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春西南交《刑法学I》在线作业一.doc_第1页
17春西南交《刑法学I》在线作业一.doc_第2页
17春西南交《刑法学I》在线作业一.doc_第3页
17春西南交《刑法学I》在线作业一.doc_第4页
17春西南交《刑法学I》在线作业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春西南交刑法学I在线作业一答案一、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 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2. 陈某由于对领导不满,告诉朋友小郑要烧掉单位大楼,让小郑帮着搞点汽油。在小郑送来汽油后,陈某又后悔了,把汽油卖给了一司机。陈某成立犯罪中止,小郑则成立犯罪未遂。(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3.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4. 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5. 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应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6. 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7. 分析和认定犯罪主观要件,离不开犯罪客观要件做为其客观依据。()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8.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9.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10. 杨某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某客户网上银行的10万元资金转移到自己账户上,后来怕出事又将资金转回。由于杨某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所以杨某成立犯罪中止。(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西南交刑法学I在线作业一答案二、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 犯罪中止形态只能发生在()A. 犯罪预备过程中B. 犯罪实行过程中C. 犯罪预备与犯罪实行过程中D. 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正确答案:2. 下列情节中,属于刑罚裁量的法定情节的是( )A. 犯罪后自首的B. 犯罪后坦白的C. 犯罪动机卑劣的D. 犯罪手段残忍的正确答案:3. 我国刑法中对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处罚原则为()。A. 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B. 应当免除处罚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答案:4.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A.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D.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正确答案:5. 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某乙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对甲、乙定罪不同的原因是()A. 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不同B. 犯罪数额大小不同C. 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D. 实施犯罪的时间不同正确答案:6. 高某持刀杀其父,其父受伤尚未死亡,高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高某的行为属于()。A. 故意杀人未遂B. 故意杀人既遂C. 犯罪中止D. 意外事件正确答案:7. 我国刑法中的追诉时效是指()。A. 经过一定期限,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对判刑的人不再执行刑罚B. 刑法的溯及力C. 刑法的时间效力D. 经过一定期间,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正确答案:8. 精神病人的行为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的条件是()A. 患有精神病B. 丧失部分辨认能力C. 丧失部分控制能力D. 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正确答案:9. 对正在进行中的下列行为可进行正当防卫的是()A. 殴打行为B. 诽谤行为C. 诬告陷害行为D. 贪污行为正确答案:10. 陈某在满14周岁以前,故意杀死一人,在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期间盗窃1万元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8000元物品,在18周岁那天又盗窃1万余元。在对陈某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处()A. 盗窃罪B. 抢劫罪、故意杀人罪C. 故意杀人罪D. 盗窃罪和抢劫罪正确答案:11. 彭某因私愤蓄意杀害韩某。一天在韩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枪里面尚有子弹3颗,彭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开枪射击,彭的行为是:()A. 犯罪未遂B. 犯罪中止C. 一般违法行为D. 意外事件正确答案:12. 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A. 公安机关B. 检察机关C. 审判机关D. 行政机关正确答案:13. 下列条件中,属于成立自首的条件的是( )A. 犯罪后坦白B. 积极退赃C.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D. 立功正确答案:14.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A. 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 是犯罪不予刑罚处罚C. 不构成犯罪D. 是缩小刑罚打击面的一种策略正确答案:15. 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A. 15年B. 10年C. 20年D. 16年正确答案:16. 我国刑法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A. 追诉期限延长1倍B. 追诉期限延长2倍C. 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D. 追诉时效中断正确答案:17. 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 犯罪行为的个数B. 犯罪构成的个数C. 犯罪结果的个数D. 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的个数正确答案:18. 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A.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B.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C. 必然因果关系D. 客现行为与主观心理态度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19. 赌博犯张某某日在王某家赌博,王某将身边的8000元现金全部输给了张某,王某十分气恼,向张某要回8000元现金,张某不同意。于是,王某就动手去抢,张某为了不使8000元钱被抢回,将王某打伤。张某的行为是()A. 正当防卫B. 防卫不适时C. 故意犯罪D. 防卫过当正确答案:20. 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属于( )A. 先减后并B. 先并后减C. 吸收D. 并科正确答案: 西南交刑法学I在线作业一答案三、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 预防犯罪,具体表现为( )A. 一般预防B. 特殊预防C. 劳动教养D. 劳动改造E. 思想改造正确答案:2. 我国刑法第30条所规定的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 )A. 国家机关B. 社会团体C.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D. 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E. 依法设立的独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正确答案:3. 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分子一般自首成立条件的是()。A.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B. 自动投案C. 有真诚悔罪表现D. 认罪态度好正确答案:4. 犯罪构成回答的问题是()A. 什么行为是犯罪B. 犯罪是怎样成立的C. 犯罪的本质属性D. 犯罪的基本状态E. 犯罪的成立要具备哪些法定条件正确答案:5. 减刑适用的对象是( )A.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B.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D.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E. 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正确答案:6. 下列犯罪中,既可以由作为方式,也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的有( )A. 破坏交通设施罪B. 决水罪C. 故意杀人罪D. 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E. 非法拘禁罪正确答案:7. 成立正当防卫的必要条件是( )A. 必须有危害社会的不法侵害行为发生B. 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C. 防卫必须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D. 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E. 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正确答案:8.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是( )A. 共同犯罪的主体为二人以上B. 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C. 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D. 在同一时间实施犯罪E. 在同一地点实施犯罪正确答案:9. 刑法的溯及力问题,各国采用的原则有()A. 从新原则B. 从旧原则C. 从新兼从轻原则D. 从旧兼从轻原则E. 从轻原则正确答案:10. 量刑情节分为( )A. 一般情节B. 特殊情节C. 法定情节D. 酌定情节E. 从宽处罚情节正确答案:11. 一般立功的表现形式有( )A. 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B. 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C. 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归案的D. 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E. 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正确答案:12. 李某与孙某有仇恨,某日李某见孙某手持匕首朝自已走来,于是随手抬起一根木棒猛击孙某头部,打成重伤,后来才发现孙某拿的是一把玩具匕首。李某的行为属于()。A. 防卫过当B. 故意犯罪C. 过失犯罪D. 假想防卫正确答案:13. 犯罪未遂有以下特征()A.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B. 犯罪没有得逞C. 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D. 犯罪目的只部分实现E. 没有发生物质性危害结果正确答案:14. 危害结果是( )A. 一切犯罪的必备条件B. 一切故意犯罪的必备要件C. 某些故意犯罪的必备要件D. 过失犯罪的必备要件E. 选择要件正确答案:15. 刑法的基本原则与非基本原则相比较,其特征是()A. 它由刑法规定B. 它贯穿全部刑法规范C. 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D. 它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精神E. 它为刑法所特有的,而非一切法律所共有正确答案:16. 属于犯罪客观要件中的选择要件的有()。A. 物质性的特定的危害结果B. 危害行为C. 特定的时间和地点D. 特定的方法正确答案:17. 下列内容中,属于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有()A. 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者单位B. 犯罪对象C. 侵犯一定的社会关系D. 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E. 危害社会的行为正确答案: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