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与不用不一样: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走向深度融合的途径与策略(讲解).pdf_第1页
用与不用不一样: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走向深度融合的途径与策略(讲解).pdf_第2页
用与不用不一样: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走向深度融合的途径与策略(讲解).pdf_第3页
用与不用不一样: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走向深度融合的途径与策略(讲解).pdf_第4页
用与不用不一样: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走向深度融合的途径与策略(讲解).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与不用不一样用与不用不一样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走向深度融合的途径与策略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走向深度融合的途径与策略 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张志勇 摘要:摘要:发挥技术的数学教育价值,离不开技术与数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从情境创设、 实验探究、流程再造三个方向探索融合途径,在可视化中理解数学本质,在数学活动中提升 思维水平,在互动环境中变革学习方式导数运算、复合函数等教学案例告诉我们,用与不 用不一样,而 HP Prime 以其手持特点、符号计算优势、无线环境构建等,恰可彰显技术于 数学教学的独有价值, 正成为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学生视角可探索在技术 浸润中自觉寻求技术帮助,教师层面则关注知识境脉、进行活动进阶设计,课程维度离不开 技术潜力的挖掘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关键词:技术融合教学策略HP PrimeCAS 系统探究实验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对我们的学校和数学课堂产 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愿景,不能停 留在怀有希望阶段,不能止步于要不要用技术、用什么技术的讨论 不能停 留在怀有希望阶段,不能止步于要不要用技术、用什么技术的讨论,而是要在,而是要在深入理解与深入理解与 掌握技术的基础上真正解决教与学的实际问题掌握技术的基础上真正解决教与学的实际问题,要在,要在构建互动交流的数学学习环境的同时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构建互动交流的数学学习环境的同时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本文以 HP Prime 在课堂中的应用为例,谈谈如何挖掘技术的数 学教育价值,以期实现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技术与数学融合的途径与方向一、技术与数学融合的途径与方向 数学学科独有的形式化抽象特征,如精深的数学概念、繁琐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 系和多变的几何位置关系等,往往囿于教与学手段的限制而令人“望而却步” 引入学科软 件于数学教学,便是要变革传统教学“重形式定义,轻意象表征”的弊端变革传统教学“重形式定义,轻意象表征”的弊端;进一步地,从 整合走向融合,需要实现图形图像、符号表达与数值处理间的多元表征联系实现图形图像、符号表达与数值处理间的多元表征联系,需要严谨、 精确和形式化的数学活动过程描述 严谨、 精确和形式化的数学活动过程描述,需要构建与数学研究相适应的丰富的探索性认知环境构建与数学研究相适应的丰富的探索性认知环境 途径途径 1 情境创设:可视化中理解数学本质情境创设:可视化中理解数学本质 教学实践表明, 数学过于形式化的表达反而看不清数学知识的本来面貌, 学生对抽象知 识的内部表征应该以丰富、独特、具体的形象而存在,因此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说一 个数学概念、方法或事实是彻底地理解了,是指它和现有的智力网络是由更强的或更多 的联系联结着” HP Prime 集“数、形、表”于一屏,形成方程、图形、数据、模型(函数) 、 算法等的多元关联,实现代数、几何、数据、算法等不同数学分支的真正融合,更重要的是, 它能创设 “多元联系表征” 的学习情境, 在符号语言与表格、 图象间形成一有效的理解通道, 从而帮助学生洞察所学数学内容本质,寻找解决复杂问题的途径 案例、分段函数及导函数的可视化实现案例、分段函数及导函数的可视化实现 图 1图 2 对于分段函数,初学者往往为其形式所困扰,很难认同“这是一个函数” ,有了图形计 算器,可以让学生自行绘制函数 3 2 ,2 1 ,2 x x y xx 图象,当他们见到“庐山真面目” (图 1) 后自然对“整体”有了切身感受,其后的单调性、值域也随之“水落石出” ;如果再行借助 HP 的函数分析功能,必然可以演绎别样的精彩又如导函数的学习,如能创设图 2 所示的 可视化情境,通过原函数 2 2 x yxx e与导函数图象的对比观察,可以清楚地发现原函 数的零点与导函数的极值点间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学习效果显然非传统纸笔运算所能比拟, 可谓“用与不用不一样” 事实上,HP 内置有 18 个应用 APP(如函数、高级绘图、几何学、参数等)和 400 多 种操作命令,能够很好地实现重要数学概念或活动过程的符号(符号视图 Symb) 、图形(绘 图视图 Plot)和数值(数字视图 Num)的表征与关联,促进“顿悟”与理解 途径途径 2 实验探究:数学活动中提升思维水平实验探究:数学活动中提升思维水平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知识、探寻规发现知识、探寻规 律律 而实验无疑是丰富学生体验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在对实验素材进行数学化操作中产生归 纳假设,在分析、修改、验证猜想中形成认知体验,从而实现在做(建构)数学中学(理在分析、修改、验证猜想中形成认知体验,从而实现在做(建构)数学中学(理 解)数学、用(解释)数学解)数学、用(解释)数学图形计算器最大特点是“手持”,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和 研究变得“随时随地” 图形计算器最大特点是“手持”,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和 研究变得“随时随地” 案例、复合函数的探究情境的构建案例、复合函数的探究情境的构建 复合函数是在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以形式语言直接定义的, 许多学生最初只在字面上靠背 诵接受这个定义,在意象上认为就是把两个函数“套”起来,并没有真正理解“复合”的意 义 在 HP 的支持下, 我们可以构建图 3 所示的 “模块化研究” 的实验环境, 其中 F1(x)、 F2(x) 为基本函数,F1(F2(x)、F2(F1(x)则为相应的复合函数(图例中, 3 1( 2)sinFFx、 3 2( 1)sin()FFx,它们的内、外函数正好颠倒) ,应用时只要改变基本函数的输入,便可 看到基本函数的变化对复合函数图象的影响 有了这样的平台, 对学生而言复合函数不再不 可触摸,更可以从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周期性等角度全面考察内函数、外函数对复合函 数的影响 技术于数学学习活动可以提供演示、验证和探究三种水平的支持技术于数学学习活动可以提供演示、验证和探究三种水平的支持,HP 图形计算器充分 体现数学多元关联、数形相融、动态变化的特点,其教育价值不仅在演示,更利于验证和 探究 教育价值不仅在演示,更利于验证和 探究通过对由“静”到“动” 、 “微观”到“宏观”的知识形成过程的观察和思考,不仅看 图 3 到数学外在形式的“美” ,还感受到了内在实质的“真” ; 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有在 探究发现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可谓“数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美作舟” 需要提及的是,HP Prime 配以配以 Connkit 课堂管理系统、无线模块,可以搭建课堂无线 环境形成 课堂管理系统、无线模块,可以搭建课堂无线 环境形成 e-数学实验室,实现课堂动态管理和师生的即时顺畅互动数学实验室,实现课堂动态管理和师生的即时顺畅互动 途径途径 3、流程再造:互动环境中变革学习方式、流程再造:互动环境中变革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的目的绝非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只有经历 丰富的数学活动, 数学学习才能积累足够的原初经验, 于是实现 “使用技术学习和研究数学”实现 “使用技术学习和研究数学” 很有必要 HP Prime 的突出特点是视觉化、操控化、瞬时化,可谓是立竿见影、一触即发,特别 是它内嵌有符号代数系统(ComputerAlgebra System,简称 CAS 系统),可以方便实现符号计 算功能将 HP Prime 交到学生手中,可以成为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保证 “使用技术学习和研究数学”成为可能,在真实体验指尖上的美妙数学和探究乐趣之余,超 越传统意义上纸笔学习数学的窠臼,实现“人人通过视觉化学习数学” 超 越传统意义上纸笔学习数学的窠臼,实现“人人通过视觉化学习数学” 案例、案例、CAS 系统中导数运算法则的学习系统中导数运算法则的学习 由于极限概念的缺失,现有教材对和差积商的导数法则只能采用“告诉”的方式,于是 教学流程也很机械,只能是法则记忆+法则应用有了 CAS 系统,则可实现流程再造:具体 事例归纳法则识记应用, 图 4 为积的导数法则发现场景 因为有具体事例的支持和发现 过程的展示,规则( )( )( )( )( )( )f xg xfxg xf xg x 更易于“深入人心” 事实上,计算机计算包括数值计算和符号计算(即符号计算(即 CAS 系统)系统)两种,前者是近似计算, 后者则是没有舍入误差的绝对精确的计算 从算法上讲符号计算才是真正的数学, 无论是输 入、处理还是显示,它能更好地与注重形式化、符号化的数学学科相匹配,满足在计算器上 推导数学公式的需求,如对表达式进行因式分解、化简、微分、积分、解代数方程、求解常 微分方程等,图 5 中的第 3 行实现的是因式合并,第 4 行为求解函数零点,第 5 行、第 6 行则是将解析式赋值给 F1(x)、F2(x),绘制图象后即可得到图 2;进而满足学生在更高抽 象层次上进行思考与探究,使形式化的符号也能成为学生高层次的数学认知基础换言之, 带带 CAS 功能的图形计算器本身就是数学功能的图形计算器本身就是数学,我们可以实现“向技术学习数学” ,从而做过去 课堂中完全做不到的事情 二、实现融合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二、实现融合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应用信息技术固然可以改进我们的课堂, 但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并不是天然就 有的,因为教育技术本身只是工具,实现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迎接数学教学革新的 重要机遇, 需要我们有开阔的数学视野, 真正从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的感悟出发去应用技术 策略策略 1 学生视角:技术浸润,自觉寻求技术帮助学生视角:技术浸润,自觉寻求技术帮助 图 4图 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有让学生接触技术,形成对技术的亲近感,知道技术 能干什么,才能在需要时想得到“请技术帮助” ;也唯有将技术交到学生手中,接受技术的 真正浸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的作用,感受“技术不仅是工具也是数学的一部分” 随时随地“学” “做” “用”数学是 HP 的设计理念之一,以之为媒介可以为学生的数学 学习提供“应用套件” ,生动地展示数学对象的动态变化过程、实现动态与静态间的适时切 换;更为学生创设可完全自主移动学习的新环境,在这一无围墙学习环境中,学生自主地在 “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看他们以往只能“想象”的数学, “做”他们以往不能做的数学, 为数学学习的形式和空间带来了新的气象和新的内涵 策略策略 2 教师层面:关注知识境脉,设计活动进阶教师层面:关注知识境脉,设计活动进阶 对于教师而言, 首要的是用技术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用技术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否则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 用,既要了解其在教学中的优势与缺陷,又要防止“功能固着” 但教师学会技术,并不意 味着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技术融入自己的教学, 教师应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基础, 是教 师对技术融入教学的境脉(对技术融入教学的境脉(Context)及复杂性保持敏感)及复杂性保持敏感,深刻理解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相 互作用的微妙关系,进而创造性地理解和赋予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和价值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劣构问题,因此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要 求关注“技术一教学一内容”三类知识之间的关联关注“技术一教学一内容”三类知识之间的关联,而它们交叠部分 TPACK(融合技术的(融合技术的 学科教学知识)正是应用技术时应当指向的核心学科教学知识)正是应用技术时应当指向的核心一方面,需要关注知识境脉的整体性, 充分考虑具体内容的教学及课堂情境, 始终围绕技术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的复杂互动, 来设 计开放式的、 灵活的任务, 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 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参与 另一方面, 需要关注活动设计的进阶性关注活动设计的进阶性, 通过丰富多样、 层层递进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原初 经验,提供即时验证、反馈环境,在增进理解、强化应用和培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我们不 能止步于学生的浅层学习和机械学习, 而要适应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需求, 保持学生应 有的数学思考水平和强度,在促进知识水平的垂直增长上下功夫 策略策略 3 课程维度:挖掘技术潜力,开发课程资源课程维度:挖掘技术潜力,开发课程资源 发挥技术的教育价值、实现技术与数学的真正融合,需要我们从具体教学内容出发,研 究学生的认知难点和技术优势,进而设计环节架、设桥梁以启发思维,或理解数学内容,或 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需要明晰技术具体用在哪里、如何使用、为什么要使用显然并没 有多少固定程式和现成资源可直接应用,需要我们自已来挖掘技术、开发资源,如前面提及 的复合函数的“模块化研究” 、导数运算法则的教学流程再造等,便是对技术在课堂教学中 的功能和价值的一种理解和赋予 借助 Connkit 课堂管理系统、无线模块所搭建的 HP e-数学实验室环境,教师可以预设 实验素材(图 6 为三角函数图象生成实验,图 7 为椭圆的中点弦轨迹探究实验)即时发送学 生,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