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探析.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探析.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探析.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探析.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论文)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理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 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 时间: 年 月 日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i 中文摘要 生态补偿问题是在外部效应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态资本理论、区域生态理论 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一系列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理论热点问题。 在我国学术 界,从经济学、生态学及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已经有了较有成就的 研究成果。 征地生态补偿从经济学上来说是土地征用方对土地的产权所有者由于失地而引 发的生态利益损失的一种补偿; 从社会学来说是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失地农民高阶生 存权的维护和救济。其实质是生态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其原则是公平、效率和合法。 农村征地补偿机制是指农村征地过程中, 土地征用者对失地区域及农民的生态利益损 害进行补偿的各种制度与征地生态补偿的运行模式有机结合的系统化工程。 构建农村 征地生态补偿机制是由土地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符合生态补偿的理论要求,符 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需要。 在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中,对土地的生态价值缺乏考量,对征地的生态补偿 缺乏必要性的认识,存在着征地生态补偿科学标准、相关制度及相关体制的缺失,这 种缺失对失地农民的生态利益的保护,对土地的效率利用,对社会的稳定和谐都有着 负面的影响。 构建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应该从宏观上设计、创造农村征地生态补 偿的机制和环境,包括科学的绿色 gdp 的核算体系及其运行、多元的征地生态补偿融 资体系及其保障、完善的征地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到位的征地生态补偿的政府职能体 系;从中观上打造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条件,包括区域化的征地生态补偿标准、 市场化的征地生态补偿过程、针对性的补偿主体、多种类型结合的补偿方式、透明的 补偿管理和监督;从微观上实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举措,包括较强的保护生态 利益的观念、切实的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真正的农户参与制度、符合实际的农民合 作化组织。在对征地生态补偿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农村征地生态 补偿机制,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 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补偿 征地生态补偿 征地生态补偿机制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ii abstrac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eory basis on the theory of the external effects, public goods theory, ecological capital theory, regional ecological theo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become a hot issue. in chinas academic community, from economics, ecology and sociology, and other point of view, studie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have been accomplished with significant results. terms of economics, land requisi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kind of compensation the side who expropriate land compensate the side of the land owner for their ecological damage ; terms of sociological, land requisi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the way to protect the subsistence of farmers by the administrative means. its essence is the adjust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interest, the principle is fair, efficient and legitimate. rural land requisition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the process of rural land, land acquisition and the farmers were on the losing area to compensate for ecological damage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various systems of land compensation and the operating mode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ystematic works. construction of land requisi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determined by the natural property,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quirements, consistent with the overal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needs. in our present system of land compensation, only the value of land as the basis for compensation, while the lack of conside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land, the land compensation for the lack of ecological awareness of the need, there are scientific standard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land, related systems and the lack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such loss on the ecological interests of the landless peasants of protection, the efficiency of land use,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have negative impacts. chinas rural 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an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body systems, the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acro-view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institutional support, five middle-view operating areas and four micro-view architecture requirements and conditions. construction of rural land in the path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the appropriate macro design, creation of rural l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conception of rural land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land from the microcosmic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asures .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land acquisition related to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builds a sou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rural land,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sustainable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lso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urbanization. keyword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land requisi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land requisi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iii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引 言言 1 第一章第一章 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生态补偿的内涵 5 2.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6 2.1 外部效应理论 6 2.2 公共产品理论 6 2.3 生态资本理论 6 2.4 区域生态理论 7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7 第二章第二章 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的必要性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的必要性 1.农村征地生态补偿的内涵 9 1.1 农村征地生态补偿的内涵 9 1.2 农村征地生态补偿的实质 10 1.3 农村征地生态补偿的原则 10 2.农村征地补偿机制的内容 11 2.1 农村征地补偿机制的内涵 11 2.2 农村征地补偿机制涵盖的内容 11 3.构建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12 3.1 符合生态补偿的理论要求 12 3.2 由土地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 12 3.3 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需要 13 第三章第三章 我国农村征地补偿中生态补偿的缺失及其负面影响我国农村征地补偿中生态补偿的缺失及其负面影响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iv 1.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 14 1.1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理论分析 14 1.2.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补偿标准及其补偿方式 14 2.我国现行农村征地补偿制度中生态补偿的缺失 15 2.1 必要性认识的缺失 15 2.2 征地补偿中生态补偿项目的缺失 15 3.征地补偿中生态补偿缺失的负面影响 17 第四章第四章 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架构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架构 1.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四大宏观环境和制度支撑 18 1.1 科学的绿色 gdp 的核算体系及其运行 18 1.2 多元的征地生态补偿融资体系及其保障 19 1.3 完善的征地生态补偿法律体系 20 1.4 到位的征地生态补偿的政府职能体系 21 2. 农村征地补偿机制的五大中观运营环节和体系架构 21 2.1 区域化的征地生态补偿标准 21 2.2 市场化的征地生态补偿过程 22 2.3 针对性的补偿主体 23 2.4 多种类型结合的补偿方式 24 2.5 透明的补偿管理和监督 25 3.农村征地补偿机制的四大微观要求和条件 26 3.1 较强的保护生态利益的观念 26 3.2 切实的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27 3.3 真正的农户参与制度 27 3.4 符合实际的农民合作化组织 27 第五章第五章 构建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构建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 1.宏观上设计、 创造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和环境 29 1.1 全面构建绿色 gdp 核算体系,加强农村地区环境监测 29 1.2 建立相关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多渠道融合补偿资金 30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v 1.3 推动征地生态补偿立法, 使征地生态补偿制度化、 法律化 31 1.4 建立完善的相关政府职能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功能 32 2.中观上打造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条件 33 2.1 强化地方政府职能,制订区域化的征地生态补偿标准 33 2.2 强调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使征地生态补偿过程市场化 34 2.3 多项主体相结合的补偿主体的落实到位 35 2.4 形成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相结合的多种类型补偿方式 36 2.5 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 使征地生态补偿公平、 公正 37 3.微观上实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举措 37 3.1 加强农村的生态文明教育,营造生态文明的总体观念 37 3.2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协调好乡、 村、 组三者之间关系 38 3.3 加强农民在补偿过程中的实质性参与 39 3.4 加强农民合作化组织建设, 改变农民在征地中的弱势地位 39 结结 语语 41 致致 谢谢 4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3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1 引 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 新要求, 提出了 “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 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 “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既是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 取得成果的总结,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所取得的最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这充 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实际上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 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 而在我国土地征用过程中,由于对土地生态价值缺乏完整认识,致使经济建设中 建设用地大量蚕食农用地,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土地权利人及相关区域的生态利 益被严重侵害,因此,客观、科学的对我国征地生态补偿进行研究,建立完善的征地 生态补偿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我的导师一直致力于土地产权,征地补偿等土地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取得 了显著的成果,在征地生态补偿方面,我导师已经发表了论征地生态补偿的内涵实 质和原则 、 论社会和谐视阈下征地的生态补偿等相关文章,走在了研究领域的前 列。我参与了导师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立项课题我国征地生态补偿的模 式架构与运行机制研究的研究。在跟着导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对这一课题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并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和城市化建设的大背景下, 对征地中的生态补偿问题 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方面,随着“生态文明”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标志着对于生态文明的研究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生态补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征地生态补偿是在征 地这一特殊视角下的生态补偿理论的拓展和丰富。在一般生态补偿理论的基础上,对 征地生态补偿及机制的内涵进行界定,对建立完善的征地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是 对生态补偿的新角度的补充, 丰富了 “生态文明” 建设的内涵,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现实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土地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2 会被征用,以满足城市化建设的需求,而失地地区的生态利益的保障也会日益突现出 来。由于征地生态补偿在我国征地补偿过程中的缺失,致使土地权利人和相关区域的 生态利益遭到了严重的损害, 生态环境被肆意的破坏。 对征地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 有利于保护土地权利人和相关区域的生态权益,也有利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符合我 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本文在生态补偿一般理论和目前征地补偿现状的基础上, 对我国的征地生态补偿 机制进行探析,从征地的角度对生态补偿的相关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 根据我国目前对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的研究状况进行一定的文献阐 述,将征地生态补偿置于一般性的生态补偿中去,找到征地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及研 究重点,并从征地生态补偿的内涵、实质及原则三个方面对征地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 加以论述。 然后,在征地的视角下,根据我国目前征地补偿中的现状分析,论述了我国目前 征地中生态补偿的各项缺失,并对征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在我国目前 征地补偿由于生态补偿的缺失也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文章的重点部分为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模式及构建措施。在这一部分 中,本人采用系统法,先从模式的基本内容入手,再对应的提出各项措施,从宏观、 中观及微观的三个层面,将与征地生态补偿相关的各项制度与体制有机的结合在一 起,以期使这一机制发挥出最佳的功能。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3 第一章 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生态补偿的内涵 我国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起始于 20 世纪末。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快速的 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显现出来,生态补偿的研究也进而成为理论 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研究初期,认为生态补偿是生态损害者付出一定赔偿的方 式;在研究中期,则提出了建立生态保护财政转移机制等观点;到目前,对于生态补 偿的定义,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但是许多研究人士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补偿的 内涵做出了论述: 从生态学的角度,王良海认为“生态补偿是出于维护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良好 生态环境的需要,由生态环境资源的享用人为必要的养护行为或本着公平享用公平负 担原则,就其受益承担相应义务,以及相关制度保障的总称.” 1 , 即将生态补偿看作是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须生态条件。 从经济学的角度,完颜素娟、王翊认为“引起生态服务消费负的外部性行为者通 过合理的方式补偿其承受者和生态服务享有者通过适当的方式补偿其供给者。 ” 2 。 这 种认为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只付出了生产成本,而对生产引起的外部成本没有支付, 认为生态补偿是外部成本的补偿。 从资源价值的角度,郭峰认为生态补偿是“以生态价值为基础,但并非是对生态 价值的补偿,而是对生态效益的补偿,是生态效益补偿的简称。 3。这种观点认为, 生态环境具有生态价值,生态补偿是以生态价值为基础,对生态效益的补偿。 北京师范大学的毛显强博士,多年从事环境经济学及相关政策的研究,他认为生 态补偿是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补偿),提高该行为的 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 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4 。 这一定义综合了多个角度的定义 的要素,仍然是对生态补偿比较全面合理的阐释。 在本文中,着重研究征地过程中的生态补偿问题,本人认为生态补偿定义的多样 性,源自于土地本身的多重属性,在征地生态补偿机制中,应该以土地本身的经济属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4 性和自然属性为出发点,对征地生态补偿的内涵、实质、原则及运行模式进行研究, 以达到在经济发展中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功效。 2.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生态补偿的各种定义是在相关的各种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得出的。 因此对与生态补 偿相关的经济理论进行研究,是制订生态补偿相关政策的理论基础,对我国的生态补 偿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外部效应理论 “外部效应指的是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利益与社会边际 利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外部效应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 。 5直观的来说,外 部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活动的一方对其它方的带来的非市场性的影响,当这种影响 是有益的及无偿的,则称为正外部性;当这种影响是有害的且无补偿的,则称为负外 部性。这种外部性的实质是私人成本的社会化。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商品的成本包 括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外部成本,这三部分成本都应由生产者承担。当外部性存在 时,生产方不承担外部成本。因此外部性的存在对经济活动是有害的,不利于资源的 配置和合理使用。在征地中,进行生态的补偿本质上是让土地利用方承担起其外部成 本,使土地利用中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承担起土地利用而引起的外部不经济后果,从 而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2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出现是为适应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而确立的, 从理论上说明政府行 为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融为一体。 “纯粹的公共产品,指的是那种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 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有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有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 6如果某一 类产品和服务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两个基本性质,我们就称其为公共产品。 生态环境具备了公共产品的两大特征,作为一种公共利益的形式而存在,由全体民众 所享有和使用,同时也因为它的非排斥性,而导致了生态产品减损之后,没有人愿意 提供和使之增殖。在此情况下,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干预作用,采取相关的措施对生 态产品进行保护和补充。由此可见,在农村征地中,强化政府的职能,构建完善的征 地生态补偿机制,是政府对公共产品进行保护的一种干预行为,是针对公共产品的政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5 府职能的具体体现。 2.3 生态资本理论 生态资本可以理解为生态环境的资本化。生态环境作为资本,它的价值既可以表 现为物质性的产品价值,即它的物质产出,又可以表现为虚化的资源服务价值,即它 的环境效益。 “生态环境的价值一旦成为人们谋取利益的凭借,它就成为可以带来价 值的价值,它就被资本化了” 。 7生态资本成为资本的一种形式,具有一般资本的一 般属性, 表现为, 它在以盈利为目的, 在市场中的运行要遵循市场规律的支配; 同时, 生态资本又因为其本身的生态属性,又要遵循相应的生态规律。生态资本的双重属性 的共同作用使生态资本反映出其不同于一般资本的典型特征:一方面,生态资本的盈 利程度决定于其结构的平衡性。也就是说,要想使生态资本获得最大化的盈利,必须 让生态资本内部的结构达到平衡,这样才能保证最大的物质产出和生态效益。另一方 面,生态资本的盈利具有长期性。即只要对生态资本合理的运用,依照适度的原则, 生态资本可以凭借自身的自主性,不断的升值,而达到长期盈利的目的。再一方面, 生态资本的地域性决定了其盈利的局限性。这是生态资本的弱点,由于生态资本不具 备一般资本可以转移的特点,使得生态资本在盈利上存在着局限性。 2.4 区域生态理论 区域生态理论是将“区域”做为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基本尺度,依据生态系统的 区域特性,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衡量。 “区域性是生态系统及其服务最重要的一个 特性,生态系统存在区域差异” , 8通过区域内各个主体的地位及关系的分析,确定 各个主体的个体外部性的正负,并通过补偿的方式进行生态利益矛盾的协调。通过区 域外部性的分析,通过补偿的方式协调区域间的生态利益矛盾。区域内包括多重的利 益主体,可划分为政府、企业和个人三种类型。生态补偿的利益区域,是以行政力量 为基础而形成的经济区域,区域边界是相应的行政边界,区域间的生态利益矛盾通过 各个区域的政府进行解决。 区域生态理论对于征地生态补偿的地域划分以及生态利益 矛盾性质的界定就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于 1972 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提出, 其基本定义是指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6 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其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的协调一致,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一个长 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它具有发展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四大特性” 。 9可持续发展强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 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从生态 角度来说,可持续发展是不能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从经 济角度来说,可持续发展是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和持久供给的前提下,追求经济 增长的净利益;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出生态系统容量的情 况下,尽可能的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个涵盖了生态、经 济、社会及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理论,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而生 态补偿制度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生态补偿具有 直接的指导意义。 综合以上经济理论, 在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中,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发: 以外部效应理论来对生态补偿的内涵加以界定,确定征地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各个主 体;以公共产品理论确定政府在农村征地生态补偿中的职能,强化政府的经济干预手 段; 以生态资本理论中生态资本的特性确定国家的对生态环境的统筹规划以及各种生 态结构的调整措施,使生态资本的效益最大化。以区域生态理论为指导,使生态补偿 的研究区域化,特性化,以促成区域监测系统的建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从 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各个角度对生态补偿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 终目标。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的必要性 7 第二章 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的必要性 1.农村征地生态补偿的内涵 1.1 农村征地生态补偿的内涵 农村征地生态补偿的内涵可以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角度来进行界定。 第一,农村征地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定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征地的生态补偿是土地征用方对土地的产权所有者由于失 地而引发的生态利益损失的一种补偿。是土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效用的内部化, 是国家对土地所有者的生态利益的一种救济手段, 其作用在于抑制土地征用过程中的 生态破坏行为。 农村土地征用补偿以土地的价值为基础,完整的土地价值应该包括:土地的直接 经营收益价值,即农民通过在土地上的生产活动能获得经济效益;土地的生存维护价 值,即土地本身可以是农民生活、就业,养老等生存活动的基本保障;土地的预期价 值,即土地在进行不同的生产活动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的差异;土地生态环境价值, 即保障农民拥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功能。 对征地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定义基于土地生态环境价值。在征地补偿中,对土地的 直接经营收益价值、生存维护价值、预期价值及生态环境价值进行完全的补偿,是土 地本身的价值的体现。将土地的生态环境价值分离出来加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