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4课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学案岳麓版选修4.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4课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学案岳麓版选修4.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4课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学案岳麓版选修4.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4课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学案岳麓版选修4.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4课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学案岳麓版选修4.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学 习 目 标重 点 难 点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2.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1.列宁缔造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重点)2.对列宁的政治遗嘱的认识。(难点)知识点一从大学生到革命家1家庭出身1870年,列宁出生于俄罗斯辛比尔斯克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2投身革命(1)1887年,列宁考入喀山大学,不久因反对沙皇被流放。(2)1888年后,列宁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并于1889年建立萨马拉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知识点二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1准备(1)1893年,移居彼得堡并成立了一个中心领导小组,组织工人阶级同专制制度进行斗争。(2)1895年秋,创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3)创办火星报,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准备。2创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1)任务:建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内容:通过了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3)结果:因在建党组织原则上的分歧,党内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3发展同孟什维克的斗争(1)斗争对孟什维克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判。1912年,列宁主持召开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决定将孟什维克驱逐出党。(2)结果: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知识点三列宁在十月1背景俄国参加一战,经济陷入全面崩溃,人民生活极度艰难。2过程(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2)四月纲领:列宁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攻占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4)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知识点四新经济政策1背景(1)1921年春天,苏维埃国家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列宁多次听取农民和工人代表的意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2内容(1)农业:用实物税取代余粮征集制。(2)工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并恢复私人小企业,同时进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3)商业:允许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多种经济成分共存。3性质是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4结果(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家经济明显好转。(2)到1925_年,苏俄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上都达到了战前的水平。知识点五列宁的政治遗嘱1主要著作撰写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大量著作,创造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1)从理论上分析十月革命:认为俄国革命有一定的特殊性。(2)经济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建立合作社来吸引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应当增强教育工作的力度,同时在农民中进行文化普及。(3)国家党政机关的改革方面:指出要克服官僚主义,认真选拔党政干部,改造国家机关,加强党中央的团结,防止分裂。(4)民族问题方面:提倡各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沙文主义。31924年1月,列宁逝世。列宁的贡献及对其评价1贡献(1)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2)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2评价(1)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多国胜利论”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实际,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创立列宁主义。(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1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析】列宁主张“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意思是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等。【答案】D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项目时间理论阐述理论指导的实践历史作用启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国胜利”理论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月革命期间一切政权归苏维埃七月事件为夺权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十月革命期间国家与革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平过渡论实施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政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两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应排除;而列宁对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仅仅是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不完整,故排除D项;列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多国胜利论”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有可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胜利,即“一国胜利论”,故选A项。【答案】A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 针对当时俄国的形势,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材料二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和平法令材料三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材料四列宁宣告苏维埃政权的成立。请回答:(1)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材料一中“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材料二、三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3)根据材料四,我们能够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思路分析】考查角度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贡献材料解读材料一: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材料二、三分别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材料四是列宁宣告苏维埃政权成立的图片。解答思路第(1)问把握时间信息点“1917年4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结合这两次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回答。第(2)问的信息点是材料的出处,即: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第(3)问结合文字“列宁宣告苏维埃政权成立”和图片内容回答,本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答案不唯一。【尝试解答】(1)特点:_性质、任务:_(2)要求:_(3)信息:_【答案】(1)特点:二月革命后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性质、任务: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第二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要求:对和平和土地的要求。(3)信息: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列宁是苏维埃的领袖等。 1下列关于列宁的说法,正确的是()出生于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哥哥因谋刺沙皇被处死1887年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1888年开始阅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ABC D【解析】1887年列宁在喀山大学学习法律,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21917年11月6日,某次起义爆发。次日晨,除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等个别据点外,几乎整个首都都落入了起义者手中。这次起义是指()A里昂工人起义B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C巴黎公社革命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解析】从材料信息“1917年11月6日”“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等判断是俄国十月革命,即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答案】D3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解析】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背景,而非办法,故B项错误;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故C项正确;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此后,一场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了,故D项错误。【答案】C4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国家党政机关的改革方面留下了哪些政治遗嘱()克服官僚主义改造国家机关加强党的团结反对民族沙文主义ABC D【解析】反对民族沙文主义是列宁留下的关于民族问题方面的政治遗嘱。其他三项均符合题意。【答案】A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了克服日益恶化的粮荒,苏维埃政府在国家粮食垄断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强制征集余粮的非常措施。1919年1月11日,颁布了名为“关于在各产粮省份收集余粮和饲料交国家支配”的法令。为了满足国家的紧急需要,法令规定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其数量由政府确定)以外,全部余粮按国家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粮食征购的价格很低所以农民几乎是无偿将粮食贷给国家。王斯德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特殊的过渡办法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报告材料三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列宁论粮食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三,分析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原因。(2)材料二中提到“特殊的过渡方法”是指什么?(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苏俄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依据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有何作用?【解析】本题通过三段材料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2)问新经济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