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性和反芳香性课件.ppt_第1页
芳香性和反芳香性课件.ppt_第2页
芳香性和反芳香性课件.ppt_第3页
芳香性和反芳香性课件.ppt_第4页
芳香性和反芳香性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芳香性和芳香化合物的取代反应,本章主要内容:一.芳香性1.芳香性的一般讨论2.Hckel4n+2规则3.化合物芳香性的判断(轮烯体系,带电荷环,稠环体系,杂环及稠杂环体系),二.芳香化合物的取代反应1.亲电取代反应2.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A.加成消除机理B.SN1机理C.消除加成机理(苯炔机理)三.芳环上的取代反应及其应用1.Friedel-Crafts反应2.Rosenmund-Braun反应,一.芳香性,1.芳香性的一般讨论早期:芳香化合物来源于植物精油树胶提取物,如苯极其衍生物.它们都有芳香气味,当时化学家将有机物分为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于是苯及其衍生物的独特的化学性质就称为芳香性.现代:由于环状共轭体系而具有特殊的稳定性结构,易取代,难加成的性质-称为芳香性.最近:有人提倡用光谱及磁的标准,磁有向性在平面电子体系中能受感应,并可用质子磁共振光谱中位移到较低的场来鉴定必须说明:到现在为止,对芳香性这一概念还没有统一定义,芳香化合物的特点:.较高的C/H比.键长趋于平均化.分子共平面.具有较大的稳定化能(共轭能,共振能).有特殊的波谱:如苯:UV:184nm,204nm,254nmIR:3010cm-1,16001450cm-1,NMR:存在反磁环流,使去屏蔽区内质子的值移向低场(78),屏蔽区则移向高场化学特性: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2Hckel4n+2规则:Hckel规则的内容:含有4n+2个电子的平面共轭单环化合物应具芳香性:Hckel规则的理论解释:用分子轨道理论计算证明:凡含有4n+2个的平面共轭单环体系,即为电子数恰好是成键轨道数的二倍,例如:五元环共轭体系,其分子轨道数及其能量如下图表示:当电子数为,则电子填充如下:电子数不是成键轨道数的倍,因此无芳香性,当电子数为,则电子填充如下:电子数也不是成键轨道数的倍,因此无芳香性:当电子数为,则电子数刚好是成键轨道数的倍,因此有芳香性,能级的确定方法:圆内接边形法轨道数由参与共轭的原子数确定;再根据电子数对轨道填充情况,即可对体系有无芳香性作出判断,结果与Hckel规则结论一致,3.化合物芳香性的判断轮烯10-轮烯A是全顺式,B是反,顺,顺,顺,顺式,C是反,顺,反,顺,顺式都没有芳香性原因:角张力及环内两个氢的排斥力影响分子的共平面性;10-环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容易热环化为双环体系。,用一个原子代替两个氢原子得1,6-桥-10-环共轭多烯,有芳香性:,14-轮烯:有个环内彼此干扰,共轭能也不高但是,表明有反磁环流,键长也没有交替现象,说明有芳香性注意:有机化学(五师大合编)说无芳香性。,其衍生物有芳香性:,18-轮烯,22-轮烯已被合成,具有芳香性。某些26-轮烯为平面的,有芳香性,而一些26-轮烯和30-轮烯是非平面的,没有芳香性。大环难于达到充分有效的芳香化合物那样的电子离域。,芳香离子,制备二茂铁:,环戊二烯负离子的应用之一:,稠环体系休克尔规则只涉及单环体系,有关理论可用于多环体系只计算边缘的平面电子。如:联亚苯:有芳香性,有芳香性,薁,下列两种物质,酸性及偶极矩大的是:,偶极矩大于酸性大于,富烯体系富烯:环丙富烯:,2019/12/14,23,可编辑,下面各化合物无芳香性:,杂环及稠杂环体系,二.芳香化合物的取代反应,1、亲电取代机理:,络合物,(芳正离子),例:硝化反应,芳正离子生成的一步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用硫酸催化硝基正离子的形成机理:,用N2O5作反应物硝基正离子的形成机理:,亲电体的活性:,实验已经证实芳正离子的存在:,m.p:-15,非常活泼的:,中等活性的:,低活性的:,注意亲电取代历程的以下几点:a体系中产生的正离子都可以作为亲电试剂进攻芳环,形成产物或副产物;b芳正离子的形成是决定步骤在此步中,底物的活性(即芳环电子密度的高低)与亲电试剂的活性一起决定反应的快慢在考试中一定要灵活运用例:用浓处理甲苯可以产生氘代甲苯衍生物例:用浓硫酸处理苄醇可以得到树脂状物质,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补充:芳环上可以发生通常的“六化”反应外,还可发生下述几种反应::氢交换反应:这类反应主要用以研究反应历程,但也可以通过此反应将或引入芳环例如:用处理苯酚,在加热下缓慢发生邻位,对位氢交换,用强酸则交换比较快,原位取代(Ipso取代):,在芳环上已有取代基的位置上,发生取代作用Ipso效应:,取代基消除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其容纳正电荷的能力。CH(CH3)2比较稳定,异丙基容易作为正离子消除。,:Gattermann-Koch反应,该反应的历程一般认为:可能并不经过l,而是直接通过下式形成:,:Gattermann反应芳香化合物在三氯化铝或二氯化锌存在下与和l作用,在芳环发生甲酰化反应:,也可以用Zn(CN)2/HCl代替HCN/HCl,以避免直接使用剧毒的HCN该反应与Gattermann-Koch反应不同的是:可用于酚或酚醚,也可用于吡咯,吲哚等杂环化合物,但不适用于芳胺(芳胺则需要剧烈的条件)例:,:Hoesch反应用腈和HCl使芳环酰化的反应称为Hoesch反应这个反应与Gattermann反应类似,只是以RCN代替HCN,故反应结果得到芳酮:,:Reimer-Timann反应酚的碱溶液与氯仿作用,在芳环上生成醛类的反应:反应机理:氯仿在碱的作用下发生消除形成二氯卡宾,后者作为亲电试剂进攻芳环,然后水解得到产物,:Vilsmeier反应用二取代的甲酰胺作酰化剂,三氯氧磷催化活泼芳环甲酰化的反应:,反应历程如下:,反应底物主要有:比苯更活泼的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