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公司自产生以来, 逐渐成为众多企业形态中调整经济发展的最有力杠杆。 随着改革开放 对我国公司制度的确立, 其亦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公司制度的巨大活 力主要源自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 这两项规定构成了现代公司的两大基石。 公司和 股东从此成为两个相互独立主体, 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层面纱遮盖了起来。 当公司发生债 务时,债权人只能追究公司的责任,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这种公司模式大 大的激发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投资信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巨大积累。 然而, 在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的同时, 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消极 作用也逐渐暴露,股东,特别是拥有公司控股权的股东,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利用自己有限责任作为庇护, 损害公司外部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这对公平正义等社 会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 在一片质疑声中, 经济学界、 法学界都对公司制度进行了全面研究, 寻找公司制度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消除公司制度负面影响的途径。 美国率先通过一系列判例 形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美国法院认为:虽然根据公司制度的精神,公司和股东是两 个相互独立的社会主体,但是,公司财产的最终拥有者是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决策、行动 享有指挥权的是公司的股东, 这些股东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极有可能利用公司制度中的 有限责任进行损人利己的行为(类似于民法中的利用合法形式,追求非法目的) 。如果股东 滥用公司特权,并且公平原则 要求其承担无限责任时,法院就极有可能“揭破公司面纱” , 要求股东个人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这一判例一经承认,就被英国、德国等 先进国家所效仿, 虽然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有不同的称谓, 但是基 本的法理是相同的, 均是股东利用有限责任和公司法人人格而损害社会的公平、 正义等价值 理念,进而危害公司制度和损害社会的良性循环。 我国公司制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同英、美、德等发达国家相同的瓶颈。基于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该本着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司法机关应本着公平的观念与要求裁判民事活动。 苗壮: 美国公司法制度与判例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40页 ii 对先进经验的研究,我国采用批判继承的态度,也引进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念。2005 年 新公司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 使股东权利, 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 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 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 失的, 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 逃避债务, 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这实质上是以立法的形式规 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实现了与国际规制的接轨, 对我国公司本身和市场经济发展都 意义深远。但是,由于我国新公司法对该制度的规定的比较原则笼统,没有具体的适用 标准,其结果便是: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所损害的公司债权人 或社会公共利益难以从法律上获得救济。 为了在公司股东和公司债权人或社会利益之间进行 衡平,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必须在法律上明确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确立明确的适用标准。 关键词:关键词: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司法适用 iii abstract the company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economic levers among all kinds of enterprise formation after it came into being, which is also of great interes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china.the strong vitality of company derives from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of the company and the limited liabilities of shareholder, which are the central principles of the company law, segregating the company and shareholders into two independent subjects. once the company is in debt, only the company is to blame for the reason that shareholders bear limited legal liability within the scale of their investment amount, which arouse the enthusiasm and confidence of investors, bring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civilization and the fruitful accumulation of societys wealth. however, the negative effects and limita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gi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basic systems of company law, gradually emerged as a result of the limit liability, which is fully used by the shareholders, especially the shareholders who have the controlling interest,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pursue on the interest maximization infringing the interests of both creditors and the public, companys outside interests and social public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challenging and shaking the fundamental social values, such as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so on. encircled within a universal doubt, scholars of various circles, especially the economy and the law, began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ystem company for the search of reasons of company problems and the approach of eliminating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orporate system. american court took the lea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deeming that although according to the soul of the system of corporation, the corporation and the shareholders are two independent social entities, the shareholders are the owners of the corporation property, and they can command the corporations decision and behavior. in order to pursuit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benefits, the shareholders are possible to do hoggish things that will do harm to others (just like the behaviors with unlawful aim and lawful form that provided in the civil law) by making using of the limited liability system. if the shareholders, according to the equity principles, abuse the iv privileges and, the shareholders are asked to undertake the unlimited liability, the court can choose to lift the corporations veil, and ask the shareholders to undertake the liability with their total property. after the precedent is accepted, many advanced countries such as england and germany follow the example of the precedent. although the civil law system and the common law system have different name for the disregard of the corporation personality, the basic jurisprudence is the same. the shareholders harm the equity and justice of the society by making use of the limited liability and the legal entity system, and that will do harm to th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the virtuous circle of the society finally. chinas corporation system is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we also face the same difficulties a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countries and introduce the system of the disregard of the corporation personality.article 20 of the compan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5 provides that: the shareholders of a company shall exercise their shareholders rights in compliance with laws, administrati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of the company, shall not abuse their shareholders rights to injure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or other shareholders, or take advantage of the companys independent status or the limited liability of shareholders to injure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s creditors. where the abuse of shareholders rights causes any loss to the company or other shareholders, such abusive shareholder shall be liable for compens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where shareholders of a company take advantage of the companys independent status or the limited liability of shareholders to disregard debts and seriously injures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s creditors, such shareholders shall bear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for the debts of the company. it is in reality a form of authorized legislation on the system of the 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in china, making a far reaching contribution to the prosperous of the company itself and market economy integrated into the global market. although contributing a lot as put it above, the 2005 company law has some shortcomings that the provisions are more or less too general to be concretely practiced that the creditors and public can hardly obtain the judicial remedies once they v suffer from the abuse of the system of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limited liability of the company. for the above-mentioned reasons, a specific and definite criterion on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of the disregard of corporate liability is needed on the purpose of implementing a balance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and the public justice of whole society as well. keywords: corporate personality ; disregard of personality ;judicial application; 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烟台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非保密的论文范围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2010年 3 月 12 日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 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 不 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 亦不得随意复制、 抄录、 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否则, 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引 言 西方国家,对于公司概念的界定,一般由商法或者公司法加以规定。公司是指依法设 立,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 指依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 债务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 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从而,公司就是在法律上拟制的独立 主体, 其享有独立的人格, 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法律行为, 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法定义务。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 公司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就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比以往任何经济组织 都无以拟比的优越性, 公司制度的发展使得资本积累以及企业的规模经济更加的迅速, 为资 本主义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腾飞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公司制度 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这主要取决于公司制度中的两大基石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的有 限责任。 这两大基石在公司制度发展的几百年历史长河中, 被证明为民商法上的一大伟大成 就 ,其在经济领域中的贡献可比政治、军事领域中的枪支弹药的发明,枪支弹药的发明为 国家抵御外敌侵略、 国家独立强盛带来了外在条件, 但是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却带 来了世界经济的腾飞, 成为国家独立自主和国力强盛的内在条件。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 证法观点,内因在事物矛盾发展中其主要作用,从这点看,公司制度带来的经济腾飞无疑是 一大历史成就。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再好的事物也 会被腐蚀,最终走向衰亡,公司制度也不例外。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给予了公司 股东,特别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该制度,谋取法外利益的机会,作为投资者,追逐利益使 他们的天性,更是他们投资的动力。但是,利用法律的漏洞,规避法律,损害第三人及社会 的公共利益是为法所不允许的。 由于股东在公司制度中的优越地位, 其滥用公司人格和股东 有限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损害了公司外部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法律对其并没 有规制措施,这种情况的蔓延,使得社会的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公司制 度中出现了这种现象究竟该怎么办?公司制度在当时条件下无法自己解决, 也没有成功的经 验可以借鉴,从根本上否认该制度将给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所以,也不能完全的否定 该制度。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国在实践的不懈努力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美国率先在 李有星主编: 商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29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1905 年“美国诉密尔沃基冷藏运输公司”一案中创立了“刺破公司面纱”理论。在这一判 决中,美国法院明确表示,“除非有充分的反对理由,原则上公司的人格是被承认的;但法 人的观念若被用来破坏公共便利、使不法正当化、维护欺诈或保护犯罪,法律将视公司为数 人之组合。”随后,英国以及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均引进了该理念,从本质上说,公司 法人人格否认并不是法人否定说, 公司人格否认并非否认公司人格, 而是在承认公司制度的 基础上, 通过个案的否认对滥用公司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股东予以打击, 作为公司的出资 人股东, 其在公司制度的设计中本身就享有了股东有限责任的优惠, 若出现公司被股东控制, 公司失去独立性,股东的行为损害外部关系人利益时,仍坚持股东的有限责任,就有悖于公 司制度的本来目的和民法的公平正义原则, 为了衡平这种失衡的利益格局, 在充分肯定公司 人格独立的基础上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已成为大势所趋,它和法人人格独立制度一起运 用,必将带来公司制度的另一片光明。 王耀平、王伯庭: 现代企业问题法律分析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74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第一章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理基础和背景 一、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观念的矫正 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规定使得公司在社会经济、 政治以及文化生活中充当了 及其重要的角色。公司的出现,对于社会资金积累、鼓励投资和规模化的机器大生产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同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极大的提高的国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公司 制度几百年的发展证明, 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就如同一把双刃剑, 在推动经济发展 的过程中, 不少投资者在获取超额利益的驱动下, 利用了股东的有限责任, 牟取了法外利益。 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利用自己在公司中的优势地位, 迫使公司牺牲自己的利益, 成为了股东 的工具,从事有利于股东个人的行为,股东的这种行为,不仅使得股东获得了公司有限责任 的利益,而且在牺牲了公司利益和公司外部债权人利益基础上,获得了更多的法外利益,致 使公司利益和公司的外部债权人的利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而作为公司的外部债权人却因为 股东有限责任的规定无法追究滥用股东的个人责任, 从而扭曲公司制度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取 向。在公司制度受到严重扭曲的大背景下,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在公平正义价值取向受到 严重挑战的美国,美国法院通过判例形成了“揭开公司面纱”理论,随后经济发达的国家英 国继受了这一判例实践,大陆法系的德国在借鉴美国判例的基础上形成了“直索责任” ,而 日本则形成了“公司人格否认”理论。虽然这两大法系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中存在着或多或 少的差异,但是借鉴这一制度,都是基于公平正义价值观念的考量,在充分肯定了公司的独 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基础上, 对公司制度进行的完善, 同时对公司制度进行的衡平。 从本质上看,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必不可少的补充,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出 现使得公司人格独立制度更加的完善、成熟,极大的维护了公司制度的尊严,并对违背社会 公平正义价值理念的消极行为进行了救济。 二、民商法基本原则的要求 民法作为民事活动的基本法,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公司法是商法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的一部重要法律,在法律适用上,公司法作为特别法,在具体的商事关系里,公司法优先于 民法。但是,公司法在适用过程中,民法中的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诚实信用 原则等民法的基本原则仍必须遵循, 在商事活动过程中违背了民法基本原则的行为必将受到 法律的追究。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心存善意、诚实不欺、在不损害 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民事活动中,诚实信用原则视为民法中最重要的原 则,素有“帝王条款”之美名。公序良俗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不得损害公共秩 序、不得违背善良风俗。禁止权力滥用原则则指禁止恶意权利之行使,即权利之行使不得 损害他人为目的;他从本质上看,是为了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原则。民法 作为公司法的基本法, 民法的基本原则必然体现在公司法中, 这些原则就是法人人格否认制 度形成的理论基础,它也是民法原则在公司法中的集中体现。 三、公司法人制度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公司法人制度在出现以来的几百年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事物在 发展过程中,并非都是洁白无暇的,就像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真理也有相对性,在一定的 时间、一定的条件下是真理,而超过了一定的界限、一定的条件,真理也可能变为谬误,而 且人们对一新生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同时真理也是发展的,若否认 真理的相对性,从而否认了真理的发展,这样人们就会束缚思想,固守已有的认识,阻碍了 不断追求绝对真理的脚步和科学的发展。 所以,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 要在坚持真理中, 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补充、修正、丰富和发展真理。公司法人制度也不例外,随 着公司制度在实践中的发展, 我们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它有了更大的认识, 在充分肯定了公司 法人制度的基础上, 也敢于承认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缺陷。 针对公司制度在实践中存在 的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 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法 律若不加以干预,任其发展,这种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必将导致公司制度的灭亡。然而, 公司制度在经济领域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发展中陨落,对经济领域的损失无可估量。 为此,世界各国均在寻求解决之道,作为经济领域的领头军,美国率先通过判例确立了“揭 郭明瑞、房绍坤主编: 民法总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28页。 虽然民法通则中并没有公序良俗的规定,但是通说认为, 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此外, 合同法第七条也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该两条所规定的就是公序良俗原则。 陈明添、吴国平主编: 中国民商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开公司面纱”实践。随后,该制度被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认可、确立,并在实践中加以 了运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使得法人制度得以健康发展,不至于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股东的 滥用,扭曲了公司制度在经济领域中的价值,从而走向毁灭的道路。为此,法人人格否认制 度的出现弥补了法人人格独立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责任缺位, 有效的制止了投资者股东特别是 控股股东滥用了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瑕疵, 从而保护了公司的外部债权人和社会 公共利益, 确保了公司制度的存在和发展。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出现使得公司制度不仅 从形式上的公平正义走向实质上的公平正义, 极大的丰富了法人理论, 使公司法人制度前进 的脚步更加的从容,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的完善。 四、公司的社会责任使然 公司独立人格赋予了公司独立的主体资格, 作为拟制的人, 公司是和自然人一样的民事 主体,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法律行为。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进行的法律行为,必然 反映在社会之中。公司的出现,在社会中反映,既有积极性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对 于缓解失业、 优化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的税收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公司的营利性目的使得人们容易保护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在 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潜力和动力的同时, 恶意的股东为了获取很多的利润, 无视正 常有序的市场环境,损害了公司外部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利益和社会市场秩序的良性循环, 致公司的社会责任于不顾, 主要体现在公司制度对环境的破坏、 产品质量的缺陷造成的产品 责任以及税收领域中。 这些漠视公司社会责任的负面因素的出现, 与公司的社会角色极为不 符,为此,法律上必须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即公司必须在实现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不得损 害第三人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虽然, 我国新 公司法 对于公司的社会责任做了规定, 但是, 公司法的规定过于的狭窄, 无法与公司制度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相制衡。 发达国家通过环境 法、 产品责任法、 侵权法以及税法等法律法规的相互配合来解决公司社会问题的途径给予了 我国借鉴条件。 同时,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通过对股东有限责任的例外规定即法人人格否 认,来制止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维护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实现公 司的社会责任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第二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内涵及本质属性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并非完全的否认公司的人格, 而是在充分的承认公司人格独立的基础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上, 对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予以个案否认, 否认个案中公司的独立人格 和股东的有限责任, 使公司和股东在该特定法律关系中承担连带责任, 以谋求公司股东和公 司外部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确立于美国 1905 年的司法判例,英 美法系国家称之为“揭开公司面纱”或“刺穿公司面纱” ,大陆法系的德国则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之时形成了“直索责任” ,日本受美国、德国影响,于1950年开始引进公司法人人 格否认的法理。 我国200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对公司法人人格 否认制度做了概括性规定, 而在第六十四条针对一人公司作了特别规定。 该制度在法律上的 明确规定, 是我国公司制度的一大重要突破, 这一法律性的规定必将对我国公司制度的发展 和完善起推动作用。美国是最早创设“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国家,1905 年美国法官桑伯 恩在美国诉密尔沃基冷藏公司一案中,对法人人格否认有着经典型的表述: “一般而言,公 司应被看作法人而具有独立的人格, 除非有足够相反的理由出现; 然而公司法人的特性如被 作为损害公共利益、使非法行为合法化、保护欺诈或成为犯罪辩护的工具,那么,法律上则 应将公司视为无权利能力的数人组合体。 ” 这一判例开创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先河, 给公司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带来了方向,随后,该制度被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相继适用。 我国经济发展的起步较晚,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建设才迎来了曙光。在经济快 速发展阶段, 发达国家在公司制度发展过程中遇见的瓶颈同样制约了我国公司制度的发展和 经济秩序的稳定。为此,我国在立足国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于 2005 年修订公 司法时,正式引进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规 定: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 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 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 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 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 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从以上表述中可以看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内涵和本 质属性。 王保树、崔勤之: 中国公司法原理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47页。 南振兴、郭登科: 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法学研究1997年第2期。 江平: 法人制度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28页 。 李有星主编: 商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39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一、公司必须首先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 公司必须在成立后,并且具有了自己独立的法人人格,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行为后, 才可以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因为公司只有成立,并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主体后,公司 股东才能利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的优惠, 钻国家制度和法律的漏洞, 滥用公 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 置公司以及公司的外部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于不顾。 所以说, 只有公司成立后, 具有了独立的主体资格, 并且实施了滥用公司法人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 行为,并严重损害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时,才有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必要。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不等于取消了公司的法人资格 公司有效成立, 并作为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进行民事行为时, 公司的股东特别是控股股 东利用了公司责任分离原则和股东的有限责任, 为自己谋取更多的法外利益, 从而滥用了公 司的法人人格独立制度, 损害了公司债权人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这一现象使得国家的公平正 义价值理念面临了严重挑战, 为了平衡公司股东和公司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失衡, 才有了适用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的必要。该制度的适用,并不等于公司人格的完全否认,而是在公司 人格被滥用的情况下, 针对特定法律关系下个案的否认, 它否认的仅仅是该案中股东的有限 责任, 使披着公司法人独立地位面纱的股东向公司的外部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待公司股东 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事由消灭后, 公司依旧被视为享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民 事主体。 三、事后救济机制三、事后救济机制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出现在公司的股东滥用了公司独立的法人地位和股东有限责 任, 股东获得了并非法律允许的法外利益, 而使得公司的外部债权人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严重 受损后, 为了扭转这种有损公平正义价值观念的股东滥用行为, 使失衡的利益天平重新矫正。 公司的债权人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刺破公司的面纱,追究公司背后的滥用股东的责任,从而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第二章 我国公司法之下的公司人格滥用规制及若干问题分 析 自从 1905 年美国法院在审理“美国诉密尔沃基冷藏运输公司”一案后,该判例创设的 “刺破公司面纱” 理论揭开了公司法人制度新的一页, 使得公司制度的两大基石公司法 人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有了例外规定。 虽然, 该项理论在当时只是一个判例创设的 规则, 但是它的产生并不是美国法院法官桑伯恩的偶然性举动, 而是针对当时美国社会在公 司制度方面出现的股东滥用行为和托拉斯问题之后, 出现的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其适用主要 考虑“欺诈” 、 “滥用” 、 “侵害公共秩序”等因素。由于该理论的出现是在当时法律对公司 制度中出现的严重影响了公司制度正常行使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的稳定的滥用行为没有任何 规定,而创设的解决公司问题的新举措。但是,这一判例法实践并不仅仅适合美国,许多适 用公司制度的国家,在公司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美国相似的社会问题。为此,各国纷 纷研究、探讨美国的判例,并借鉴该项判例法规则解决本国出现的股东滥用行为。我国改革 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来, 在公司制度中同样出现了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独 立和股东有限责任的现象,这种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极为不 符。为了解决公司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在是否借鉴美国“刺破公司面纱”规则上,出现了很 大分歧,在争议和探索过程中,2005 年新修订的公司法终于通过法律规定承认了该项 制度。这是我国公司法的一大进步,但是,我国关于该制度的规定仅仅体现在公司法第 二十条和第六十四条中, 这两项规定过于笼统、 抽象, 而且我国是成文法系国家, 法官以 “事 实为根据, 法律为准绳” 审理案件, 法律的明确规定是法官审理案件的依据。 我国 公司法 的笼统性规定,使得法官在审理公司法人人格滥用纠纷中,遇见了很大困难,而且,法律的 笼统性规定,容易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给法制建设带来了严重挑战。所以说,我国 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具体的司法适用过程中,道路还是非常曲折的。 第一节公司法第二十条的司法适用基准和具体判断 200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 李洋: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缘起和发展 , 司法天地2008年第9期。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 益; 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 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害的, 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 位和股东有限责任, 逃避债务, 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 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的立法精神,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司法适用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的要件。 一是主体要件, 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案件的主体, 根据 公司法 第二十条规定,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案件的被告是公司和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和有限责任的股东。 因为, 我 国法律实践采取“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审判原则,国家的法律是司法人员 审理案件、认定事实的依据,法官审理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法官没有造法的功 能。所以,公司和公司股东都可以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的被告,原告可以起诉公司,也 可以起诉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股东, 还可以将公司和滥用股东作为共同 被告。公司并不会因为股东的滥用行为而免于法律责任,而必须与滥用股东共负连带责任, 公司以其全部资本对原告承担责任,公司股东排除有限责任,股东即使即使足额出资,除其 出资额外, 公司债务仍需以其全部财产承担责任。 这种制度使得公司制度的滥用者不得利用 股东有限责任的规定而排除其滥用行为的责任, 这在一大程度上给了公司股东以威慑力, 进 而维护了公司制度的健康有序运行。此外,关于原告的认定:从公司法第二十条的规定 来看,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的原告只能是由于被告股东的滥用行为, 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的 公司的外部债权人, 而且债权人必须与本案有着直接利害关系。 其他主体受到股东滥用行为 侵害时,可以依托其他的法律加以规定,比如,股东的滥用行为侵害的是公司利益时,公司 就不能作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的原告提起诉讼,而借助别的法律,比如侵权法、合同法 等相关法律解决。二是行为要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的行为要件是该项制度的精髓,同 时也是该项制度最难以掌握的一个要件。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的规定,适用公司法人人 格否认之诉的行为要件必须是股东滥用了公司法人的独立地位和股东的有限责任, 除此之外 别无其他可能行为。从法人制度的规定来看,公司股东只要合法经营,即使因其经营不善而 破产倒闭, 公司债权人不管其损失严重与否, 均不能以股东为被告, 提起法人人格否认之诉, 要求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因为公司法人制度赋予了公司法人的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 这 两项公司制度的基石,带给了公司制度勃勃生机和经济建设的助推器。所以说,在公司制度 的治理中, 除非出现了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 而且别无其他法律可以救济 李有星主编: 商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39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时,为了使得社会的公平、正义价值观念不受冲击,矫正失衡的利益天平,才适用公司法人 人格否认来追索公司背后的滥用股东的责任。 三是结果要件,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在具体 认定过程中,首先对主体资格进行审查,主体适格后,才针对滥用行为进行认定,因为滥用 行为非常的抽象、笼统的概念,而且司法解释也没有细化规定。所以,理论界以及实务界对 行为要件和结果要件的重视远远甚于其他要件的考察。 因为根据 公司法 第二十条的规定, 股东的滥用行为必须严重的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细看就会发现,法院在认定时,必须 对结果的严重程度加以关注。 根据公司法的精神, 公司股东即使实施了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 股东有限责任, 但结果并没有损害或者只是轻微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时, 公司债权人并 不能主张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法理来要求公司的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这是基于公司法人 制度的重要性考虑的,必须谨慎适用。所以,即使公司股东存在滥用公司人格独立地位和股 东有限责任, 但是公司债权人的损失能够通过公司本身获得补救时, 债权人也不能以原告身 份提起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 第二节 新公司法第六十四条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六十四条是针对一人公司中股东滥用行为的特别规定:“一 人有限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 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 任。 ” “一人公司”在英国上议院 1897 年萨洛蒙诉萨洛蒙有限公司案中被确立为具有独立 法人人格后,其法人人格逐渐被一些国家所认可。我国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态度也有一个 逐渐深化的过程,1994 年的公司法并没有完全的承认一人公司的地位,仅仅在公司 法第二章第三节上专列了“国有独资公司” ,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 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 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 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从而可以分析出,共有独资公司的股东只能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新疆-新疆农机驾驶维修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山西-山西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2030年中国新材料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预测报告
-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山西-山西无损探伤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山西-山西房管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河南省H20高中联盟2025届高三4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 全科医学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慢病及死因监测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处方药销售管理制度试题(附答案)
- 银行职工反诈工作总结
- 设备安装管理培训课件
- 老年人转运照护-轮椅运转
-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 7-聊城东制梁场80t龙门吊安拆安全专项方案-八局一-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山东段)工程ZJTLSG-2标段
- 中兴 ZXNOE 9700 系统介绍
- GB/T 21475-2008造船指示灯颜色
-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300道-
- 园林绿化工高级技师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提高肠镜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课件
- 灭火器每月定期检查及记录(卡)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