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 环境保护禁令是指在环境民事案件的最终裁判作出前,由法院依当事人申请,向污 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人发出的,以禁止其继续实施环境损害行为或命令其采取必要的环 境损害补救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民事裁定。 它是以现行民事诉讼基本理念和基本框架为基 础,在批判吸收民事诉讼的一般程序性规则的前提下,旨在及时制止环境损害行为的诉 前或诉中禁令。 从理论基础来讲,环境保护禁令制度是对“良法”意义上的法律制度所追求的公平 正义、效率等价值要素的契合与遵守,是对作为主体的当事人的权利救济及良好生态环 境维护等需求的满足与实现;从实践基础来讲,公众环境权利意识的提高扩大了其群众 基础、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推进丰富了其适用空间、已有试点经验教训的分 析总结为其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为程序规则的设计与完善指明了方向。 程序正义和利益衡量是构建环境保护禁令制度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 以程序正义 的两个基本面向为基准, 环境保护禁令程序的结构正义要求对当事人的诉权以及诉讼权 利与义务进行正义化安排;环境保护禁令程序的执行正义则要求应平等地适用法律、充 分地参与和及时地裁判。 所涉利益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保护禁令制度对利益的法律 表达体现为对多元利益的综合调控与整合,它是以价值判断为基本方法,以利益保障的 必要性、目的合法性和结果可接受性以及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标准,对受害人、致害人 以及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位阶上的合理安排,最终以利益权利化的形式体现在法律规范 中。 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的内容分为程序的启动、申请的审理、申请的裁判、裁定的执行 和裁判的异议五部分。当事人申请是环境保护禁令程序启动的唯一途径,救济的全面性 与高效性目标决定了其申请条件的“低阶化”,即具有程序启动的两个最基本要素 当事人和申请事由即可,且对此两要素的审查标准应为形式审查。以高效便民和诉讼效 率原则为指导, 诉前环境保护禁令申请以环境侵权行为地或被申请人住所地的基层法院 管辖为宜,诉中环境保护禁令申请则由审理案件的法院管辖。从价值追求、程序构造、 被申请人的权益保障以及管辖权异议的特性来讲, 环境保护禁令审理程序应排除管辖权 异议的适用。以实体上的权利或请求权为标准,因环境损害遭受人身、财产等合法利益 2 损害的直接受害人都是适格的环境保护禁令申请人, 但赋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具 备一定条件的环保公益组织申请权,对于实现环境法治具有重要意义。以强制性担保为 原则,担保数额应以被申请人可能的直接损失为限,且法院应在充分审查由被申请人提 供的损害证据并结合案件情况和申请人经济能力的前提下谨慎确定。 法院在要求申请人具有正在遭受持续性且不可弥补的损害、 衡平各方利益并结合申 请人胜诉可能性的基础上,除非情况紧急,应充分听取被申请人的陈述和辩解,经双方 质证,迅速、高效地作出最终裁判。依裁判的本质、诉讼系属以及法院执行权的性质, 环境保护禁令裁定应依当事人的申请而开始,法院不得依职权执行,且不得因被申请人 提供执行担保而停止执行。 若被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未履行裁定确定的不可替代行为或 不作为义务,应处以罚款或拘留等强制制裁。若当事人对环境保护禁令裁定不服,可以 申请再审的方式提出异议;禁令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未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被申请人有 权请求法院撤销诉前环境保护禁令裁定,并且因申请人的错误造成损害的,被申请人有 权请求损害赔偿。 关键词:禁令;环境保护禁令;环境损害;环境司法;权利救济;程序正义 1 abstract environmental injunction is the civil orders issued by courts to actors who pollute or damage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applies of parties before the final decision, which mainly consists of prohibiting actors from harming environment or requiring them to adopt some essential measures. under the premise that absorbing general civil procedure rules, it is an injunction before or in a litigation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framework of current civil litigation, which aimed to prevent harmful acts related to environment opportunely. in light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njunction is reply to fairness, justice, efficiency and other value elements of the “good law”, and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of parties such as remedi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light of practical foundation, the elev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scious of public expand its mass found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the advance of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s action enriches its applicable expansion; the summary of experience of experimental unit provides fresh materials for its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design of procedural regulation. procedural justice and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are two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njunction. based on two fundamental faces of procedural justice, the structural justice of the procedure of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njunction demands righteous arrangement of litigant rights and dut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ecutive justice of the procedure of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njunction requests equal appliance of law, adequate participation and timely judgments. the diversity of related interests decides that the legal expression of interests of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njunction reflected as composite redeployment of diverse interests. its basic method is valuable judgment, and its standard is the necessity of benefit protection, the justifiability of purpose, the acceptability of consequence and the maximum use of resources.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njunction arrange sufferers, the injuring party and social public interests orderly in reason, and express in the law in the form of interest right.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injunction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at the start of procedure, the trial of case, the judge of applies, the enforcement of rules and the opposition of judgments. litigants apply is the only way to start the procedure of environmental injunction. comprehensive remedies and the object of high efficiency determine that its condition to 2 apply is quite low, namely, as long as there are two basic elements, litigants and cause in fact.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se two elements is formal. instructed by high efficiency and greater convenience to the people, an injunction before litigation should be dominated by the court of place of the torts or domicile of the applied party; an injunction in litigation should be dominated by the court which hears this case. in consideration of value pursuit, procedural structure, protection of the applied par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protest of jurisdiction, the inquisition of environmental injunction should exclude the appliance of protest of jurisdiction. weighed by the substantive rights and applies, direct sufferers of environmental damages are all suitable applicants, but it is meaningful to allow environmental department in charge and some qualified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apply a injunction. under the principle of compulsory guarantee, the amount of guarantee should be limited in the scope of direct damages of applied parties, meanwhile, the court should determine it after efficient investigation of evidences provided by applied parties and combine with the case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applicant. unless emergency things, if the applicant is suffered from continuous and irrecoverable hurt, the court should make a judgment timely and efficiently on the foundation of weighing interests of each side and the probability to win a lawsuit. the court should listen to the applied partys statement and explanation, as well as cross-examination. on the view of the nature of judgment, litigant dependency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execution power, the judgment of environmental injunction should be start with apply, the court cannot execute by authority, and cannot stop execution because of the guarantee by the applied party. in case that the applied party did not perform his irreplaceable obligation, penalty or arrest should be given. litigants can protest in the form of retrial as long as he is unwilling to accept the judgment. the applied party is authorized to request the court to cancel the judgment, if the applicant did not prosecute an action in legal time limit. if there are damages caused by applicants miss, the applied party is authorized to apply for damages. key words: injunction; environmental injunction; environmental damages; environmental justice; right remedies; procedural justice 1 目 录 引引 言言 . 1 一、环境保护禁令概述一、环境保护禁令概述 . 2 (一)禁令制度的历史演进 . 2 (二)我国民事立法中的禁令性规范 . 5 (三)环境保护禁令的涵义 . 9 (四)环境保护禁令与近似概念的区别 . 10 二、两大法系禁令制度考察二、两大法系禁令制度考察 . 12 (一)英美法系的民事禁令制度 . 13 (二)大陆法系的民事保全制度 . 16 (三)两大法系禁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20 三、我国建立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的可行性分析三、我国建立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21 (一)法律价值理论的证成 . 22 (二)公众环境权利意识的觉醒 . 26 (三)诉讼实践的响应 . 27 四、环境保护禁令制度构造的基本原则四、环境保护禁令制度构造的基本原则 . 29 (一)程序正义原则 . 30 (二)利益衡量原则 . 33 五、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的内容设计五、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的内容设计 . 38 (一)环境保护禁令的启动 . 38 (二)环境保护禁令的审理 . 40 (三)环境保护禁令的裁判 . 50 (四)环境保护禁令的执行 . 51 (五)环境保护禁令的异议 . 5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57 致致 谢谢 . 62 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研究 1 引 言 近年来环境事故频发,环境民事纠纷数量呈急剧增长态势。环境损害持续性强、危 害性广以及难以恢复的特点决定了及时制止环境损害行为的社会需求,与诉讼周期较 长、司法资源不足等问题造成的法律制裁的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作为弥补事后救 济制度缺陷最有效措施的禁令制度早已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程序中广泛应用, 但 该制度既未完整地规定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 更无从谈及在环境民事诉讼实践中得到全 面推广了。因此,为及时制止环境侵害行为、有效化解环境纠纷,保障公平、正义、效 率等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实现,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的构建刻不容缓。 在我国现有的关于民事诉讼临时禁令相关制度的研究文献中, 主要以两大法系民事 诉讼临时救济措施的比较分析为基础, 试图从民事诉讼的宏观角度去构建我国的临时禁 令制度。 从部门法的视角观察, 对禁令制度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反映在知识产权法领域, 对于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学术界鲜有论及。从实践面观察,虽然环境保 护禁令已在重庆、昆明等地的环境保护法庭开展试点,但因诸多理论问题没有解决,导 致指导环境司法的基本规范无法建立。本文选题正是建立在这一迫切需要之上。 本文以比较研究、规范研究以及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并辅之以历史研究和个案分析 的研究方法。主要从禁令制度的历史渊源出发,以充分考察两大法系禁令制度为前提, 在分析我国构建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理论可行性和实践可行性的基础上, 以程序正义与利 益衡量原则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我国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的基本构建路径及其内容设 计。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一、环境保护禁令概述 (一)禁令制度的历史演进 禁令(injunction)是指法院签发的要求当事人做某事或某行为、禁止做某事或某行 为的命令。 1其目的是在法院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审理及作出最终裁决之前, 禁止被告继 续实施对原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危险的行为。 禁令制度是现代英美法系中衡平救济的精 髓, 如果说衡平法的出现是为了弥补普通法的滞后性或某些细节缺陷造成的对当事人合 法权益救济的不充分,那么禁令制度就是弥补这种不充分救济缺陷的最具代表性的手 段。但禁令并非衡平法所创制和独有的,在其成为衡平法救济的精髓之前,就存在诸如 罗马法禁令、英国早期的国王令状以及普通法令状等类似现代禁令的制度。 1.罗马法禁令 罗马法禁令(interdict)是罗马裁判官(praetor)作出的命令或禁止做某事的特定文 书形式,分为禁止禁令、复原禁令和出示禁令三种,其中以禁止禁令最为常用。罗马法 禁令主要适用于涉及占有或准占有的争议案件,占有令状是最为典型的禁令形式,它是 当佃农占有的土地权利遭到排斥或受到侵扰时, 申请裁判官作出的以临时维持占有权利 的命令,直至法律权利问题的最后解决。 2占有令状又分为确认占有令状、恢复占有令状 和返还占有令状。 3另一种典型的禁止禁令是基于相邻关系的新作业告令, 即裁判官根据 衡平原则作出的不得实施某一新作业的命令,这种告令完全具有诉讼活动的特点。被告 令者必须终止施工,但是告令人必须为证明他的权利受到妨碍而提起诉讼,否则裁判官 将根据被告令者的申请撤销禁令。 4总的来看, 占有令状和新作业禁令已初步具备现代英 美法系禁令的特征和功能。 1 薛波主编: 元照英美法词典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第 696 页。对于“injunction”的中文译词,大部 分学者使用“禁令” ,参见杨良宜、杨大明: 禁令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16 页。也有学者 译作“禁止令” ,参见白绿铉: 美国民事诉讼法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年版,第 278 页。还有学者译为“禁 制令” ,参见沈达明、冀宗儒: 1999 年英国诠释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年版,第 95 页。 本文采用“禁令”这一概念。 2 英亨利萨姆奈梅因: 古代法 ,高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 222 页。 3 邱汉平: 罗马法 ,朱俊勘校,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17-219 页。 4 意彼得罗彭梵得: 罗马法教科书 ,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 238 页。 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研究 3 2.英国早期的国王令状 自诺曼征服至 1258 年,英格兰存在着一种令状(writs),确切地说是国王的命令 (orders),该令状主要关注和解决私人纠纷。尽管称为令状,但它们并非法律意义上的 令状,因为它不是从文秘署那里获得的可以启动诉讼程序的起始令状,在性质上更接近 于命令或者训令(mandates)。国王被认为正义的基础,当一般法律无法提供完整充分的 救济时,国王可以颁布命令(令状)以实现特定案件中的权利救济,国王可以要求采邑 领主或其他人来维护和实现原告的“完整权利”或司法正义,也可以直接向不服从权威 的被告发布训令,要求其做原告所祈求的事,确切地说是原告请求国王以命令的形式所 要求的事。 5从功能上看,英国早期的国王令状,特别是“直接向不服从权威的被告发出 的训令”,与现代禁令有某些相似之处。 3.普通法令状 虽然专门的衡平法院在英格兰普通法法院之后很长时间才出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 其产生之前没有衡平救济措施,禁令这种衡平救济手段也并非大法官首创。早期只有极 少数的司法先例和成文法规,中央普通法法院拥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做任何案件 所需要的衡平。 6当地方法院无法提供救济措施时, 中央普通法法院就会依原告申请提供 衡平救济,此即早期的衡平法救济手段,其方式就是授予令状(writs)。典型的普通法 令状包括禁审令(writ of prohibition)和毁损土地令状(writ of estrepment)。前者除用 来禁止其他法院超越其管辖权限的审判外, 还可要求被告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移除对他人 财产的阻碍以及恢复被损害的财产; 后者用来防止在不动产诉讼中被判败诉但仍占有该 不动产的被告在判决执行前或其搬离后毁损土地。 7尽管王室法院的这种衡平救济不甚成 熟, 但还是表现出与大法官法院中发展出来的精致完美的衡平原则和救济方法非常近似 的特征。 8以此为基础,普通法中的衡平因素与罗马法、教会法中的衡平理念和衡平规则 5 david w. raack, “a history of injunctions in england before 1700, indiana law journal, vol.61, fall 1986, pp.539-592. 6 “衡平”是个多义词,它有三种相互联系的意义:第一,它的基本含义是公正、公道、正义。第二,指严格遵守法 律的一种例外,即在特定情况下,要求机械的遵守某一法律规定反会导致不合理、不公正的结果,因而必须适用另 一种合理的、公正的标准。一般地说,法律中往往规定了某些较广泛的原则、有伸缩性的标准或通过法律解释和授 予适用法律的人以某种自由裁量权等手段,来消除个别法律规定的衡平之间的矛盾。第三,指英国自中世纪开始兴 起的与普通法或普通法院并列的衡平法或衡平法院。参见沈宗灵: 比较法总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年 版,第 172-173 页。 7 david w. raack, “a history of injunctions in england before 1700, indiana law journal, vol.61, fall 1986, pp.539-592. 8 h.d.hazeltine, “the early history of english equity, in paul vinogradoff, essays in legal history read before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ical studies held in london in 1913,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13, pp.261-285.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相结合,为英国大法官法院衡平法的孕育和成长提供了充分的养料。 4.衡平法禁令 禁令制度真正演变为重要的救济手段并形成缜密的诉讼程序, 是在衡平法产生直至 英国大法官法院衡平司法管辖权确立之后。禁令能够最充分的体现出衡平法救济的便 捷、灵活、高效等精髓,溯源禁令制度的历史必须还原到衡平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随着普通法的僵化特别是补救措施的日渐萎缩, 受到欺诈或违反诚信侵害的人以及 遭受重复性暴力行为的人发现普通法法院没有提供任何救济, 或是由于延误及技术细节 没有提供充分的救济,他们便寻求国王运用其权力以实现公平,国王命令其首辅大臣大 法官(lord chancellor) 9根据良心原则使得抽象的正义在个案中被实现。1016 世纪上半 叶,著名学者圣杰曼“将良心与人法相联系”的观点为良心的世俗化创造了条件,进而 为良心概念向衡平概念转化、 大法官法院由良心法院向衡平法院的转化直至大法官法院 衡平管辖权的世俗化、系统化奠定了基础,衡平法就是从大法官法院的衡平司法管辖权 开始起步的。 与普通法相比,衡平法的优势在于程序上的灵活性、救济上的广泛性和实用性,更 注重个案的具体事实和场景,注重实质正义。 11但正如梅特兰(f.w.maitland)所言,我 们不能将普通法和衡平法视为两种敌对甚至水火不容的法律体系, 因为衡平法并不是一 种自足的法律体系,它在每一点上都预设了普通法的存在;而普通法是自足的。 12从内 容来看,衡平法既吸收了普通法中的衡平因素,也受到了罗马法、教会法的影响。应该 说, 大法官法院的衡平法是大法官融合了这三种法律中的衡平因素及其他特色制度并结 合社会发展需要所形成,既是对原有法律资源的吸收和融合,更是大法官法院自身的创 9 大法官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职位,甚至在诺曼征服之前就已存在,当时其职责是做国王的私人秘书,负责文书的 撰写及国玺的保管等工作;诺曼征服以后大法官的地位逐渐上升,从内廷私臣向国家行政官员转化,作为国王御前 的首席大臣,协助国王处理国内政务,大法官法院成为政府系统的核心部门;亨利二世(1154-1189)以后,大法官 可以以国王的名义签发起始令状(original writ) ,但这种衡平法管辖权更倾向于是附属于大法官法院所具有的行政职 责;衡平法管辖权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大法官法院从英格兰王国的行政中枢发展成为一个与普通法法院并立的、独具 特色的司法法院,大法官也最终演变成为一名司法官员。参见冷霞: 英国早期衡平法概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年版,第 103-115 页。 10 美杰弗里c哈泽德、米歇尔塔鲁伊: 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 ,张茂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 11-13 页。 11 李红海: “自足的普通法与不自足的衡平法论英国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关系” , 清华法学 ,2010 年第 6 期,第 27 页。 12 a. h. chaytor and w. j. whittaker: equity also the forms of action at common lawtwo courses of lectures by f.w.maitland,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09, p.19. 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研究 5 造。 13在大法官法院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两项非常重要的救济手段就是禁令和特定履行 (specific implement) 14。从种类来看,大法官法院颁布的禁令主要分为特别禁令和普通 法禁令。 前者在大法官法院的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主要用来使占有权利不受干扰、 维护财产权利以及防止财产侵权和非财产侵权; 后者用来防止普通法上的原告继续普通 法上的诉讼或者执行普通法上的判决。 普通法法院和衡平法院的彼此独立直接导致了二者在管辖权上的冲突, 直至英国 19 世纪的司法改革, 普通法法院和衡平法院的合并使得两种法院系统并存的双重结构从此 宣告结束。 15衡平法院即大法官法院传统职权和管辖权主要由合并后的高等法院的五个 分庭之一大法官庭(chancery division)接管,但一些极具衡平法院特色的衡平救 济措施依然保留了下来。其中,禁令制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演进已经成为现代英美 法系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民事立法中的禁令性规范 1.民事基本法中的禁令性规范 我国民事基本法中与禁令功能相近的法律规范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和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为最早。 16前者中的第一百六十二条对民法通则第一百三 十四条规定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作了进一步解释,规定遇有需要停止侵害、排除妨碍、 消除危险的情况时,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先行作出裁定,实质上开创了 我国诉前(案件审结前)责令行为人停止侵权的先河;后者第一百零七条对原民事诉 讼法第九十七条第(三)项规定的先予执行适用范围中的“紧急情况”进行了扩充解 释,将“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以及“需要立即停止某项行为”列为可以先于 执行的情形。此外,物权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 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规定了包括停止侵害、 13 冷霞,前注9,第 102 页。 14 特定履行是指由法院强制被告履行他在合同中作出的承诺的义务。主要针对的是普通法对违约救济手段不充分, 特别是除了提供损害赔偿救济以外无法强制被告履行其特定的契约义务这一缺陷而提供的救济。 参见英戴维 m 沃 克: 牛津法律大辞典 ,李双元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059 页。 15 毛玲: 英国民事诉讼的演进与发展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 281 页。 16 从制定机关来看,此处最高法院的两个意见并不属于民事基本法,而只是针对民事基本法的司法解释。为行 文方便,暂且将其归为民事基本法中。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等侵权责任方式。停止侵害的责任形式可以适用于各种 侵权行为,其作用在于能够及时制止侵害行为、防止扩大侵害后果。停止侵害可以先于 执行,在司法解释中称为先行裁定,这种责任形式以侵权行为正在进行或仍在延续中为 适用条件,对尚未发生的或业已终止的侵权行为则不得适用。 17201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的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明确写入了行为保全制度,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 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 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同时,第一百零 一条特别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 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遭受难以弥补 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前,以提供担保为要件,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 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由是观之,对当事人于诉讼前或诉讼中 请求法院制止侵权行为,在我国的现行民事基本法中是有据可查的。 2.海事特别程序法中的禁令性规范 出于完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相衔接的配套程序性规范的需要,积极履行 国际公约规定的义务,我国于 1999 年 12 月 25 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 别程序法,这也是对民事诉讼程序的必要补充。其中第四章专章规定了类似于行为保 全性质的海事强制令制度,即“根据海事请求人的诉前或诉中申请,海事法院责令被申 请人实施特定的作为或者不作为。” 18该法第五十一条至六十一条分别对海事强制令的 申请方式、审查原则、作出条件、执行方式和申请错误的补救措施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尽管名称不同,海事强制令与英美法系禁令制度从性质和功能上讲是不谋而合的。 3.知识产权法中的禁令性规范 知识产权保护被视为 wto 的三大支柱之一,trips 协议第五十条规定缔约国司法部 门应有权采取及时有效的临时性措施,防止发生任何针对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以及保 存有关被指控侵权行为的证据。 特别是当任何迟延有可能对权利所有者造成无法弥补的 损害, 或者存在证据被销毁的明显危险时, 司法部门应有权依单方要求采取临时性措施。 2000 年以后,为实现国内外法律规则的合理衔接,我国先后在专利法、商标法 17 杨立新: 侵权责任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年版,第 123-124 页。 18 李国光: “海事司法公正的立法和制度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实施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 中国海商法年刊 ,2010 年第 4 期,第 3 页。 环境保护禁令制度研究 7 和著作权法中分别引入了禁令这种诉前救济措施,首开了在法律规范中以“禁令” 作为法定诉前救济手段的先河。 192000 年 8 月 25 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首 次将诉前禁令引入知识产权诉讼领域,增加了第六十一条(现行专利法第六十六条): “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权的行 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诉讼前向人民法院 申请采取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其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 止侵犯专利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20 号)对于申请人的范围、管 辖权、申请方式和条件、审查原则、裁定的效力与执行、申请错误的补救措施等事项作 了详细规定。在此基础上,2008 年 12 月 7 日第三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对禁令的适用程序以正式法律条文的形式予以规范下来。 同专利权诉讼中的诉前禁令制 度一样,商标权和著作权诉讼中的诉前禁令制度也走过大体一致的规范化历程。综合来 看,现行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专利权、 注册商标权行为的司法解释,基本构建起了我国知识产权诉讼领域的禁令制度。 4.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探索中的禁令制度试点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2011 年 11 月 15 日印发的关于试点建立专门审判庭集中审 理刑事、民事、行政环境保护案件的意见(渝高法2011364 号)(以下简称“渝高 意见”)第二十条明确提出“推行环境保护禁止令制度”,规定在紧急情况下,被告污 染、破坏环境行为具有可能严重危及环境安全、造成环境难以恢复、加重对环境破坏三 种情形之一的,经原告申请,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做出裁定,禁止实 施环境污染、破坏行为。诉前提出环境保护禁止令申请的,应在人民法院禁止实施环境 污染、破坏行为裁定送达后 15 日内起诉。据此,2012 年 3 月 6 日,经重庆市忠县环保 局申请, 万州区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向忠县某豆腐加工经营作坊发出了重庆市乃至 全国首个环境保护禁令。 无独有偶,2011 年 12 月 12 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其与昆明市人民检察院于 2010 年 10 月联合制定的关于办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推行 19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在专利法还是在商标法或著作权法的条文中,并没有采用“禁令”这种表述 方式,只是表述为“责令停止有关行为的裁定” 。但根据最高法院关于诉前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 行为案件编号和收取案件受理费问题的批复 (法200417 号) ,最高院认为: “诉前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商标权、 著作权行为的案件是一类独立的新类型案件。为了便于司法统计,并正确表明这类案件的性质,应当将这类案件统 一编号为禁字号。 ”因此我们此处称之为“禁令” 。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环境保护禁令做出的原则规定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适用环保禁 止令的若干意见(试行)(昆中法2011122 号)(以下简称“昆中意见”)。该意 见第一条对环保禁止令的概念作了界定,即人民法院在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 为及时制止被申请人危害、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照原民事 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十一项的规定,以民事裁定的形式作出的一种行为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用电安全协议书协议书
- 2025医疗设备采购招标合同范本
- 生活垃圾清理协议书
- 委托设计协议书
- 电子签章使用协议书
- voip都用了那些协议书
- 2025电影制作委托贷款合同模板
- 2025年短视频代运营服务协议
- 2025购销合同精简版
- 2025租赁合同未续签范文
- 2025年注册造价工程师《工程造价测算与控制》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招聘编外人员4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华为ICT大赛-基础软件赛道理论考试题库(核心500题)
- GB 28478-2012户外休闲家具安全性能要求桌椅类产品
-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最大面积的3种求法
- 公务车辆维修服务计划方案
- 电商直播基地运营方案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拼音10《ao ou iu》精品课件【最新】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作业设计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检测卷(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