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论法律的对人效力.pdf_第1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论法律的对人效力.pdf_第2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论法律的对人效力.pdf_第3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论法律的对人效力.pdf_第4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论法律的对人效力.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r a c t l e g a l e f f e c t o n p e r s o n i s a k e y d i m e n s i o n a m o n g l e g a l e ff e c t s . i t g e n e r a l l y r e f e r s t o t h e r a n g e o f l e g a l e ff e c t o n p e r s o n , i t c a n a ls o b e i n t e r p r e t e d a s w h o i s u n d e r t h e e ff e c t o f t h e l a w .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 t h e a u t h o r d e v e l o p s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o n , a n a l y z e t h e c o n n o t a t io n , t h e c l a s s i fi c a t i o n , t h e n a t u r e . i n o r d e r t o e x p l a i n t h e p ro b l e m , t h i s d i s s e rt a t i o n i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c h a p t e r s : t h e fi r s t c h a p t e r i s th e i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th e p a p e r . i t in t r o d u c e s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 t h e t a r g e t , t h e m e t h o d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a r t i c l e . t h i s c h a p t e r i s t h e o u t l i n e a n d 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a r t i c l e . f r o m t h i s c h a p t e r , w e c a n u n d e r s t a n d w h y t h e t o p i c i s c h o s e n a n d w h a t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i m i s . t h e s e c o n d c h a p t e r i s t h e c o n c e p t u a l a n a l y s i s o n l e g a l e ff e c t o n p e r s o n . a t f i r s t , t h e a u t h o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c o n c e p t i o n o f t h e l e g a l e ff e c t , t h e n t h e l e g a l e ff e c t o n p e r s o n . wh e n e x p l a in t h e l e g a l e ff e c t o n p e r s o n , t h e a u t h o r d i v i d e s t h e c o n c e p t i o n i n t o t h r e e p a rt s : t h e l a w , t h e e ff e c t a n d t h e p e r s o n . i n t h e e n d , t h e r e a l m e a n i n g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a b o v e . t h i s c h a p t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b a s i c t h e o r i e s , s o a s t o l a y a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 h e f u r t h e r s t u d y . t h e t h i r d c h a p t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c l a s s i fi c a t i o n s o f t h e l e g a l e ff e c t o n p e r s o n . t h e l e g a l e ff e c t o n p e r s o n i s c l a s s i fi e d i n t o f o u r d i ff e r e n t t y p e s : t h e f o r m e r t w o t y p e s a r e b a s e d o n t h e t y p e o f p e r s o n , a n d t h e l a s t t w o o n t h e t y p e o f t h e l a w . t h e f o rt h c h a p t e r i s t h e m a i n p a rt o f t h e a r t i c l e . i t c o n t a i n s t w o s e c t i o n s : t h e f i r s t s e c t i o n i s a g e n e r a l a n a l y s i s a b o u t l e g a l e ff e c t o n p e r s o n . t h e s e c o n d s e c t i o n i s a s t u d y o n t h e s p e c i a l l a w s . t h e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i s c h a p t e r i s b a s e d o n t h e b e f o r e t w o c h a p t e r s . t h e l a s t p a r t i s c o n c lu s i o n . l o o k i n g b a c k a n d s u m m i n g i s t h e m a i n t a s k . i n t h e e n d o f t h i s p a p e r , t h e p ro s p e c t i v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s o i s p u t f o r w a r d . k e y w o r d s : l e g a l e ff e c t o n p e r s o n d i m e n s i o n a l i ty p r i n c i p l e o f n a t i o n a li t y p r in c ip l e o f t e r r i t o ry t h e s t a t u s l e g a l s t e p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5 年 ( 最长5 年,可少于5 年) 秘密1 0 年 ( 最长 1 0 年,可少于1 0 年) 机密2 0 年 ( 最长2 0 年,可少于 2 0 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己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法律对人效力问题是法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中外学者关注的 焦点之一。无论是自然法学派、社会法学派还是分析实证法学派,都对这一问 题非常重视并提出过不同的见解。其中对这一问题阐述较多的是规范法学的代 表人物凯尔森,在其代表作之一 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一书中,对这一问题 的阐述非常深刻, 该书第九章以“ 法律上的人” 作为标题, 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从独特的视角分析了法律上的人,将法律上的人总结为 “ 法律规范的人格化了 的统一体”, 这一观点对笔者的启发非常大, 并成为本文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 后来通过搜集资料发现,对法律对人效力的研究从罗马法时期已经开始,重点 体现在罗马法中有关人法的论述. 人法是罗马法中 最重要的一部分,人法对人 格的规定更是对后世的法学理念影响深远。人法以及有关人格的规定实质上就 是早期对法律对人效力的理论探讨的最初状态,对当今的 立法及法学研究有着 重要的价值。 我国学者对法律的对人效力也有相关论述。除了传统教科书中的法律对人 效力的观点以外,对这一问题研究较为深入的有梁晓俭、胡玉鸿和张根大。梁 晓俭在 凯尔森法律效力论研究中 , 从分析方法论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了凯尔森 的法律效力观点,并且提出了 很多独到的见解,对凯尔森的观点进行了 客观的 评判和取舍。 胡玉鸿主要从法律上的人出发, 研究了立法中对人的模式的构造, 将人分为个人、中人、恶人、理性人和社会人五种,每一种人对立法者的 立法 理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张根大直接针对法律效力进行研究,提出许多不同 于传统观点的见解,张根大在 法律效力论一书中,将法律效力作为一个整 体进行研究,是国内 较为全面、专业的专门论述法律效力问题的一部著作。该 书中将法律的对人效力称为“ 对象维度” , 在第二章第三节作了深入的分析, 将 对象维度分为“ 对自 然人的效力” 和“ 对拟制的人的效力” , 这一点对笔者有很 大的启发。 但是, 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非常有限的。在教科书上一般只局限 于对这一问题稍作定义的描述, 大多数学者认为法律的对人效力问题是一个不 第一章绪论 证自明的论题, 导致到目前为止学界对法律的对人效力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在法学研究的领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之对其他问题的研究来说,是非常薄 弱的,甚至没有一个学者专门 地将 “ 法律的 对人效力”作为研究的重点,而都 局限于在论及法律效力的其他问题时的捎带提及。而不少学者对于法律上的人 的论述又都是从“ 人” 的角度讨论人的本质, 基本上没有谈到人的范围的问题。 这些研究的缺陷更坚定了笔者将这一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决心。 总之,对法律的对人效力及人本身的研究是对法律本体问题进行的研究, 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笔者在阅读资料时也有许多新的观点产生,对前人的观 点有赞同也有保留。 这些想法也许是肤浅亦或片面的,但是通过这篇文章表述 出 来,目 的是为了 与大家一同探讨,最终推进这一问题的研究,使大家对法律 对人效力的认识逐渐清晰和深入。 第二节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不仅是一个技术和方略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世界观和认识事物 的独特视角和立足点的问题。 思格斯在 德法年鉴中也认为: “ 方法就是新的 观点体系的 灵魂。 ” 对同一问 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其研究重点就会产生差 异,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指建立在唯 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它是 “ 关于自 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 展的普 遍规律的 科学”。 。 本 文的 论述是以 马 克 思 辩证唯 物主义为根本指导 思 想 和方法原则的, 在文章中渗透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的观点, 用普遍联系的视角观察和讨论法律对人效力的相关问 题, 并且始 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法律中的现象。唯物辩证法是本文认识问 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思路,同时又是其他研究方法的根本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实证分析的方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 法。实证分析的方法是一种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来建立和检验各种理 论命 题的科 学研究 方 法。 实 证分 析的 方 法立足所 研究的问 题的 本身, 力图 通 过 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中译本 第2 1 , 2 2页. 。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 卷.第1 8 1 页, .李其瑞,法学研究与方法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 5 7 页 第一章绪论 逻辑的、说理的方法,对问题本身有一个精确、深刻的把握。中国法理学研究 的薄弱环节就是欠缺对分析实证方法的运用,导致对概念、定义、 命题的把握 比较模糊,大多学者都是笼统、泛泛地研究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理论的粗糙 和空缺。分析实证的方法特别是凯尔森的纯粹的分析方法虽然也有缺陷, 但其 对概念的精确化、逻辑的严密化的把握,在推进法学研究的深刻化、正确化方 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政治、经济甚至文化、 科学都有着紧密地联系,所以,没有正确的方法作指导,对法学的研究很容易 转变为对政治、经济的研究中,这样就忽视了对法学本体的讨论,最终本末倒 置,将法学与政治、经济混为一潭。所以,只有精确、严密的理论才能对实践 有指导意义 二一个本身概念模糊, 在论证上存在逻辑矛盾的理论即 使论证的 再 充分,也会在实践中走入歧途。所以,认真地研究和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法 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分析法律对人效力 的概念入手,继而对法律对人效力的本质、历史演变等问题进行宏观和微观角 度的研究,力图将法律的对人效力解析清楚。 同时,在研究法律对人效力的历史发展以 及法律对人效力与其他相关概念 的区别时,大量地运用了历史的方法,重点考查研究法律的对人效力是怎样产 生和发展的。 历史方法的运用可以通过研究法律对人效力的历史演进,明 确其 发展的轨迹, 从而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这一问题, 为本文提供深厚的理论根基。 第三节研究意义 “ 法学思想不满足于只看到某种人的行为或不行为组成义务或权利的内 容, 必 须还存在 着某 个具有义务或权利的 人物” 。 人 是 所有社会科学的 起点 和 归宿,作为权利义务的承担着,在法律关系乃至法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 地 位, “ 法律源于人、 用于人、 评于人、 行于人、 服务于人, 人始终是法律的主题、 目 的 和 关键所在” 。 。 重视 对人以 及与 人 相关的问 题的 研究, 是当 代法学 研究的 重点。本文正是以法律对人效力为契机,研究法律效力范围中的人的问题。 我 国法律的对人效力范围是什么,法律对不同状态的人的效力究竟是什么样的, 具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这一问题涉及的是法学中最本质的问题之一 具体而言, 【 奥 凯尔 森著, 法与国 家的 一般理论. 沈宗灵译.大 百 科全书出 版社.1 9 9 6 年版. 第1 0 5 页. 李龙.人本法律观简论.社会科学论战.2 0 0 4 年第6 期. 第一章绪论 研究法律的对人效力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从国家主权的角度看,法律的对人效力是与独立国家的主权紧密联系的, 法律的效力范围也就是主权的效力范围。随着国际间交往的频繁和人员流动的 增多,不同国籍的人往往混杂在一起,这样一国国内的法律不仅适用于本国公 民,而且适用于外国人、无国籍人,而且针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立法日益重 要。同时由于法律在对外国人适用的过程中还应当考虑他国的主权、国际关系 等因素,这些都要求对法律的对人效力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从法律宏观运行的角度看,明确法律对人效力在立法、执法和守法各环节 都有重要的意义。确定法律调整哪些人或组织的行为是立法主要任务之一,立 法是法律运行的起点, 在这一环节明确法律的对人效力对执法和守法非常重要, 可以为执法和守法行为确定明确的主体范围;确定某些人或组织是否属于法律 的对人效力,是执法机关对一定的人或组织适用法律的前提,法律有明确的适 用主体对限制执法机关的执法,保护相对人的利益意义重大;在守法环节,自 然人只有明确地知道法律的对人效力, 才能确认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是否适法, 并以法律的规定来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 所以,对法律的对人效力问题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有助于人们对法律主体 的把握。 所以,立足于我国的法律制度,从法理学的角度,对法律的对人效力 进行归纳整合,最后将法律的对人效力问题界定清楚,有着非常重用的意义和 作用。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法理学界对法律 对人效力的研究和探讨。 第四节文章结构 法律的对人效力是法律效力范围中的一个重要的效力维度,通常指法律对 人 效力的范 围, 也就是法 律对什么 样的 人 或组织有效 。 。 本文突破了 这一 定 义的 限制,从分析法律效力入手,首先区分了法律效力和法律效力范围,进而探讨 了 法律效力的四 个维度:时间 效力、空间 效力、对人效力和对事效力, 在对四 个效力的分析中引出法律的对人效力。 在结构上,本文主要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本文的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意 。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6 5 页. 第一章绪论 义和文章的结构。本章是全文的提纲和总括,对理解文章的选题和写作目的有 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本章的脉络。 第二章是法律对人效力的概念部分. 这一章从探讨法律效力的概念入手, 进 而引出法律的对人效力,并对法律的对人效力进行了分解,分别分析了法律、 效力和人,最后总结出了对人效力的深刻含义。本章是法律对人效力的基础理 论部分,为以后各章的探讨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法律对人效力的分类。 本章将法律对人效力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四 类,分别从不同 种类的人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法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别的法律 在对人效力方面的差别。 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一共有两节的内容:第一节是对法律对人效力 的一般性规定的分析,第二节介绍了法律对人效力的具体规定。本章以第二章 和第三章为理论基础,立足于我国的法律,分析了我国法律规范中的法律对人 效力制度,完成了理论与制度的结合。 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并指出了以后研究的重点,以期引起学界的注 意,把这一问题深入研究下去。 第二章 对人效力的概念 第二章对人效力的概念 对基本概念的解析是理论阐释的逻辑支点,所以在进行理论阐释之前必须 将相关概念解析清楚。法律效力、法律效力范围、法律对人效力是三个关系密 切的概念,法律效力范围是法律效力的一个重要内 容,而对人效力则是法律效 力范围的一个重要维度。 本章从介绍法律效力入手, 在分析法律效力的基础上, 引出对人效力,力图从根本上把握对人效力。 第一节法律效力的概念 2 . 1 . 1 法律效力的概念 对人效力作为法律效力范围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与法律效力有着密切的联 系。所以在分析对人效力之前,必须对法律效力进行解析。 法律效力这一概念是法理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 是中外法理学界的学者都 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法律效力问题在近年来我国的法学研究中也己 经引起重 视, 大 量相关的 论文 专著也相继出 现。 。 但是关于 什么是 法律效力, 还存 在不同 的看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类: 第一类观点认为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也就是法律规范对什 么人、 在什么地方和在什么时间有效力。 例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 法学中认 为“ 法的效力” , 指“ 法的生效范围, 即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 时间发生效力。 ” . 沈宗灵主编的 法学基础理论中, 认为法律效力有广狭两义解释: “ 从广 义上说, 法律效力是泛指法律的约束力。狭义上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 具体生效的范围。 ” 。 张文显的 法理学中,指出“ 法的效力,通常指正式意义上的法的形式 或渊源尤其是规范性法文件的一般法的效力,即在适用对象、时间、空间三方 主要的论文和专著见本文的参考文献所列的文章。 . 中国大百科全书 法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沈宗灵主编.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8 4 年9 月版.第8 s 页、第7 6 页. 1 9 8 8 年8 月版.第3 9 2 页. 第二章 对人效力的概念 面的效力范围。 ” 周永坤、范忠信著的 法理学中, 认为法的适用范围就是法律效力,指 “ 法的约束力所及的范围。 ” 这种将法律的效力等同于法律的效力范围的观点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这 种观点转移了被定义者本身,将被定义者错位为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混 淆了法律效力和法律效力范围。 第二类观点抛弃了第一类观点的说法, 开始将法律效力理解为“ 力” 。 例如, 有的学者认为 “ 法学理论上所说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所产 生的 普遍的约束作用。 ” 。 还有的学者这样定义法律效力: “ 指法律本身的存在, 指法律具有这样一种 特征,对凡行为受法律调整的人都有某种约束力。不仅对一般公民、组织,而 且对执法、司法机关或人员都有约束力。 ” 也有的学者认为: “ 所谓法律效力是指, 法律及其部分派生文件、 文书所具 有的,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在所适用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赋予有关主体 行使其权利 ( 或权力)的作用力以及约束有关主体履行其义务 ( 或责任)的作 用力之总和” 。 。 这类观点与第一类观点相比较而言是一种进步,它从正面接触了问题,将 法律效力理解为法律所具有的施加于个人或组织的某种作用力, 在这一定义中, 将法律效力的范围仅仅作为法律效力的一个要素,是用来修饰 “ 作用力”的, 而不是法律效力本身。 这样就将法律效力与法律效力的范围 严格的区别开来了, 这一定义更加清晰科学,更容易被学界普遍接受。 但是法律效力作为一种“ 力” , 其不仅表现为对外部的约束力或赋予力, 还 表现为为维持内部效力的结构和层级而表现出来的 “ 内部”的约束力,例如有 的学者认为 “ 法律效力是内含于法律规范中的对法律调整对象产生作用的能 力。 ” 并且将法律效力分为内 部效力和外部效力两种,内部效力解决的是“ 国 家 体系内 部不同板块和不同 层级之间法律的效力关系问题” , 外部效力是指“ 法律 对其调整对象的作用能力” 。 这种区分内 部效力和外部效力的 观点较之上一种 。张文显.法理学.高 等教育出 版社. 北京大学出 版杜.1 9 9 9 年 1 0 月版. 第6 5 页. .周水坤,范忠信. 法理学南京大 学出 版社,1 9 9 4 年6 月版.第3 2 0 页. 张楚.法律效力定义自议.法学与实践.1 9 8 8 年第i 期. 沈宗灵.论法律的实行.法学研究.1 9 8 8 年第2 期. 。陈世荣 法律效力论.法学研究 1 9 9 4 年第4 期. .谢晖.论法律效力. 法学研究. 2 003 年第5 期, 第二章 对人效力的概念 观点, 更加全面的解释了法律效力的内涵, 使人们对这一概念的把握更加科学。 第一类观点与第二类观点的主要分歧就是对法律效力的侧重点把握不一。 第一类观点将侧重点放在效力范围 上, 而第二类观点将重点放在“ 效力” 本身。 无论是哪一类观点,都不可否认地承认法律效力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作用力, 包括赋予力和约束力; 二是法律效力的范围, 通常包括空间效力、 时间效力、 对人效力和对事效力。 。 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作用力是法律效力的 重点,体现了法律效力作为一种 “ 力”的本质属性:法律效力的范围是作用力 的修饰语,限定了法律效力的适用维度,有利于全面理解法律效力的内 涵。 法 律的对人效力是法律效力范围中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在分析本文的主题 “ 对人 效力”之前,对法律效力以及法律效力的范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把握 是非常重要的,对以下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2 . 1 . 2 对人效力与其他效力维度的关系 1 .法律效力的三维度说和四维度说 我国学界通常的观点认为,法律效力的范围包括法律的时间效力、空间效 力和 对人效 力。 所谓法律的 时间 效力 是指法律效力的 时间 范围或 维度, 即 法律 效力什么时候开始生效、什么时候效力终止;空间效力指法律在什么地域范围 内有效;对人效力指法律对哪些人 ( 包括自然人和拟制的人)产生约束力和赋 予力。 有的学者认为, 法律具有三度: 时间度、 空间度和事实度。 这两种观点 虽然在对法律效力维度的划分上有所区别,但都是将法律的效力范围分为三维 度, 这两种观点可以简单地总结为法律效力范围三维度说。 有的刑法学者则将刑法的效力范围分为空间效力范围 和时间效力范围两个 维度,认为刑法的效力范围是从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上对刑法的适用范围及其对 象的 界定, 其中空间 效力是 指“ 刑 法对地 和对人的效 力” 。 这种观点 将法 律的 对地效力和对人效力统一到空间效力中来,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因为法律的空 间效力不是一个面,而是立体的三维空间。既然是立体空间,必然包括空间中 的 “ 人” ,所以可以将对人效力统一到空间效力中来。 对这一观点学界有争议,在下一部分的论述中将会探讨。 张文显. 吴经熊. 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 t o 月版.第6 5 . 法律的三度论 .法学论集.(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 9 8 3 年版. 6 6 . 6 7页. 第 1 页. t.作富主编.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年版.第 2 4 . 2 5 页. 第二章 对人效力的概念 而凯尔森认为,法律的效力范围除了包括时间、空人和对人三个效力维度 以外, 对于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人, “ 为了要决定人们必须如何行为, 就一 定要决定何时和何地他们才必须在所规定的方式下行为。 至于他们应如何行为, 什么行为他们应做或不做,那是一个规范的属事效力范围,调整人们宗教生活 的规范涉及另一种属事范围, 它不同 于调整人们经济生活的 规范的范围” 。 , 这 样,凯尔森首先提出了属事效力维度, 它是指法律针对什么样的事项有约束力 或赋予力。凯尔森认为属事效力范围解决的是国家在其对国民的关系中 有多大 权限的问题,是法律效力范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将属事效力维度增加到法律效力范围中来的意义是重大的,从传统的三维 度增加到四维度是法律效力维度理论从不完善到完善的一个过程。在传统的三 维度下讲法律的效力范围是不准确的,因为所有的法律都有对行为、事项的规 定,是在特定的事项范围下适用的法律.对事项维度重视,有利于维护法律调 整下权利义务主体的利益,对立法主体的立法、执法主体的执法都会起到限制 作用。 2 .对人效力与其他维度之间的关系 法律效力范围的四个维度之间是互相支撑的关系,时间效力、空间效力、 对人效力和对事效力共同作用,共同确定了法律的效力范围。所以,在论及法 律的对人效力时,必须在与其他效力维度的关系中进行探讨。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空间里,离开了空间,人也就不存在了,所以 对人的 探讨离不开一定的空间范围。法律的空间效力指的是法律在什么空间范围内有 效力。根据国家主权的原则,一国的主权及于该国的领域范围之内,这一原则 就决定了作为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而言,其法的空间效力是本国领域。随着国 际间交往的频繁, 一国 领域内 不可避免的生活着本国人、 外国人、 无国籍人等, 所以根据空间效力原则,一国的法律当然及于本国领域内的各种国籍的人。所 以,法律的空间效力划定了 法律对人效力的空间界限,同时也打破了 属人原则 的局限,将法律的对人效力扩展到本国领域内的不具有本国国籍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复杂多样,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中的一 种,并不是对人的所有行为都产生效力,而是只对那些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调 整。 所以, 作为行为主体的“ 人” , 有时处在法律的 对人效力中, 有时不处在法 律的对人效力中:有时处于这部法律的对人效力中,有时又处于另外的法律的 。 【 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 %年1 月版,第a s 页 第二章 对人效力的概念 对人效力中。造成人在不同的法律效力下的 “ 游走”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律 的对事效力影响着法律的对人效力,只有具有某种行为能力的人作出了法律对 事效力范围之内的行为时,法律才发生效力。这种影响在调整与身份有关的行 为时表现最为明显, 例如刑法中的职务犯罪行为、 律师违反律师法的行为等等。 在法律效力范围的四个维度中,时间效力维度在决定效力范围方面的作用 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当我们讨论法律的效力范围时, 潜意识里 就存在了一个前提预设,即:法律是有效的。这种前提预设是符合逻辑的,因 为法律本身如果没有效力,何谈效力范围,这样就造成对时间效力的忽略。 但 是这种忽略并不是否认,而是在承认法律具有时间效力的前提下,对其他三个 效力维度的探讨。如果一部法律根本就没有生效,或者虽然在一段时间曾经有 效,但现在已经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再谈法律的效力范围就没有意义了。 法律的效力范围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面,而是一个立体的空间范围, 这个空间里的主体就是法律的对人效力,空间里主体的行为就是法律的对事效 力,人在空间里的行为就是法律的效力范围。所以,对人效力、对事效力、空 间效力以及时间效力结合起来,共同确定了法律的效力范围。其中对人效力作 为一个重要的维度是本文论述的焦点,单独将对人效力拿出来讨论,并不是对 其他效力维度的忽视,而是为了在与其他效力维度的相互关系中,使研究点更 加集中。总之,这里的 “ 人”指的是一定空间内的一定行为的载体,所以,对 法律对人效力的研究就是对一定空间内的一定行为的载体的研究,与空间、时 间和事项效力维度是密不可分的。 第二节 对人效力的 解析 关于法律对人效力的概念,学界对此关注的并不多,并且也没有太大的争 议, 对其所作的界定大多在各类教科书中一笔带过,表述大同小异,其中比较 有代表性的 观点就是认为法律的对人效力 “ 是指法的适用对象有哪些,对什么 样的人或组织有效. ” 这一定义简单明了 地界定了 法律对人效力含义, 但是由 于表述过于简练,容易造成对这一概念理解的表面化。本部分以这一定义为基 础,然后对法律对人效力进行不同层次的分解,将其分解为 “ 法律” 、“ 效力气 “ 人” 三个层次, 并对每个层次进行分析, 最终达到深刻理解这一概念的目 的。 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6 5 页. 第二章 对人效力的概念 2 . 2 . 1 对 “ 法律”的界定 关于法律的内 涵及外延,是法哲学研究中的核心问 题,古今中外的法学家 进行了数千年的探讨,但是最终并没有形成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在不同的 方法论的指导下,不同的法学派对法律的理解完全不同,其中分歧最大的是自 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的观点。自 然法学派重视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 标,将法理解为人性、理性、正义、自由、平等、秩序,重视对法的终极价值 目 标和客观基础的探索,认为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 律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 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 是 “ 理性”的反映。他们一般都将发分为制定法和自 然法两种, 其中自 然法是 存在于制定法之上的一种永恒的法,象征着正义和理性。 分析实证法学派认为真正的法或 “ 严格意义的法”, 是指国家制定的法律。 法律是中性的,与价值并无联系,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纯粹技术性和工具性的东 西。 至于政治道德等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与法律并无内 在的和必然的联系,因 此不能从政治上或道德上对法进行评价。奥斯丁将法律定义为主权者的命令: “ 如果一个命令具有普遍的行为约束力, 而且对之服从的行为主体也是普遍的, 那么 这个命令就是法” , “ 法律, 就是强制约束一个人或一些的 命令。 ” 凯尔森 直接指出: “ 法律问题作为一个科学问题, 是社会技术问题,并不是一个道德问 题。 ” 所以, “ 只有实 在法才能成为科学的 一个对象” . 这样就将法从道德、 正 义等价值因素中脱离开来, 对法学的研究从外部转向了内部,实际存在的由 立 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成为法学研究的重点。 自 然法学派认为的自 然法是高于人定法的至高无上的“ 理性” , 象征着正义、 平等和秩序等人类共同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自 然法是全人类的法律,自 然法的对人效力应当是全人类,所以,在自 然法的前提下讨论法律的对人效力 是毫无意义的。作为实证法学派研究的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是根据本国 的国情制定的,由于受国家主权和国际法规则的限制,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针 对特定的人有效力。 在此前 提下,研究其在什么范围内, 对什么样的人有效, 甚至分析其不同的效力方式,才有意义。所以,本文进行研究的前提预设就是 将“ 法律”限定为国家机关制定的生效的法律, 在外延上包括法律、 行政法规、 英】 约翰 奥 斯丁著. 法理学的范围 . 刘星译. 中国 法制出版社. 2 0 0 2 年版.第3 0 页. . 奥 1 凯尔森著.法与国a m -i*fw论,沈宗灵译.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 %年版.第s , 1 3 页. 第二章 对人效力的概念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等。 2 . 2 . 2 对 “ 效力”的分析 通过第一节对法律效力的分析, 可以 得出 这么一个结论: 法律效力中的“ 效 力”指的就是法律的赋予力和约束力的总和。在讨论法律对人效力之前,对这 里的 “ 效力”须作三个说明:首先,这里的效力是一种作用力,包括赋予力和 约束力,赋予力指赋予权利,约束力指设定义务, 并且这种力是以国家强制力 为后盾的;其次,由于本文主要探讨法律的对人效力,而 “ 人”明显是包含于 法律的外部效力中的因素,所以本文的 “ 效力”仅指外部的作用力,对法律内 部不同的部门法以及不同层级的法律之间的存在的力并不探讨。最后还要说明 的是,法律效力并非一定是赋予力和约束力总和,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二者表 现为分离状态。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对人效力中的 “ 人”是权利义务的结合体, 在拥有法律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法律的义务。但是,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是不同的,往往出现权利义务的分离状态,某些 特殊阶层只享有权利,而某些阶层却只承担义务。这样就造成了法律对人效力 在不同主体身上产生了差异:对有的人通过赋予权利产生效力,称为赋予力: 对某些人通过要求其承担法律义务产生效力,称为约束力。 这种分离并不影响 法律效力的性质和发挥,也是法律对人效力的一种正常的 状态。 同时,法律的对人效力不仅涉及对什么人和组织有效的问题,还涉及到法 律对人和组织作用力的方式问题。根据是否属于法律主要的调整主体,可以将 法律的效力分为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 其中直接效力调整的是法律主要主体的 行为,间接效力调整的是法律非主要主体的行为,这种划分在某些特别法中是 非常有意义的。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为例,该法律之所以特别,就是 因为其以律师、律师事务所以 及律师协会的行为为主要调整对象, 所以 在该法 律中“ 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便属于直接对人效力的范围。但是浏览 法条,我们会发现这部法律中还存在大量的调整律师以外的人的行为的法条, 例如第四条规定: “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对律师、 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 会进行监督和指导。 ” 在这里法律的对人效力便是 “ 国家司法行政部门” ,很显 然, 司法行政部门仅是辅助律师正确行为的机关, 并不是本法的主要调整主体, 所以,司法行政部门便是律师法的间接效力主体。 对效力作直接效力和间 接效 第二章 对人效力的概念 力的划分,主要是为第四章讨论特别法对人效力提供理论基础,特别法的对人 效力必须以该理论为前提,才有被讨论的意义和价值,在理论上才站得住脚。 法律的影响力也是需要介绍的一个概念。法律的影响力指的是法律对对人 效力以 外的人产生的影响,仍然以 中华人民 共和国律师法为例,该法律的 直接对人效力是律师、律师事务所、 律师协会,间接对人效力是各级司法行政 部门,法律主要规定了这些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 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 的,有一定的权利,必定存在相应的义务及义务主体。根据这一理论,律师在 享有权 利或 履行义 务的时 候,应当 有相 应的义 务 或权利主体的 存在。 在这里, 与法律的对人效力相对应的权利或义务主体,便是受法律影响力的人.例如律 师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 律师担任诉讼法律事务代理人或者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人的,应当在受委托的权限内,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在这条规定中, “ 委 托人”所受的调整既不是来源于直接效力,也不是来源于间接效力,而是来源 于法律的影响力。 张根大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 他认为, 一部法律, 虽有特定的 适用对象,但其效力对象却是该法律的域内 全体公民。保护力也是 法律的 作用力, 保护了 全国 人民, 就说明了 对全国 人民 都有效。 这一观点忽视 了法律效力和法律影响力的区别。法律的影响面是非常广的,但不同部门法的 对人效力可能是不同,如法官法的对人效力是法官,检察官法的对人效力是检 察官。可是,如果持张根大的观点,就会得出所有的部门法的对人效力都是相 同的,因为任何一部法律对其域内的所有人都会产生影响,那么对法律对人效 力的研究就成了毫无实践意义的理论虚构. 所以, 必须区分法律的直接效力、间接效力和影响力,只有将法律的对人 效力定义为法律主要作用力下的人,在理论上才有被研究的价值。 法律的直接 效力所指向的人或组织是本文所讨论的法律的对人效力;而间接效力仅仅是指 法律的影响力,其作用力下的人或组织将不被讨论。 2 . 2 . 3 对 “ 人”的探讨 法律对人效力中的“ 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既包括自 然人,也包括 拟制的人;既包括本国人,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但是这些都是对 “ 人” 的 较为表层的理解, 从本质上讲, 法律的 对人效力来源于法律的 拟制,如果引 张根大.法律效力论.法律出版社.9 9 9 年版.第7 5 页. 第二章 对人效力的概念 入凯尔森的“ 法律上的人” 的 概念, 就可以 将法律的对人效力简单地概括为“ 法 律上的人” 。 根据凯尔森的观点, 法律通过拟制, 将一部分人或组织规定为法律效力的 对象,使其因此而成为法律上的人,并区别于生物学意义上人、哲学上的人、 政治学意义上等。法律上的人不是一个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不是现实中 人的自 然转化, 法律上的人具有超越于现实中活体自 然人的规定性,是基于现 实生活的法律的一种抽象, 是一个法规范意义上的存在。 “ 人之意义, 即为权利 义务 之主 体, 则凡能为 权利 义务 之主体者,皆 为 法律上之所谓人矣” 。 。 从 这 个 意义上说,法律上的人是在实证法的语境下, 对权利义务结合体的一种描述, 是法律的一种构造,是法律对于人作为人的一种肯定。法律上的人是法律上规 定的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是权利和义务依附的对象。作为一个生物 学意义上的人,离开了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并不被称为人。生物 学意义上的人成为能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民事主体,不是基于天 赋, 而是由于法律的规定。 这就是法律上的人和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根本区别。 正如凯尔森所言, “ 法律上的人并不是在它的义务和权力之外的一个分立的主 体,而不过是它们的人格化了的统一体,或者由于义务与权利就是法律规范, 所以 不过 是一批法律规范的 人 格化了 的 统一体而己 。 ” 。 在罗马法中, 通常使用 “ 人格” 这一说法, 来区分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 人 格”一词源自拉丁语p e r s o n a ,原指演员演出时为掩饰声音而戴在脸上的面具。 古希腊斯多葛哲学基于人的自 然存在, 最早赋予p e r s o n a以哲学、 神学上的“ 人 格” 意义, 是为显示具备理性的独立实体即人而被使用的。 而首先赋予p e r s o n a 以法律上“ 人格” 的含义是在古罗马, 这里的p e r s o n a 仅意指人在法律舞台上所 扮演的地位和角色而脱离其生物性。 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在古罗马则用h o m o 一词 表示, 但在罗马 法, 却 正 式用c a p u t 来表示法 律上的 人 格。 绝 罗马 法中, 有关 “ 人” 的用语是非常讲究的,比如说“ h o m o ” 指生物意义上的 人, c a p u t ” 指 权利义务主体, p e r s o n a 指权利义务主体的各种身份 。 在古罗马法中 , 以 不 平等为基础的人格制度造成了 法律意义上的人和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分离。可 以这么理解:罗马法中的“ 人格”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律上的人。 田丘汉平.罗马法.中国方正出版社. 2 0 0 4 年版.第5 3 页. 。 【 奥 凯尔森. 法与国家的 一般理 论. 沈宗灵 译. 中国 大 百科全书出 版社.1 9 %年版. 第1 0 6 页. 国转引自 郑水宽.人格权概念解析.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1 2 页. 第二章 对人效力的概念 所以说法律调整着它的拟制,法律拟制的人被称为法律上的人,也就是法 律对人效力的范围。 这是法律对人效力的最本质的根源,也是理解法律对人效 力的理论前提。 2 . 2 . 4 对人效力的含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 对法律的对人效力可以做这样的理解: “ 法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