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日瓦戈医生》诗歌文本与散文文本的互文解读.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日瓦戈医生》诗歌文本与散文文本的互文解读.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日瓦戈医生》诗歌文本与散文文本的互文解读.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日瓦戈医生》诗歌文本与散文文本的互文解读.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日瓦戈医生》诗歌文本与散文文本的互文解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1 8 9 0 - - 1 9 6 0 ) ,作为一位优秀的诗 人、小说家、翻译家,以他博大精深的学识和作品为上个世纪的俄罗斯乃至全世 界的文化档案记下了辉煌而又深沉的一笔。凝聚了其终身思想和创作精华的长篇 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超越时代的经典。本论文通过对日瓦戈医生诗歌 文本与散文文本进行互文解读来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探求该作品的写作风格和 结构特征。 前言部分对日瓦戈医生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并阐明了本文的选题理由 和意义;接着说明了“互文性”理论的概念及内涵,阐述了其与文本解读之间的 关系;第二章从整体上总结了小说诗歌文本和散文文本存在着的深刻的互文关 系:说明了对于既是诗人又是散文家的帕斯捷尔纳克来说,诗歌和散文是其表达 精神世界的两种话语方式,也是这一写作特色的成因;具体分析了诗歌文本与散 文文本结构上的互文关系;接着对小说互文中的宗教意蕴进行了解读,阐明了日 瓦戈与拉拉分别是基督教中基督和“中介新娘”原型的互文运用,说明了作者在 俄罗斯宗教文化语境下的这种互文运用,是对宗教文化记忆的延续以及表达自我 的一种方式;第四章主要对小说诗歌文本和散文文本中的某些互文意象进行了解 读,如骑马者、龙蛇、敌对力量的互文意象,阐明了这些反复出现的意象是作者 设置的复码,需要互文解读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日瓦戈医生;互文:结构;宗教原型:意象 a b s t r a c t p a s t e m a k , a l lo u t s t a n d i n gp o e t , n o v e f s ta n du a n s l m o r ,h a sc o n t r i b u t e dh i s c o m p r e h e n s i b l ek n o w l e d g ea n dg r e a tw o r k st ot h ep r e v i o u sc e n t u r yo fr u s s i aa n d c u l t u r eo f t h ew o r l d , w h i c hi ss p l e n d i d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t d o c t o rz h i v a g oi st h ec l a s s i c n o v e lg o i n gb e y o n dt h ea g e ,w h i c hi sa ne m b o d i m e n to fh i sf i f e - l o n gt h i n k i n ga n d c r e a t i v ee s s e n c e t h ep r e s e n tp a p e re x p l o r e s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w o r k si nt e r m so f i n t e r t e x t u a f t yb e t w e e nt h es e to f p o e m sa n dp r o s ei nd o c t o rz h i v a g o s oa st oe x p l o r e i t sw r i t i n gs t y l ea n ds t r u c t u r a lf e a t u r e s t h ep a r to fp r e f a c eh a ss u m m a r i z e dp r e s e n ts t u d i e so nd o c t o rz h i v a g o ,a n d p o i n t e do u tt h er e a s o n sa n dm e a n i n gf o rt h es t u d y ;i ts t i l le x p l a i n st h ec o n c e p ta n d c o n n o t a t i o no ft h e o r yo fi n t e r t e x t u a f t ya n dt l l c i r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t h ep r e s e n ts t u d y c h a p t e rt w os u m su pt h ec l o s ei n t e r t e x t u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nt h ew h o l eb e t w e e nt h es e t o fp o e m sa n dp r o s e , w h i c hs h o w st h a tp o e t r ya n dp r o s ea r et w ow a y so fs p e e c ht o r e v e a lh i ss p i r i t u a lw o r l df o rp a s t e m a kw h oi sap o e ta sw e l la sap r o s ew r i t e r , w h i c h i sa l s ot h er e a s o nf o rw r i t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ta n a l y z e ss t r u c t u r e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 b e t w e e nt h es e to fp o e m sa n dp r o s e t h ew r i t e rc o n t i n u e st oi n t e r p r e tt h er e l i g i o u s i m p f i c a t i o ni nt h en o v e l ,a n di l l u s t r a t et h eo r i g i n a lm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o f z h i v a g oa n dl a r a w h o s eo r i g i n a li m a g e sa l ej e s u sa n d m e d i u mb r i d e r e s p e c t i v e l yi nc h r i s t i a n i t y 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a d o p t e db yz h i v a g ou n d e rr u s s i a nr e l i g i o u sa n dc u l t u r a lc o n t e x ti sa w a yt or e f l e c tr e l i g i o u sc u l t u r eb e a r i n ga n dc o n t i n u i t ya n de x p r e s so n e s e l c h a p t e r t h r e em a i n l yi n t e r p r e t ss o m ei n t e r t e x t u a li m a g e si nt h et e x t so f p o e m sa n dp r o s e ,s u c h a sh o r s er i d e r , d r a g o ns n a k e , i n t e r t e x t u a li m a g e so f h o s t i l ef o r c e i ta l s oc l e a r l ys t a t e s a 1 1t h e s ei m a g e so c c u r r e dr e p e a t e d l ya l ea t t a c h e dc o d ed e s i g n e db yt h ea u t h o r , w h i c h n e e d s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p r o f o u n dm e a n i n go ft h en o v e l i nt h ee n d , w r i t e rc o n c l u d e st h a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b e t w e e nt h es c to fp o e m sa n d p r o s e , k e yw o r d s :d o c t o rz h i v a g o ;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 ;s t m e t t t r e ;r e l i g i o u so n g i n ;i m a g e 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i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主壅礁 1, 日期:坠翌厶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壅皱 型11 兰 前言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1 8 9 0 - - 1 9 6 0 ) 的日瓦戈医生被 誉为“关于人类灵魂的纯洁和尊贵的小说”t ,自问世以来就是一部广受关注的 作品,至今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许多研究者的目光。虽历经近半个多世纪的 风风雨雨,对它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但这部伟大的作品仍像一副谜图,值得人 们永恒地去探索、解码。 1 9 8 8 年该小说在俄罗斯得以公开发表,由此引发的讨论主要涉及小说体裁 性质和主人公的形象分析。和哈乔夫院士发表对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 的思考,认为小说是帕斯捷尔纳克的精神自传:沃兹涅先斯基认为小说 。是一部特殊类型的小说,一部富有诗意的小说 ;语言学家古雷加则指出日 瓦戈医生是史诗小说、政治小说、哲学小说。在日瓦戈形象的判定上,季乌 尔诺夫认为他是克里姆萨姆金式的多余人;古雷加则认为日瓦戈充满了创作精 神、热爱生活、善于思考,过着紧张而富有成果的内心生活我国学者夏忠宪 在2 0 0 3 年发表的对话语境中的帕斯捷尔纳克研究一文对俄罗斯国内日瓦 戈医生研究的热点做了鸟瞰:从小说体裁看,俄国学者提出过日瓦戈医生 是另一种版本的创世纪、抒情小说、布道小说、哲理小说,诗化小说、社会小说, 历史小说、多人物的历史史诗和家庭纪事,以及2 0 世纪的精神史等等。从研究 的角度看,有学者运用巴赫金的对话与狂欢化理论来解析小说的结构艺术,分析 小说中的对话与巧合;有学者运用俄罗斯宗教哲学、基督教主题以及与圣经 的联系来解读小说;索隐派则对小说中的人和事与作者其人其事的对应乐此不 疲,追求一种“揭秘的体验。各种角度的比较研究也开展得非常充分和活跃。 西方研究者的研究也主要围绕小说体裁、艺术特色和主人公形象等问题而展 开代明布朗认为日瓦戈医生是对过去的历史、文化、美学、道德、意识 l 马尔科夫,倚论帕斯捷尔纳克的 日瓦戈医生, 转引自帕斯捷尔纳克蕾展亚铃,白掌仁译日瓦戈医生 ,湖南出版社。 1 9 8 7 ,1 3 页 2 参见风风雨商。日瓦戈。 日瓦戈医生) ,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1 ,1 3 2 - - 1 4 3 页 3 真理报1 9 8 8 年6 月6 日转引自包国红,风风雨雨“日瓦戈” 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1 ,1 5 4 1 5 5 页 5 夏忠宪。对话语境中的帕斯捷尔纳克研究,俄罗斯文艺,2 0 0 3 年第6 期,4 9 5 l 页 形态和情感等话题的非常私人化的评价,有很深的基督教文化背景,是2 0 世纪 俄罗斯历史的记录和解释1 ;爱德华布朗认为 s 探讨了小说的众多宗教象征,分析了日瓦戈医 l 代碉- 布朗美国学者俄国文学研究专表,薯有斯大林以来的俄置丈学 参见风风雨雨。日瓦戈。_ 日瓦戈医生 前引书。1 2 3 一l 2 5 页 2 参见风风雨雨“日瓦戈。- - - 酋引书,l 笛一1 2 8 页 3 参考包国红,风风雨雨“日瓦戈” 前引书,1 4 3 一1 4 7 页 4 参考包苣红,风风雨甭。日瓦戈”叫日瓦戈医生 。前引书,1 4 8 1 5 2 真 5 薛君智, 的文化阐释) ,田外文学,1 9 9 5 年第1 期,7 i 一7 5 页 8 何云渡,基督教 与 ,俄罗斯文艺1 9 9 9 年第3 期,4 7 5 1 页 2 生与圣经启示录具有的某种“内在契合”,认为日瓦戈是基督使徒,也 是二十世纪的“多余人”。刘锟2 0 0 4 年发表的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 l 以及金亚娜、刘锟、张鹤合著的充盈的虚无一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 第十章“孤独的朝圣者”都是通过小说丰富的宗教含义以及作者的宗教情感来领 会小说意蕴:。康澄2 0 0 0 年发表的对二十世纪前叶俄国文学中基督形象的分析 认为日瓦戈是基督形象,2 0 0 5 年黄伟发表的 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来解读作品。张奕的硕士 论文走向真理的心灵探索:博爱与自由:帕斯捷尔纳克的 研究分 别从宗教主题、形象塑造,艺术表现去研究小说,。郭蓓的硕士论文诗意盎然 的叙事性作品一论 的美学特质论述日瓦戈医生诗意的美学特 质”。邓鹏飞的优秀硕士论文主要研究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的历 史主题,分析了小说中体现的历史话语,这些历史话语涉及到历史与基督、大自 然、革命以及人的诸多关系;探讨了个人在历史中的生存必备的精神装备;并且 分析了小说对俄罗斯历史命运的思考“。 2 0 0 6 年5 月张晓东将自己的博士论文生命是一次偶然的旅行日瓦戈 i 刘锟,基督鞍文化背曩下的( 日瓦戈医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 6 0 4 年第6 期,1 5 6 - - 1 5 8 页 2 金亚娜、刘锟张鹤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杜2 0 0 3 ,3 2 5 - - 3 4 8 页 3 康澄,对二十世纪前叶俄国文学中基督形象的分析1 井国文学研究,2 0 0 0 年第4 期,1 4 0 - - 1 4 5 页 4 黄伟,日瓦戈医生 精神谱系探源) ,扛西社舍科学,2 0 0 5 年第6 期,i ( n - - 1 0 7 页 5 刘文飞,苏联文学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5 6 3 8 1 页 6 刘亚丁,苏磋文学沉思录,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9 6 1 2 0 一t 4 1 页 7 冯玉芝薛兴嗣帕斯捷尔纳克与肖洛藿夫的小说艺术研究h 俄罗斯文艺2 0 0 2 年第1 期,3 9 4 3 蓝。 8 苗湖,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小说 的历史主露 ( 硬士论文) ,四川大学田书馆馆藏2 0 0 4 医生的偶然性与诗学问题出版成书,其中他认为小说的主人公的形象设置以 及人物命运带有一种“偶然性”,“神秘性”,日瓦戈医生不是“基督或其使徒”、 “多余人”或者“圣愚”,而是“神秘主义者”;认为其叙事特点和情节发展具有 “偶然性”,这一特性渗透在各个环节;认为小说的时间和空间也带有“偶然性” 的特点,作者创作的是一个“偶然的”、精神世界的时空,属于“道路时空体” 的范畴。 对于该小说的研究趋势,如夏忠宪在对话语境中的i 咱斯捷尔纳克研究中 所述,学者们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在不断地更新,他们已不再局限于探索作家 受迫害史、作家原型、作家的世界观、作品的创作史等,而是在广泛语境中考察 对帕斯捷尔纳克及其作品的接受史,在反思历史中向存在主义哲学、语言哲学、 宗教、美学、历史文化方面不断深化。而研究方法的更新主要表现在:l 、传统 的和现代的、俄罗斯的和西方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并用。2 、比较研究:从影响研 究到更强调多种渊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互文性”研究。从作家作品的比 较影响研究开始过渡到从“互文性”角度研究帕斯捷尔纳克创作中诗歌与散文的 互文性关系。 日瓦戈医生堪称一部互文写作的经典,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有意无意地设 置了许多互文代码,此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彰显着作家独特的艺术特色。这部 小说结构上非常特别,由前十六章的散文文本和最后一章的诗歌文本构成,诗歌 与散文文本相结合,这种结构对于传达文本的意义具有很大作用,它们之间存在 着深刻的互文关系。 然而,对该小说的互文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俄罗斯学界在这方面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h a 苏哈诺娃帕斯捷尔纳克的诗 的互文 关系:( 1 9 9 8 ) 、再论帕斯捷尔纳克小说 中的蜡烛主题( 2 0 0 3 ) 、 帕斯捷尔纳克小说 中的沟谷主题( 2 0 0 4 ) 等。不难看出,俄 罗斯对日瓦戈医生的互文研究成果还较少,它们或限于研究最后一章中的某 一首小诗与小说的互文关系,或限于通过“互文”解读阐明其中的某个意象,比 l 张晓东,生命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纛龙扛人民出版社,2 0 0 6 2 c y x 删o m h ah 蹦m p 啪m 印他越叫如- h m 口删a m 跏o p 喇眦b 玎扯髓p l 删抽j 聊h - 站朋鼢凰砷a 咖啪a f i 唧州坼c 蚶 m a 瑚k1 9 9 8j 丘lc 1 9 - 2 2 3 c y x 删o m a h h 丘社;哪o w d a m c o a r a 惦ec e c , m i p m a m e b 3 j t a o m m a m , 嚼o n n o p i m f a e o j , ,j 珩捌m 酬n 钮髓加伸 c l 赫肘c r 雕 2 0 0 3 施3 c 3 9 - 4 6 4 c y y a i h 0 1 咀 1 4 - a 刀d 勋n 脚口埘 o p o z ap m c a 蛐e - a c m e p h a m a , o , w , w p 爿b 蚺珈,且阳t 啼懈mn q - m m 毗伽 l e c r a x r , 2 0 0 4j 电1 2 c 工0 - 2 6 4 如沟谷、蜡烛等,并没有将散文文本和诗歌文本分别看成一个整体,系统地把握 两者之间的“互文”关系。 我国理论界近年来对小说的“互文性”研究很少提及,尽管在研究小说宗教 意蕴的文章中已部分涉及,但没有明确提出其是与圣经存在互文至于诗歌 文本,某些学者仅对首诗哈姆雷特比较关注,研究成果有:冯博的论帕斯 捷尔纳克的“哈姆雷特”- ( 2 0 0 2 ) 、张晓东的日瓦戈医生诗作 的阐释:( 2 0 0 2 ) 等。至于小说与其它作品以及小说散文文本与诗歌文本的“互 文”关系则没有提及。 事实上,作为一名诗人的帕斯捷尔纳克将这些与小说同期创作的诗歌收入小 说最后一章绝非偶然,这些诗作与整个作品密切联系,对于表达整个作品的思想 十分重要。从结构上看,散文文本与诗歌文本均构成一个“圆”,这两个“圆” 的交集构成广闫的互文空间,这个空间的“互文”包括结构的、主题的、人物关 系的等等。通过“互文”解读对小说加以探究,对于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研究 小说的结构以及诗学特征,探究作者的写作特色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先阐述“互文性”理论的概念及内涵,说明其与文本解读之间的关系: 接着从整体上总结日瓦戈医生诗歌文本与散文文本之间的互文特色及帕斯捷 尔纳克这一写作特色形成的缘由:诗歌和散文是其表达精神世界的两种话语方 式;在随后的两章中分别揭示日瓦戈医生诗歌与散文文本互文中体现的宗教 文化意蕴,并解读一些反复出现的互文意象。 1 冯博,论帕斯捷尔纳克的“哈姆雷特 ,俄罗斯文艺2 0 0 2 年第4 期,3 5 3 8 页 2 张晓东,日瓦戈医生诗作 哈姆雷特,的阐释,俄罗斯文艺2 0 0 2 年第6 期9 6 一i 页 5 第一章互文性与文本意义的解读 第一节互文性的概念与内涵 2 0 世纪的文学批评领域中呈现出百家流派齐争艳,于种术语共比香的局面, 其中“互文性”可谓该领域的一朵奇葩,自1 9 6 6 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多方青 睐,至今仍光彩夺目,吸引众多研究者的目光。 “互文性”理论是在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 论。法国理论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在受到俄国学者巴赫金的“对话”、“复调” 等理论启发后,首先提出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y ( 法语i n t e r t e x t u a l i t e ) ,中国学术届约定俗 成将这一理论术语翻译为“互文性”。她在1 9 6 9 年豹著作符号学,语义分析研 究中定义了互文性的概念: 横向轴( 作者一读者) 和纵向轴( 文本一背景) 重合后揭示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词 ( 或一篇文本) 是另一些词( 或文本) 的再现,我们从中至少可以读到另一个词( 或一 篇文本) 在巴赫金看来,这两支轴代表对话和语义双关,它们之间并无明显分别是 巴赫金发现了两者间的区分并不严格,他第一个在文学理论中提到:任何一篇文本的写 成都如同一幅语录彩图的拼成,任何一篇文本都吸收和转换了别的文本 此后,许多文学理论家对此进行了探讨和阐述。综合理论家的各种代表性观 点,“互文性”的界定可分为狭义和广义。广义界定以克里斯蒂娃、菲力普索 莱尔斯、罗兰巴特等为代表。索莱尔斯继克里斯蒂娃之后,将“互文性”定义 为:“每一篇文本都联系着若干篇文本,并且对这些文本起着复读、强调、浓缩、 转移和深化的作用。”:巴特认为“每篇文本都是重新组织和引用已有的言辞”3 , 这些定义与克里斯蒂娃的“任何文本都吸收和转换了别的文本”的概念相通,都 认为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的封闭的空间,在联系动态、转变、交叉的过程中文本之 l 克里斯蒂娃,符号学语意分析研究扎l 椰页参见蒂费嫡萨莫瓦约著,部炜译,互文性研究 天津 民出版社,2 0 0 3 4 页 2 蒂费纳萨莫瓦约著,邵伟译。互文性研究) ,前引书,5 页 3 蒂费纳萨莫瓦豹著,部炜谭互文性研究 ,前引书t1 2 页 6 间代码、信息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网络互相牵制和对应 那么互文的“文本”到底是什么? 通常意义上,我们会认为文本就是文字材 料,在文本意趣中巴特写道:“互文正是如此:在绵延不绝的文本之外,并 无生活可言无论是普鲁斯特的著作,是报刊文本,还是电视节目:有书就有 了意义,有了意义就有了生活。这里他将著作、报刊文本、电视节目等都纳入 文本的范畴,这些包括标识、图形、图像在内的“作者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的具 体语言性或符号性物品”2 都是文本然而“互文性”理论中的文本远不止这些。 巴特在阐释“互文性”理论的文本概念时,认为人生经历、政治集团、谈判缔约、 民众选举等等都是文本,文本是读者与文字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空间,是具有生产 性的场所。克里斯蒂娃则时而将社会历史称为“文本”,时而将结构、代码当成 “文本”。德里达也认为文本“不是一个业已完成的写作集子,不是一本书里或 书边空白之间存在的内容,它是一种差异化的网状结构,是由各种印迹织成的制 品。这织品不停地指出其身外的东西,指出其他差异化的印迹。”3 可见,在“互 文性”语境中,文本概念不仅是“具有语言性和符号性”的可写可读之实在物, 而且扩展到天文地理、政治、环境等社会历史文化范畴,充满了多元性和无限性。 封闭的、单一的文本是不存在的,文本之间互相交涉、吸收、转化、渗透、对应、 牵制,形成一个互联的网络,成为一个交错复杂的空间、生产意义的场所。文本 间互动关系是“互文性”的基本内涵。 狭义的文本界定以吉拉尔热奈特等人为代表,他1 9 8 2 年面世的著作隐迹 稿本一书标志着“互文性”概念从广义到狭义的过渡。他将“互文性”定义 为“一篇文本在另一篇文本中切实的出现”,即用引用、抄袭、暗示等手法使 两篇或几篇文本共存所产生的关系,并且提出与其相对的“超文性”概念,即“通 过简单转换( 转换) 或间接转换( 模仿) 把一篇文本从已有的文本中派生出来” ,“互文性”和“超文性”都属于“跨文性”这一范畴,即一篇文本与另一篇文 本之间的关系。热奈特把“互文性”决定性地转变为一个文学创作的概念。 洛朗坚尼主张对“互文性”一词加以限定,认为,“每次当有一段借用的 文字是从原文中被抽出来,而后被作为范式照搬到一段新的文字中去的时候,才 l 警费纳萨羹瓦约著,邪炜译,互文性研究 静引书,1 3 页 2 王- - j i i 通向文奉之路 ,四川人民出版杜,1 9 9 7 年4 页 3 用荣胜论德理达的文车理论 ,北京社会科学。2 0 0 0 年第4 期,1 2 i 页 4 蒂费纳萨莫瓦约著,都炜译,互文性研究) ,前引书,1 9 页 5 热奈特,臆迹稿本,“页,转引自蒂费纳萨奠瓦约著,邵炜译,互文性研究前引书- 2 1 页 7 发生了互文性。”,他精确考察一篇文本在另一片文本中重组和再现的各种转变方 式:叠音连用、省略、发挥、夸张、语序倒置、改交词义深度。 施奈德将“互文性”当成是写作的基本机制和存在原因,而远远不是写作的 一种现象。“文为他用”指抄袭,“文下之文”指隐文,“文如它文”指仿作。他 认为,他性是“互文性”的关键概念。在 窃词者中写到:“文本从何而来? 原来的片断、个人的组合、参考资料、突发事件、留存的记忆和有意识的借用。 人物从何而来? 零碎的认识、合并的形象、同化的性格特征,所有这般( 如果可 以这么说的话) 组成了一个人们称之为我的虚构”:。 法国理论家蒂费纳萨莫瓦约在互文性研究一书中提出, “互文性” 理论除了对文学的条件和性质提出基本的建议之外,还应该用于研究作品的各种 创作手法。他归纳了文学创作中的几种互文手法:i 、在一篇文本中可以听到几 种声音,但没有一处清晰可辨的互文现象,这种情况对话和复调比“互文性”更 理想。2 、文本直观的合并方式直接参与已有的文本。这是二级文学的观最简单 的命题。3 、文本离不开传统,离不开文献,而这些是多层次的联系,有时隐晦, 有时直白。4 、整篇文本都来自其他文本,互文是绝对主要的依据。萨莫瓦约将 各种互文手法进行了分类:第一类是共存关系( 甲文出现于乙文中) ,第二类是 派生关系( 甲文在乙文中被重复和转换:热奈特称的超文手法) 。 引用、暗示、抄袭、参考是共生关系的互文手法。有标识的引用以引号、斜 体字、另列的文字为标志,阿尼克布亚盖认为其为“逐字逐句的、直白的借用”, 而无标识的引用是以叙述的方式将文本并入隐藏在受文里,依靠文本本身或文尾 的索引或阅读本身来识别;参考资料是通过书名、作者名、人物名或特定形势下 的发言等来谈到相关文本,“非逐字逐句、但直白的借用”;暗示可以通过提到一 个名字( 作者的、神话的、人物的) 或者一个题目反映已有的文本,也可以通过 一些模糊的迹象牵扯一系列的文本,“非逐字逐句的、非直白的借用”,;抄袭分 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抄袭是逐字逐句地重复,并且未标明:而博尔赫斯说:“抄 袭的概念不存在:我们认定天下文本一大抄,作者名无固定,时无具体”4 ,这 1 蒂费纳萨莫瓦约著,矸纬译,互文性研究) 前引书,2 8 2 9 页 2 米歇尔施亲德。窃词者 ,论抄袭心理分祈和思考kc r a r i m a r d 出j 扳社,1 9 8 5 ,1 2 页转引自蒂费鲭萨萁瓦约薯爵 伟译,互文性研究,前引书,3 0 页 3 罔尼克布亚盏,巴尔扎克和福楼拜的读者营鲁斯特 加密的棱仿 ,c h a 删o t l 出版社2 0 0 0 年3 1 页转引自蒂费纳萨 其瓦约著,邵炜译,互文性研究) ,前引书,3 8 页 4 博尔赫斯,虚构) ,c r a l t i m a r d 出版社2 4 页转引自蒂费纳- 萨其瓦约著,邵炜译,互文性研究,前引书。”页 8 是广义的涉及整个文学创作的抄袭。 热奈特列出的派生关系中的手法可以称为是超文性的,包括戏拟和仿作。这 两种形式不是对原文的直接引用而是进行转换和模仿戏拟是以漫画的形式反 映、转换原文,其目的在于玩味和逆反的讥讽,或者是出于欣赏。仿作主要是模 仿原文,或是对原文作者写作风格的仿作但不失自我风格,或者不忽视风格的 前提下对于体裁的仿作,当然仿作的同时不失自我诠释。此外,热奈特又补充了 第三类派生超文:滑稽反串。戏拟是改变文本主题但保留风格的转换,而滑稽反 串是保留原作主题,以低于原文层次的风格进行复写。当然,热奈特也指出,这 些分类也不是绝对的,彼此之间也存在过渡和混杂的一贯现象。 不管是共生关系的互文手法,还是派生关系的超文手法,都呈现出吸纳大于 分离的合并特点,然而有一些秸贴方式体现出并列、分离和互异的特点,比如某 些卷首语的粘贴,与主体文本相分离,凌驾于主体文本,或者从某种意义上引出 主体文本;一些互文材料的粘贴,比如图片、照片、拼图、照搬的报纸头条、名 片、药品说明等,视觉上的互异性把互文和受文分开。这种分离的放大更让我们 看到了“互文性”将两个文本放在同一个平台,看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的同时, 也应看到之间的差异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互文创作有一个中心的问题:间断性。无论是突显吸收的手法还是突显分离 的手法,无一例外地都是“将文本向外界敞开,把文本与- 个打乱其整体的他 性,进行对照,使文本处于多元和分散的境地。”- 任何时代文学文本之间都具有 种内在的必然关联,一旦这种隐蔽的关联被作家有意或无意呈现出来,“互文 性”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去衡量这种开放、多元、联系所产生的创作效果。 “互文性”并非是现代小说的特有现象,从古希腊罗马时代,戏剧诗歌都会 从神话中取材,作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互文,从中世纪到近代,再到现代主义 和后现代主义,文学问的“互文性”被广泛的运用,。不断丰富。现代主义小说: 乔伊斯的尤里西斯就是对古希腊悲剧史诗伊里亚特的戏仿,后现代小说 对戏仿手法的运用更是广泛,博尔赫斯就是这方面的大师,死亡与罗盘是对 爱伦坡被窃信件和马里罗盖特的秘密等系列侦探故事的戏拟,他在谈 到卡夫卡的小说时说道:“实际上每个作家都再现出自己的前辈。”2 另外,巴塞 1 蓿赞纳萨莫瓦约著,郁伟译,互文性研究 酋引书,5 7 页 2 ,唧。l u i sb o 嘈,a n d h i sp r 阱f r o m l a b y r i n t h s w 惭k d 醅c l i o 呻m 蝻缸gc c l r p 啪五。叽1 9 6 2 , p 2 0 1 9 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也是典型的互文写作作品,在别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 格丽特也渗透互文写作的因素。 “互文性”的概念和内涵如此的广博,其研究的空间也是无限广阔的。在文 学领域,人们通常认为用拼凑、掉书袋、旁征博引、人言己用来称谓文中有文的 现象,然而“互文性”这一中性的概念囊括了文学之间更多、更复杂的关系,它 告诉我们文学绝不是简单的“旧布绣新图”一,不是简单的相互拷贝或者接受, 在文学这一错综复杂的网络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和若干表现形式,对文本 的借鉴或是偶然、或是出于一段闪过的记忆、或是一种敬意、一种调侃、一种屈 从、一种启发,在不断延续的过程中反映是一种动态的互动。 第二节互文性与文本意义的解读 “互文性让我们懂得并分析文学的一个重要特性,即文学织就的、永久的、 与它自身的对话关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而是文学发展的主题。”2 可见, 。互文性”作为文学的一个基本的特性,表现在无论从历时还是共时的角度,文 学其实是记忆的传递,文本的写是这种传递的中间者,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以往 的记忆在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在文本中,就是形成了互文,这种记忆的延续,是 一种动态的运动 。 文本就是记忆的承继者,里面融合了各种形式的具体的互文现象以及作者的 记忆。马拉美说“所有的书多多少少都融入了有意转述的人言”。其实这里的 “有意”就是指加入了作者的“意”,也就是复码。文本的写的完成就意味着完 成了一半这种动态的运动,而另一半的完成则交给了读。读者应该完成运动的另 一半,解开藏于文本中的复码,接过作者的记忆,当然,同时也加入自己的记忆。 如果不了解文本的互文背景,有时候对一个词一句话都是生疏的,不能读出作者 的设在此处的复码,就会漏掉很多信息。 瓦勒里拉尔堡这样说:“引号里的这首诗、这句话出自别处,它展开了我 l 蒂费纳萨莫瓦约薯- 研炜译,互文性研究 苗引书,5 5 页 2 蔫费纳萨奠瓦约著,鄂炜译,互文性研究 t 前引书,l 一2 页 3 薷费蚋萨羹瓦约著,鄂炜谭,互文性研究 ,前引书,i 页 1 0 在读者眼前打开的视线。这是发出的一声呼唤或是唤起的一段记忆,交流如此这 般建立:所有的作品,全部的文学宝库被简约地回顾,和我的作品一道在读者的 脑中交织。”- 这里就谈到了作者的记忆、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以及隐含的读者的 “自我书写”。“所有的作品,全部的文学宝库被简约地回顾”这也是作者自己阅 读的文学记亿;对于作者的写,无论是拖有“尽言矣”,想要“吾以已言言之”2 的“优郁记忆”者,还是张扬个性的“玩味记忆”者,这里的写就是一种记忆的 承继与再续,福楼拜说:“若有人问起作者其所写从何而来时,作者不妨答道: 。我想想,我记起了什么,于是我接着写。”,作者的读和写就这样互相交替。 米歇尔施奈德写道:“每一本书都是回应前人所言,或是语言后人的重复。”4 这里更多地反映了一种文学运动状态。这里的写是种再写,一种复言,蒙田说: “如果他用自己的话阐述克塞诺封和柏拉图的观点,那么这些观点就不荐属于后 两位,而已成为他自己的了。”,再写的东西就赋予了作者的痕迹和创造。对于戏 拟、玩味者来说,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重写、改造,可以将记忆变成了一片广阔 的游戏空间。无论是严肃的,还是玩味的再写,都凝合了作者的“意”,也就是 复码,这是留给读者的。 “话语的一半在于言者,一半在于听者”,在“互文性”的动态运动中, 起作用的不是仅为创作方,还有接受方,“互文性”与读者建立了一种紧密的依 赖关系。使“互文性”变成阅读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的是罗兰巴特和后来的麦 克里法特尔。一方面考察文学写作对于文学的接受,另一方面考察阅读对于文 学的接受。里法特尔在 未知的互文中区分了线性阅读和互文阅读。互文阅读 是读者能抓住文本中的所有使其脑中闪现其它文本的所有迹象,诸如,“含蓄的 引用”、“若隐若现的暗示”,等,与传统的承接和连贯的线性阅读方式正好相反。 里法特尔认为,读者对作品的延续构成了“互文性”的一个重要的层面,它是读 者的记忆,是无时序性的。也就是说读者可以从任何文本出发去理解文本,哪怕 出发的文本写于阅读文本之后,只要能够产生记忆的延续性。 蒂费纳萨奠瓦约认为,读者想要成功地解读分散、叠加在文本各层面并包 1 蒂费纳萨莫瓦约著邵炜谭,互文性研究前引书,3 5 页 2 蒂费纳萨箕瓦约著,邵炜译,互文性研究 ,前引书,5 9 页 3 福栏拜,书信集) 。g = d l i m m d 出版社,1 9 3 年第一册,3 0 2 页转引自蒂赞纳萨荛瓦约蕾邵炜译瓦文性研究前 引书,6 9 页 4 米歇尔施耐德窃词者 8 1 页转引自蒂费纳萨莫瓦约薯,邢炜译,互文性研究 ,前引书6 9 页 5 蘩田随笔第一册e s s a s i l ,2 6 页转引自蒂费纳萨其瓦约著,邵纬译,互文性研究,前引书5 9 页 6 藿田,麓想 ,m ,1 3 转引自蒂费纳萨奠瓦约,互文性研究) ,前引书8 1 页 7 蒂费纳萨莫瓦约著部炜译,互文性研究,前引书,1 4 页 1 1 含了不同阅读水平的文笔,需要融会四个方面的内容:记忆、文化、诠释的创作 性以及玩味的心理。首先读者要找出文本中已有的标志,如斜体、引号、注释、 索引、人物、标题、说明性的相关信息等等,找到自己的记忆与文本承载的记忆 的重合之处,而后具备文学记忆的读者又有三种类型:玩味的读者,能够识别文 本的标志和互文手段,当面对仿作和戏拟的玩味作品时,他能够带着玩昧的心理 参与到游戏中去;释义的读者,不满足找出参考资料,还要理解引文或其他互文 在该语境中的意义,理解引经据典本身的意义,接受互文的多重语义;非时序论 的读者:如里法特尔认为的那样,他们从当前阅读出发,系统地激发自己的记忆, 不害怕颠倒时序。当然,这是对读者特征的界定,并无绝对的限定,有时一个读 者兼具这三种阅读特征。我们从中看出对互文现象的阅读包含主观性,正是这种 主观性使阅读感受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对于文本互文的 把握是不一样的,阅读的程度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不同文化背景、经验经历、 宗教信仰、身份地位、历史环境中的读者又有着多样的理解和观点,在各种记忆 交织的过程中,对当前文本的意义再生产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也是互文性阅读开 放性的表现。 在互文性这一动态运动中,读者这一环节是相当关键的,读者的记忆和素质, 阅读方式的选择,许多互文的代码的识别对于文本意义的解读起到相当重要的作 用。基督教和圣经是西方文学的主题、意象、比喻、格局和道德取向的一大 源头,许多文本都深深地打下了宗教的烙印。不了解基督教、圣经的读者, 对于作品中提到的与宗教有关的人名、地名、节日、道德准则、历史事件等根本 就是陌生的。如果不采用互文的阅读方式,不去了解相关的信息,是会漏读很多 的,甚至根本读不懂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根本读不懂从乔叟到乔伊斯的全部西 方经典文学作品,更不用说去鉴赏和了解西方文化和文学的精华。同时,中国文 化博大精深,渗透在经典作品中的儒家思想、佛教文化、传统理念等等,也只有 通过互文阅读才有可能真正的读懂。联系到实际的生活中的现象,如果不采用互 文性的阅读方式,不了解红楼梦的林黛玉,哪能了解何谓“天上掉下个林妹 妹”? 如果没看过大话西游,不知道至尊宝对紫霞的深情告白:“如果上天可 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要在这份爱前加 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对于见到以后那么多的句型套用,哪能会会心 一笑? 如果不因为电影无极的存在,胡戈这个名字以及他的一个馒头引发 的血案哪能一炮走红? 如果不知道哈姆雷特,怎会说电影夜宴是它的 拷贝? 所以,是互文阅读的方式带来了这一切,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不明 白一个成语的正确含义,有时会影响到整句话或者整篇文章的理解。 巴赫金说:“在这世间的文学之中,也许罕有作品的表达仅有一个声调而垒一 无弦外之音。”- 我们也只有了解了互相转换、互相吸收、互相渗透的文本信息, 互文地解读文本,才能听得那弦外之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