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众所周知,蔡锷( 1 8 8 2 - - 1 9 1 6 ) 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 家,领导了辛亥云南重九起义,发动了护国战争,为创建民主共和立下了 不朽的功勋。其实,蔡锷不仅仅是位拥有卓著战功的爱国将领,还是一 位致力于探寻中国宪政之道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救国图强的过程中,蔡锷 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思想精华,借鉴了西方的政治法律文化成果,结 合其在清末民初的宪政实践,形成了具有相当特色的宪政思想。本文试图 通过对蔡锷宪政思想的系统研究,完整再现蔡锷对宪政的审视和思考的心 路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近代中国宪政的一些重要问题,以求对当今的中 国宪政有所启示和借鉴全文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引言介绍蔡锷宪政思想的研究现状、写作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部分主要介绍蔡锷宪政思想的发展历程。蔡锷仅仅在世3 4 年,但 是他的宪政思想并不是短时间突变的结果,而是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因此,笔者根据蔡锷宪政思想的成熟程度和丰富程度,将其发展历程分为 萌芽、形成和成熟三个时期。蔡锷的宪政思想是从充满维新气息的时务学 堂开始萌芽的:在此其问,他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的民权思想,产生了比较 模糊的政党意识。在留学日本期间,蔡锷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的政治法律立 论,比较切实地了解了西方宪政,并且提出了改造国民的军国民主义,组 织了具有政党雏形的留学生团体。蔡锷于1 9 0 4 年返回中国之后,开始在复 杂的中国社会中进行宪政实践,其宪政思想也随之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展 开,直至完全成熟。 第二部分对蔡锷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本文 认为,蔡锷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国家观、国民观和政党观三个方 面。 蔡锷的国家观强调“维护国权,伸张国力”。蔡锷基于国家有机体学说 和主权理论,结合他所体认的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批评“主权在民”说 只是一种存在着种种弊端的理想,并提出“主权在国”论,希望中国成为 一个统一有序的强大有机体,以应对汹涌的世界竞争大潮。蔡锷承袭了梁 启超等人提出的“国体? 、“政体”的语词系统,列君主国体、专制政体持 否定态度,而对民主国体、立宪政体则是非常渴求,认为中国一旦实行欧 美式的民主立宪,就一定能够使贫弱的中国迅速振兴。然而民初的社会现 实让蔡锷不再迷信欧美成例,开始思考符合中国的民主宪政之路。蔡锷注 重国家权力的分权制衡,在坚持权力制衡的前提下要求总统有权力、有权 威,在维护中央政府大权集中的前提下主张推行地方自治 蔡锷的国民观是以国家为本位,以国家为价值指向的。受当时国民改 造思潮的影响,蔡锷认为,国家的盛衰强弱维系于每个国民的素质,欲使 中国走上民主自强之道,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改造国民性。于是他提出了 军国民主义,要求从教育、学派、文学、音乐等方面着手改造中国国民, 形成一个能够承担宪政重任的国民群体。在国民与国家的关系上,蔡锷使 用了“民权一一国书r 的话语结构,提出“民权匣视国权为伸缩,必国权 巩固而后民权有发展之期”,强调国家的自由、平等优先于个人的自由、平 等,没有国家的自由、平等就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平等;只要能够让国 家独立自主,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即使要以暂时牺牲民众的一部分权利 为代价,那也是非常值得的。 蔡锷的政党观是以国利民福为宗旨的。蔡锷充分肯定政党在国家建设 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政党必须拥有明确的党纲,应当以谋求国利民 福为目的,讲究党德、立党为公,反对因不规范的党争,并且意识到政党 活动应当以宪法为前提,政党应当以维护宪法为己任。鉴于民初政党政治 的乱象,蔡锷提出了军人不党主义,倡导军人在政治中严守中立,以避免 武人干政,造成国家政治的动荡。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阐述蔡锷宪政思想的总体倾向及其启示笔者结合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再加上对蔡锷所实施的与宪政相关的行 为的考察,发现国家主义是蔡锷宪政思想的总体倾向。值得指出的是,国 家主义和宪政在蔡锷的身上呈现了比较微妙的关系:国家主义促使蔡锷选 择了宪政,并且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尽力维护宪政,但是同样是国家主义驱 动蔡锷在一些情况下动用军人的威权干预政治,控制制宪,压制国会。从 蔡锷的宪政思想和实践中锌浍到两个影响中国宪政进程的命题:国权与民 权的关系,军队与宪政建设的关系。国权与民权的关系,实际上包含民族 国家的存立与个人枳利自由的落实、国家权力的强大与个人权利自由的张 扬等问题。蔡锷所提出的“国权先于民权,国权高于民权”,确实是近代中 国应对民族危机,走向民族国家的真实路径的一个写照:当时的仁人志士 为了抵御外敌,大都主张限制个人权利自由以强化国家权力,从而增强国 家的凝聚力和团结,宪政也因之局限于国家机构的建设和国家权力的强化 而当今中国的宪政应当实现个 权利自由与国家权力的平衡。蔡锷提出的 军人不党主义和相关行为,则反映了军队与中国宪政建设的密切关系,促 使我们回顾近代中国的宪政史,发现军队是推动或阻碍近代中国宪政建设 的决定性力量。这又促使我们思考军队与宪政建设的关系正常化。 结语部分对蔡锷宪政思想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宪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民 族国家建成之后的社会调整机制,在民族国家建成之前其发挥的功能极为 有限。笔者强调当今中国已经初步建成民族国家,为宪政提供了有利的条 件,但是真正的宪政还有待于民主宪政精神的逐步养成和点滴实践。 关键词:蔡锷宪政思想研究 a b s t r a c t i t i sw e l lk n o w nt h a tc a i e ( 1 8 8 2 - - 1 9 1 6 ) w a saf a m o u sm i l i t a r i s t a n ds t a t e s m a ni nt h em o d e mh i s t o r yo fc h i n a h eh a dm a d e i m p e r i s h a b l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f o rd e m o c r a t i cr e p u b l i cc o u n t r yb yr i s i n g a n dl e a d i n gt h ey u n n a nr e v o l u t i o no f1 9 1 1a n da n t i 一1 y - u a ns h i k a iw a r m o r e o v e r , c a i ew a s o t l eo ft h em o d e r nc h i n e s eo u t s t a n d i n g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i n f l e x i b l yp u r s u i n g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o fc h i n a 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s a v i n ga n dr e j u v e n a t i n gt h en a t i o n ,h ea b s o r b e d a n da d o p t e dt h ed i s t i l l a t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p o l i t i c a l t h o u g h t sa n dt h ec i v i l i z a t i o no fm o d e mw e s t e r np o l i t i c a lr e s u l t s 。 c o m b i n i n g w i t ht h e p r a c t i c e o fn e o t e r i cc h i n e s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f o r m i n gh i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f e a t u r eo fh i s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 t h o u g h t s t h i sp a p e rs e l e c t sc a i e s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t h o u g h t s a si t s 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i no r d e rt o h e l pt h ep e o p l ed e e p l ya n dc o m p l e t e l y u n d e r s t a n dc a i e s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 t h o u g h t s , a n dt o p r o v o k e s o m e b o d yt op o n d e rs o m ei m p o r t a n tq u e s t i o n sa b o u tt h er o u t eo f c h i n e s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 t h i sp a p e r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e f o l l o w i n gp a r t s t h ef o r e w o r db r i e f l yd i s c u s s e st h es t a t u so ft h e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 , t h ep u r p o s et h a tt h ea u t h o ri n t e n d st oa c h i e v ea n dt h em e t h o d o l o g y e m p l o y e di nt h i sp a p e r p a r tii n t r o d u c e st h eb a s i cc o u r s e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a i e s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t h o u g h t s d u r i n gh i ss h o r tl i f e t i m eo fo n l y3 4y e a r s , c a i eg r a d u a l l yf o r m e dh i so w n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t h o u g h t s t h e r e f o r e , t h ea u t h o rt h i n k st h a tt h eb a s i cc o u r s e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a i e ,s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t h o u g h t sc o u l d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s t a g e s :r u d i m e n t a l s t a g e ,f o r m a t i v es t a g ea n dm a t u r es t a g e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d e g r e e so f m a t u r eo fc a i e s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t h o u g h t s p a r ti it r e a t s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o fc a i e s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t h o u g h t s t h o r o u g h l y t h ea u t h o rb e l i e v e s t h a t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o fc a i e s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t h o u g h t si n c l u d e st h r e ea s p e c t s :o u t l o o ko ns t a t e , o u t l o o ko nc i t i z e n ,a n do u t l o o ko np a r t y c a i - ep l a c e ds t r e s so nt h en e c e s s i t yo fp r o m o t i n gt h es t a t ep o w e r a n dm a i n t a i n i n gt h es t a t es o v e r e i g n t y c a i er e a l i z e dc l e a r l yt h a tt h e s t a t es o v e r e i g n t yw a st h eb a s i cc o n d i t i o no ft h es u r v i v a lo fac o u n t r y s o h ec l a i m e df i r m l yt h a t s o v e r e i g n t yb e l o n g e dt o t h es t a t ea n ds t a t e s o v e r e i g n t y l a i d h i g h e r a b o v ec i v i l r i g h t s ,s o a st om a i n t a i nt h e u n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 c o u n t r y a n df a s t e nt h ec o u n t r y s p o l i t i c a l a n d e c o n o m i c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a i - et h o u g h tt h a tt h eq u a l i t yo fc i t i z e n sw a so fv i t a li m p o r t a n c et o t h er i s ea n df a l lo ft h en a t i o n a n dh ea d v o c a t e dm i l i t a r yn a t i o n a l i t y , i n o r d e rt op r o m o t et h eq u a l i t yo fc i t i z e n sa n dt of o s t e r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g o v e r n m e n to fc h i n a c a i e f u l l ya f f i r m e d t h a t p a r t ya n dp a r t yp o l i t i c sp l a y e d a n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 h e a l s ot h o u g h tt h a tap a r t ys h o u l dh a v ead e f i n i t i v ep o l i t i c a lp r o g r a ma n d p u r s u et h en a t i o n a li n t e r e s t sa n dt h ep e o p l e sw e l f a r e h eh e l do nf i r m l y t h a tt h ep a r t yp o l i t i c ss h o u l do b e y s t r i c t l y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l a w , p a r t y d e b a t e ss h o u l dn o ti n t e r r u p tt h es t a t ep o l i t i c s a n da r m ym e ns h o u l db e n o n p a r t ym e m b e r s ,l e s tt h ea r m yd i s o r d e r t h ep a r t yp o l i t i c sa n d p o l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 p a r t l i ia n a l y s e st h ec h i e ft e n d e n c yo fc a i e s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 t h o u g h t s ,a n dp o i n t s o u tt h e i n s p i r a t i o n w ed r a wf r o mh i s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t h o u g h t s o na c c o u n to ft h em o d e r nh i s t o r yo fc h i n a a n dt h ea n a l y s i so fc a i e sb e h a v i o r , t h ea u t h o rc o n s i d e r st h a tt h e n a t i o n a l i s mi st h ec h i e ft e n d e n c yo fc a i e s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t h o u g h t s c o n c l u d i n gt h es p e e c ha n ds u m m a r i z i n gc a i e s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 t h o u g h t s ,t h ea u t h o r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n a t i o n s t a t ei s t h e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c o n d i t i o no f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o f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k e yw o r d s :c a i -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i s mr e s e a r c h 2 引言 蔡锷是在清末民初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他的思 想糅合着传统与近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多重因素,深深地打下了那 个时代的烙印。因此,对蔡锷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和学术价值。史学界对有关蔡锷的大量史料进行了比较切实的整理,出版 了大量有关蔡锷的文集、传记和年谱,为研究蔡锷的思想及其实践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但是,史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蔡锷的军事思想、政治思想 和他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等重大事件中的角色,但对蔡锷 的法律思想鲜有涉及。 笔者在导师的支持和指导下,比较系统地阅读了蔡锷的著作以及有关 他的论著和文章,并且在此基础上选择了蔡锷的宪政思想作为研究对象, 以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加系统、深入地梳理蔡锷宪政思想的基本 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剖析其宪政思想的总体倾向,并试图希望通过对蔡 锷宪政思想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近代中国宪政的一些共同问题和趋向。 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将尽力做到如下几点:尽可能将宪法学、历史学和政 治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注重理论与实践、思想与制度的结合,将宪法 史和思想史贯通起来,使研究尽可能的全面深入。 然而,蔡锷在世时间比较短,理论著述比较有限,而且其思想大多散 见于电文材料,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写作时间和本人能力的 制约,本文难免有不足和错讹之处,敬请各位方家予以批评指正。 蔡锷宪政思想的发展历程 蔡锷虽然在世仅有短暂的3 4 年,但是他的宪政思想并不是短时间突变 的结果,而是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其间既有对中国古代传统思想 精华的秉承,也有对近代西方政治法律文明成果的借鉴,更有对近代中国 现实状况的思索和困惑。因此,我们要深) 地研究蔡锷的宪政思想,就有 必要对这种心路历程进行探索,而且这种探索是可行的。笔者在此根据其 思想的成熟程度和丰富程度,将蔡锷的宪政思想的发展历程分为如下三个 时期。 ( 一) 萌芽时期 蔡锷于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 1 8 8 2 年1 2 月1 8 日) 出生于湖南宝庆府 ( 今邵阳市) 的一个贫农家庭。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 0 岁时便读完了“四 书”、“五经”,而且能够写出比较流畅的文章。但是由于家境的贫困,蔡锷 曾经一度无法继续学业,幸得同邑维新人士樊锥的赏识,将其免费收为弟 子。在樊锥的指导下,蔡锷熟读先秦诸子之书,研习经世致用之学。及至 1 3 岁,他就参加了在邵阳府城举行的院试,被补为县学生员( 秀才) ,并被 时任湖南学政的江标称为“神童”。江标还谆谆告诫蔡锷等人,希望他们学 习邵阳先辈魏源讲求经世之学,因为“中国前途极危,不可埋头八股试帖, 功名不必在科举”。 中日甲午战争后,以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为主旨的维新运动在全 国兴起,其中湖南尤为充满生气。1 8 9 7 年1 0 月,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设 立湖南时务学堂,以谭嗣同为学堂总监,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李维格为 英文总教习,唐才常等分任讲席。湖南时务学堂实际上是梁启超运用当年 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的经验建成的一所培养维新人才的学校,而且在当时 是最负盛名的新式学堂。在新任学政徐仁铸的举荐下,蔡锷报考了时务学 堂,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其时,他还不满1 5 岁,是头班4 0 名学生 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蔡锷的政治思想尤其是宪政思想正是在这所充满维新 气息的时务学堂开始萌发的。 在湖南时务学堂里,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教学活动,大力宣传维 新变法理论,广泛地介绍西学,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抨击中国历代的专制统 治:梁启超在课堂讲授和札记批阅当中,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多 言清代故实,胪举失政,盛昌革命”;。维新运动中的激进人物谭嗣同在讲 授课程中大力宣扬其在仁学中的激进民权主义观点,猛烈地抨击中国 的专制制度,极力主张暴力反清;唐才常则重点讲授明夷待访录、( ( 日 知录等书,而这些书都是明末清初“异端”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 夫之抨击君主专制,发扬民本精神的著作,能够激发学生对君主专制的政 治法律制度的憎恶,引发学生对民权的追求。 蔡锷深受民权论的影响,他曾在自己的读书札记中肯定了孔子“讥世 卿”,使君民“二权略伸”的功劳,同时主张中国学习“西人之法”,实行 。石陶钧:六十年的我,湖南历史资料1 9 8 1 年第2 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第1 8 页。 o 丁文江、赵丰田编:粱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8 3 页。 2 议院之制”,来补救孔子之法的流弊,从而达到铎善”之境地即君公 其君,臣公其臣,民公其民,身公其身,心公其心”,“混天下为一心,庶 无捍格之虞”。他还在湘报e 发表了“后汉书党锢传 书后、( ( 秦 始皇功罪论等文,揭露历代独夫民贼以各种方法削弱民众的心气和精神, 造成今日中国的萎靡不振,他认为“国之破,不足虑,种之厄,不足虑, 惟教之亡,足虑,心之死,气之销,族为大虑”,。呼吁人民觉醒,扬其心 气,组成坚强的团体一一“党”,共同奋斗,以振兴中华。这就表明时务学 堂时期的蔡锷已经萌发了比较模糊的政党意识:一方面,他大力赞赏中国 传统社会目为异端的“党”,在当时实为惊世骇俗之举;另一方面,他此时 认识的“党”带有用中国传统观念的“党”去比附西方政党的痕迹,还不 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梁启超提倡开民智,兴民权,他认为人民有一分 智,即有一分之权,有六七分智,即有六七分之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十 分之权”。受梁启超这种“权生于智”思想的影响,蔡锷在( ( 弓奏始皇功罪 论一文中指出,秦始皇之所以成为“千古之大罪人也”,其原因在于不 智民而愚民而已”。 ( 二) 形成时期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湖南时务学堂被解散,梁启超和谭嗣同一逃一 死,蔡锷等时务学堂学生也受到社会上极大的排斥。后来,蔡锷等人应逃 往日本的梁启超的邀请,东渡日本求学。蔡锷到日本后不久,进入大同高 等学校一边学习日语,一边研究政治、法律、政治、哲学和中外历史,其 思想视野大为开阔。蔡锷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都是在这个时期凝练而成的, 故这个时期可以看作其宪政思想的形成时期。 大同高等学校的教材“多采用英法名儒之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诸学说”, 使蔡锷等人进一步受到西方近代政治法律思想的熏陶,“由是高谈革命,多 以卢骚,福禄特尔、丹顿、罗伯斯比尔、华盛顿相期许”。,更加坚定了反 对君主专制的决心。 在留学日本期问,蔡锷认真观察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的状况,对宪政 有了更加深刻、切实的认识。蔡锷看到中日两国的现状存在巨大的反差: o 曾业英编: 蔡松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4 5 页。 o 间卜书,第1 0 一1 1 贞。 o 参看邓江祁:蔡锷政治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0 0 4 年,第1 1 9 页。 o 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3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9 版,第4 1 贞。 o 曾业英编: 蔡松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1 2 页。 o 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7 2 贞 3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道路修夷,市廛雅洁,邮旅妥便,法制改良,电讯、 铁轨纵横通国,警察严密,游盗绝踪,学校会社,公德商情,农工实业, 军备重要,日懋月上,不可轨量”,而中国“以我四百余州之土地,五百兆 众之人民,势利社会,国体精神,一切授人以包办,任人以奴肉”。蔡锷 进一步指出,两国之间形成强烈反差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实行立宪,“纯用 西法”,而且“勉强蹈厉,稽合国情”。,而中国囿于君主专制,不知振作。 1 9 0 0 年蔡锷回国参力只唐才常组织的自立军起义,后因事泄失败而复返 日本。蔡锷受自立军起义失败的强烈刺激,决意投笔从戎,改学军事,立 志流血救民”,并且将原名艮寅改为锷,取其“砥砺锋锷,重新做起”之 意。 在梁启超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努力,蔡锷先后就学于日本成城军事 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接受了西式的军事教育,对西方近代军事思想 及其实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研习西方和日本军事历史的过程中,斯 巴达之“尚武精神”、德意志之“铁血主义”、日本之“武士道”令蔡锷印 象深刻,并在其宪政思想中渗入了军事色彩。1 9 0 2 年,蔡锷化名淹翮生”, 在新民丛报第1 、3 、7 、1 1 号的“兵事”上发表( ( 军国民篇,比较系 统地提出了其强国御侮的军国民思想。他指出,“中国之病,昔在神经昏迷, 罔知痛痒,今日之病,在国力孱弱,生气销沉,扶之不能止其颠,肩之不 能止其坠”,。而当今中国国力孱弱不济的重要原因在于大多数中国国民素 质虚弱,不能为祖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贡献巨大的力量。蔡锷还进一步 从教育、学派、文学、风俗、体魄、武器、音乐和国势等多个方面分析了 中国国民素质衰弱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造就中国军国民的主张。在他 提出培养中国军国民的主张的过程中,蔡锷特别强调了国魂对民族独立、 国家强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国魂者,国家建立之大纲,国民自尊自立 之种子。其于国民之关系也,如战阵中之司令官,如航海之指南针,如枪 炮之照星,如星辰之北斗”。在蔡锷看来,西方列强的强盛与其拥有强劲 的国魂不无关系:德国的国魂是慷慨激昂的祖国主义,使德国得以快速发 展,“突飞急跃”;美国的国魂是“美洲者美人之美洲。美洲之局,他国不 得而干涉”的孟鲁主义”( 即门罗主义) ,并且由此“反其自卫之伎俩以 。曾业英编:蔡松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3 6 页。 o 同i :书,第3 7 页。 o 参看谢本书:讨袁名将蔡锷,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9 页。 o 曾业英编:蔡松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1 5 页。 o 同上书,第3 2 贞 4 外攻,对外不断扩张;俄国的国魂则是约翰郭拉所倡导的斯拉夫人种统一 主义,促使俄国的民族力量得以凝聚,进而发展壮大;尤其是与中国“地 则同洲,人则同种,学则同文,社则同伊的日本,其国魂就是充满尚武 精神的武士道,使之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独立国家。然而,在谈及“中国 的国魂是什么”的问题时,蔡锷沉思不已,苦苦思索,最终留下了一句话: “吁! 执笔至此,吾汗颜矣! 然而吾脑质中有一国魂在”。虽然这句话语 焉不详,但是我们可通过对他的( ( 军国民篇的全文的把握,看出他所想 到的中国的国魂就是在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过程中陶铸 而成的爱国、勇敢的牺牲精神。其实,将蔡锷的军国民思想与其师梁启超 的新民思想相对照,我们不难看出,两者都是在强调塑造一个具备近代文 明素质的国民群体,以铸成一个近代化的强大中国。本文将在后面对此进 行详细阐述分析。 在日本期间,蔡锷不仅通过系统学习西方政治法律理论进一步认识了 西方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而且非常积极地投身政团实践,从而促进了 其政党思想的不断成熟。在留日学界关注政党问题的大氛围下,蔡锷与刘 百刚、吴禄贞等人创设励志会,以联络感情,策励志节为宗旨,“留学之结 会,自此始”。1 9 0 0 年之后,“东渡学生逐日增多,良莠不齐,情志涣散”, 蔡锷遂倡议创立留学会馆,并于成城学校创置校友会,“为联络隋谊,交换 学识之资”,但是他仍然忧虑情志得不到有效固结,就与湖南、湖北、浙江 等地的部分留学生“秘密结社,歃血为盟,以倾倒清廷,建设新国家为宗 旨,以死为期;至于用何种手段求达目的,则由人自择”,“东京留学生之 秘密结社,即由斯发轫”。1 9 0 3 年,为反对沙皇俄国对我国东北的侵占, 蔡锷与黄兴等人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名为军国民教育会,倡导革命,是 日本留学生以学术团体名义从事政治秘密活动的最早团体之一由此可见, 蔡锷在留日期间进行的组团结会的活动已经带有明显的组党意识。虽然这 些社团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都没有发展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政党, 但是它们为蔡锷的政党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蔡锷在后 来的统一共和党成立会上指出的,“溯本党之起因,系根据于东京留学同志 之旧团体? ,这些团体“首创之际,取格甚严,非学识品性为同人所共许者, o 曾业英编:蔡松坡集,p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3 2 3 5 页。 o 赵式铭等:蔡松坡先生事略,忆蔡锷,长沙:岳麓书社,1 9 9 6 年版,第8 9 页 。同e 书,1 9 9 6 年版,第9 0 贞。 5 拒不收引,故党基极固,而分子极为健全”。 ( 三) 成熟时期 1 9 0 4 年冬,蔡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离开日 本返回中国。从此,他就开始了在复杂的中国现实社会中施展其政治抱负 的实践,他的宪政思想也随之在这种实践中得到充分展开,直至成熟。 在辛亥革命之前,蔡锷先后担任过江西、广西和云南的清朝新军统领 和军校教官,曾经跟随督抚巡查各地边防,对中国国权的沦丧、西方列强 的侵略有了极为真切的体会蔡锷先后在( ( 云南杂志上云南外交之失 败及其挽回、( ( 日法协约问题) 、西江警察权问题、( ( 苏杭甬铁路与滇川 铁路之比较等文章,揭露西方列强的侵略罪行,抨击清政府的腐败失策, 启蒙国人的国权意识,号召夺回丧失的国权。蔡锷指出,英法等西方列强 不断侵蚀中国的西南地区的主权,从筑路权、矿产权、关税权到司法权、 邮政权、货币权无不侵夺,长此以往,祸害无穷;而清政府面对此危境, 熟视无睹,其“畏外媚外、欺民卖国之罪实无逃于天地”;。国民虽然有所 觉醒,大力发扬其爱国热忱,但是他们对国权的理解还嫌粗浅,在斗争中 常有失策之举,例如“政府断送路矿于外人,人民尚亟亟反对,无不出死 力以抗争。而政府断送邮政于外人,未闻有国民之抗议”。 湖北新军于1 9 1 1 年1 0 月1 0 日首义武昌之后,蔡锷也领导云南新军发 动了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并成立了以其为首的“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 此时的蔡锷通电各省都督,宣称曙主专制,久为时势所不容,曲提出中 央政府的组织刻不容缓,因为“非有集中统一之机关,即无对外活动之资 格”,还对中央政府的组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啶国名为中华国,定国体 政体为民主立宪;建设一强有力之统一政府,俟军政撤消,方为完全立宪,o 扩张国防辖境,缩小行政区域,以期消融疆界,。蔡锷在以后也一再重申 和践行这些民主宪政的主张。 在南北议和期间,为了防止袁世凯借议和而实行君主立宪制,蔡锷通 电孙中山及各省都督,指出“现民国中央政府已成立,大总统已举定,民 主、君主问题无复有研究之价值”,因为君主制在中国已经失去了合法性, o 曾业英编:蔡松坡集,上海:上海人民m 版社,1 9 8 4 年版,第4 5 7 页。 o 张橱、e 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阃时论选集,第3 卷,三联书店,1 9 7 7 年版,第1 0 6 页。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 三所编:云南杂志选辑,科学出版杜,1 9 5 8 年版,第6 6 4 - - 6 6 5 贞。转引自 邓江祁:蘩锷政治思想研究,湖南帅范大学博l 二学位论文,2 0 0 4 年,第9 3 _ 贞。 。曾业英编:蔡松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8 5 页 o 问上书,第8 3 贝。 如果“中国此时仍拥戴满清为君主,固理所必无,即别以汉人为君主,亦 事势所不容”,“故君主国体为中国今日所万不能行,必强留此物,将来仍 难免第二,三次之革命”。后来,南北议和以清帝逊位和袁世凯出任临时 大总统而告终。蔡锷出于维护国家统一、安定和发展的考虑,也承认了这 个现实,还竭力拥护袁世凯执政。在南北两方的定都之争中,他支持袁世 凯定都北京的主张,认为“建都燕京,可以控御中外,统一南北”;。在善 后大借款风波中,他先是以馈约即成,国权尽失”。的理由强烈反对,后 来鉴于政府财政确实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又改变初衷支持善后借款;在 “二次革命”爆发后,他反对国民党人武装讨袁,指责国民党人“于约法 规定领土内宣告独立,形同割据,是谓破坏统一”, 而且如果袁世凯真有 谋叛行为和政治罪过,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必绽用武力。此外,蔡 锷还积极主张加强中央行政权力尤其是大总统的权力,要求大总统拥有紧 急命令权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从而提高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效率。 辛亥革命后,君主专制被推翻,专制统治者长期推行的党禁被取消, 而且(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 之自由”。,以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人民结社组党、参与政治活动的合法性, 为政党政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根本法意义上的依据和保障。一时间,各 式各样的党会、社团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林立丛生。蔡锷此时也开始着力实 现自己素有的建党梦想他出于革命之后尤须建设的看法,在云南组织建 国团,以联络意志相同、患难相依之人”,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尽管 建国团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是这表明蔡锷已经确立了运用政党力量 促进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思想。1 9 1 2 年2 月,蔡锷致电章太炎、张謇、熊希 龄等人,倡议组建一个全国性的政党,指出“民国成立,百度维新,缔造 经营,责任尤巨,非合全国军界、政界极有能力及社会上极有学识资望之 人,组织一强固有力之政党,借以监督政府,指导国民,鲜克有济”。在 蔡锷的积极推动下,统一共和党得以成立,并成为当时一大团体。蔡锷在 统一共和党云南支部成立会上说,本党主义务以国家为前提”,因为“天 。毛注青等编:蔡锷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3 4 页。 o 曾业英编:蔡松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3 2 3 页。 o 同上书,第4 9 9 页。 o 同f :书,第7 2 6 页。 o 夏新华等整理:近代中周宪政历程:史料荟莘,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1 5 6 页 o 参看谢本书:蔡得传,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6 8 页。 o 曾业英编:蔡松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3 0 5 页。 7 赋人权之说,只能有效于强国之人民,吾侪焉得而享受之? 故欲谋人民之 自由,须先谋国家之自由,欲谋人民之平等,须先谋国家之平等”。蔡锷在 组建统一共和党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军人,并意识到“军人投身 政党,流弊滋多”,自己虽未直接统兵,但会是部下由此产生误解,以为军 人也可以加入政党,干预政治,从而造成无穷的危害。因此,蔡锷对外宣 称,自己是出于扶持萌芽阶段的政党的目的,勉强担任政党内的职务,“一 俟党务渐有头绪,务恳遂我初心,脱离党事,俾得一意戎行,是为至幸”。 。由此可以略窥蔡锷的思想中确有以国家为本位,倡导军人不党的因素。然 而,积极投入政党活动的蔡锷不久就发现“现在政党林立,意见纷歧,水 火争持,党同伐异,或徇个人之攻击,而忘国家之安危,政党之利未收, 而害已毕见”。,于是主张当时的政党自行解散,另行结合政见相同之健全 分子,求其适于自己的政纲,从而铸成健全的政党。 基于“带着袁世凯上政治轨道,替国家做些建设事业”。的幻想,蔡锷 在很长时间里是持拥袁立场的,对袁世凯委任其担任的职务鼬心尽职。然 而,在看到袁世凯接受卖国的“二十一条”,大肆复辟帝制等倒行逆施之后, 梁启超、蔡锷师徒二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以各种方式反对复辟帝制,捍卫 共和的道路,组织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众所周知,梁启超以纸笔为武 器,对袁世凯进行口诛笔伐,尤其是他撰写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这 一法学名文,从宪政角度声讨复辟。梁启超所拥有的法学大家及舆论界巨 子的地位使这篇文章在全国政治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不啻给帝制自为的 袁氏一记当头棒喝。蔡锷则主要是组织护国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 但是,在武装斗争的过程中,蔡锷也同样运用了宪政的理论与袁世凯抗争。 他宣称,君主国体已经失去其合法性,而且具有种种弊端,因为“世界文 明,日趋共和,四海之富,九五之尊,已成陈迹,荣威久杀”,“皇帝私传, 易启骨肉残杀之惨祸”。 接着,蔡锷从袁世凯执政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袁氏实施的是专制独 裁之行径:“姑勿论世界文明已趋共治,君主国体日在淘汰之中。即就现政 而论,袁氏就职以来,摧残舆论,滥耗库储,生杀由心,法律刍狗,民生 。曾业英编:蔡松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4 5 7 5 8 页 。同上书,第5 2 9 页。 o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文集第3 9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9 版,第8 8 页。 o 蔡端编:蔡锷集,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1 7 2 贞。 8 困敝,呼诉无门,名为共和总统,实无异于君主专制。”函总之,蔡锷认为, 袁氏在当总统时就大肆滥施独裁专制之逆行,现在他自封皇帝,复辟帝制, 更是表明其背叛了民主共和,正如蔡锷所说的“今袁氏躬为叛逆,自失元 首之资格”。 在强劲的护国风潮冲击之下,袁世凯不得不于1 9 1 6 年3 月下令撤销帝 制,但是他还想继续占据着大总统的位置。他在撤销帝制的申令中,已经 以本大总统”的名义发号施令了本大总统”这几个字是袁世凯加上去 的,是他由皇帝变总统的“点睛传神之笔”。对此,蔡锷立即通电予以义 正词严的驳斥。他从法理上指出袁世凯复据总统职位是没有法律尤其是宪 法上的根据的,因为袁氏“承认帝位时,已有辞退总统之明令,是国会选 举之效力已无存在,此时继续旧职,直无根据”,。而且世间没有未经选举 而就任的总统。并且,蔡锷还指出1 9 1 3 年1 0 月国会参众两院议决公布的 大总统选举法第五条规定了“大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至本任 大总统任满之日止。大总统因故不能执行职务时,以副总统代理之”。,根 据此规定,袁世凯因犯谋叛大罪失去了其担任民国大总统之资格,故今 大总统既以犯罪缺位,所遗未满之任期当然由副总统继任”。可见,蔡锷 对民主宪政是有比较真切的认识和信仰,对袁世凯的暴行并不是简单以武 力来以暴制暴,而是运用宪政的法理加以抗争。 二、蔡锷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前文是对蔡锷的宪政思想的萌芽、形成和成熟加以纵向的勾勒和描述, 但是切实地把握蔡锷的宪政思想的基本体系,就应当将蔡锷的宪政思想置 于当时的社会思想背景,尤其是要将其与之同时代的人物如梁启超、孙中 山的思想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笔者认为,要运用这种关联陛的方法进行研 。曾业英编:蕖松坡集)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8 5 7 8 5 8 页。 o 同上书,第8 5 4 页。 o 谢本书:蔡锷传,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3 0 页。 o 曾业英编:蔡松坡集,a - 海:上海人民出版杜,1 9 8 4 年版第1 0 4 7 页。 o 夏新华等整理;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科荟萃,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4 6 3 页。 o 曾业英编:蔡松坡集,卜海:卜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1 0 5 2 页。 o 值得指出的是,粱启超对蔡锷的宪政思想影响晟大。一方面,粱启超、蔡锷长期保持极为密切的师友 关系,从时务学堂到东渡f i 奉再到发动护周运动莫不如是:另一方面,粱启超是中国宪法学的开山鼻祖, 其宪法和宪政的理论在当时是比较精当的,使得当时包括蔡锷在内的人们在思考宪政时不能不使用其概 念和定义。对梁启超的法学地位的论述,可参看范中信编:粱启超法学文集,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营销策略指南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营销推广
- 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年度工作汇报与展望
- 系统分析师个人成长档案与职业规划书模板
- 高级心理治疗师日常患者治疗与沟通技巧的年度计划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 电子竞技新手如何成为裁判员
- 游戏制作人游戏发布及后期管理规划
- 共享经济模式创新与商业模式设计
- 安防工程师的工作艺术如何有效制定工作安排
- 通信工程师的工作手册计划与执行
- 江苏扬州大数据集团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DB37-T5321-2025 居住建筑装配式内装修技术标准
- 深圳协议二手车合同模板
- 酒厂车间员工管理制度
- DB21T 3722.7-2025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南 第7部分:高标准农田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范
- 2025年工地监护员考试题及答案
- 跨国企业IT架构创新-深度研究
- 2025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校园招聘148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康复项目运营方案
- DBJ52-45-2018 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