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项羽之死 教学资料长春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项羽之死 教学资料长春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项羽之死 教学资料长春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项羽之死 教学资料长春版.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项羽之死 教学资料长春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项羽之死作家与作品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年说法不一,有人认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也有人认为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期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一带,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后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官太史令,职掌天时星历,管理皇家图籍。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同制定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天汉二年(前99),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润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影响深远。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8篇,均已散佚,唯艺文类聚卷三十引征悲士不遇赋片段。又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2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司马迁撰。初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父职,在太初元年(前104)参加制定太初历后,开始撰写史记。经十余年努力,终于成书。该书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历时三千余年。所述史事,详于战国、秦、汉。据太史公自序记载,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该书的宗旨是探索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研究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作者提出了“忠”“敬”“文”这一朝代更替的周而复始的固定公式。这种认识并不科学,不过当时人们也只能达到这种认识水平。该书取材丰富,对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多所采摘,又利用了国家收藏的档案、民间保存的古文书传,并增添了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的材料。作者在广泛取材的同时,又注意鉴别和选择材料,体现了审慎的科学态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该书堪称第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由它开端的史书纪传体影响深远,后来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一体裁。它的大部分文字生动精练,写人叙事形象鲜明,对中国后世的散文和传记文学有良好的影响。3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中国史书体裁。由本纪、世家、表、书(志)、列传组成。以本纪、列传为主,故名。本纪用以记述帝王;世家用以叙述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表用以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书(志)用以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列传用以记人物、民族和外国。始创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以后历代正史均取此体,其优点是便于记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广泛地反映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事迹。缺点是记事分散于本纪、列传、书(志)等各篇之中,不能完整、连贯地表述每一历史事件的过程,不易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4楚汉战争继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自汉元年(前206)初至高祖五年(前202)十二月,历时四年多。在秦末农民大起义过程中,陈胜牺牲后,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成为反秦武装的两支主力。秦二世三年(前207),刘邦、项羽相继率兵入关,推翻秦王朝。按照原来楚怀王的约言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入咸阳,理应王关中,但项羽自恃功高,企图独霸天下。正月,项羽佯尊怀王为义帝,徙于郴。二月,分天下王诸将,自立为西楚霸王,以刘邦为汉王。项羽进入咸阳后大肆烧杀抢掠,不仅失去民心,也导致无法立足关中。此后他贬义帝于江南,迁刘邦于巴蜀,徙故王于恶地,王亲信诸将于善地,挑动和加剧了各路诸侯之间的权力纷争,并且迅速激化了他与刘邦之间的矛盾。刘邦被徙封汉王后,决定以汉中为基地,养民招贤,安定巴蜀,然后收复三秦。三个月后,乘田荣起兵反楚的有利时机,决策东向,终于爆发了楚汉战争。项羽分封诸侯后即罢兵回归彭城。不久,齐、赵和彭越起兵反楚,对西楚构成直接威胁。项羽不得不调遣主力击齐,以稳定局势。当时僻处巴蜀的刘邦乘项羽无暇西顾之际,于八月出故道,迅速还定三秦,继续东进,使项羽在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楚军主力困于齐地,无法脱身。刘邦乘隙进驻洛阳,同时,以项羽放杀义帝为由,率诸侯兵凡56万人进据楚都彭城。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的消息后,亲自率精兵3万人回师彭城。在楚军突然袭击下,汉军56万乌合之众一败涂地,刘邦仅与数十骑突围。彭城之战后,楚汉便进入了双方相持的阶段。相持阶段一开始,刘邦就组建了骑兵部队,有效地阻挡了楚军的进攻;与此同时,汉军一方面坚守荥阳、成皋一线,一方面积极在楚军的后方和侧翼开辟新战场。这一部署正中了项羽战略上的致命弱点,很快收到了成效。汉二年八月至次年十月,韩信接连平定魏、代、赵、燕,矛头直指齐地,逐渐形成包围西楚的态势。而项羽却始终不能摆脱两线作战、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特别是项羽不善于用人,在政治上、军事上连连失策,使刘邦得以调兵遣将,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汉三年,汉军在成皋大破楚军。韩信也尽定齐地。项羽腹背受敌,进退失据,陷于汉军的战略包围中。汉四年八月,项羽向刘邦提出议和,楚汉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项羽率兵东归,而刘邦却背约攻楚。次年十二月,项羽被围困于垓下,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士无斗志;项羽率少数骑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楚汉战争最后以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王朝而告终。5项羽项羽(前233前202),秦末反秦领袖,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九月,项羽与项梁杀会稽守殷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二年三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当楚军救赵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愿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汙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以怀王为义帝,都郴,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王,据有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二年四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致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五年十二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人少食尽。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随即,与从者八百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28骑。汉将灌婴率5000骑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而死。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刘邦(前256前195),西汉王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字季,秦朝泅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灞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听说刘邦已定关中,项羽大怒,进驻鸿门,欲攻刘邦。刘邦因兵力不敌,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按西汉前期以十月为岁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后),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位后,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等,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他还翦除异姓王侯以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败亡,于是裂土分封9个同姓诸侯王。他还接受敬强干弱枝节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十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高祖六年(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三十余万骑兵围困7昼夜。后用陈平计谋,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脱险。此后,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儒生。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他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即“汉律九章”。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臣反对,只好作罢。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而卒。思考与讨论一、阅读下面项羽本纪赞中的一段话,谈一谈司马迁是如何评价项羽的。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弃关中,思乡东归),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夸耀)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师法)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同“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设置此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对项羽的功过评价是比较客观的,“本纪”本是记帝王当国施政的事情的,而项羽并非帝王,司马迁将其列入本纪,是对其在秦汉之际推翻暴秦所起的历史作用的肯定。司马迁对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是同情的,但也对项羽刚愎自用、过分迷信武力和相信天命等思想进行了批评。二、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泽东有诗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对于项羽之死,不同的人感悟不同,那么你从中能够感悟出什么呢?设置此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对同一历史人物,同为诗人的李清照和毛泽东的评价却截然不同。李清照生活在宋朝南渡的时代,她从项羽身上看到的是不肯东渡乌江、苟且偷生的凛然气节,以此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看到的是项羽失败的历史教训,为沽取仁义之名,坐失良机,放虎归山,结果落得兵困垓下、全军覆没、乌江自刎的可悲下场,因此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有关资料1关于思想内容项羽本纪除篇首介绍项羽身世和结尾司马迁的评语外,中间部分记叙了项羽一生中三个关键性事件:巨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巨鹿之战是推翻秦王朝的一次重要战争。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全歼秦军主力,关东局势转危为安,西行的刘邦也得以顺利地破关入秦。这是项羽一生最煊赫的时期,奇勋卓著。秦亡以后,形势急剧变化。项羽和刘邦分裂为两个誓不两立的军事集团,展开了一场争夺民革命胜利果实的斗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鸿门宴揭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当时项羽的兵力和声威比刘邦要强大得多,可是由于内部步调不一,采取了错误的对策,轻易地放走了敌人;而刘邦则委曲求全渡过了难关。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预示了刘、项双方未来成败的前途。鸿门宴后,经过多次鏖战,最后的垓下之围以项羽自刎乌江为结局,结束了楚汉对峙的局面。作品善于通过语言、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刘邦在向项羽辩解时,故意专叙过去联盟反秦的旧谊,把当前产生矛盾的原因轻巧地推给漫天所指的“小人之言”。自己称臣,尊呼“将军”之声不绝。中途逃宴还做到礼数不亏。这种恭谨的态度,谦卑的言辞,善于揣摩的本领,自然与他出身于下级小吏的生活经历有关。世代楚将之后的项羽,参加了反秦的起义队伍,连战皆胜,一帆风顺,助长了他的骄横,鸿门宴就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他志得意满、妄自尊大的心理状态。垓下之围又通过别姬、冲杀、赠马、自刎等细节,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至死不悟的悲剧性格。历代名篇选读有人把史记誉之为悲剧英雄画廊,西楚霸王项羽则是悲剧群像中的绝代典型,“项羽之死”这个片段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喑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在人间的是历史长河中曾经“卷起千堆雪”的浪花,群山万壑中殷殷不绝的回响,两千年来无数读者掩卷而思、拍案而起的长叹息。这最后一幕,由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场组成,其中包含了楚歌夜警、虞姬悲唱、阴陵失道、东城快战、拒渡赠马、赐头故人等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和细节。司马迁怀着满腔激情,运用史实、传说和想象,传写了项羽的穷途末路,不断丰富、发展了他的性格,让这位英雄死在歌泣言笑之中,取得了可歌可泣的艺术效果。第一场:垓下之围。大幕刚启,夜空中传来若断若续、如泣如诉的四面楚歌之声,先奏起背景音乐;然后唱出变徵之音的“虞兮”主调:一起便哀音满耳,感人至深。“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结尾三虚字反复唱叹,曼声苍凉。正如史记评林引吴贤齐说的那样:“一腔怨愤,万种低徊,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这支歌由项羽主唱,美人和之,更显得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以至这位从不曾流过泪的西楚霸王也不禁“泣数行下”;他的部属更是“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一片呜咽。这里唱出的不仅是个人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悲哀,也包含了连所宠爱的美人都无法保护的悲哀;这里流出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英雄犯了错误之后的悲哀的眼泪,也是一位伟大的英雄面对最终失败的忏悔与惭愧的眼泪。司马迁不愧是伟大的传记文学家,他对音乐的感发作用有着深邃的理解。在刺客列传中,他曾用“易水之歌”写荆轲的壮士之别,令“士皆垂泪涕泣”;在留侯世家中,他用“鸿鹄之歌”写刘邦晚年不得立如意为太子的痛苦心态,使戚夫人“嘘唏流涕”;现在,他又用“垓下歌”作为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让悲怆的气氛笼罩全篇,把读者引进苍茫辽远、四顾寂寥的境界,噙着泪水一字一字地往下读,欲罢不能。接下来是第二场东城快战。当项羽“自度不得脱”之后,连连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与后面的“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互相呼应,三复斯言;明知必死,意犹未平。钱钟书说:“认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管锥编)“不服气”,正显示了他的平生意气,说明了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快战之前,司马迁设计了阴陵迷道这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田父把他指向绝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是他过去“所过无残灭”,丧失人心的结果。“田父绐之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人家骗他,指向左边;他便不假思索地驰向左边,表现了他从来不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这里两“左”字独字成句,节奏短促,纸上犹闻其声,显示出当时形势严峻紧张,仿佛那五千骑追兵已从征尘滚滚中风驰雨骤而至,迫促感、速度感、力量感尽蓄笔端。写阴陵迷道,目的在揭示这位末路英雄丧失人心;写东城溃围、斩将、刈旗,则着意于进一步展开他拔山盖世的意气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此刻,他丝毫不存幸胜突围之心,只图打一个痛快仗给追随他的残部看看,确证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在这位英雄心目中,死,从来都是不可怕的;英名受侮,承认自己失败,那才可怕。要死也死个痛快,死在胜利之中。这种心态,可笑而又可悲。在这场“快战”中,司马迁再一次运用细节描绘,写项羽的拔山之力,不世之威:“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赤泉侯追项王,项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里,仍用虚笔,集中写他的声音。一呼则汉军披靡,一叱则不仅人惊,连马也吓得后退数里,这是何等的声威力量!他像一尊凛然不可犯的天神,一只被猎犬激怒了的猛虎,须眉毕张,咆哮跳踉,谁也不敢靠近他一步。特别是他“复聚其骑”后,“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何如”二字,写得意,写自负,声口毕见,活活画出项羽豪迈的性格。在这一瞬间,他感受到的只是一种不屈服的自我肯定的甜蜜,哪里还曾意识到自己是千枪万箭追杀的目标!第三场:乌江自刎。其中写了拒渡、赠马、赐头三个细节。项羽马到乌江,茫茫江水阻绝了去路。悲剧的大幕即将落下,司马迁偏偏在这最后时刻打了一个回旋,为他笔下的英雄形象补上了最后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设计了“乌江亭长船待”这个细节。文如水穷云起,又见峰峦。项羽本来已无路可逃,司马迁却写成他有充分的机会脱逃而偏偏不肯过乌江,好像他不是被迫杀得走投无路,不得不死;而是在生与义、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从容地作出了选择。江边慷慨陈词,英雄形象更加丰满完美。那曾经“泣数行下”的血性男子,临死反而笑了。“项王笑曰”的笑,不是强自矜持,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显示了他临大难而不苟免的圣者之勇“知耻近乎勇”。自惭无颜见江东父老,正是由于知耻这个细节,展示出他的纯朴、真挚、重义深情。对自己的死,他毫不在意;却不忍爱马被杀,以赠亭长。因为,“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五年来无数胜利的回忆,猛然兜上心头。今昔如此,情何以堪!文章写到这里,实已神完气足,司马迁颊上添毫,再加上把头颅留赠故人这样一个出人意表、千古未闻的细节。“故人”追之、认之,必欲杀之以邀功取赏;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两对比,何等鲜明!(古文鉴赏辞典)2关于写作特点项羽终于自刎了,他是站着死的。帝王刘、项,将相萧、曹,对于两千年后的我们,本来无所轩轾。但当我们读完项羽本纪,特别是读完“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时候,总不免咨嗟叹息,起坐彷徨,这就见出司马迁传写人物的艺术魅力。在这最后一幕中,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场次之间的节奏变化,起伏张弛,抑扬徐疾。第一场重在抒情,节奏纡徐,情如悲笳怨笛,以变徵之音形成了呜咽深沉的境界。第二场重在叙事,全用短节奏,进行速度,铁马金戈,声情激越。第三场江畔陈辞,羽声慷慨。“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连用两反诘句,顿挫抑扬,极唱叹之胜。此外,还用了许多形象生动、蕴涵丰富的细节,其中必有不少出于传闻、揣度,但无不使人感到可感可信、入情入理。清刘熙载艺概所谓“太史公时有河汉之言,而意理却细入无间”,钱钟书管锥编所谓“马(司马迁)善设身处地,代作喉舌”,都是赞扬他设计的细节情理兼胜,妙合无垠。虞姬悲歌,乌江拒渡,赠马赐头,一波三折,全凭细节传神,使全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在传记文学中,不说绝后,至少空前。(古文鉴赏辞典)3历代对史记及项羽的评价司马贞曰:“项羽崛起,争雄一朝,假号西楚,竟未践天子之位,而身首别离,斯亦不可称本纪,宜降为世家。”(史记索隐)张照曰:“史法,天子则称本纪者,盖祖述马迁之文,马迁之前,固无所谓本纪也。马迁之意并非以本纪非天子不可用也,特以天下之权之所在,则其人系天下之本,即谓之本纪。若秦本纪,言秦未得天下之先,天下之势已在秦也;吕后本纪,吕后固亦若武氏之篡也,而天下之势固在吕后,则亦曰本纪也。后世史官以君为本纪,臣为列传,固亦无可议者,但是宗马迁之史法而小变之,固不得转据后以议前也。索隐之说谬矣。”(殿本史记考证)李贽曰:“(项王)自是千古英雄。”(藏书)杨维桢曰:“孟子云:为天下驱民者,桀与纣也。籍亦为汉驱者耳,其能与汉争天下哉?迹其剽悍猾贼之性,嗜杀如嗜食,如起会稽,即诱杀守者,其后矫杀宋义,屠咸阳,残灭襄城,杀秦降王子婴,斩韩王成、王陵母,甚至于杀义帝,此真天下之桀也。项欲举大事,霸西楚,其可得乎!”(史记评林引)胡寅曰:“史称增素好奇计,以事考之,增计不能奇也。凡羽之恃强失道,如汉王临广武而数之者,未闻增有所谏止;而两雄角逐,义理之端,事几之会,楚每失之,顾欲使壮士舞剑杀沛公于欢饮之间,是一老愚人而已。”(读史管见)袁俊德曰:“范增于项羽虽未至言听计从,然尊曰亚父,君臣非不相得者。乃入关以前,既不闻阻其坑秦降卒;入关后,又不闻阻其屠毁咸阳,而斤斤于举玦舞剑以除沛公,所见亦末矣。”(增评历史纲鉴补)吴见思曰:“项羽力拔山气盖世,何等英雄,何等力量,太史公亦以全神付之,成此英雄力量之文。如破秦军处,斩宋义处,谢鸿门处,分王诸侯处,会垓下处,精神笔力,直透纸背,静而听之,殷殷阗阗,如有百万之军藏于隃麋汗青之中,令人神动。”又曰:“当时四海鼎沸,时事纷纭,乃操三寸之管,以一手独运,岂非难事?他于分封以前,如召平,如陈婴,如秦嘉,如范增,如田荣,如章邯诸事,逐段另起一头,合到项氏,百川之归海也。分封以后,如田荣反齐,如陈余反赵,如周吕侯居下邑,如周苛杀魏豹,如彭越下梁,如淮阴侯举河北,逐段追序前事,合到本文,千山之起伏也。而中间总处,提处,间接处,遥接处,多用于是、当是时等字,神理一片。”(史记论文)李晚芳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哑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奇观也。”又曰:“当是时,秦纲懈而维弛,天下叛之,英雄杂沓并起,千头万绪,棼如乱丝,太史以一笔写之,或插序,或陪序,或带序,或附传,无不丝丝入扣,节节归根,步骤井然不乱,后之作史者,谁有此笔力?”又曰:“此篇中纪羽由微而盛,由盛而亡,中以义帝为关照。羽未弑帝以前,由裨将,而次将,而上将,而诸侯上将军,至分封则为西楚霸王。始以八千而西,俄而二万,俄而六七万,至新丰鸿门则四十万,其兴也勃焉。及弑帝则日衰矣。以私意王诸侯,诸侯不服。由是田荣以齐反,陈余以赵反,征九江王而九江王不往,战田横而田横不下,困京索不能过荥阳,杀薛公而东阿失守,使龙且而龙且击死,委司马长史而司马长史败亡。至垓下,所谓四十万者,忽为八百余;二百余,二十八骑,至无一人还,其亡也忽焉。一牧羊儿耳,所系如此,可见名义在人心,不可没也。”(读史管见卷一项羽本纪)郭嵩焘曰:“案项王自叙七十余战,史公所记独巨鹿、垓下两战为详。巨鹿之战全用烘托法不一及战事,而于垓下显出项羽兵法及其斩将搴旗之功。项羽英雄,史公自是心折,亦由其好奇,于势穷力尽处自显神通。巨鹿、鸿门、垓下三段,自是史公项羽纪中聚精会神,极得意文字。”(史记札记卷一项羽本纪)李景星曰:“一篇之中往往以东西字为眼目,如伐秦则由东而西,伐齐则由西而东,与汉王战又由东而西,解而归又由西而东。故曰引军而西,曰无西意,北击齐,曰拔成皋欲西,曰解而东归。层层点顿,最有情致,有章法。至于纪中附项梁传、项伯传、范增传,或连叙,或分叙,前后都有照顾。总之皆为项羽作用,如众星之显孤月而已。实事实力纪中已具,故赞语只从闲处著笔,又如风雨骤过,几点余霞遥横天际也。”(史记评议项羽本纪)邓以瓒曰:“鸿门事首尾琐细,皆备见详叙体。”又曰:“写战事曲折无不尽,顾何待画!”(史记评林引)钟惺曰:“司马迁以项羽置本纪,为史记入汉第一篇文字,俨然列汉诸帝之前,而无所忌,盖深惜羽之不成也。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其一生立言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