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四给大师写信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四给大师写信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四给大师写信教案苏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四给大师写信教案苏教版.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四给大师写信教案苏教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四 给大师写信教案一、导入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写书信体作文,用的是第一、二人称,便于抒发感情,比其他文体更容易打动读者。给谁写信都行,可以是自己熟识的,也可以是不熟识的;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后人;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自己;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可以是地球人,也可以是外星人;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给不同的对象写信,要谈的内容肯定不一样,抒发的感情、使用的语气等也会大不相同,写出的文章就各有特色了。二、明确内容联系第二单元,给某位大师写一封书信三、写作指导(一)书信体作文的格式固定,结构统一,写起来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一般书信的写法,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开头。在信纸的第一行顶格写上称呼,称呼后用冒号“:”。这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谓,表达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我国民族众多,家庭成员及亲属之间的称呼,往往不大一样,但基本相同。 在称呼前面加上一些适当的形容词,可以进一步表达写信人对收信人的感情,也会使收信人觉得亲切、愉快。如:敬爱的祖父、祖母。亲爱的爸爸、妈妈。 、正文。在称呼下一行空两格写正文,写信的主要内容,或告诉对方情况,或交流思想感情,或询问、提出某些问题,要把事情一件件清清楚楚写明白。 、结尾。正文写完后,要按收信人和自己的关系,写上一些表示敬意或祝愿的问候语作为信的结尾。如“此致”、“敬礼”等,在正文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写起。对长辈,可用“敬祝健康”、“恭请金安”、“福安”、“长寿”等;对平辈,可用“祝你愉快”、“工作顺利”、“祝你进步”、“春安”等;对晚辈,可用“祝你学习进步”、“顺问近好”、“望多保重”等。 、落款。写上自己的称呼和姓名。 、注明日期。在落款下面写上年月日。目的是让对方知道写信的时间,也可同时写上地点。如“2008年6月20日于镇江”。 、补充内容。如果信写完后,忽然想起还有什么事情需要补充,可在信的后面写上“又”、“另”、“附言”等字样,然后把要补充的话写上即可。(二)我们应该怎样给文学大师写信呢?切口要小。文学大师的思想情操、生活经历和创作成就是一座挖不尽的矿藏,给大师写信,不宜大而无当地泛泛而谈,应该选准一个较小的切口,由此进入话题,适当展开。例如你读了鲁迅的故乡,就可从文章巧妙设置的道具说起,“明晃晃的银项圈”、“香炉和烛台”、“钢叉”、“烟杆”这些道具在文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有着显示社会背景、折射人物性格、暗示文章主旨等多种表达功能,你如果再联系孔乙己中“粉板”这一道具的运用,就能更为全面地向鲁迅先生请教关于在小说中设置道具的艺术。这样写,话题集中于一点,容易谈得拢,谈得深。涉面宜大。写信时,内容不能局限于这一单元学习的文章,而要有所拓展,涉及面尽量大一些。这就要求你下笔前须温习学过的课文,最好要多读几篇同一作家的作品,就一个专题进行一番归纳总结。这样做能说明自己不是草率从事,而是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的。例如故乡的对比手法运用得很成功,你不妨再读读鲁迅的风筝,风筝中有景物对比(北京与家乡之景)、兴趣对比(“我”与“小兄弟”)、事件对比(对放风筝的不同态度)和自身对比(“我”的前后态度)。这样拓展开去,就更能感悟到对比是鲁迅刻画人物、抒发感情和阐明事理的重要方法。这样写信,请教的内容较为厚重,不致显得单薄,这既能表明自己的诚意,又容易引起大师的注意和兴趣。挖掘宜深。不要因为是大师,或以为研究的人说的话已经够多了,就人云亦云。对大师的研究也要与时俱进。只要认真地钻研下去,你总能悟出一些属于你自己的见解。深了才能出新,才有价值。与大师对话,既要谦虚,又要不失你的个性。有个同学发现故乡中的闰土失去了当年的“银项圈”,实际上是失去了当年的英俊和神勇,而后来手中多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则说明闰土已把希望全寄托于神佛的保佑,“银项圈”和“香炉和烛台”的失与得,反映的正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农民群众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摧残。这样的体会,融入了自己的独特理解,有新意,容易引起大师的注意。用语要准。与大师对话,态度要诚恳谦虚,用语要尊敬得体,提出自己的看法,要留有余地,用求教、学习的口吻,忌过激和过于自信。当然,通篇文字要符合书信体的要求。四、写作要求:从第二单元中任选一位大师,给他写一封书信,表达心中之言。要求不少于600字,注意礼貌。五、例文赏读: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尊敬的周先生:您好!今天我带着激动的心情,提起笔来给您写这封信,希望能和您交流一下,得到您的指教。我很喜欢读您写的小说,比如故乡药孔乙己等等。读到这些小说,我总会感觉到一种内心深处的震撼。不管是文章里阴沉昏暗的景色,辛辣鲜明的语言,还是笑背后的泪,乐之中的悲,都给我一种沧桑凄凉的感觉。因为沧桑,所以成熟;因为凄凉,所以深刻。沧桑凄凉的背后是发人深省的深刻。世态炎凉,人情冷漠,民不聊生,世俗观念,人性麻木,无一例外的悲剧结局,这一切的触目惊心的根源,皆在于封建制度对于人民的压迫。这样深刻的问题在您的笔下成了生动传神的嬉笑怒骂,成了一个个通俗却又深刻的故事。我被这种深刻的笔触和思想内涵深深打动着、震撼着。同时我在遗憾今天这样的作品已经不多了。今天的作品或许够时尚,够流行,让你心血来潮去追一下;或许它们够煽情,让你小小感动一下,赚取你的几滴眼泪;或许他们够另类,让你有冲动去狂野一下,放纵一下。但是它们都不够深刻,都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所以我读您的文章,为的是寻找一双深邃的眼睛一双有着剑一般的眼神、看穿世界的眼睛,寻找逝去的深刻。在故乡一文中,我很喜欢这一句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于希望,您用凝练深刻的语言一语道破它的本质,让我深有感触。今天我们把希望看得很重,甚至看成是生存的动力。然而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希望却是如此渺茫,生活又是如此无奈,您的痛心现在我也能领略一二了。对于故乡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留予他年说梦痕中有一篇散文一对金手镯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我”的乳母之女,但情同姐妹的阿月在十八年后见到“我”时竟当面喊出:“大小姐,多年不见了!”这个镜头与故乡中闰土喊“老爷”的那个镜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关于这一点,这部留予他年说梦痕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评价:“鲁迅以他超常人的冷漠,以极度悲悯所压缩成的冷漠,维系他古典的节制。”我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也想知道您当时写故乡中这个镜头的心情以及您对于琦君这段文字的评价。和您谈那么多我真的很高兴,也期待您的解答和指导。此致敬礼! 您的学生:张宇 年月日评点与赏析:本文由对鲁迅作品的深刻的认识,谈到对目前文坛肤浅之作盛行的忧虑,又由琦君作品的细节谈到对故乡的感悟。信中有感悟,有针砭,有比较,有探讨。感悟有深度,针砭有分量,探讨有新意。内容集中丰富,思考具体深入:不仅表明作者丰厚的阅读积累和人生感悟,更展示了走近大师、感悟经典的精神升华的过程。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敬爱的鲁迅先生:幸甚至哉!能够与您穿越时光的隧道同在一块心灵的平台上交流。夕阳下,您消瘦的身影留在斑驳的砖墙上,手中的香烟腾着白雾,笼罩着您蜡黄的脸颊。您忧郁的目光射向远方。您是在为神州大地上弥漫的黑色阴影而忧愁吗?于是,从此刻,您立志要驱散这团阴云,您放弃从医,您决定选择一种更高尚,更伟大的职业为那块土地上的一群群麻木的看客治疗精神上的疾病,来改变他们的思想,来拯救古老的中华民族。于是,您拿起了手中的笔,在昏暗的灯光下疾首,您实在是太神奇,太伟大了!那一个个跳运的字符,一个个舞动的精灵像一支支利箭,射入了敌人的心脏,震撼着世人的心灵,使他们觉醒,使他们奋进,直到如今,直到永远您永远也不会向嚣张的敌人低头,您这位黑暗中的刚毅的斗士,您的一声声呐喊,像春日的滚滚惊雷,撕破了昏暗的天幕,您的一声声呐喊,像黑夜的一道道霹雳,照亮了灰沉的天宇。您的不屈的傲骨,让我由衷敬佩,您的朴实的语言,让我从心底感动。但是,天妒英才,您却在中华大地新一轮的革命风暴中倒下,永远地沉睡过去,您是否愿意与我来一次穿越时光的旅行,看看踩着您的脚步不断斗争的中华儿女的足迹。抗日的战场上,枪林弹雨中,英勇的战士高呼着“祖国万岁”的口号,挥舞着钢刀,高举着铁枪,抛头颅,洒热血。这滚滚的热血,染红了新中国的国旗,这面国旗终于在1949年那个深秋的上午,高高的飘扬在了世界的东方,与此同时,中华民族高高地屹立在了世界民族之林中。从此,平厦大地不断演绎着奇迹,焕发出勃勃生机。“两弹一星”横贯千秋,抗洪救灾震撼大江南北,神舟飞天龙腾宇宙。敬爱的鲁迅先生,我知道您一定会为之自豪,您的事业后继有人。可是,在新的世纪,在继往开来的时代,我们仍需要您,需要您的精神。让我们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您忠实的读者:张中一年月日评点与赏析:该文写得富有历史文化的厚度,语言流畅,用词精炼,条理清晰,结构谨严,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如果鲁迅先生在天有灵,看到现在的中国人不枉他当初呕心沥血写下的部部巨作,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开创了新的事业,也足够他老人家感到安心和自豪了,那么就请他老先生卸下沉重的负担,与我们一起去享受明媚的春光吧。给莫泊桑的一封信尊敬的莫泊桑先生:您好!我是您的一位忠实读者,冒昧写信给您,是想与您交流一下对您作品的感想。认识您是在学习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在文中,您塑造了于勒这样一个改邪归正的“花花公子”和菲利普这个贪慕虚荣的伪君子,以及虚伪贪婪的菲利普夫人等人物形象,通过一对亲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从您的作品中,我感到您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爱憎分明又富有同情心的人。您的作品,不少是对上流社会达官贵人们糜烂生活的讽刺,对当时社会道德风尚丑恶的无情揭露。我想这大概与您特殊的生活经历有关吧。您参加过普法战争,体验过战争的残酷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您曾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的为人有很深的了解。同时,您对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对追求虚荣和享乐的恶劣风气的憎恨,对世态炎凉的嘲讽,对劳苦大众的同情,自然而又鲜明地融入您的作品中。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当菲利普夫妇发现于勒沉沦到如此境地时,不是帮他而是惊恐不安。从这一副丑恶嘴脸可以看出您对他们无比的蔑视和讽刺。然而对于于勒,从“满是皱痕”“衣服褴褛”“狼狈不堪”等词语中又可以看出您的同情。作品中似乎句句都没有涉及社会,却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社会的冷漠。从您的文章中,我还能看出您还是一个不失理性的人。您不会感情用事,您的眼光独到而全面。项链中,您讽刺了玛蒂尔德这样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人,但您并没有否定她为人的闪光点,您仍对她诚实的品格和奋斗的精神作了肯定。这样的人物更有真实感,更能拉近您与读者的距离,使您的作品更具有现实感,更具有人情味。此外,我发现您很善于用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这也是我喜欢您作品的原因之一。我没有耐心读长篇大论,相反,我更喜欢您的短篇。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一篇都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主人公形象。形形色色的人物在您的笔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我似乎立即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只通过似乎不在意的几个细节描写,一个鲜活的人便跃然纸上。您不愧是文学大师,令我不得不折服。以上是我读了您的作品而不自觉产生的一些想法。很高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