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 题9 猎人海力布第1课时课 型新课教 学 目 标1会认“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 学 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具或 实验准备课件教学 方法引导、交流法教学过程设计:(出示课件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中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同学们讲得真好,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民间故事,那就是(板书:猎人海力布)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课件2)小组活动,解决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板书:大声朗读 默读 速读 等方式)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生总结、汇报:课文总共可以分为四部分:(出示课件4)第一部分(12自然段)海力布热心帮助大家,大家都非常敬爱他。第二部分(34自然段)故事的起因。写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第三部分(58自然段)故事的经过。写海力布借着宝石得到了可怕的消息,劝说乡亲们搬家。第四部分(911自然段)故事的结果。写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二、初步自学。(课件出示5)1自学提示:(1)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看谁用的字少。生总结、汇报:课文写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听鸟语、救乡亲、变石头这几件事。(板书:救白蛇 得宝石 听鸟语 救乡亲 变石头)(2)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课件出示6)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经过: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3)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画下来。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X k B 1 . c o m3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三、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课件出示7)1背写课后生字。2熟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3思考: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教学后记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 题9 猎人海力布第2课时课 型新课教 学 目 标1.能复述故事。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教 学 重难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教具或 实验准备课件教学 方法引导、交流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0)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请一位同学再把这个过程讲一讲。(生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二、合作交流。1.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11)生交流、总结、汇报:行动:把猎物分给大家 语言:告诉大家灾难就要到来结论:通过语言、行动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人。(板书:热心助人 舍己救人)2.人们对海力布怀有什么样的感情?(出示课件12)生总结并汇报:海力布把猎物分给大家,受到人们的尊敬。当海力布变成石头后,大家非常后悔、非常悲痛。通过这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喜爱海力布,因为他是那样善良,那样舍己为人。三、讲故事,练习复述。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出示课件13)1.师指导讲故事 (1)叙述要清楚,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书上的词句。 (3)讲故事要有表情、有感情。 2.自由练习。 3.指名汇报,师生评点。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今后你会怎样对待身边的人?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5)仔细读读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分角色和同学演一演。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6)1.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2.找一找其他的民间故事读一读。3.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板书设计】 救白蛇 得宝石猎人海力布 听鸟语 善良 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救乡亲 变石头 大声朗读 默读 速读教学后记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 题10 牛郎织女(一)第1课时课 型新课教 学 目 标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教 学 重难点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教具或 实验准备课件教学 方法引导、交流法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情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三、初步自学(出示课件5)小组合作,探究思考:1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2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3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板书: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4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5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四、复述练习。师:同学们,我们熟悉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出示课件6)复述时应注意:首先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时尽量口语化;复述尽量简化描述,只把重要内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写部分可以省略或简化。生练习复述,师随时点评。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复述做得很好,看来我们掌握了复述的要点。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练习。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1默写生字词。2继续阅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是怎样的人。教学后记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 题10 牛郎织女(一)第2课时课 型新课教 学 目 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道理教 学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道理教具或 实验准备课件教学 方法引导、交流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0)新 课 标 第 一 网1复习生字词。2再次邀请同学复述课文,复习课文内容。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出示课件11)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他是多令人羡慕哇!怎么,为什么只有他能有这奇遇呢?(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3交流。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出示课件12)(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有关牛郎的段落,体会对牛郎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从中感受人物形象。)牛郎勤劳。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有集中体现。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牛郎十分乐观豁达。爹娘都死了、兄嫂不喜欢、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不仅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还赢得了织女的芳心。(板书:心地善良 吃苦耐劳)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13)师:我们可以先在文中找到关于织女的描写,再进行总结。生总结:织女是个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板书:心灵手巧 渴望自由)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出示课件14)预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三、拓展活动,自选其一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请爱好古诗词的你背诵这首词: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田螺姑娘等,准备参加故事会。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板书设计】牛郎织女(一)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牛郎 心地善良 吃苦耐劳织女 心灵手巧 渴望自由教学后记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 题11 牛郎织女(二)第1课时课 型略读课文教 学 目 标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教 学 重难点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教具或 实验准备课件教学 方法引导、交流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王母织女的外祖母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牛郎、织女-亲密爱人板书:牵手分离相会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1牵手(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交流: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板书:织女:善良 勤劳 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课件出示6)(赞叹、钦佩、祝福)(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生交流、汇报: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课件出示7)2分离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课件出示8)生总结,交流: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课件出示7)(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3相会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9)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四、质疑,深化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2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的;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课件出示11)(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4为什么牛郎织女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板书:想象基于现实。)(课件出示11)五、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六、拓展延伸这个故事古而有之,在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总在不断地变化。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天上的街市,感受其变化。【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二) 织女: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 想象基于现实。 教学后记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 题讲民间故事第1课时课 型口语交际教 学 目 标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交际活动中。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丰富细节,甚至模仿人物的语气、动作等,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3让学生在充分亲近神话人物与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神话传说的兴趣。教 学 重难点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交际活动中。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丰富细节,甚至模仿人物的语气、动作等,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教具或 实验准备课件教学 方法引导、交流法教学过程设计:一、漫聊民间故事,激发兴趣。1同学们,神奇有趣的民间故事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谁来说说你最喜欢的民间故事的名字?(指名发言)2是啊,惹人喜爱的民间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今天我们就开一场民间故事会,让大家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会二、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出示课件1-6)小组活动,互相讲故事。w W w .x K b 1.c o M1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讲一个民间故事,选出最好的在全班交流。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丰富细节,并填入人物对话等。3努力做到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如,不仅可以适当添加细致的人物形象的描绘,还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表情等。4各小组要对其他小组的故事进行评议,评议的要点如下:A.主讲人所讲故事的情节是否完整;B.讲故事时主讲人是否面向听众,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没有符合故事情节的动作展示;C.主讲人声音是否适当,眼神和听众是否有交流。板书:讲故事三、小组推荐,组员汇报。生交流、汇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讲一个民间故事。板书:大家推荐故事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出示课件)师:孩子们,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民间故事,就像大千世界的一扇扇天窗,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遐想。亲近民间故事吧,它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想象。【板书设计】 讲故事民间故事会 大家推荐故事教学后记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 题缩写故事第1课时课 型习作教 学 目 标1学习缩写方法,缩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保留主要内容,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2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我们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教 学 重难点能把故事缩写得语言简练,内容简洁而重点突出。教具或 实验准备课件教学 方法引导、交流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我们以往写习作,都是要求把习作语句写具体、生动。这是一种习作能力。但是仅把习作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次习作就是学习训练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使人看了以后一目了然。板书:缩写故事二、内容研讨1什么是缩写呢?(出示课件2)(缩写就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有时候文章很长,而人们往往又没有时间一点一点地细读。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能把篇幅较长的文章缩成短文,并且还能把主要的内容说出来,不就大大节省了时间吗?这就是缩写。2帮你快构思(出示课件3)(1)选择原文,读懂内容。对选择的原文要多读几遍,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同时对原文的内容要排排队,知道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2)抓住重点,适当改写。缩写要对原文做大量的删减和压缩,或去掉一些描写内容;或把一些事例、过程摘录、概括起来,综合叙述一下;或删去次要内容等。缩写时。一定要抓住要点,对保留的主要内容也不要照抄原文,而应适当地改写。改写时,以叙述为主,不要加入主观的评价和抒情。(3)保持原貌,基本完整。缩写要保持原文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既要体现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又要保持故事情节的相对完整,另外原文的层次结构、表现手法等也应该尽量保持原样。(4)对照原文、细心修改。缩写后,再多读几遍。再和原文对照一下,看是否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删去句子后,看留下来的部分前后衔接是否自然,概括的内容是否正确完整,连缀成文时,是否通顺连贯,有没有突兀生硬的感觉。最后还得注意一点,在字数上符合要求。比如:要求不许超过400字,如果缩写超过了要求的字数,那你就要检查一下,先看哪里写得不够简练,再进行修改。 板书: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三、共同学范文(出示课件7)出示语文书42页猎人海力布缩写范文。我们已经学过本文了,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可以先快速地浏览课文内容,然后重点读范文。对比着读更能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四、课堂练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缩写的方法。下面的时间,同学们根据习作的要求试着动笔写一写牛郎织女的缩写吧!五、讲评缩写草稿六、修改【板书设计】 缩写故事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教学后记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 题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课 型语文园地教 学 目 标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学习扩写段落。4积累古诗词。教 学 重难点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积累古诗词。教具或 实验准备课件教学 方法引导、交流法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三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同学们,你给别人讲过故事吗?你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增加了一些内容?是不是对故事进行了创编?今天,我就教大家怎样创编故事。板书:创编故事(1) 师:同学们,你知道怎样创编故事吗?你知道创编故事的要求吗?现在,老师就跟大家谈一谈。(出示课件3)A.可以换一种人称讲。根据讲述的需要,我们可以改变原文的人称。B.可以对故事“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这样会让故事更加生动。C.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会使情节更加完整。(2)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要点,把课文中的例子说一说。2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4)A.大声朗读词语。B.寻找左边词语和右边词语的差别。C.体会表达效果。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5)左边的词语是俗语,比较口语化;右边的是成语,较为简洁。在表达效果上,口语化的语言更贴近生活,显得更为生动。板书:口语化的语言更生动 成语较为简练如:一毛不拔 铁公鸡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杞人忧天拿不定主意 举棋不定(2)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出示课件6)A.读44页两段文字,比较二者的不同。X|k |B| 1 . c|O |m师:我们读文中给出的例子,发现原文比较简洁,而改写的文章较为生动。这是因为在改写过程中,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把狼和小羊的对话描写得非常详细。但是小羊的结局并没有改变,这说明改写的同时也要忠于原文。B.师总结:我们在写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时候,也要加入合理的想象,把他们的语言、动作描写得详细一些。3日积月累学习乞巧这首诗。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度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指导朗读这首诗。(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7)林杰(831-847):字智周,唐代诗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六。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8)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4)学生读读背背。(5)测试学生背诵。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明白了怎样进行创编故事,还学习了古诗。希望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