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3苏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3苏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3苏教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3苏教版.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3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一、文学常识简介1、作品: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编集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二百四十多年。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2、作家:刘向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汉高祖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四代孙。历经宣帝 、元帝 、成帝三朝;历任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光禄大夫等职。曾屡次上书称引灾异,弹劾宦官外戚专权。成帝时受诏命校书近20年,未完成的工作由其子刘歆续成。官终中垒校尉,故又世称刘中垒 。刘向典校的古籍主要包括经传、诸子和诗赋 。典校时,又撰有别录。其后,刘歆以别录为基础,撰成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了战国策。3、背景材料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二、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3、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4、“讽”: “纳谏”: 三、总结归纳重点的字音字形需要注意读音的词语需要注意字形的词语四、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课文。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 ) 而( ) 昳丽( ) 翻译: 2、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服( ) 窥镜( ) 谓( ) 其( )孰与( ) 甚( ) 及( )翻译: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翻译: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不自信( ) 而( ) 翻译: 5、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旦日( ) 与( ) 若( )翻译: 6、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明日( ) 孰( ) 以为( ) 翻译: 7、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寝( ) 思之( 之: ) 美( ) 私( ) 欲( ) 于( ) 翻译: 8、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朝( ) 诚( ) 皆以美于徐公( 皆:以: 于: ) 齐地方千里(地: 方: )左右( ) 蔽( ) 甚( ) 翻译: 9、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善( ) 乃( ) 臣( ) 吏( ) 面刺( ) 谤( ) 讥( ) 市朝( ) 闻( ) 翻译: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初( ) 时时( ) 间( ) 期年( )进者( )翻译: 1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朝于齐(朝: 于: ) 战胜于朝廷( 于: )翻译: 第二板块:课堂学习研讨【教学目标】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了解古代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道理。4、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5、学习合理安排顺序,学习生动的叙述。6、体会“讽谏”的妙处,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2、了解古代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道理。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封建专制社会,皇权威严,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听而惨遭杀身之祸。吴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 但历史上仍不乏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的正面事例,你能说出一两个来吗?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就是一个这样的贤臣。他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谗言,教育齐威王要从谏如流,那么他凭借的是什么本领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战国策中的一个小故事来认识这位敢于直谏的贤臣。二、检查预习(一)重点字词句总结1、通假字 语句: 通 解释: 2、古今异义词 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 今义: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 今义: 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 今义: 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 今义: 窥镜而自视 窥: 古义: 今义: 暮寝而思之 寝: 古义: 今义: 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古义: 今义: 臣之妻私臣 私: 古义: 今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 古义: 今义: 时时而间进 间: 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朝: 服: 暮寝而思 暮: 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闻寡人之耳者 闻: 吾妻之美我者 美: 4、一词多义 邹忌修八尺有余( ) 皆朝于齐( )修 乃重修岳阳楼 ( ) 朝 入朝见威王( ) 雨村便急忙修书( ) 朝服衣冠( )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孰 间 又何间焉( ) 孰视之( ) 时时而间进(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特殊句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有求于我也 能谤讥讽于市朝 皆以美于徐公 皆朝于齐。 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二)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三、整体感知课文 欣赏课文朗读,思考下列问题:1、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概括故事情节; 进谏的缘起: 进谏的内容: 进谏的结果: 3、填空: 本文通过邹忌 ,讽劝齐王 ,从而说明 ,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强盛。 四、研读课文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第一小节先说明了邹忌是高大魁梧的美男子,再通过三问三答,从妻、妾、客三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中印证邹忌的漂亮,而且比齐国的美男子城北徐公更美。三问三答,语意相同,但句式不同,文字也略有变化。请你仔细品读这三问三答,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再想想这三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明确:妻子的回答: 妾的回答: 客人的回答: 2、妻、妾、客为什么会异口同声地肯定邹忌比徐公美呢?邹忌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明白了吗?这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原因: 性格特征: 3、邹忌由自己的“比美事件”想到了什么?明确: 4、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来劝谏齐威王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明确:方法: 好处: 5、文章中哪一句话点明了邹忌进谏的主旨? 明确: 6、邹忌进谏的结果如何?文章中哪一句表明了这一点? 明确: 7、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明确: 8、文章结尾“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一句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明确: 五、拓展探究 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六、总结课文1、归纳中心2、分析写作特色七、布置作业第三板块 课堂练习巩固A 基础储备卷(45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8分)(1)昳丽( ) (2)窥镜( ) (3)寡人( ) (4)纳谏( ) (5)谤讥( ) (6)期年( ) (7)暮寝( ) (8)妻妾(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1)形貌昳丽 ( ) (2)吾孰与徐公美(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4)暮寝而思之 (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6)期年之后 ( )3、默写填空。(7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乃下令:“ ,受上赏; ,受中赏; , ,受下赏。”(3)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4)燕、赵、韩、魏闻之, 。此所谓 。4、理解课文内容填写句子。(3分)(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7分)(1)理解本文的结构层次,概括各层意思。(3分) (2)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2分) (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2分)A、邹忌 B、齐威王 6、重点问题探究。(4分)(1)本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明。(2分) (2)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来说理的。(2分) 7、把你知道的有关战国策的情况写在下面。(2分) B 综合提升卷(55分)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1)朝( ) (2)与( ) ( ) ( ) (3)观( ) (4)燕( ) ( ) (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8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徐公何能及君也 ( )(3)旦日,客从外来( ) (4)徐公来,孰视之 ( )(5)王之蔽甚矣 ( ) (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7)能谤讥于市朝 ( ) (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3、指出下面句子中“之”字所指代的内容。(4分)(1)问之:“吾孰与徐公美?” (2)暮寝而思之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皆朝于齐C、能谤议于市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公与之乘,战于长勺5、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4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 (2)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之远甚。 (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6、问题探究。(3分) 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为什么? 课内语段阅读。(30分) (一)(12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孰与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7、本语段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题目中的“讽”的意思是 ,“纳”的意思是 。本文出自 编写的 。(2分)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1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指身材与面貌)B、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指穿上衣服,戴上帽子)C、窥镜而自视(本是偷看,这里引申为“照”) D、又弗如远甚(差得太远,远远不如的意思)9、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分)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A、早晨,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 B、第二天早晨,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C、早晨,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D、第二天早晨,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10、下面句子中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暮寝而思之 D、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11、下面句子中“美”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2分)A、吾孰与徐公美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D、皆以美于徐公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二)(18分)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方法,并写出其意思。(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闻寡人之耳者 14、下面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B、群臣进谏 臣之妻私臣C、乃下令 令初下 D、门庭若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1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差别最大的是( )(2分)A、门庭若市 B、犹不失下曹从事 C、毕礼而归之 D、忌不自信16、下面句子中的“之”跟“闻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2分) A、吾妻之美我者 B、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17、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书谏寡人者”中的“者”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2分)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虽欲言,无可进者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 _(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_ 19、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4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2008年中考真题精选(一)湖北黄石市:【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10查古汉语词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义项有:作动词,计算。作动词,列举。二读“ sh ”,义项有:表事物的数目。 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 ”,义项有: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 读音: 词义: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二)辽宁十二市: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注 仕:旧称做官为仕。 夫子:晏子。 仄陋:狭窄浅薄。 维:维系。 弼:纠正。 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