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浙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浙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浙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浙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文章基础知识2理解新闻的结构3赏析文章语言导入:从回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内容入手。一、读下面一段文字,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0日夜晚发起了渡江战役。彻底摧毁了敌人的“长江防线”。4月22日,毛泽东同志连续发了两则新闻,报道解放军渡江情况。第一篇是4月22日凌晨两点的新闻,报道的是中路军渡江情况。我们今天学的这则消息是第二篇,报道的是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二、学生自主泛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习题:1、掌握生字词,以及作者、体裁。注音 :荻 要塞 芜湖(w) 殷(yn)家汇 歼(jin)灭横(hng)渡词语积累:不含锐不可当业已控制溃退封锁要塞词语解释:锐不可当(dng):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要塞:溃退:本文作者是-体裁属于-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理解课文内容。时间兵力渡过兵力中路军 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全部西路军 九江安庆35万东路军 南京江阴大部3分组讨论:请用课文中一句话讲清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请用课文中一小段话讲清这篇新闻的内容。4读课文“20日夜起”至文章结尾部分,分组讨论:此部分依次写了哪几路大军渡江情况?为什么这样安排顺序?(教师讲解新闻结构)活动一:小组同学分开朗读课文,领会新闻结构。活动二:学生小组合作从所发新闻中找出标题与导语,进一步把握新闻结构。三、读课文,分组讨论,完成下列两题。1、 本文是一篇新闻佳作,不仅具有新闻的最典型的特征。而且语言文字优美流畅,既富有文气,又通俗易懂,语言简明、准确、表现力强。试从文中举1-2个例子,模仿下面的例句,按照所给的格式,加以赏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写几个)可以赏析一个词语、一句话,也可以赏析一段话。例句:我认为标题用得好,因为它用一个短语就概括了所要报道的事实,既交代了渡江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我认为标题中的“百万大军” 用得好,因为它写出了大军渡江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气势我认为标题中的“横渡”二字用得好,因为它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我认为电头用得好,因为它交代时间准确到时,暗示了战役正在迅速发展中。我认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抵抗甚为微弱”等词用得好,因为他们敌军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溃不成军、无心应战的情景。我认为“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一句中很大关系用得好,因为它说明了这是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用语准确,措辞严密。我认为-用得好,因为-我认为-用得好,因为-2、(积累)作者写作此文后第二天,即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按照原定计划,全部渡过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国民党残余势力,占领国民党巢穴南京。毛泽东同志欣喜之余,再次提笔,以此为题,写下了一首光辉诗篇。你知道是哪一首吗?请写在下面。四、 课外作业: 就校园内当前发生的事,写一则短消息,要有标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