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人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人讲话靠 的振动。振动停止,发声 ;停止击鼓后,还能听到鼓声,这是因为 。2、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能在一切 中以 的形式传播。 不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 的方法得出的,分析真空罩中闹钟实验。)3、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 (填“相同”或“不同”)。一般情况下,v金属 v液体 v气体(填“”、“”或“=”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空气=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效果不同,固体传声效果 ,速度 。(古代战争中,士兵用耳朵贴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敌人的马蹄声,为什么?)根据图表找规律:条件规律、大小规律、特例规律等。例:由P15小资料可得那些结论:A、 、 B、 。4、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 ,经 传播,引起 振动,经过 及其他组织传给 ,信号再传给大脑产生听觉。耳聋分类: 耳聋、 耳聋。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根据这些差异准确判断声源方向的现象(猫头鹰、盲人)双声道立体声:用两只话筒在左右不同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录制的声音。5、骨传声:声音通过 头骨 、 颌骨 传到听觉神经。骨传声与空气传声不同,骨传声 (填“通过”或“不通过”)鼓膜振动。平时,自己听到自已讲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传声,别人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是通过 传声。应用:贝多芬、千手观音排练、骨导式助听器原理、蛇等。6、声音的反射、吸收与回声: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t:当t 0.1s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1 2例:平时要听到回声,人与反射物应至少相距 m。当tu放大镜3、成像特点:一焦分 (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二焦分 (2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近焦,像 ,像距 。(越靠近焦点像越大,像距越大)成实像时,物距越短,像距越 ,像越 。例:像距大于物距时,成 的像,像距等于物距时,成 的像,像距小于物距时,成 的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4、成像作图(根据P65图分析:实像用 线画,虚像用 线画。) 例:请在下图中画出各物体所成像的大致长短及位置。(不要作光路图)5、凹透镜成像:只能成 、 的 像。(凸透镜不能)6、练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有可能是。A、蜡烛在焦点以内 B、烛焰在焦点上 C、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D、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一物体经凸透镜成像于光屏上,若用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像将( )A、缺少上半部 B、缺少下半部 C、完全相同 D、仍然完整但更暗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成倒立缩小的像,现只将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那么光屏上( )A、得倒立放大的像 B、得倒立缩小的像 C、不能得到像 D、无法确定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30处,光屏上可得到放大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0 B、30 C、12 D、25在距凸透镜20处有一物体,在另一侧距透镜16处可成清晰的像,则像一定是倒立、 的实像,该透镜的焦距范围一定是( ) A、大于20 B、10到16之间C、小于8 D、8到10之间13 14某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1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_ _的 像。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 _ 、_ _的 像。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 的烛焰的 像。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图像,如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 (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请用两种具体办法判断一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七、凸透镜成像的应用1、照相机(摄像头)、投影仪(幻灯机、放影机)、放大镜的原理分别什么?用照相机拍摄近景时,物距 ,像距 ,镜头应往 ,使像距更 ,像更 ;而拍摄远景时,镜头应往 。用投影仪投影时,投影片要 放,像与物的上下、左右对换。(F)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必须要放在透镜的 以内,物体越靠近 ,像越大。(不是离物体越近,像越大。)2、眼睛与眼镜(根据课本上图来分析)眼睛的结构:眼球像一架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成 立缩小的 像在 上。(我们感觉看到的物体是正立的,这是视觉神经转换作用的结果)眼睛的自动调焦:睫状体可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焦距变 ;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焦距变 。(变焦镜头、“仿生学”)近视眼:特点:只能看清 处的物体,看不清 处物体。原因:晶状体太 或眼球前后方向太 ,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矫正:需配带 透镜(近视眼镜)。(为什么)(视力正常的同学戴近视眼镜,能看清物体吗,为什么?)远视眼:特点:只能看清 处的物体,看不清 处物体。原因:晶状体太 或眼球前后方向太 ,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矫正:需配带 透镜(远视眼镜)。(为什么)眼睛的近点约: ,远点: ,明视距离约: 。眼镜的度数:D=100/f (P70科学世界)如何保护视力:例:下列那些措施可以保护视力: 。 A、看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10cm左右。B、不要在太强或太弱的光线下看书写字;走路、躺着时不要看书。C、看书、看电视隔一定时间要向远处看一会儿。D、要坚持做眼保健操。3、显微镜与望远镜显微镜:物镜成 、 的 像;目镜成 、 的 像。望远镜:物镜成 、 的 像;目镜成 、 的 像。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为什么观察时感到物体被放大了? (像离眼睛很近,视角很大)望远镜为什么可以观测天空中的暗星?(物镜的直径大,可会聚更多光)4、练习: 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A B C D超市、银行等很多地方都安装了摄像头,摄像头是一个 透镜,其作用相当于 (填“照相机”或“放大镜”)。15 16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像成在视野的左下方,为了使像成在正中,则应把物体沿什么方向移( )A、左上 B、左下 C、右上 D右下透过凸透镜看物体,看到的可能是物体的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小明 小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和小白同学分别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则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他们所观察现象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小明 、小白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汽车的后视镜小明进行 “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八、像1、正立与倒立的含义:像与物体对比,是否反了。(倒立的像与物的关系是:上与下、左与右都对换了。)2、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像与物体对比,是大了还小。3、实像与虚像实像: 。虚像: 。作图时,实像用 线表示,虚像用 线表示。例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B、实像能用眼睛观察,虚像也能用眼睛观察。(实像用眼睛如何才能观察到;虚像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吗?)C、实像能在光屏上显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D、实像能拍照,虚像也能拍照。在右图作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4、影子 (填“是”或“不是”)像5、像的形成原因: 、 、 。例:把下列现象或实物的序号填入相应空中:A、光沿直线传播成实像的是 。B、光的反射成虚像的是 。C、光的折射成虚像的是 。D、光的折射成实像的是 。 小孔成实像、树底下的圆形光斑、针孔照相机 水中倒影、镜花水月、杯弓蛇影、池水映明月筷子弯折、铅笔折断、钢笔错位 海市蜃楼、放大镜 、潭清疑水浅水中斜看到岸上物体、岸上斜看到水中物体 照相机、投影仪、眼睛形影不离 、立竿见影、手影、皮影戏 雨后彩虹 第四章 物态变化一、液体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 。(0的水和0的冰一样冷吗?)2、工作原理: 。(转换法)3、摄氏温度的刻度方法:规定一个大气压下 的温度为0, 的温度为100。4、测量工具的“三观察”: 、 和 。5、读数方法:先弄清量程、分度值是多少、玻璃泡和零刻线的位置,然后确定正负。(零该线到玻璃泡之间的示数为负)读数方向:从零刻线开始往液柱面方向读数。视线要与液柱面相平,若俯视测量值偏 ,仰视偏 。(图示法)例:下列温度计示数分别是多少?6、正确使用方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 或容器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 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7、体温计测量范围: 。17 18人体正常温度为 。(人洗澡水的温度: 。)消毒:常用 进行消毒,不能放入开水中煮或火上烧来消毒,为什么?构造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 。(有什么作用?)体温计的直玻璃管比普通温度计的玻璃管要细,是为了 。使用特点:只升不降, (填“可”或“不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后要用力向下 ,不甩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体温计可测气温吗?)9、练习: 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上右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进行读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_ 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应用了_ _ _原理。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下述结构的改变正确的是( )A、把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做大些 B、把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做小些C、把温度的内径做粗些 D、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些一支体温计示数为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温度,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对甲、乙两病人体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38,乙39 B、甲低于38,乙39C、甲不高于38,乙39 D、无法确定二、熔化与凝固放热吸热固态气态液态1、六种物态变化:2、晶体熔化(或凝固)特点: 、 。 非晶体熔化(或凝固)特点: 、 。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如: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如: 。例:海波的熔化温度是48,则48的海波一定是(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状态都可能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 ,非晶体 有熔点和凝固点。)例:低温地区用水银还是洒精温度计,应该用 温度计,为什么?4、熔化 热,凝固 热的应用及解释现象。(举例)例:冰常作冷却剂是因为: 。5、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 、 。(非晶体呢)例:把冰水混合物放入0的房间,过一段时间后,则( )A、冰熔化 B、水结冰 C、冰水比例不变 D、无法确定6、熔化与凝固图像,能根据图像判断: 晶体与非晶体 熔化与凝固 吸热与放热 熔点或凝固点是多少。 各段物质处于什么状态表示什么过程。 例:判断下列四个图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还是凝固,填在图中下横线上;图4中物质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用了 min,BC段物质处于 状态。图1 图2 图3 图4时间温度时间温度时间温度80AB0 12 4时间/min温度/ DB C7、练习:小明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上联是 ,下联是 ,这一副对联反映了一个共性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或不变C、物体熔化时,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熔化时,温度升高或不变白炽灯的灯丝用钨来做,是因为钨的 。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几桶水,是利用 ,使菜窑里的温度不致于降的太 。有时化雪时比下雪时还更冷,这是因为: 。08年南方雪灾,高压线上的冰挂形成属于 现象;抗冰抢险时,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可以避免熔化的冰雪重新结冰,这说明撒盐后水的凝固点会 。(P85水和酒精混合后,水的熔点 。)探究物质的熔化过程实验时,采用“水浴法”加热方式,这种加热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三、汽化1、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 。19 20蒸发: 温度下,只在液体 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沸腾: 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蒸发与沸腾的异同:2、沸腾观察水的沸腾实验(P83实验探究):水沸腾时的现象: 。刚加热时与沸腾时气泡的形成及变化区别:刚加热时,气泡里的是 ,上升时,体积变 (越往上水温越低)。沸腾时,气泡里的是 ,上升时,体积变 (越往上里面的水蒸气越多)。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跟 有关。(水的沸点一定是100吗?)例:高温地区用水银还是洒精温度计,应该用 温度计,为什么? 测低温时,温度计中液体的 要低,才不会凝固。 测高温时,温度计中液体的 要高,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