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松花江干流突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价研究.pdf_第1页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松花江干流突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价研究.pdf_第2页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松花江干流突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价研究.pdf_第3页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松花江干流突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价研究.pdf_第4页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松花江干流突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价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松花江干流突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价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图书分类号:x820.4 学校代码:10213 国际图书分类号:628 密级:公开 工学工学硕硕士学位论文士学位论文 松花江干流突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 价研究 硕 士 研 究 生 : 刘颖 导 师 : 孟宪林 副教授 申 请 学 位 : 工学硕士 学科 : 环境科学与工程 所 在 单 位 :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答 辩 日 期 : 2010 年 6 月 授予学位单位 : 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 x820.4 u.d.c:628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 study o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sudden cross-border water pollution events in songhuajiang candidate: liu ying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meng xianlin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ity: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ffiliation: school of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ate of defence: june, 2010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i - 摘 要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对被污染 地区的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隐患,也是各级政府和 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 流域环境污染风险全过程评价问题是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课题。基于松花 江流域特有的行业特征和跨省界、跨国界的地域特征,本研究将松花江流域作 为跨界环境风险的研究对象,通过突发性跨界环境污染风险事前、事中以及事 后的评价研究,构建出突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全过程的风险评价体系,为突 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件预警、应急决策提供科学方法。 首先,本文根据松花江流域的行业特点和各风险源的特点,重点考虑了风 险源的自身属性、周围环境和风险抵消措施等因素后,建立了跨界风险源分级 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指标分级的标准和依据。 其次,考虑到可溶性污染物质和不可溶性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规律和归 宿的不同,筛选出合适的迁移转化模型,采用二维非稳态模型的解析解来描述 多元酚在流域中浓度的时空分布。采用费伊公式对石油烃类的溢油污染,进行 油膜扩展面积,漂移位置以及对下游敏感点的危害研究。在污染带理论的基础 上,结合实时后果评价的要求,提出了可以快速鉴别环境危害有无、强弱、描 述事故危害情况、估计事故危害区大小和危害期长短的模式;该模式可以实时 预测污染带的浓度变化趋势和迁移情况,将其应用到典型风险源 i 发生的突发 性跨界环境污染事故中,对跨界点的污染带到达时间、危害历时等进行了预 测,为应急处理处置提供了数据支持。 然后,本文针对事故发生后,水体中残存的持久性、低剂量的多元酚类污 染物质对跨界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 最后,在分析了众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特点后,本文建立了突发性跨 界环境污染事件分级的指标体系,运用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事件进行分 级,利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指标进行了验证,并对典型风险源 i 发生的突发 性跨界环境污染事故进行了分级。 关键词:突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件;事件分级;实时风险评价;健康风险评 价;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 - abstract sudd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vents are chinas major security risks and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which attract extensive attention of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s and the whole society because of their high uncertainty, great economic losses and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amage. the risk evalu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river region pollution events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environment science field. songhua river region is chosen as the object of the cross-border environmental risk study based on i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y and cross border. the risk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whol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vent process is set up for providing early warning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risk and emergency decision-making scientifically through evaluation research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advance, going on, afterwards. first, the propertie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risk offset of the risk sources are taken into the key consid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and risk sources in songhua river. the cross-border risk source classification index system is set up a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secondly, appropriate pollution transportation models are selected considering the enormous variability in water transportation, end-result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y caus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between the soluble pollutants and insoluble pollutants. the time-space distribution in songhua river region of the volatile phenol is determined by the two-dimensional non-steady-state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fahey formula is used to study the oil spill pollution, the extended oil film, the drift location, as well as the harm to the sensitive points downriver. a pattern which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existence of environmental hazards, characterize the strength of environmental hazards, describe the accident hazard condition, and estimate the size of the accident hazardous area and the length of the accident hazard quickly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ollution band theory by combining the requirements of consequence assessment implementation. the trend of the pollution band, the arrival time of the pollution band and the hazard duration for the cross- border points can be real-time estimated through the pattern, so it is used in typical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i - risk source i to provide a basic support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hird, human health hazard of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around the cross bound caused by persistent low dose pollutant in songhua river are calculated. at last, event classific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udden cross-bord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established after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ents, and improved 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classify the event level. songhua river water pollution incident data is collected to verify the index system, and the level of the cross-border incident caused by typical risk source i is determined. keywords: sudden cross-bord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incident, incident classification, real-time risk assessment,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iv - 目 录 摘摘 要要. i abstract. ii 第第 1 章章 绪绪 论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1.1 我国流域突发环境事件统计及分析 .1 1.1.2 松花江流域环境特点 .4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6 1.2.1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6 1.2.2 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6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意义 .8 1.3.1 课题来源 .8 1.3.2 研究的目的意义 .8 1.4 主要研究内容.9 第第 2 章章 松花江干流重大风险源识别松花江干流重大风险源识别. 10 2.1 风险源等级划分基础 . 10 2.1.1 风险源的概念及类型 . 10 2.1.2 风险源识别的方法 .11 2.1.3 风险源等级划分的研究现状. 12 2.2 跨界风险源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的建立 . 12 2.2.1 跨界风险源等级划分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2 2.2.2 跨界风险源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的建立 . 13 2.2.3 跨界风险源等级划分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及分级依据 . 14 2.3 本章小结 . 22 第第 3 章章 松花江干流突发性跨界污染事故实时风险评价研究松花江干流突发性跨界污染事故实时风险评价研究 . 23 3.1 实时风险评价概述 . 23 3.1.1 实时风险评价的意义 . 23 3.1.2 实时风险评价的方法 . 23 3.2 适宜多元酚类物质的迁移转化模型 . 24 3.2.1 环境质量基本模型 . 24 3.2.2 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的解析解. 26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v - 3.2.3 模型选取及计算 . 27 3.3 适宜石油烃类污染物质漂移扩散的模型 . 33 3.3.1 石油烃类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行为和归宿 . 34 3.3.2 石油烃类污染物扩散模式. 35 3.3.3 石油烃类污染物漂移模式. 36 3.3.4 石油烃类污染物质泄露计算. 37 3.4 松花江干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实时风险评价. 39 3.4.1 事故危害鉴定 . 39 3.4.2 多元酚类污染物质实时风险评价 . 39 3.5 本章小结 . 48 第第 4 章章 松花江干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事后风险评价研究松花江干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事后风险评价研究 . 50 4.1 事后风险评价的方法 . 50 4.2 典型风险源 i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事后风险评价 . 51 4.3 本章小结 . 55 第第 5 章章 松花江干流突发性污染事故分级研究松花江干流突发性污染事故分级研究 . 57 5.1 松花江干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分级指标体系研究 . 57 5.1.1 松花江干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分级指标体系的建立 . 57 5.1.2 松花江干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指标分级依据及赋值 . 58 5.2 松花江干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等级划分 . 63 5.2.1 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程序和步骤 . 64 5.2.2 松花江干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分级模糊综合评价 . 67 5.3 典型风险源 i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分级研究 . 71 5.4 本章小结 . 72 结结 论论. 7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7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79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80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80 致致 谢谢. 81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我国流域突发环境事件统计及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改革逐步深入,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加快, 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给受影响地区的人体健康、生态安全带来 严重威胁,也逐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 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 件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引起 了国际纠纷,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我国国民素质的 提高,环境意识的增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越来越获得人们的关注。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危险品在其产生、运 输、使用和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人为疏忽或错误操作,造成泄漏,引起环 境的污染。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事故发 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应急监测、处理处置都带来很 大的困难,对被污染地区的环境和生态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更严重1。在国内媒 体,一些非专业文献资料和一些环保主管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中,通常的环境 污染事件可以归纳为五大类:有毒化学品和剧毒农药的泄漏污染事故,溢油事 故,易燃易爆气体或有害液体泄漏的污染事故,厂矿和城市污水废水泄漏事故 以及核污染事故。 根据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全国环境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见表 1-1),我 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从表 1-1 可以看出,2001 年-2006 年,我国共发 生各类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9295 起,直接经济损失达 8.26 亿元,其中水污染 事件就占到了 5163 起,占总数的 55.5%。2007 年-2008 年环保部针对突发性 环境事件进行了统计,经分析,仅 2007 和 2008 年两年,我国就发生突发环境 污染与破坏事故 936 起,直接经济损失达到 2.12 亿元,而其中水污染事件 376 起,占总数的 40%以上。从国家环保部的统计结果和统计方式的变化可以 看出,国家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尤其是突发性水环境事件越来越重视。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表 1-1 2001-2008 年全国环境污染事件统计 注: *表示数据仅代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10515其中不包括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的损失。 我国水资源丰富,水环境复杂,全国流域面积超过 1000 平方千米的河流 有 1500 余条,超过 1 万平方千米的有 79 条。根据水利部的数据,我国跨省界 的一级区省界河流共有 236 条,有跨省界断面 298 个,在我国的东北,西北, 西南还有多条跨国界河流。我国著名的七大水系,都存在着跨省界甚至是跨国 界的问题,对内水资源的安全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外,跨界水资 源安全关系着地区稳定和国家形象。因此,正确应对和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 件,已经成了一个十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标准,通过检索查阅李生才、 王亚军等发表于安全与环境学报2000 年第 1 期至 2008 年第 5 期的国内环 境事件统计数据、中国期刊网数据库资料,并以“突发” 、 “流域” 、 “环境污 染”为关键词在百度、谷歌等专业搜索引擎上查询的结果为确证,统计和分析 1998 年至 2008 年全国流域发生的重大级及特别重大级环境事件2,3(其中 1999 年未检索到流域重大级以上突发性环境污染案例) 。其中 1998-2008 年国 内流域突发性重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地域分布统计如表 1-2 所示。 表 1-2 1998-2008 年国内流域突发性重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地域分布 地域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西北 东北 华北 事件数 22 19 18 12 9 7 5 国内流域突发性重大及特别重大级环境污染事件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 华中和西南地区,共占总数的 78%。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气候温暖,人口密 度大,经济较为发达,常年生产生活活动基本不受季节影响。华东、华南和西 南地区河流众多,是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有长江、珠江、淮河等大水 系,航道运输导致的船只搁浅、沉没、原油泄漏事故较多,统计中所有的航道 年份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 水污染 污染与破坏事件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2008* 474* 198* 18185.6* 2007* 462* 178* 3016* 2006 842 482 13471.1 2005 1406 693 10515 2004 1441 753 38365.7 2003 1843 1042 3374.9 2002 1921 1097 4640.9 2001 1842 1096 12272.4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运输事故均发生在这三个地区。华中地区多丘陵地形,地形复杂,生产和运输 过程中突发事故较多。 1998-2008 年国内流域突发性重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的时间分布如图 1-1 所示。 图 1-1 1998-2008 年国内流域突发性重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的时间分布 从图 1-1 可以看出,从 1998 年开始,流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呈逐年上 升的趋势,在 2006 年达到数目顶峰后下降。原因可能如下:2005 年之前,国 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媒体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关注程度不高,因此统计出 的事件数目比实际数目偏低。2005 年发生了松花江水污染事故,给哈尔滨市 市区 400 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强烈的关 注,并且引发了跨界环境污染的纠纷,因此媒体的关注程度大大增强,2006 年报导统计的水域突发环境事件数目急剧增加。随着媒体关注程度的下降和政 府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大,2007 年和 2008 年的水域突发环境事件数目有所下 降。 1998-2008 年国内流域突发性重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原因如图 1-2 所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图 1-2 1998-2008 年国内流域突发性重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原因 在水域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因中,居前三位的是仓储危险品爆炸 或泄露(33%)、工厂偷排或违章排污(24%)和交通事故(22%),这三类原因共占 总数的 79%。4统计显示,仓储危险品爆炸或泄露主要是发生在采矿场,石化 厂等场所,工厂偷排或违章排污在全国范围内,各个行业,尤其是污染较重的 行业中普遍存在。交通事故在南方主要是航道运输和山区的陆路运输,在北方 则主要是陆路运输。这是由我国的地形和产业布局决定的。 综上所述,我国的流域突发性水污染非常严重。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轻则影 响到受污染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重则关系到受污染地区的城市安全和稳定, 跨国界的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更是影响了国际关系,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及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1.1.2 松花江流域环境特点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北部,东西长 920km,南北宽 1070km,流域面积 55.68 万 km2,流域总人口 6200 万(2005 年),现已建设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松花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 734.7 亿 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 131.6mm,是黑龙江右岸最大支流,跨越吉 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汇入黑龙江后,经俄罗斯注入太平洋,同时存在跨 省界与跨国界重大问题,其流域如图 1-3 所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图 1-3 松花江流域分布图 总体上看,松花江流域水质污染已经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特征呈有机型污 染,受冰封影响明显,枯水期水质最差。根据水利部的统计数据,2008 年, 松花江流域水质可以达到iiii类的河长占整个流域的 47.0%,iv类水质河长占 25.2%,v 类和劣 v 类水质河长共占 27.8%。水污染严重区域集中在城市河 段,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石油类和生化需氧量。造 纸、石油开采及矿业、化工、食品、石油加工、医药、机械等行业的 cod 排 放量超过全流域工业 cod 排放总量的 90%。根据 2005 年环境统计数据初步 分析,排放汞、镉、铅、六价铬、砷、挥发酚、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共 60 吨/年,排放石油类 351 吨/年,主要集中在石化、冶金、皮革、电镀等行业。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之后,松花江流域的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分 析松花江流域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 松花江流域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石油化工、制药、食品 酿造、冶金、造纸等行业是区域内的主导产业,也是污染严重的行业。煤炭、 石油等资源开发强度大,利用效率较低,污染排放强度高。一直以来的粗放型 经济增长模式,且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水平低,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废水进入松花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江。二,松花江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低,截止 2004 年,全流域城市污水处理 率不到 15%,哈尔滨、长春、大庆、牡丹江等大部分人口 50 万以上的大城市 污水处理率不到 40%。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成为松花江 流域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三,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农田退水汇入河流,加 剧了流域水污染。四,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监管能力不足。5 松花江流域是一个跨国界和省界同时存在的复杂水体,整个流域的突发性 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已经引发多起跨省界和跨国界的水环境纠纷,如何有效 地控制、解决可能产生的跨界污染问题是现阶段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 广义上,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引发或面临的危 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可能损失进行 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环境风险评价常指对有毒有害 物质(包括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 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6。 目前,按照评价的时间来划分,环境风险评价可以分为三类:(1)概率风 险评价,它是在事故发生前,研究预测某一风险源可能发生什么事故及其造成 的环境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2)实时风险评价,它是在事故发生期 间,研究污染物迁移轨迹及实时浓度分布,以便做出正确的防护措施决策,减 少事故的危害;(3)事后风险评价,它是在事故停止后,残留的低剂量、持久 性污染物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按照评价的范围而言,环境风险评价可以分为微观风险评价、系统风险评 价和宏观风险评价。7 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半定量、定量三大类。具体的方法 有:安全表评价法、专家咨询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事故树分析、马尔科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破坏范围评 价法、f&ei 法、mond 法、爆炸毒性指数法等。 1.2.2 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环境风险评价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但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有了萌 芽。迄今为止,环境风险评价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如表 1-3 所示8。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7 - 表 1-3 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 年代 风险评价阶段 研究方式 里程碑事件 20 世纪 30- 60 年代 萌芽阶段 主要采用毒物鉴定方法进行健康影响分 析,以定性研究为主。直到 60 年代,毒 理学家才开发了一些定量的方法进行低浓 度暴露条件下的健康风险评价。 1938 年,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学品法案 1940-1950 年代,核能及航天工业开始发展,应用危害评 估方法 20 世纪 70- 80 年代 研究高峰期 评价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概率风险评价 方法。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出了风险评价 “四步法” ,即危害鉴别、剂量效应关 系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作为开展 风险评价的技术指南 1975 年,美国核管会完成 wash-1400 报告 1976 年,美国环保署颁布癌症风险评估指南 1981 年,风险分析学会出版首期风险分析期刊 1983 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出了风险评价“四步法” ,即 危害鉴别、剂量效应关系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 作为开展风险评价的技术指南 1985 年,美国核管会公布概率风险评价指南 1986 年, 风险评价指南正式确定 1987 年,欧共体(cec)立法,规定对有可能发生化学事故 危险的工厂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1989 年,美国环保署发布超级基金风险评价指南 , 人 体健康风险评价手册 , 环境评价手册 。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不断发展和完 善阶段 生态风险评价逐渐成为热点 1992 年,美国环保署对生态风险评价作出定义,并制定了 生态风险评价指南 1998 年,美国环保署修改了生态风险评价框架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8 - 我国环境风险评价起步较晚,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主要以介绍和应 用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近年来,我国众多学者也在逐渐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 环境风险评价方法。2006 年张羽9等根据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风险源不 确定性、受体易损性以及需快速反应性等特征,提出了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危 害影响程度进行应急评估的“时间特征指数”方法;2007 年,孔祥磊10在研 究现有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氯碱行业的具体特点,制定出 氯碱行业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框架,并进行了应用。2007 年,王伟等人11提 出基于 gis 的大气泄漏事故环境风险预测系统,模拟泄漏事故对大气环境的 影响范围,并在地图上直观的表现出来;董继红等在已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马尔代夫,灰色系统理论及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重大污染源评价技术。 2004 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提出了包 含评价流程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应急 措施等共六项12。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意义 1.3.1 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松花江跨界重大环境 污染事件风险防范与应急技术系统”项目。 1.3.2 研究的目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发展与 资源环境被破坏的矛盾日趋尖锐。现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国家 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 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的约束性指标。加快调整经济发展模式,改变粗放 型的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树立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加快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进程、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 流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是常见的可以对水环境产生重大恶劣影响的事 件。同样是污染事件,当发生在不同地点,危害也是千差万别。松花江流域是 一个具有明显的冰封期、枯水期、丰水期的自然水体,且同时存在着跨国界和 跨省界污染的敏感问题的大流域。近年来,松花江流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9 - 时有发生,轻则影响事件发生地的环境,重则影响事件发生地的稳定和发展, 或者引起跨省界污染,妨碍整个流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甚至能造成跨国污 染,引起国际纠纷,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 为了提高我国流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有效解决跨界突发环境 事件问题,本文针对松花江流域进行研究,建立松花江干流污染事件全过程风 险评价体系,从风险源出发,识别松花江干流主要风险源,跟踪模拟突发污染 情况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情况,对突发污染事件进行初步分级,评价污染事件 的后续影响,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预防监控、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及后续管 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研究成果不仅可应用到松花江跨界重大环境污染 事件风险防范与应急平台,也可以推广到其它跨界地表水的风险管理中,为流 域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 际应用价值。 1.4 主要研究内容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实际需要,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松花江干流重大风险源识别。结合松花江流域污染源的分布特点、污 染源潜在污染风险特征等因素,参照危险评价的方法,对松花江干流流域的污 染源进行初步筛选,综合分析,建立风险源评价指标体系。 (2) 实时后果评价研究。筛选出适合多元酚类和石油烃类污染物质的数学 模型,结合跨界影响的特点与管理要求,对突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污 染物的迁移转化情况和跨界处污染带的情况进行实时预测。 (3) 事后影响评价。对突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期、远期,长期残 存在水中的低剂量、持久性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 能受到的健康影响程度进行评价。 (4) 松花江干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等级研究。分析松花江干流突发环境污 染事件的特点,筛选可以代表突发事件的指标,建立简便快捷实用的松花江干 流突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分级指标体系,并利用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突 发性跨界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分级。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10 - 第2章 松花江干流重大风险源识别 2010 年 5 月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至今已经累计泄露出原油 380 万 m3,污染海面面积达 2 万 km2,污染海岸线达上千公里。此次漏油事件给美国 的渔业,旅游业,航运业和工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更是带来了墨西哥湾的生 态灾难。专家预计说英国石油公司需要为此次漏油事件支付约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