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备课资料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备课资料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备课资料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备课资料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备课资料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备课资料新人教版编 辑:_时 间:_第一单元 第1课 消息二则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人民领袖。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美国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诗词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长征卜算子咏梅等,政论文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等,哲学论著矛盾论实践论等。两则消息原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1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4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解析】1.电头,交代通讯社、发报地点、发报时间。表明了消息的特点:及时性。2.“经营”写出了国民党军队的精心布置和准备,与“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形成对比,突出了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3.“风平浪静”不完全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还有抒情的色彩。“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胜利者稳操胜券的心态,透露出胜利者乐观轻松的心情。4.“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两个词充分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之势。【段析】这则消息文字简洁,语言有力度,准确报道了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事实。表明了消息的基本特点:用事实说话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3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4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5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6;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7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8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9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10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11镇江、无锡段铁路线。【解析】1.从标题可以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2.电头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和发出新闻的时间,这是新闻这种文体特有的写法,由此可以看出新闻迅速、及时的特点。3.“冲破”“横渡”用词非常准确,表明了在有敌军防守的情况下,我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4.“西起九江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表明战线之长,史无前例。5.“至发电时止”,时间交代明确具体,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体现明显;“渡过三分之二”,数字准确;“渡过”“可渡完”用词讲究,分寸感强。6.“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与“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形成鲜明对比。藐视敌人,颂扬我军。7.“不想再打了”是口语化语言。本文用语或雅或俗,各得其妙。8.这段文字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两个原因。赞颂我军的英勇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使文意更加深刻,有利于读者了解文章内容9.这段话叙述汤恩伯的错误估计和亲自督战的行动,自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也对汤恩伯进行了绝妙讽刺。10.“较为”一词用得十分准确,在程度上加以说明。11.“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动词连用,铿锵有力,写出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战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语言简洁,言简意赅。全文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2.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总体面貌。主体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四字句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详略得当。本文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东线敌人的防线比较坚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东路军进军情况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2.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言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这种议论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3.运用一系列动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运用一系列动词,语言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作者选用“突破”“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地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节节胜利的英雄气概和战斗豪情。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挥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