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1).doc_第1页
4、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1).doc_第2页
4、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1).doc_第3页
4、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1).doc_第4页
4、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常州市20042005学年度中小学课程(教学)计 划 安 排 中小学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课程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充分发展的内在需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学校实施依法办学,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学校领导、师生全面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修订版)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科学、合理地编制课程计划,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安排新学年课程计划的同时,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实验同步进行;要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构建信息化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要加强课程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说明 1.1常州市义务教育16年级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供参加课程改革实验的年级、学科使用) 年级 周课时课程门类一二三四五六各学科课时数占总课时比例品德类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4206.9222222语 文887766147024.2数 学55445598016.2外 语343434344205606.99.2%科 学22222804.6体 育44333370011.6音 乐2222224206.9美 术2222224206.9信息技术11701.1综合实践活动22333505.8地方和学校课程33212121214903508.15.8周课时数262630303030学年总课时数91091010501050105010506020 1.2常州市义务教育3-6年级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供尚未使用新课程教材的年级、学科使用) 年级 周课时课程四五六总课时学科思想品德111语文计766阅 读544说 话作 文222写 字(每天20分钟)数 学555外 语343434社 会222自 然122体 育222音 乐222美 术222劳 动111周学科课时262626晨会(夕会)每 天 10 分 钟活动班队活动111体育活动222周活动课时444兴趣活动101010自 习周课时总计3030302.1、常州市义务教育7-9年级(初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周 年 课 级课程 时 门类七(初一)八(初二)九(初三)初中阶段总课时数各科占学科类课程总时数百分比()占活动总量的百分比()学科类课程思想政治2222066.55.8语文55551516.3%14.7数学55551516.3%14.7外语454545412-51513.016.3%11.6-14.7历史2222066.5%5.8地理221404.4%3.9物理332046.4%5.8化学41324.1%3.7生物321755.5%4.9体育与健康3222417.6%6.9音乐1111033.2%2.9美术1111033.2%2.9信息技术11702.2%1.9综合实践2232397.5%6.8地方和学校课程322121241-1387.64.4%6.93.9%周课时数343434学年总课时数11901190112235022.2常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供开设综合课程的学校使用)年级课程门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测算课时占总课时比例品德类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6266.6222222222历史与社会4333443.6%科学22223667938.3%语文887766555198520.9%数学554455555149515.7%外语33334448328.7%体育与健康4433333229419.9%艺术444444222104611.0%综合实践活动33333337297.7%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3322223227317.7周课时数2626303030303434349522学年总课时数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11229522 3、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表 年级 周课时学科高一高二高三必修选修授课时间总授课时数思想政治必修222184184语 文必修444368368外 语必修444368368数 学必修44280280-412选修6132信息技术必修27070-140选修270物 理必修3/22158158-294选修23136化 学必修22140140-259选修2/13119生 物必修3105105-171选修366历 史必修3105105-228选修23/2123地 理必修3105105-193选修1/2288体育和健康必修222184184艺术(音乐、美术)必修1119292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必修333276276劳动技术教育每学年1周(可集中安排,可分散安排)社区教育一般应利用校外时间安排社会实践每学年1周(可集中安排,可分散安排)地方和学校选修课程1.51-48-11340-566周活动总量343434教学周353522 4、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 小学课程(教学)计划根据是否使用新课程教材和是否开设综合课程分为三种。无论使用何种课程(教学)计划,学校领导、教职工都必须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现代课程理念,切实转变课程功能,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各校必须在同一个工作时间表中安排好不同的课程教学计划,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统一有序。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学校安排的课程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使用。 信息技术课从三年级起开设,教学时间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每周安排1节,共70课时,完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有条件的学校,在完成70学时教学任务后,可继续开设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外语、科学课程从三年级起开设。20012002学年已开设外语、科学课程的学校,在今年秋季五年级继续开设。有条件的学校从今年秋季开始,小学英语每周安排4课时进行教学(其中1节使用地方和学校课程课时)。 健康教育从地方和学校课程中每周安排1节课,包括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禁毒教育等,可安排有相应专业、专长或经过培训的人员任教。 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写字等,由学校自主安排进入课表。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一至六年级每课时40分钟。学校可利用地方和学校课程的时间安排一节2030分钟的短课,供写字、课外体育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使用。 5、初中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安排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分散、也可集中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有: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随意的拼凑、混合。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全市在初中阶段用70个学时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任务。有条件的学校在完成70个学时的教学任务之后,可继续使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及学校安排课程的时间,为学生在网络背景下学习创造条件。各校必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每学年在初一、初二年级集中安排一周教学时间,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劳动的体验,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实践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原则上在校内进行,如有特殊需求也可以到市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市局属各校必须在每年的8月10日前,将新学年度劳动与技术教育项目、年级、人数及初定时间报基教处和市教研室各1份。到市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的学校必须自主申报,由市教育局基教处统一安排,初三学生由各校安排劳动与技术教育。各学校应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每两周安排1节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禁毒及预防艾滋病教育等。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人口、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从今年秋季开始,有条件的学校初中英语每周安排节课(其中1节利用地方和学校课程课时)进行教学。 初中阶段每课时一律45分钟。 6、高中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 各校要继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调整后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严格执行调整后的课程计划,正确处理好高考的综合考试与高考的三加二高考方案的关系。各校要认真学习研究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为2005年我市参加高中课程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各校要认真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要以学校和区域性网络发展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现有条件,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共同开发和利用。 各校必须按照大纲的规定,每学年安排一周劳动技术教育时间,或集中或分散,由学校自主安排。国防教育、环境教育、人口与青春期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禁毒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并结合地方和学校选修课程开设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4-5次。 校、班、团等集体活动原则上每周安排1课时,可在地方和学校选修课中安排,并且要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紧密结合。学生军训统一纳入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 各校要认真实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地方课程,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以及由学校安排的选修课资源,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实验,实验方案必须报市教育局批准后精心实施,努力办出学校特色。 二、教学时间安排(见附件2)1、第一学期从2004年9月1日至2005年元月30日结束,实际教学时间104天,2005年元月25日元月27日三天安排期末考试(小学元月26日元月27日)。元月31日起放寒假。 2、第二学期从2005年2月23日至7月4日结束,实际教学时间93(小学92)天。中学6月28日30日安排期末考试;6月2930日小学非毕业班举行期末考试。 三、教科研活动时间安排(双周) 各学科教科研活动时间如下表,希各校作好安排,以保证有关学科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 星期 学科时间三四五上 午历史、地理、政治 体育、美术、音乐生物、信息、劳技下 午语文、物理、化学数学、外语 四、其他要求 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各中小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转变管理人员和广大教职工的教育观念,使课程改革成为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普及的过程。要组织教师加强学习,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方法与手段;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眼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积极探索并构建促进学校及师生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确保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全面实施。各校应根据本文件精神,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并于今年九月一日开学之前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各地(校)在实施课程(教学)计划过程中如有经验和问题,请及时报常州市教育局。附件2:常州市学校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周历表 星期 日期周次一二三四五六日备 注一1/92345二6789101112三13141516171819四20212223242526五272829301/1023六45678910七11121314151617八18192021222324九25262728293031十1/11234567十一891011121314十二15161718192021十三22232425262728十四29301/122345十五6789101112十六13141516171819十七20212223242526十八27282930311/12十九3456789二十10111213141516二十一17181920212223二十二24252627282930常州市学校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周历表 星期 日期周次一二三四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