会和国家的给予,父母的养育之恩,学校 ,老师同学的关爱,爱人的体帖之心,作为个体在自我的生存空间里感受到太多太 多的爱,唯有感恩才能体会这种恩赐和关爱,才能认可和领略这种赐予。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是受到来自社会、自 然、他人恩惠的人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感应,并促使他要回报施恩者的一种认识、 情怀和行为。对于受恩者当他在得到别人的恩惠特别是在处于困境中获的帮助, 他会感到非常的满足、幸福和快乐,同时受恩者也会产生对施恩者的感激和敬重。 对于施恩者,佛语中有一句话:“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实施由于通过自己的帮助 和关爱使他人度过难关或克服困难,那么给予后的欢愉和快乐是不言而尽的。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人的一生会经历许许多多的风雨,感恩就是要懂的珍 惜拥有,把握现在。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面对命运的不公,坦然的说到“我的 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 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嘲这颗感恩的心也让他创造了物理界的 奇迹。2 0 0 8 年5 月1 8 日发生在汶川的震惊中外的大地震谁也不会忘记,我们更 不会忘记一个少年在地震发生的废墟中先后救出8 名同班同学,当人们问他为什 7 么不怕危险救人,这个少年满赋豪情的说:“我是这个班的班长,他们都是我的 好同学,我有义务要照顾好我的同学。刀当人在失意或处困境的时候如果我们能 换种角度去看待,并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那么他必然激发着我们产生一种强 大的斗志战胜困难,获得前进的动力。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可使人永远保持健康 的心态和完美的人格。 感恩是一种回报和真诚的付出。这是一个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或施恩的行 为过程,体现出一种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情感。汶川大地震中一大批中国的官 兵们,在面对这场灾难时,忘却一切的个人安危,冲锋陷阵抢救灾民,这种无畏 的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灾区的人民也震憾了全国乃至世界,也正是在这种 精神的感召下,这场灾难被中国人民顽强的克服掉,使得中国人更加的凝心聚力, 也更加激发了人们乐善好施,乐于奉现。北京的奥运会上中国志愿者典范的表现, 更是一种见证。主动关心弱者,帮扶解困,乐于助人,奉献爱心,这是一种心灵 韵升华,更是一种人格魅力的绽放。 1 1 4 感恩的内容 感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起码的道德条件,也是人的一种美德。感恩是个体 作为整体的社会联系起来的道德情感之一。亚当斯密认为“人只能存在社会当 中,天性使人适应他由以生长的那种环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 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在出于热爱、感激、友谊和尊敬而相互提供了这种必要 的帮助的地方,社会兴旺发达并令人愉快。所有不同的社会成员通过爱和感情这 种令人愉快的纽带连结在一起,好像被带到一个互相行善的公共中心。 口3 感恩 的内容和对象包括: 第一,感恩大自然。生活在这个广袤的自然空间,是自然之母给予我们阳光、 空气和甘露,让我们可以生存于这个星球。珍惜我们现存的环境,热爱我们的家 园,用真诚的心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感恩人类社会。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的整体。 作为一个体生存于这个社会,需要社会给予人一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的机 会,社会也无私的将她的恩惠施放给社会中个体。很难想象一个脱离于社会的人 将如何生存下去。人类社会也是在各个成员施恩和感恩的相互作用下得以进步和 发展。 第三,感恩养育的父母。诗经晓雅蓼莪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 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阳3 这句话写的就是父母给予我们的 恩德。父母不仅生养了我们,而且还如苦的抚养着我们,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瀑 布一泻千里,从不言回报,作为一个有孝心、德性的人是终生要记住和感恩于父 母的。 8 第四,感恩于他人。一个有感恩心的人,他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在西方社 会里就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 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 感恩于我们的老师给我们传到授业解惑;感恩于我们的朋友,在我们困难的 时候分担着我们的痛苦、在成功的时候分享着我们的喜悦;感恩于身边所有帮助 和关心过我们的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草木尚知感恩,作为人类受赐于如 此多的恩惠,我们更应无欲的感恩于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恩于自然给予的生存, 感恩于亲朋给于的呵护和帮助,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世界。 1 2 感恩教育的内涵 1 2 1 何谓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创造一定的感恩氛围, 对受教育者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 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换人性的人性 教育。人的许多品质意识的产生非与生惧来,感恩亦如此,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教 育和引导。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人们感知这个世界带给自己的恩惠,让人们能主动 的发现周围的美好,让人们能产生对这一切的感激之情,并进一步能让人们转化 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的本质任务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 感恩教育以一种意识、情感和行为为中心,它不是单面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 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感恩教育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即认识和了解 自己所获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二是情感层次,即在认知的基础上, 衍生出一种愉悦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和一种回报恩情 的冲动;三是实践的层次,就是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 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1 2 2 高校感恩教育的使命 感恩教育的目的首先要让受教育者懂得人为什么要感恩,要能够通过一定的 方式和方法使受教育者能自觉的发现身边或周围世界给于自己的恩惠,要重点培 育受教育者的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感,进而引导他们产生正确的感恩观。在试论 道德教育中“心理体认 策略中就指出:个体自觉规范道德行为和思想品德 形成的心理基础,是一种以体验、感悟为核心,道德认知、规范认同、情感体验、 实践感悟的知情意行合一、心理上的多种水平的有机整合,是个体心理在德育中 的渐进、动态、逐步完成的主观体验、感悟过程【9 】。笔者认为高校的感恩教育应 9 以大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立足于对感恩意识的培植,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感恩 情感,引导大学生的感恩实践行为。 1 培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识恩、知恩必懂得报恩,感恩教育应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恩惠的获得并非天经 地义的,要能激发他们以最真诚情义和最大行动去回报。一个人具有识恩、知恩 的能力,说明他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 确的认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责任感和积极行动。u 伽 培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就是要让大学生们懂得自己从父母、亲人、朋友、 社会、自然界得到过多少的恩惠,自己应尽最大的诚心和能力去回报,这种回报不 仅有物质的,还要更能体现感情的回报。一句的“谢谢 ,往往会给施恩者带来 无比欢快的喜悦心情。中国的传统理念中,往往用涵蓄的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所以很多人认为,只要心理上记住别人对自己好就行了,如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则 显得太虚伪了。诚然不是,电视剧金婚中两位老人在庆贺金婚纪念日的时侯, 当子女们说出“感谢父母这么多年养育了我们时侯,两位老人顿时热泪盈眶。 生活中正是这种简短的话语,像甘露一样滋润着人间,使得施恩者“施恩不图报”, 感恩者更加“知恩图报 。 帮助大学生培养感恩意识,还要让大学生懂得,当得到非主体性的存在者之 恩,因没有明确的施恩者而我们无以回报,但当得到主体性的存在者之恩,则受 惠者一定要予以回,虽然回报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 2 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情感 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 。正是这种感激它让 人产生了爱,更让人产生了一种意愿驱使人们更自觉的产生感恩意识和报恩的情 感。因而我们应以感恩情感的培养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任务。 感恩教育是需要情感的促动、体认的,主要表现为能对身边的万事万物产生 情感的体验,“情感使人的道德认知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 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j 妇关怀学派诺丁斯认为:道德产生于以个人情感上为 善的愿望,而不是产生于理性上的苦思冥想。因为道德现象与人的需要、情感紧 密相连,真正的道德规范应是道德主体对之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从内心服赝之, 信仰之,并能贯彻到行动中取得规范。如果仅仅以道德规范、原则的传授,以认 知的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而没有学生相应的道德情感参与其中的话,则此种道德 教育迟早要失败。n 2 1 感恩是人的一种道德情感,所以这种情感在高校感恩教育中 有着一种催化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要能够充分的调动大学生的内心 情感,激发学生在感恩教育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动之以情 , 以期实现大学生们积极健康,崇高向上的感恩情感。 l o 3 引导大学生“知恩图报”的实践行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感恩教育应为做到“外施与人 ,只有积累一 定的道德行为,才能形成稳定的感恩品质。任何的动机和需要,只有付诸实践, 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在感恩教育中应有目的的让大学生们通过道德的实践,在道 德实践的情境中融入、深化大学生的感恩认知,激活大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进而 激发他们付诸与行动。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 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 本是死书本 。【l 如何将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情感目的和动机外化为具体的行为是感 恩教育的关键。对大学生感恩的培养,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实践,要让大学生 能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感恩,提高大学生对感恩意义的领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 道德水平,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从现实而言,在感恩教育中应要引导大学生 在感恩低级层次中升华到感恩的高层次中去即:感恩的对应性和非对应性。也就 是说从回报针对给自己提供帮助的特定对象到回报非特定对象的自觉施恩行为。 高校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大学生自觉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的目标。 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本章阐明高校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感恩教 育已取得的成效,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论证,从而为全文内容的展开奠定研 究基础。 2 1 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2 1 1 感恩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n 耵人的全面发展也是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主要是指人的自由意志获得自由的体现,人的各 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的丰富。现 代的高校教育更应该以培育全面的人才为教学的目的,使得大学生们能更好的适 应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社会需要,因而高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学科 知识外,更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伟大的教育家陶行说;“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句话说明教育是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 上,教育学生立事做人。通过高校的感恩教育可提升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引导和 帮助大学生在感恩的教育过程中能够产生“以情动情、“以德报德、“以人性换 人性 的良好感恩情绪体验,培育他们感恩品质和感恩意识,使他们能自觉的 从过分的关注自我价值中转移到社会价值的重心中来,在“知恩图报 的中国传 统美德熏陶中去体会父母、社会、他人给予自己的关怀和关爱,用一颗感恩的心 去发现人间的真情实感并以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社会和他人,怀有感恩心的大 学生还可以在这种心态的潜移默化下让自己保持着健康的心理,能在愉悦而坦然 的心情下消除人生遇到的不如意,增加个人的幸福指数,使自己保持着积极健康 的精神状态。 2 1 2 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化分工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团结协助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手段,高校 加强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代大学生有很多是独生子 女,他们有着独立的意识,但情感上却相对有缺陷。他们很喜欢独立思考、独 自行动,却不擅长与别人沟通和合作,事实上这些大学生从内心来说很有合群的 需求,但由于长期生活在自以为是的环境中,又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所以大 学生们宁愿意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而不愿与人交流。长期下来很多大学生在与别 人的交流、相处以及工作后的团队意识都很糟糕,但是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里 1 2 生存和发展则必须要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否则孤立无助的人是无法存活的,也 更无须说发展和成功了。爱因斯坦说:“我每天都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 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活着的和死去的人劳动的基础上的。我必须竭尽 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做出同样的贡献。 可以看出一个伟 大的人怀着怎样的感恩之心,在自己和社会之间构建一个友善的氛围,即肯定了 别人又升华了自己。所以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营造融恰的社会关系。感 恩教育最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们尊重、宽容、谦和、自尊的心理品质,通过关心、 友爱、团结、协助的精神来冰释大学生心中的“介蒂”,让大学生们在一定的感 恩教育氛围中体会“人人爱我,我亦爱人 ,的道德情感。通过感恩教育可以让 他们纠正因为自己狭隘的世界观而产生的消极人生观,克服冷漠、怨恨、嫉妒的 心理情绪,激发大学生们从心理产生真正的感恩之情。让他们在感恩教育的引导 下体恤父母的养育之恩,尊重和理解父母,减少和父母的冲突,促进家庭的和谐 美满。让大学生们能产生对老师的感恩之心、对同学的关爱之情,使得大学生们 在大学的校园里能尊师重道,团结友爱形成和善的人际氛围促进和谐校园的发 展,还要让大学生们学会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和懂的感谢身边曾经帮助过自己 的人,用自己的感恩之意去赢得与别人的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同甘共苦、互勉 互励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所以说对大学生们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他们构筑自 己和睦的人际关系以及与外界的融合相处,促进大学生们早日成才。 2 1 3 感恩教育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当前,和谐社 会,是我们近十四亿中国人奋斗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 充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社会。”n 朝应该说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述,充分体 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其 中心价值原理为体现以人为本,完善人的德性。2 0 0 5 年2 月2 9 日,胡锦涛同志 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 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 会和谐的。一n 朝可见道德规范和伦理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点之一。我们知道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 不仅是知识和文化的排头兵,而且也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大学生们应该表现出 有远大的理想、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通过感恩教 育让大学生们能对父母、对社会、对自然、对他人常怀感恩之心,感恩之情和感 恩之义,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的统一,也才能真正的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 建和发展。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大学阶段是人生学 习的最后一站,也是大学生煅造自我、走向成熟的阶段,高校的感恩教育可以 使大学生在与社会、与自然、与他人的相处中能用心的去感受和体会受予的恩惠, 自觉的提高感恩的意识。大学生懂得感恩才会产生报恩的心理愿望和行为,才会 在他们的生活中用宽厚、仁爱、友善的心态去处理与社会、与家人、与自然、与 他人的关系。使他们能自觉主动的保护我们的家园,维护我们有限的生存空间, 节约自然资源,为和谐的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他们能用忠孝之心理 解父母、尊重父母、回报父母,让家庭变得更温馨和睦,使他们能树立高度的社 会责任意识,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爱国情感,以积极进取,乐于 奉献的实际行动来报效自己的祖国。并在社会的生存和交往中,使他们能够扶危 济困、乐于助人、以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范感召和示范着社会,带动更多社会的 人学会感恩,乐于施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高校的感恩教育,不仅能让大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知恩图 报,施恩不图报”的社会风范,而且可以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当前 高校应以感恩教育为支点,积极引导大学生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不断 升华大学生的人格魅力,提升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推动和谐社会主义 的构建的进程必不可少的方面。 2 2 我国高校感恩教育已取得的成效 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学生由于感恩意识的缺失,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也引起了高校对加强感恩教育的重视,很多高校在感恩教育方面也作出许多有益 性的尝试。 2 2 1 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已引起了高校的重视 由于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现象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的关注,许多高校的德育工作 者和社会相关的机构和部门对大学生的感恩现状进行了调研。东北农业大学学生 处思想政治教育科科长李忠祥在学生中调查就发现,大学生们高消费和攀比消费 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基础课的一次通过率只有 7 0 ,有3 0 的学生面临补考。另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和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 报告显示:当今大学生不仅个人的消费高的惊人,而且很多大学生不顾个人的具 体情况,盲目跟风,甚至为了高消费,做出荒唐的事情来:有为了高档手机和时 髦服饰,让父母四处举债的;有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父( 母) 子反目为仇的, 1 4 要弑杀父母的;为了达到骗取父母的钱,偷偷地修改学校交费通知单的。n 日 对于大学生中出现的这些现象,广州市团校付校长认为: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 有些大学生将自己的意愿完全凌驾于他人之上,说到底自私、没有责任感,缺乏 关爱他人之心。东北农业大学的李忠祥认为,感恩意识的缺失也是原因之一,“感 恩”教育应列入高校必修课。 在2 0 0 7 年年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委员张倩红就高校的教育三方面问 题提出了议案:感恩教育、大学生心理、大学生就业。张委员表示:大学教育不 光要教知识,教技能,还得教做人,而做人就要知道感恩。同样2 0 0 9 年在广东 省召开“两会 期间,广东的团省委书记再次提出议案要求切实的关注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加强德育教育,特别是责任意识教育。由此可见,大学生感恩的缺失 已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特别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个高校已认识到加强感恩教 育更是势在必行,不容推缓。今年有高校就在大学生就业的动员会上提出:“珍 惜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父母,报效祖国。 许多学生很受鼓舞和感动。 2 2 2 高校感恩教育研究取得了初步理论成果 我国高校感恩教育虽然形式上起步较迟,但由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在社会 生活的影响较深,所以在不同时期和年代都有相关于感恩教育的理论或思想研究 的成果出现,这些对我们目前的高校感恩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很多的参考价 值,可以说高校感恩教育的相关理论是在既吸收其中精华又发扬光大的基础上形 成的,加之中国正在进行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对高校实施的大学生感恩教育和相 关理论的研究有重要的推进作用,纵然目前高校的感恩教育在课程的设置、原 则和效果、教育策略等存在着不足,但我们也看到一些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在高校 感恩教育大的模块研究上已经有一些成果见于报端或期刊,特别是在高校感恩教 育的意义、内涵、发展目标及高校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有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 果,象喻文德的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陶华琼的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 题的探讨、谢敬东的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培养、刁艳红、高小华的关 于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思考、尹映霞的大学生的“感恩 教育与责 任培养等。河南大学刘建岭的硕士学位论文感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详细梳理了感戴问题在西方思想史中的相关理论,2 0 0 6 年,中国教育出版社还 出版了一本感恩教育的专著感恩教育与德育管理实用手册。 经过对高校感恩教育的梳理后,笔者发现目前高校感恩教育尚未形成一定的 体系,也尚未在时代性的前提下凸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但这些研究成 果对下一步高校不断推进和加强感恩教育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今后 的高校德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实践感恩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2 2 3 高校正不断将感恩教育融入实践 据华商晨报报到辽宁中医学院在学校专门开设感恩教育课,由于紧密结 合实际,很多的同学在这两个小时的感恩教育中,感动的热泪盈眶。另据青年 报报道:郑州大学就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份寒假作业过年给父母磕头,以此 来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2 0 0 7 年黑龙江省各个高校开 展的“素质教育量化工程 中就包含有感恩教育,而且此项目还申报为国家重点 课题。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从2 0 0 7 年开始将每一年的五月定为“孝敬父母月。 2 0 0 9 年北京大学公布了自主招生录取条件的第一条:要孝敬父母。还有让我们 更加欣慰的是上海市已经从中学开始对学生们提出了关于感恩的要求,上海市的 中学生守册中就明文的将“学会感恩 写入其中。还有许多高校在感恩教育 的实践中卓实有效的开展了一些感恩教育的活动。2 0 0 8 年广东金融学院团委就 广东省高校多起的自杀事件开展“生命的意义“全校的讨论,让大学生们懂的生 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价值,要懂得对父母、对社会、对个人负责,特别强调了: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围绕活动,学校组织广大同 学收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很多同学是泪流满面的看完了电影。同学们纷 纷表示自己平时很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不能体帖父母的冷暖,更不知尊重 父母、感激父母。结合大学生的感恩心得,校团委又效仿东北农业大学的做法, 顺势在大学生中开展了“给自己算一笔经济帐”n 7 1 的活动,根据自己的日常开销, 按国家和家庭的教育投入比例1 5 :l 来计算,很多大学生的一天实际花费成本 ( 国家十家庭) 合计每小时约1 1 元。如果经常逃课的同学会更加痛心,因为他们 没有发现自己在学校的每小时成本这么高,家庭条件困难的家庭,更想不到自己 在学校的每天成本是家里好几天的生活费。通过这种计算还可以让学生感知一 下,自己在上大学期间家庭总共花费了多少钱,父母需要积累多久才有这笔钱。 而同学们毕业工作后,假如要还这笔钱,又需要花多长时间,让同学们计算教育 的数额,掂量投入和产出的数额。学生们通过算帐,大吃一惊、心惊动跳,算帐 也算的大学生们潸然泪下。“算帐的过程,我明白了,算的不是钱,其实是个 情字。我这一辈子也还不清父母给予我的,唯有用心地去理解父母,关心父 母,体贴父母,才能抚慰父母。把国家、社会、家庭对大学生们的投入进行量化, 可以触动大学生们的心灵,弹拨大学生们心灵的琴弦,让大学生们产生“刻骨铭 心”的感动。 1 6 三、关于感恩教育研究的相关理论 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是需要通过感恩教育来达到的。作为高校感恩教 育的推出亦必然有其理论依据。本文作者在研究和归纳相关的资料后归纳出以下 几个主要理论路径。 3 1 与感恩教育相关的哲学理论关心理论 关心理论起于上个世纪8 0 年代初美国的教育界,目前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 教育哲学流派。关心理论的中心涵义主要体现出对社会人的担心、责任和牵卦的 一种情感并通过行为表达出来。 由于教育体制的和社会环境影响,目前我国教育所造就的“人才 很多都是 高智商( i q ) 低情商( e q ) 。学生感到在学习之外很孤独,他们觉得自己缺少真 正关心自己的人,而且和老师方面沟通比较困难,对老师不理解自己的一些建议 产生敌对,以致在国内的一些知名高校里产生过因为师生之间误会导至学生杀戮 老师、老师打学生、家长打老师等等极为荒唐的事件,而且这种现象在社会的各 级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和发生,事实上这些学生和老师在最初的状态下都无 任何矛盾,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那就是因为缺乏沟通和相互的关心。人活在这 个世界上需要爱,爱是一种情感,爱实际上就是关心。美国的关怀学派教育家诺 丁斯说:“关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 。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 流产生相互的了解,进而产生对对方的关心。这种关心和爱还可以推广到对社会、 对大自然、对自己、对身边所有有关系的和没关系一切人和物。这种关心也正是 处于关系中的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感恩的习惯,是一种美德,是人的一种品质, 更是一种关系和能力因为关心也是人的一种品德,更是人的一种感恩习惯。n 羽 既然关心是感恩的一种成分,那么我们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导和帮助学 生们建立关心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懂得与他人相处时如何用一颗平等的心态去尊 重和关心他人。教育的关心不只是要锻造人的某方面的功能,而是要使每个学生 充分实现他的潜能,感受到作为平等主体的尊严,并学会将其他人作为平等主体 去尊重和关心。n 钔 3 2 与感恩教育相关的人伦文化一孝悌理论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中国,素来注重修身养性,其中感恩是衡量 人思想品德的重要标准之一,因而也成为古代国人受教育的必修课。作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则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思想。 1 7 儒文化是一种人伦文化,感恩在儒家思想中主要通过“孝 的形式来表现的, 它包含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顺从,表达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所谓“欲 报之德,吴天罔极”。啪1 又有孔子日:“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孟子日:“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由上可以 看出,“孝 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根基。孝不仅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