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专业论文)从《申报》看民国时期律师形象之塑造19271937.pdf_第1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从《申报》看民国时期律师形象之塑造19271937.pdf_第2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从《申报》看民国时期律师形象之塑造19271937.pdf_第3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从《申报》看民国时期律师形象之塑造19271937.pdf_第4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从《申报》看民国时期律师形象之塑造19271937.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从《申报》看民国时期律师形象之塑造19271937.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原创性声明内容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戳册 e l 期:山f o 年岁月2 歹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保密期满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测, 导师签名: 日期:如i 口年f 月丐日 日期:潍 从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9 4 年版 5 徐家力:中华民国律师制度史)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 4 者开始从社会史的角度对近代中国包括律师群体在内的自由职业群体展开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的陈同近年来发表的民国时期对外籍律师的限 制以上海为例6 、民国时期上海本土律师的法律业务7 、在法律与社会 之间:民国时期上海本土律师的地位和作用8 等文章,运用了上海租界志、 民国日报、申报以及东方杂志作为材料,介绍近代上海外籍律师的法 律活动及其深刻影响,总结出上海本土律师开展法律业务的各种途径,并对其在 健全法制、维护人权方面的积极作用予以肯定。华东师范大学张丽艳博士的论文 通往职业化之路:民国上海律师研究( 1 9 1 2 - 1 9 3 7 ) 9 ,大量利用了上海的档 案、报刊资料,采用法制史和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民国律师制度建 立的复杂过程,透视了上海律师群体的构成、收入水平和职业道德状况,考察了 上海律师执业的法制环境、组织形式以及执业过程,并对上海律师公会以及外籍 律师的活动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 将社会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方法融入对律师群体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国外学术 界。艾力森柯纳( a 1 i s o nc o n n e r ) 的民国时期的律师和法律职业者1 0 对民国 时期的法律职业者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包括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了这一群体的数 量与分布、来源与构成、职业活动、报酬、律师公会的组织及活动。留美学者徐 小群的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 1 9 1 2 - 1 9 3 7 ) 1 1 ,以国家与社会的理论为支撑,对包括医生、记者和律师在内的专门职业者的 团体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考察。凯瑟琳白凯( k a t h r y nb e r n h a r d t ) 的 妇女与法律:民国时期的离婚案件1 2 在考察离婚案件的过程中,对律师的活 动及其在此类案件中的作用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另外,黄宗智在法 6 陈同:民国时期对外籍律师的限制以上海为例,史林,2 0 0 7 年第4 期,第5 4 6 6 页 7 陈同:民国时期上海本土律师的法律业务,社会科学,2 0 0 6 年第5 期,第1 6 7 1 7 7 页。 。陈同:在法律与社会之间:民国时期上海本土律师的地位和作用,史林,2 0 0 6 年第l 期,第5 5 6 9 、 9 l 页。 9 张丽艳:通往职业化之路:民国上海律师研究( 1 9 1 2 - 1 9 3 7 ) ,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 0 0 3 。 ”a l i s o nc o n n e r : “l a w y e r sa n dt 1 1 el e g a lp r o f e s s i o nd u r i n gt h er e p u b l i c a np e r i o d ”i nk a t h r y nb e r n h a r d ta n d p h i l i ph u a n g :“c i v i ll a wi nq i n ga n dr e p u b l i c a nc h i n a s t a r t f o r d :s t a n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 9 9 4 参见陶 格:c i v i ll a wi nq i n ga n dr e p u b l i c a nc h i n ae d i t e db yk a t h r y nb e r n h a r d ta n dp h i l i pc c h u a n gs t a n f o r d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s u m f o r d ,c a l i f o m i a :1 9 9 4 ,3 4 0 p p ,北大法律评论第l 卷第l 辑,1 9 9 8 ,第2 2 3 2 2 9 页 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 1 9 1 2 1 9 3 7 ) ,北京:新星出版社, 2 0 0 7 年版。 1 2 参见陶榕:c i v i ll a wi nq i n ga n dr e p u b l i c a nc h i n ae d i t e db yk a t h r y nb e r n h a r d ta n dp h i l i pc c h u a n g s t a n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s u m f o r d , c a l i f o m i a : 1 9 9 4 ,3 4 0 p p ,北人法律评论第l 卷第l 辑,i 9 9 8 第 2 2 3 2 2 9 页 5 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1 3 一书中关于清末民初的司法制度改 革的论述也涉及到了律师制度及律师群体。 上述列举的研究成果中,有一些已经运用到报纸杂志作为研究材料( 陈同、 张丽艳等) 。就学界对于申报的研究而言,近年来研究成果明显增多且趋于 细化,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具体表现在:第一,从 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申报对西方文化的传播及对中西文化融合所起的推动作 用h ;第二,从报刊社会功能的角度,结合历史事件探讨申报在清末社会变 革中的角色转换及舆论价值1 5 ;第三,基于史料的运用角度来考察某一社会群体 或现象璩。 通过以上梳理可知:首先,对于民国律师的研究,国内已有研究主要从法制 史的角度展开,对于律师群体关注有限,对于律师的形象问题更是鲜有论述;其 次,目前对于研究材料的运用仍然主要集中在法律规章及档案,仅有陈同、张丽 艳的研究成果中对民国报纸的内容有所涉及,但也是停留在将其作为史料的运用 上,并未从报纸这一独特的媒介与律师之间的互动关系方面展开讨论;再次,关 于申报的专门研究虽多,但未有涉及民国律师的形象研究。综上,针对民国 时期律师形象的塑造问题将一个时间段的申报进行系统性梳理存在一定的研 究拓展空间。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过对1 9 2 7 - 1 9 3 7 年申报上刊载的所有涉及民国时期律师的报道进行梳 理,笔者试图以新文化史的视角,借鉴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利 用社会变迁及现代化理论,对民国律师形象的塑造的背景、途径及影响展开全方 1 3 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王省民:从 香烟广告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东南文化,2 0 0 6 年第3 期,第6 7 - 7 0 页:乔志强: 与中国近代美术传播管窥,广西艺术学院学报( 艺术探索) ) ,2 0 0 7 年4 月第2 期,第1 0 - 1 4 页 1 5 章育良: 与大闹会审公堂案,广东社会科学,2 0 0 8 年第1 期,第1 2 7 1 3 3 页;钟显添:清 末立宪时期的 舆论及其现代价值,( 扣- - i 池学院学报,2 0 0 6 年8 月第4 期,第9 卜9 3 页:刘力:近 代中国报刊舆论的兴起及影响以 与“杨乃武案”为中心的探讨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 ,2 0 0 6 年第4 期,第6 4 - 6 9 页 温文芳:晚清“妾”之地位及婚姻状况以 1 8 9 9 - - 1 9 0 9 年。妾”之典型案例为中心 ,威阳 师范学院学报,2 0 0 7 年6 月第3 期,第5 5 5 8 页;赵晓耕、崔锐:从 看清末传媒对法制进步的影 响浙江学刊 ,2 0 0 7 年第l 期,第1 4 1 1 4 6 页:章育良、陈建新: 与西方法文化传播( 1 8 9 5 1 8 9 9 ) ,社会科学战线 ,2 0 0 7 年第3 期。第2 9 0 - 2 9 2 页:蔡永明:论清末的刑讯制度改革以1 9 0 5 一1 9 1 1 年 、 为中心的考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3 月第2 期 第9 2 - 9 5 页 6 位的考察。所谓新文化史,不追求“大历史 ( 自上而下看历史) 的抱负,而是 注重“小历史( 自下而上看历史) 的意义,即历史研究从社会角度的文化史学 转向文化角度的社会史学。由此,本文试图跳脱单纯的文本研究和规范研究的传 统模式,关注报纸的表达和特定语境,关注细节和过程,从律师与报纸媒体的互 动中把握这一时期民国律师的形象及其塑造。 为实现研究目标,本文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第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 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对有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制作了大量 的数据表格;第二,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利用数据表格整体展 现宏观背景的同时,结合个案分析法,对具有典型性的个案进行了细致的解剖。 遵循以上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共分为三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章主要讨论民国时期律师形象塑造的背景,从法制环境的优化和传统观 念的束缚两个角度入手,结合申报所载这一时期国家或地方颁布的有关法律 规章展开。 第二章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探讨民国时期律师通过申报进行形象塑造的途 径,包括广告宣传、律师公会活动和律师运动。首先,分析从律师广告到律师启 事的演变过程,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律师如何通过报纸宣传自己;其次,结合这 一时期律师公会的发展和壮大,剖析律师公会在维护律师形象方面的意义和作 用;最后,重点围绕申报对于“冤狱赔偿运动的相关报道对律师在这一运 动中所展现的形象和评价展开论述。 第三章着重分析民国律师形象塑造的影响。依据申报有关报道,从律师 业务的拓展和律师地位的提升两个角度展开。 本文在写作中的最大难点在于史料的缺失和不成系统。尽管本文以申报 为中心展开,但对于民国时期律师法律制度、律师公会规章等缺少足够的档案材 料。此外,作者关于新文化史方面的论著涉猎还很有限,有关研究方法的运用尚 不纯熟:对外文文献的掌握囿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也略显不足。所幸,从律师与 媒体的互动中考察民国律师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的 写作或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7 第一章民国时期律师形象塑造之背景 第一节契机:清末民初法制环境的优化 律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执业权利来自于法律的授权,需要受国家法律制度 的保护。律师制度作为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罗马奴隶制时期。 十二世纪中叶,律师职业在英国蔚然兴起,律师制度逐步形成。1 7 然而,近代意 义上的律师制度则是伴随着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形成的,是工业社 会的产物。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传统并没有孕育出现代意义的律师。1 8 4 0 年,清王朝被西方炮舰轰开了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社会开始缓慢地实现向工业 社会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复杂,人们的权 利意识日益加强。人们对于专门法律服务的需要被极大地“激活了。与此同时, 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根植于西方法文化传统的律师制度也在领事裁判权的庇 护下,通过租界移植到中国。内在需要和外部冲击的双重作用下,律师制度经过 晚清的酝酿和民国时期的创设,终于在中国建立起来。它的建立为中国律师职业 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搭建了制度性的舞台。1 8 律师执业环境的优化客观 上为律师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契机。 一、清末律师制度的筹设 虽然1 9 1 2 年9 月北洋政府颁布律师暂行章程标志着民国律师制度的正 式确立,但早在晚清时期,中国人对律师制度的探索和讨论就己经开始了。清朝 末年,社会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建立律师制度。挎这一现象的发生可以归结为内 外两个层次的原因:一方面,律师制度之所以能够在清末司法改革期间得以大举 引进,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演进、法律自身的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对能够为 1 7 程汉大:1 2 1 3 世纪英国法律制度的革命性变化 ,世界历史,2 0 0 0 年第5 期,第8 5 9 5 页 。张丽艳:通往职业化之路:民国上海律师研究( 1 9 1 2 1 9 3 7 ) ) ,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 0 0 3 。 悖李明伟:清末民初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研究( 1 8 9 7 1 9 2 7 )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 3 2 4 页 8 民众提供法律服务的专f - j l 积, 业提出要求 的结果。具体而言,晚清商品经济的 发展、政治危机的压力、西方法文化的传入以及华人律师的成长都对建立律师制 度提出了内部需求。另一方面,司法主权的沦陷、外籍律师的进入以及日本经验 2 1 的引进从外部刺激了清政府将律师制度纳入司法改革之中进行考量。 在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清政府在1 9 0 1 - 1 9 1 1 年间进行了一场带有进步色 彩的改革运动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相比,这场改革是全方位、 深层面的,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其中的法律 改革,即清末修律,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清末的法律改革 是李悝著法经以来,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的法律变革,宣告了占据统治地位 长达2 0 0 0 余年之久的中华法系的解体,同时也标志着一种新的法律体系大 陆法系在中国的确立。 毖 1 9 0 5 、1 9 1 0 年,清政府先后两次委派大臣出使欧洲各国,考察政治和法律 制度。在后一次考察中,由徐谦、许世英所带领的考察团撰写的考察司法制度 报告书重点论述了律师制度:“律师制度也,欧美虽法派不同,要使两造各有 律师。无力用律师者,法庭得助以国家之律师。盖世界法理日精,诉讼法之手续 尤繁,断非常人所能周知。故以律师辩护,而后司法官不能以法律欺两造之无知。 或谓我国讼师刁健,法律所禁。不知律师受教育与司法官同一毕业于法律。其伸 辩时,凡业经证明事实,即不准妄为矫辩。是有律师,则一切狡供及妇女、废疾 之紊乱法庭秩序在我国视为难处者,彼皆无之。因律师之辩护而司法官非有学术 及行公平之裁判,不足以资折服,是固有利无弊者也。 该报告不仅驳斥了将律 师与讼师混为一谈的论调,而且极力建议政府采用律师制度,认为采用这一制度, 可以解决一些中国传统审判中长期存在的“狡供”、“紊乱法庭秩序 等弊病,并 约束司法官的行为,从而使法庭审判“有利无弊 。 1 9 0 6 年由修律大臣沈家本和伍廷芳两人主持拟订起草的大清刑事民事诉 讼法草案第一次将现代意义上的律师制度引入中国的法律之中,开启了清末律 徐家力:中华民国律师制度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前言” 2 1 1 8 7 2 年,日本开始改革司法制度,确立了代言人制度:1 8 7 6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代言人规则,规定 代言人考试制度:1 8 8 0 年代言人规则进一步修改,将代言人考试从地方性上升为全国性的考试。也可以 在全国范陶内执业:1 8 8 2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刑法和治罪法,其中治罪法明确 ;! l ! 定了辩护制 度自此刑事辩护制度在日本得以实行;1 8 9 3 年,日本政府正式颁布了律师法。律师制度在日本法定 化。 2 2 田东奎:论中国近代法观念的转变,政法学刊,2 0 0 1 年第5 期第6 - 8 页。 两广官报:辛亥闰六月第八期宣统三年六月。转引自徐家力:中华民国律师制度史北京。中国 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0 页 9 师制度立法的源头。该草案对律师制度的设计,以第四章第一节的九个条文为核 心,包括了对于本国律师和外籍律师的执业资格( 申请) 、执业范围和管理等问 题规定。1 9 0 9 年颁布、试行的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1 9 1 0 年颁布的法院编 制法,均对律师制度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 9 1 1 年,修订法律馆以日本刑事、民 事诉讼法为参照,完成了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律草案的修订工作, 其中也规定了律师代理、辩护的各项职权。2 4 虽然辛亥革命的爆发中断了清末修 律的进程,上述几部法律未能全面实施。然而关于律师制度的筹设在民国时期却 得到了延续,为民国律师制度的正式建立创造了条件。 二、民国律师制度的建立 民国律师制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 府时期。以1 9 1 2 年北洋政府司法部颁布的律师暂行章程为核心,辅之以律 师惩戒会暂行规则、律师甄别章程、律师应守义务、律师考试令、甄拔 律师委员会章程,这是民国律师制度的初步建立时期。第二阶段,南京国民政 府前期。以1 9 2 7 年北洋政府司法部颁布的律师章程为基本依据,结合第一 阶段律师制度实施的经验和不足,对各项制度进行了修改、重建。第三阶段,南 京国民政府后期,1 9 4 1 年南京国民政府制订颁布律师法,民国律师制度进入 成熟定型阶段。衢 考虑到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设置在1 9 2 7 - 1 9 3 7 年间第二阶段,即以律 师章程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是这一阶段的律师制度基础。由此,将1 9 2 7 - 1 9 3 7 年 间国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律师的法规梳理如下: 表1 - 1 :1 9 1 2 - 1 9 3 7 年阃有关律师的法规一览表2 颁布时颁布机关 法击嘴称 修订情况申报相关报道 间 1 9 2 7 7 北洋政府司法部律师章程国府司法部制定律师章程,1 9 2 7 年 7 月2 5 日第五版 1 9 2 8 1 2 南京国民政府司甄拔律师委1 9 3 3 年修正司法部甄拔律师委员会章程,1 9 2 7 法行政部员会章程年8 月9 日第九版 19 2 9 5 南京国民政府司联律师惩戒委法部令律师如吸食鸦片取消资格, 私参见徐家力:中华民国律师制度史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h 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l 页 2 5 徐家力:中华民国律师制度史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5 5 、9 7 页。 拍参见张丽艳:通往职业化之路:民国上海律师研究( 1 9 1 2 1 9 3 7 ) ) 。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2 0 0 3 1 0 法行政部员会规则 19 3 年2 月2 7 日第十四版 19 3 0 1 2 南京固民政府考高等考试司 1 9 3 3 年修正,去 氍考选委员会决议修正高考司法官律 试院法官,律师考试 掉“律师”二字,师考试条例等事项,1 9 3 0 年6 月2 9 条例该条例不再适日第八版: 用于律师全国律师将经考试,1 9 3 5 年2 月 1 8 日第三版 19 3 6 2 南京国民政府司律师公会标 法行政部准会则 资料来源: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合肥:黄山书社,1 9 9 9 年版 以1 9 1 2 年律师暂行章程和1 9 2 7 年律师章程2 7 为核心所建立起来的 有关律师的法律体系,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第一,律师资格。从1 9 1 2 年章程到1 9 2 7 年章程,关于律师资格的规定较为 复杂且变动较大,举例来说:1 性别限制取消:1 9 1 2 年章程禁止女子和外国人 在中国从事律师职业,而1 9 2 7 年章程取消了对女子从事律师职业的限制;2 年 龄限制趋于严格:1 9 1 2 年章程要求满“二十岁 ,而1 9 2 7 章程要求满“二十一 岁 荔。总的说来,从1 9 1 2 年到1 9 3 7 年,关于律师资格的规定过分强调学历且 较为宽泛,对实践经验缺乏要求,这些对于律师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律师证书与名簿。在1 9 1 2 和1 9 2 7 年章程中,律师证书由中央司法行 政机关统一发给,地方审检机关只负责“代呈 或“代转 ;律师名簿涉及律 师登录,由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和地方审检机关共同管理,即使取得律师资格,领 有律师证书,但如果没有登录,仍不能以律师的身份从事活动。 第三,律师职务。1 9 1 2 年章程和1 9 2 7 年章程对律师职务的规定都只有一个 条文。1 9 1 2 年章程只规定了律师的诉讼类职务,1 9 2 7 年章程则在此基础上又增 2 7 两章程在结构上大体相同,均包含七章和一个附则,共计三十八个条文,涉及律师的资格、证书、名簿、 职务、义务、律师公会、惩戒等问题。参见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合肥:黄山书社,1 9 9 9 年版,第5 册。 蕊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合肥:黄山书社,1 9 9 9 年版,第5 册。 2 9 1 9 1 2 章程规定,律师考试合格或有免试资格者,申领律师证书“应具声请书并证书费( 2 0 元) 由高等检 察长呈请司法总长发给之”,“司法总长发给律师证书时应将律师列入总名簿”。1 9 2 7 年章程也做了几乎完 全相同的规定:领证书者“应具声请书并证书费( 1 8 0 元) 印花税费( 2 元) 呈部或由就近之高等法院院长 转呈司法部长发给之”。“司法部长发给律师证书时应将律师列入总名簿”。 3 0 参见郭卫、周定枚:律师办事手续程式汇述。上海:上海法学编译社,1 9 3 7 年版,第1 5 页:“律师之 登录者,记载律师之籍贯、住所、资格、年龄于高等法院所各之律师名簿。以证明其已取得律师之身份者 也。凡具自律师之资格,经甄拔委员会审议合格,取得t 聿- q o 证书后,如欲执行职务,必须再向所欲执行职 务区域内之管辖高等法院声请登录,方能代理当事人为一切诉讼行为,否则,手续尚未完备,即不能出庭 行其职务也。” 加了非诉讼类职务3 1 。 第四,律师义务。1 9 1 2 年章程和1 9 2 7 年章程都设专章规定律师义务。后者 在继承前者的基础上吸纳了律师应守义务中的有关规定,从律师赔偿责任、 职务限制、对于法院和委托人的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列举。 第五,律师公会。1 9 1 2 年章程和1 9 2 7 年章程都明确规定:“律师非加入律 师公会不得执行职务 3 2 ,并初步确立了律师行业自治的体制,但又将律师公会 置于司法行政机关的严密监督之下,形成双重监管的管理体制。 第六,律师惩戒。1 9 1 2 年和1 9 2 7 年章程均列专章规定了律师的惩戒制度, 加上1 9 1 3 年律师惩戒委员会暂行规则和1 9 2 9 年律师惩戒委员会规则, 从惩戒的原因、程序、救济和执行等方面构建起关于律师惩戒的制度。 可以说,民国律师制度的优点集中体现在确立了律师的自由职业者身份。 1 9 1 2 年章程规定“律师受当事人之委托或审判衙门之命令,在审判衙门执行法 定职务,并得依特别法之规定,在特别审判衙门行其职务。 ( 律师暂行章程 第1 4 条) ,从而明确了律师行为的依据是法律规定本身,其所执行的职务是法定 职务。对此,1 9 2 7 年章程继承了1 9 1 2 年章程的精神,规定律师为自由职业者。 不仅如此,律师的自由职业者身份也为政府当局所承认。1 9 2 9 年5 月的一次法 制委员会会议上,“自由职业者 一词首次出现;到了1 9 3 0 年,在国民党当局的 文件中,“自由职业团体 专指由律师、医生、会计师、工程师、记者所组成的 团体。相应地,这些人也就被称为“自由职业者 。将律师群体界定为自由职 业者对于律师自主自发的开展业务、寻求自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客观上 为律师群体进行自我形象塑造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桎梏:历史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 一、。无讼劳传统法律的价值取向 3 1 1 9 1 2 年律师暂行章程) 第1 4 条:“律师受当事人之委托或审判衙门之命令,在审判衙门执行法定职务, 并得依特别法之规定在特别审判衙门行其职务。”1 9 2 7 年律师章程) 第1 4 条新增:“律师得受当事人之 委托为契约遗嘱之证明或代订契约等法律文件”参见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 ,合肥:黄山书社,1 9 9 9 年版,第5 册。 3 2 参见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合肥:黄山书社,1 9 9 9 年版,第5 册。 3 3 上海市教育局档案) ,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2 3 5 ,目录号1 案卷号4 4 。转引自张丽艳:通 往职业化之路:民国上海律师研究( 1 9 1 2 1 9 3 7 ) ) ,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 0 0 3 1 2 说文解字对于“讼 的解释为:“讼,争也,从言从公。 3 4 可见,“讼” 指的就是争。先秦时期关于“争 的论述很多。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 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商君书开塞:“天地设而民生 之。当此之时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其道亲亲而爱私。亲亲则别,爱私则险。 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当此时也,民务胜而力征。务胜则争,力征则讼。 讼而无正,则莫得其性也。故贤者立中正,设而无私,而民说仁。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 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可见,道、法、儒都追求 和谐的社会秩序,强调“不争 的社会理想。而“讼”作为“争 在司法领域的 行为表现,导致了终极社会理想的破坏。由此,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讼 一直 持消极态度,所谓“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3 5 “无讼 是中国古代正 统法律思想的体现,是法律的终极价值取向,也是统治者永久追求的理想统治状 态。故而,即使到了清末民初法律纠纷大量涌现,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 诉讼的负面印象。 二、从讼师到律师 一般来说,讼师被看做是中国“古代的律师。相传春秋末年郑国的邓析是 见诸于史籍的最早的讼师。其人法律知识渊博、能言善辩,且编过刑书,堪称法 律专家。不仅如此,他还招收门徒,聚众讲授法律,助人诉讼,代打官司,并制 定了收费标准“与民之有讼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绔”,结果“民之献衣 襦绔而学讼者,不可胜数。 叭讼师 一词的出现始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时期, “好讼之风”、“健讼之风 兴起。百姓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得不诉诸官府, 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识字,也不清楚司法程序,需要有人帮助书写诉状,这就为 讼师的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有鉴于二者的相似性,最早接触西方律师制度的中国人,往往将西方的律师 3 4 ( 汉) 许慎:说文解字,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5 6 页。 3 5 论语颜渊。 3 6 吕氏春秋离谓 等同于中国已有的讼师。3 7 然而,与律师在西方受到推崇和尊敬不同的是,讼师 在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受打击、排斥的地位。如唐律疏议斗讼规定:“诸为 人作词牌,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答五十;若加增罪重,减诬告一等。 又如 大清律例规定:“凡教唆词讼,及为人作词状增减情罪诬告人者,与犯人同 罪。 即使到1 9 1 2 年律师暂行章程颁布之后,讼师仍然没有取得司法程序 中的合法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受过正式训练和经过正式登记的律师。 除了法律制度对讼师的压制以外,人们传统观念中的“恶讼师 矩形象也对 律师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滞作用。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就将律师等同于讼 棍,进而认为:“律师出,而法之义于是晦矣。同一事也,而两为之词;同一法 也,而两为之解。既可受原告之请,复可受被告之聘。辩护之程度视钱财之多寡。 嗟乎! 法律之用,至此而大坏矣。故吾就法律上观察之,则将下一评语日:律师 者,破坏法律之讼棍,而非保护法律彰明法律者也。 戴氏作为有识之士,曾 留学日本,仍对律师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何况普通民众? 1 9 1 9 年武汉黄晓东从 法政学堂毕业准备去当律师时,其祖母再三叮嘱:“做这种事体有损阴功积德, 是绝没有好下场的,你今后应注意改行,切不可为这种事体好挣钱而执迷不悟。 这番劝阻对黄氏确实起到了影响,他在做了两年律师后即转入法院工作。柏 由此可见,尽管自清末修律开始,部分开明的执政者就认识到了律n s u 度与 讼师的区别,然而改变社会和民众将律师等同于讼师、讼棍的偏见仍将是一个极 其曲折的过程。有鉴于此,重塑自我形象就成为了一道摆在民国律师面前不得不 去面对的难题。 3 7 1 8 7 6 - 1 8 7 9 年问担任驻英公使的郭嵩焘曾在日记中对英国的律师制度进行描绘:。西洋听断两造均有讼 师代之陈辩事理,日巴立西得尔( b a r r i s t e r ) 。又有探事者日梭立西多尔( s o l i c i t o r ) ,以供奔走之役。凡投讼。 先求得梭立西多尔,以情告之。梭立西多尔辨其曲折得失,日若者宜据以为言,若者宜隐之。其宜隐者不 以告巴立西得尔,巴立西得尔代之质辨;惟告以近理之词,使据以为言。其投诉廓尔得( c o u r t ) ,梭立西多 尔亦可代之质辨。倭尔比里( o l db a i l e y ) 则必讼师经过考试乃听上堂,即巴立西得尔是也”郭嵩焘:伦 教与巴黎日记,岳麓书社,1 9 8 4 年版,第4 9 1 页 3 0 关于。恶讼师”,中国历代官箴书中多有记载。由平襟亚编、出版于1 9 2 3 年的中国恶讼师 一书收录 了一百多个讼棍列传。不过,对于讼师形象的研究,学界不同有不同的声音。日本学者夫马进在讼师秘 本的世界一文中,通过对数十种讼师秘本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此类书籍中记录了大量对讼师的教诲、告 诫与“伦理”,展示了另一个不同的讼师形象。参见【日】夫马进著,李力译:讼师秘本的世界 ,北大 法律评论第l l 卷第l 辑。2 0 1 0 ,第2 1 0 - 2 3 8 页。 3 9 戴季陶:砭律师( 1 9 1 2 年4 月8 日) ) ,章开沅主编:戴季陶集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3 2 8 页。 柏黄晓东:旧中国律师活动的形形色色 转引自赵永利:近代武汉律师群体研究) ,硕士论文,华中师 范大学历史学系,2 0 0 8 年 1 4 第二章民国时期律师形象塑造之途径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民国时期律师形象塑造势在必行,但如何塑造呢? 清末 民初,新闻出版业在中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为律师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 从1 8 9 4 年到1 9 0 0 年全国共出现了2 1 6 种报纸和1 2 2 种杂志。们在2 0 世纪初 期的中国,报纸和杂志是最主要的大众传媒。4 2 上海很早就受到了现代新闻业的 影响,并且在民国时期一直是全国新闻业的中心。在1 8 7 2 年由英国商人恩内斯 特美查( e a r n e s tm a j o r ) 出版和蒋芷湘编辑的申报诞生了。1 9 1 2 年史量 才接手申报,并使其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日报。申报的历史 ( 1 8 7 2 - 1 9 4 9 ) 跨越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段时期,其中关于这一时期的政 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的报道评论成为后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 书 。当然,申报最主要的价值并不在乎供后人研究。作为一份报纸,新闻报 道的时效性及媒体的宣传功能始终是首要的,申报也不例外。通过梳理 1 9 2 7 - 1 9 3 7 年间的申报,可以发现大量有关律师的广告、报道和评论,不难 想象在这一时期律师与记者这两类自由职业者之间以报纸为媒介展开了一场良 性的互动。据包天笑回忆,当时上海的很多律师都“喜与新闻记者亲近,有时也 要与报界有所联系 。们还有很多律师本身便是记者,或曾经是记者,如瞿钺、王 维祯、王潞祥、金烯民、风昔醉等。“由此,律师便成了上海各大报纸中出现频 率较高的一个职业。在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字中,律师形象或主动或被 动地被勾勒得明晰起来。 以律师是否发挥主动性为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律师主动宣传自 我形象,主要体现在律师广告和律师的言论之中;另一类是通过报道和评论的方 式被动的展现这一时期律师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或者说是公众媒体出于客观事实 和受众的需要在塑造律师的形象,主要体现在对律师活动的事件报道及相关评论 上。无论哪一种情况,在笔者看来,都可认为是律师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由此, 4 1 李欧梵、黎安友:大众文化的开始晚清前后的新闻业和小说业。转引自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 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 1 9 1 2 - 1 9 3 7 ) 北京:新星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4 6 页。 4 2 徐小群:民困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 1 9 1 2 1 9 3 7 ) ,北京:新星出版社, 2 0 0 7 年版,第4 5 页。 包天笑:钥i 影楼同忆录续编,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7 2 0 页 “上海律师公会:上海律师公会报告书编者自印,第3 3 期。第1 3 6 - 1 3 8 页 1 5 根据文献梳理所得,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民国时期律师形象塑造的途 径。 第一节律师广告:自我宣传之转变 近代广告的出现,是以报刊广告的出现为标志的。由于报纸的发行方式有着 巨大的扩张性,使报纸广告的传播空间较之传统的招贴广告有了根本性的扩大。 而且报纸有利于保存,也使广告的效应时间得到延长。蛄在上海众多的报纸中, 申报一直是最有影响、登载广告最多、在市民中享有较高信任度的报纸之一。 律师作为其重要的广告客户,几乎每天都刊有四至五则律师广告,多的时候甚至 有十来则。 一、律师广告椰的发布者与受众 考察申报的广告主可以发现,他们由来自不同国籍、不同行业、不同身 份的人组成,主要包括( 一) 洋行和外国公司;( 二) 新式商业机构,如大药房、 戏院等;( 三) 文化产业机构,如学校、出版社等;( 四) 民族资本主义生产企业; ( 五) 社会名流;( 六) 传统商业机构、小业主等。4 7 单就本文所涉及的律师广告 而言,广告主就是律师。不过,并不是所有律师都会在报纸上发布广告,究竟发 布广告的这些律师是谁,他们有什么共性呢? 笔者选取了1 9 2 7 年5 月2 2 日的申 报上所载律师广告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表2 - 1 :1 9 2 7 年5 月2 2 日i 申抛所裁律师广告 序号 广告 发布者 备注 1 吴凯声律师代表宋雅琴女士启事 吴凯声 律师,外交部中央银行 法律顾问 2朱淑桢律师代表蔡王氏声明产权来淑桢律师,上海律师公会执行 委员 3 沙训义、陈丈照律师代表丁罢先启事沙训义,陈丈照 律师 王儒年:欲望的想象:i 9 2 0 - 1 9 3 0 年代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7 年 版,第5 7 页。 拍律师广告发展到后期由于律师公会的规制,不允许出现招徕客户的文字,从而逐渐被律师启事所代替 尽管律师启事所传递的仅局限于法律信息,但从专业内容和见报牢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宣传作用。因此, 本节的标题仍采用“律师广告”,。广告”取广义理解,包括r 起初的“律师广告”和其后的。律师启事”。 耵参见土儒年:欲望的想象:1 9 2 0 - 1 9 3 0 年代( 申报) 广告的文化学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9 7 1 0 7 页 1 6 4 律师蒋保麓代表周上达催告王诵茫蒋保麓律师 5 蒋保麓律师代表姚兆鸿为脱离大华公司启事 蒋保麓律师 6 魏道明律师受任虹口金书里房客联合会法律顾魏道明律师,司法行政部部长, 问 南京特别市市长 7 魏道明律师受任金廷荪君常年法律顾问 魏道明 律师,司法行政部部长, 南京特别市市长 8 魏道明律师受任杜月笙常年法律顾问魏道明律师,司法行政部部长, 南京特另4 市市长 9 林渫庆律师代表普陀山了强启事林渫庆律师 1 0 律师席裕昌受任陈定海君常年法律顾问通告席裕昌知名律师,上海律师公会 候补执行委员 1 l 张飞熊律师受任上海市南货业职工会常年法律张飞熊律师,上海律师公会候补 顾问通告 执行委员 1 2 秦联奎律师代表杨沈氏暨杨慰祖启事秦联奎知名律师,上海律师公会 执行委员 1 3 陈瑛、蔡少英律师代表陈炳森,宋允惠声明解除陈瑛,蔡少英 律师 关系启事 1 4 李祖虞代表金龙泉浴室招请加价承买财产启事李祖虞律师,大理院庭长,上海 律师公会执行委员 1 5 江一平律师受任海甯路房客分联合会法律顾问 江一平知名律师,上海律师公会 通告执行委员 1 6 赵传鼎,蒋国芳律师代表东方储蓄银公司外埠各赵传鼎蒋国芳律师,( 赵传鼎) 上海律 地分经理联合会紧要启事师公会候补执行委员 仅从上表或许不足以明确反映出律师广告发布者们的共性,但仍可以发现, 广告主多为知名律师( 在律师公会中担任重要职务) 或官员律师。原因何在? 笔 者试图广告费的角度切入思考这一问题。1 9 1 2 - 1 9 1 3 年间,申报头版的广告 费,第一天是每行1 2 元,第二天起是每行o 7 5 元,每则广告的最小计价单位 是2 行。律师每登一次广告,至少要花2 4 元,而当时一石白米大约8 - 9 元,1 9 1 0 年前后,上海纱厂熟手女工的月工资为5 元左右。柏可见,在当时的上海,报纸 广告的费用相当昂贵。无论是知名律师还是官员律师,收入都极为丰厚,因而有 资本进行广告宣传。 关于申报律师广告的受众,与其他广告的受众应当是一致的,根据王儒 年在欲望的想象:1 9 2 0 - 1 9 3 0 年代( 申报) 广告的文化学研究的分类,大致 可以概括为直接受众和间接受众。其中直接受众又分为广告主、商业从业人员、 文人和其他社会成员。间接受众是指本身没有阅读广告,但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广 4 。穆藕初:藕初文录,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1 年版,下卷第3 0 页 1 7 告,并受广告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主要是没有文化、缺乏阅读能力的下层民众。 虽然申报在1 9 2 0 - 1 9 3 0 年代最鼎盛的时候也只有1 4 万多份的销售量,但广 告的受众从广泛意义上讲可以是所有的上海市民。曲当然,普通民众一般只有在 有需要时才会去关注律师广告。 二、律师广告的类型及特点 民国早期的律师广告并无多少禁忌,律师可以通过广告介绍自己,内容主要 包含三个方面:业务范围、自我介绍、事务所的地址和电话。有些律师为了吸引 客户,特别注重广告中的自我介绍,有例如下: “本律师幼习诗书,长登庠序,习申韩之学,游幕中州,弹贡禹之冠。在浙 江法政学堂优等毕业。庚戌之秋,应法部试取列优等,充任浙江温州地方审判厅 刑事庭长。光复以后,归隐山林承中华民国律师总公会公举为驻会律师,屡次出 庭辫护。现因公会议决会员各分立事务所,本律师已于阳历三月十号移居上海城 内彩衣街,律师总公会隔壁办公,凡有江浙两省刑事诉讼事件欲延请本律师辩护 者,请事务所接洽。 该广告着重强调律师的文化素养、学历以及在法律工作方面的经验( 包括其 做官的经历) ,这种明显的招徕客户的做法在后来被明确禁止。1 9 1 3 年后申报 等报刊上的律师广告几乎消失。直到1 9 2 0 年代后期,律师启事才代替广告出现 在申报、新闻报、民国日报等报纸的广告栏。与此前的律师广告有所不 同的是,律师启事只能发布有关具体法律事务的信息,任何招徕客户的文字均不 允许出现律师不仅不能为自己的业务招徕客户,而且也不能代表当事人招徕 客户。1 9 3 5 年6 月,律师唐荣乔代表新华书局发布出清存货启事,其中含有“招 徕顾客,商业贱卖 内容,即遭到上海律师公会的警告,公会在给唐律师的信函 中指出这种做法“并非律师所应代表声明之法律行为,经本会第1 9 9 次执监委员 联席会议议决,认与律师风化有碍。 5 1 尽管招徕性文字被禁止对律师自我宣传方面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律师启事的 宣传意义却并未完全丧失:一方面,见报率高说明该律师的法律事务繁忙;另一 帕参见王儒年:欲望的想象:1 9 2 0 - 1 9 3 0 年代( 申报) 广告的文化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1 0 7 1 l l 页。 上海律师公会:上海律师公会报告书,编者自印,第3 4 期,第8 7 页 5 1 陈同:民国时期上海本土律师的法律业务 ,社会科学 ,2 0 0 6 年第5 期,第1 6 7 - 1 7 7 页 1 8 方面,为大公司代理法律事务或担任大公司的法律顾问也是律师执业能力的体 现。有鉴于此,这一时期申报所载律师广告数量增多,篇幅加长,内容也渐 趋多样化。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般广告。即律师为扩大营业日常所发布的广告,如“大律师孙润宇、沈复、 张家镇广告:本律师等为保护人权起见,特设公事务所,代办一切诉讼及保证、 订约、析产、置产、登记等事,如欲延请者,不论本城外县,请至苏州城内,富 仁坊巷西口门牌7 9 号本事务所接洽可也。电报4 4 8 5 ,电话2 7 5 。 6 2 这类广告通 常包括了律师从业的目的、业务范围、联系方式等。 开业广告。如“律师刘志剔广告:前承各位雅意,委托辩护案件,彼时因兼 掌法校课务不能脱身,故除本地案件外,一概谢绝,现已辞去课务,专代人民办 理诉讼案件及一切非讼事件,如蒙委托,请至下开各事务所接洽可也:上海舢板 厂新桥浜北宝康丝厂帐房内;无锡东大街3 2 号门牌驻锡事务所;常州城内马山 埠律师事务所。 的此种广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