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汪藻诗歌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汪藻诗歌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汪藻诗歌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汪藻诗歌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汪藻诗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汪藻诗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汪藻诗歌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向素萍 指导教师钟振振教授 摘要 汪藻 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的文学家 史学家 他不仅以骈文闻名 其诗歌创作也很受时 人的重视 本文采用知人论世和纵横比较的研究方法 立足文本 结合汪藻的身世经历 交 游及创作情况 主要论述汪藻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貌 从而对其影响与价值作出客观的 评价 以此来对汪藻及其诗歌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论述汪藻的生平及其著述考 简要叙述了他的人生经历 突出其坎坷的仕宦经历 解开后世对其人品问题的误解 给出一个公正的说法 其次对其生平著述主要是文集做了一 个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 第二章论述汪藻的交游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因为汪藻正处于江西诗派风行诗坛的时 期 本文从他与江西诗派的交游揭示他们之间在诗歌创作上的相互影响 另外汪藻与当时其 它士人主要是朋友 同僚 亲人 朝中高官等也广有交游 以此可以更详细地了解作者在当 时的影响及诗歌创作情况 第三章论述汪藻诗歌的思想内容 汪诗侧重抒写个人情怀 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主要有 忧国忧民与积极入世 隐逸之志 自然之咏 遣兴之辞与诗酒人生 这几个方面是递为因果 的 汪藻一生积极入世 但是屡遭小人谗言陷害 仕途坎坷 难免会产生归隐之心 于是把 目光投放到自然山水的美景上 与朋友饮酒作诗 逍遥自适 第四章论述汪藻诗歌的艺术风貌 汪诗风格多样 但尤为突出的是平淡自然和典雅庄重 的艺术风格 汪诗喜用叠字 典故的运用也很灵活 还能将散文笔法巧妙的应用到诗中 做 到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最后一章论述其诗歌的价值及在诗坛上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 汪藻生平交游思想内容艺术风貌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 s t u d y o fw a n g z a o l sp o r t r y p o s t g r a d u a t eo f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x i a n g s u p i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z h o n g z h e n z h e n a b s t r a c t w a n gz a o 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e n ds o u t h e r ns o n g d y n a s t yf a m o u sw r i t e r h i s t o r i a n h ei sn o to n l yw e l l k n o w nb yt h ep r o s e i t sp o e t r y c r e a t i o na l s or e c e i v e sp e o p l e sa t t e n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u s e sj u d g ep e o p l ea n dt h et i m e s w i t ht h er e s e a r c ht e c h n i q u ew h i c hv e r t i c a l l ya n dh o r i z o n t a l l yc o m p a r e s b a s e do nt h e t e x t u n i f i e st h ew a n gz a o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m a k ef r i e n d sa n dt h ec r e a t i o ns i t u a t i o n m a i n l ye l a b o r a t e st h ew a n gz a op o e t r y s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a n dt h e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t h u s m a k e st h eo b j e c t i v ea p p r a i s a lt oi t ss t a t u sa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e c o m e sb yt h i st ow a n gz a o a n dt h ep o e t r yc o n d u c t s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y s t e m sr e s e a r c h t h ef u l lt e x ti sd i v i d e d i n t of i v e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e l a b o r a t e st h ew a n gz a o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sa n dh i sw r i t i ng s t e s t s n a r r a t e dh i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sb r i e f l y h i g h l i g h t i n gt h ef r u s t r a t i o n so ft h eo f f i c i a l c a r e e re x p e r i e n c e s o l v ep r o b l e m sw h i c hl a t e r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h i sc h a r a c t e r g i v ea f a i rv i e w n e x tm a d eaq u i t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y s t e m sc o m b i n gt oi t s b i o g r a p h y w r i t i n g s m a i n l yt h ea n t h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e l a b o r a t e sw a n gz a om a k i n gf r i e n d sa n dt oi t s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 i n f l u e n c e b e c a u s ew a n gz a oa r ea tt h es c h o o lo fj i a n g x ip o p u l a rp o e t r yo ft h ep e r i o d t h i sa r t i c l ef r o mh i si n t e r c o u r s ew i t ht h es c h o o lo f l i a n g x i sr e v e a lt h e i rm u t u a li n f l u e n c e o nt h ep o e t r y m o r e o v e rw a n gz a ow i t ho t h e rp e o p l em o s t l yf r i e n d s c o l l e a g u e s r e l a t i v e s s e n i o ro f f i c i a l sa l s oh a v ee x t e n s i v ei n t e r c o u r s e t h i s c a l l g i v e m o l ed e t a i l e d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t h ei m p a c to ft i m ea n dc r e a t i v i t yi nt h es i t u a t i o n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l l ed m dc h a p t e re l a b o r a t e st h ew a n gz a op o e t r y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t l l ew a n g p o e mm a i ns t r e s se x p r e s s e si nw r i t i n gi n d i v i d u a lm o o d c o n t a i n s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m a i n l yh a s b e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o n e sc o u n t r ya n do n e sp e o p l ew i t hp o s i t i v e l yi nt h e w o r l d t h eh i d d e nl e i s u r e l yw i l l t h en a t u r et oc h a n t t oe x p r e s so n e sf e e l i n g st h er e f i n e d l a n g u a g ea n dt h ep o e ml i q u o rl i f ep o s i t i v e l y t h e s ea s p e c t sa l eh a n do v e rf o rt h ec a u s e s a n de f f e c t s w a n gz a o sl i f ei se n t r yw o r l dp o s i t i v e l y b u ts u f f e r st h ev i l l a i ns l a n d e r o u s t a l kt of r a m er e p e a t e d l y t h eo f f i c i a lc s x e e ri sr o u g h i n e v i t a b l yw i l lp r o d u c et h ei d e ao f l e u l r n s t on a t i v ep l a c e t h e np u tt h ee y et ot h eb e a u t yo ft h en a 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 w i l l d r i n kw i n ew i t ht h ef r i e n dt ow r i t ep o e t r y f r e ea n du n r e s u a i n e d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e l a b o r a t e st h ew a n gz a op o e t r y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t h ew a n gp o e m 啊l ei sd i v e r s e w h a tb u to u t s t a n d i n g l yi st h eu n r o m a n t i ca n dt h ee l e g a n tg r a v ea r t i s t i c s t y l e w a n gz a op o e t r yl i k e s 峨t h eo v e r l a pc h a r a c t e r a l l u s i o n su s ea l s ov e r yf l e x i b l e h ec a na l s ob ea p p l i e dt ot h ec l e v e rt e c h n i q u eo fw r i t i n gp r o s ep o e m s s ot h a t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l y r i c a ln a r r a t i v ec o m m e n t s t h ef i n a l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v a l u eo fh i sp o e t r ya n di np o e t r yo nt h er o l eo f c a r r y l n g k e yw o r d w a n gz a o l i f em a k ef r i e n d s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a r ts t y l e i i i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 选基主圭壑塑堑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 文中已办口 了特别标注 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 朋友 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 勺幸萍 签字日期 2 p 少年 i 月1 2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 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o 刁素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2 口扣年争月胗日签字日期 z 口p年 月 己日 件 朋j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绪论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毫曼曼曼曼鼍鲁曼鼍曼曼曼量皇量鼍i 一 i i i i 皂蔓鼍曼皇量皇量曼量罾鼍量量鲁葛皇皇罾 绪论 汪藻是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的文学家 史学家 南渡初 其骈文创作的名气比 诗名更大 时人比作唐代的陆贽 方回推其四六文为南宋 中兴第一一 瀛奎律 髓汇评 卷二五 1 所以后世对其四六文的关注比较多 南渡后 也就是汪藻晚年 其擅长的四六文少了 对于人生感慨的诗歌多了 汪藻所处的时代正是江西诗派 风行的时候 与汪藻同时代的大多数诗人都追随江西诗派 汪藻前期的诗歌也没 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大多摹拟 学习江西诗派 由于生活经历的变化 也带来了 他诗歌创作的变化 从前期学江西诗派转入了学杜甫 苏轼 走出了江西诗派 以至于没有被收进吕本中所作的 江西诗社宗派图 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 北 宋末 南宋初的诗坛差不多是黄庭坚的世界 苏轼的儿子苏过以外 像孙觌 叶 梦得等不卷入江西派的风气里而倾向于苏轼的名家 寥寥可数 汪藻是最出色的 z 汪藻的诗歌创作 先学江西诗派 后转学杜甫 苏轼 陶渊明 风格多样 深醇 雅健 格律精密 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 汪藻生前著述颇丰 著有 浮溪集 六十卷 但流传到现在只有三十二卷附 拾遗三卷 本人关于汪藻研究的选择 起点在其诗歌 他现存的三百多首诗歌 形式多样 内容广泛 至今能见的诗作 有古风 律绝 歌行诸体 诗的内容 有记事 有感时 有揭露时弊之作 更有反应动乱社会现实图景的好诗 有对壮 丽山河的描摹和讴歌 也不乏亲朋好友之间的酬唱寄赠之作 随着资料的搜集 汪藻的生平面貌得以窥探大概 汪藻不仅是个文人 更是一个廉政爱民的好官 但终其一生仕途坎坷 丰富的人生经历也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 其诗歌创作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面貌 汪藻关注社会民生的诗虽然数量不多 但是写得 极为精辟 孙望 常国武主编的 宋代文学史 说 汪藻的诗 最为传诵 也最 值得注意的是反映动乱中苦难社会现实图景的诗篇 们其次 他诗歌中的自然景物 诗写的也很出色 有苏诗的风韵又有自己的特色 纪昀说 汪诗深醇雅健 见 武英殿丛书 浮溪集 吕留良等在 宋诗钞 浮溪集 卷首小序中说 汪诗高 华有骨 兴寄深远 一汪藻的朋友孙觌叙汪藻诗说 兴微托远 得诗人之本意 总的来说 汪藻的诗歌还是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的 值得我们关注 关于汪藻的研究 学界目前还没有专著出版 统计到2 0 0 9 年1 2 月为止 产 生了三篇硕士论文 是江西师范大学周子翼2 0 0 3 年撰写的 论汪藻的骈文创作 主要对其骈文创作的艺术特点 历史地位进行了研究 二是广西师范大学金建锋 1 孙望常国武 宋代文学史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9 6 年版 下册第5 0 页 2 钱钟书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9 6 年版 下册第5 l 页 l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绪论 2 0 0 6 年提交答辩的硕士论文 汪藻年谱 主要对其生平行迹 交游 生平作品考 证系年等做了考辩研究 三是河北师范大学王秀洁2 0 0 9 年提交答辩的硕士论文 汪 藻诗文研究 进行了文献清理 重点研究汪藻的四六文 另外从汪藻的贬谪心态 论述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 单篇论文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汪藻生平著述版本源流考的 祝 尚书在 宋人别集叙录 中对汪藻的别集版本的流传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整理 另 外 施豁超先生于2 0 0 6 年在文献季刊上发表的 汪藻文集及其四六文存佚 主要 对汪藻文集版本源流及主要内容等情况做了考述 河北师范大学王秀洁于2 0 0 8 年 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的 汪藻别集版本源流考 主要考述了汪藻 浮溪集 和 浮溪文粹 从宋代到现代的版本流传及其刊刻情况 相比之下后者更细致 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吴晓萍于2 0 0 4 年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的 汪藻的当代史的文献 网罗 主要就其史学著作做了考述 二是关于其生平事迹及交游的 有金建锋的 汪藻与江西诗派交游考 与张炜的 略论宋代士人汪藻 其他论文还有涉及其 墓志铭和骈文创作的各一篇 另外孙望 常国武主编的 宋代文学史 上把他归为南宋前期的诗人 并对其 做了一小节的介绍 说明他的诗歌还是有很大研究价值的 总的看来 目前关于 汪藻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其骈文创作和对其生平著述的清理考证上 其诗歌研究还 不受重视 本文对汪藻的生平经历做了一个大概的梳理 并考证了汪藻与同时代 其他士人的交游 以此为基础对其现存诗歌从思想内容 艺术风貌方面做了一个 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 并把汪藻放在他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下看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和价值 填补学界对汪藻诗歌研究的空白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 章汪藻生平及其著述考论 第一章汪藻生平及其著述考论 第一节汪藻其人 一汪藻生平概述 汪藻 1 0 7 9 1 1 5 4 字彦章 号浮溪 又号龙溪 宋神宗元丰二年 1 0 7 9 生 于泉州晋江 今属福建 时其父为泉州晋江丞 从小随父宦游南北 饱读诗书 自童幼已卓越有大志 学举子业既成 得 春秋 左氏 西汉书 读而好 之 锐意与之并 1 幼年已负文名 有 晴日 诗 一出 便为诗社诸公所称 2 及 冠之年 始游太学 期间 获得高度评价 时胡伸亦以文名 人为之语日 江 左二宝 胡伸 汪藻 3 崇宁二年 11 0 3 进士及第 崇宁三年 在琼林宴上为状元写 谢颁冰表 一挥而就 满座皆惊 是年 调婺州观察推官 改除宣州州学教授 进入仕途 上任一年后 丁父忧 解宣州州学教授 大观元年 1 1 0 7 服除 授从事郎 荆 南府掌书记 不赴 改江南西路提举事司干当公事 在江西任职期间 广与江西 派诗人交游唱和 受到江西派诗人推重 政和五年 1 1 1 5 为宣教郎 充详定 九域图志 所编修官 丁母忧 但由 于被选调参与校书 因此免丧 除秘书省校书郎 参与撰修 秘书总目 后又迁 著作佐郎 参与修 太上皇日历 这段时间 汪藻仕途比较顺利 正当他在官场 逐步上升时 王黼靠钻营升为宰相 于是他开始遭到打击 外放通判宣州 原来 汪藻在太学时与王黼同舍 黼貌美中空 彦章戏之为 花木瓜一 4 王黼因此对汪 藻怀恨在心 汪藻被黜为宣州通判 也是因为 宣州产花木瓜 汪藻不乐 于是 上书请宫祠 提点江州太平观 寓居晋陵 今属江苏常州 投闲凡八年 终黼之 世不得用 宣和七年十二月 1 1 2 5 徽宗退位 钦宗继位 王黼在贬谪途中被杀 靖康 元年 1 1 2 6 汪藻又重新得到重用 极短时间内 一跃为太常少卿 二年初 兼 权起居舍人 然而不久金兵南侵 北宋灭亡 金兵虏徽 钦二帝及宗室北迁 汪 藻扈驾被羁 由于当时他还不是朝廷显宦 所以未被金人虏去 不久得归 四月 在元祜皇后主持下 拟立康王 重建新的大宋王朝 此时需要一篇既可以为朝廷 摆脱失败责任又可以团结民心的告天下书 于是便由汪藻撰写了著名的 皇太后 孙觌 鸿庆居士集 卷3 4 汪公墓志铭 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 本 台湾 商务印书馆 1 9 8 6 年版 1 1 3 5 册第3 6 0 页 2 张世南撰 游宦纪闻 卷3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1 年版 第2 3 页 元 脱脱 宋史 文苑传 卷4 4 5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7 年版 3 7 册第1 3 1 3 0 页 4 周必大 文忠集 卷1 6 7 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 本 台湾 商务印书馆 1 9 8 6 年版 1 1 4 8 册第8 0 3 页 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汪藻生平及其著述考论 告天下书 罗大经 鹤林玉露 载 靖康之乱 元祜皇后手诏日 汉家之厄十 世 宜光武之中兴 献公之子九人 唯重耳之独在 事词的切 读之感动 盖中 兴之一助也 1 五月 康王 宋高宗 即位 汪藻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并赐三品服 此后几年 因南宋王朝立足未稳 故汪藻一方面扈从宋高宗四处逃亡 一方面又 要向朝廷建言献策 撰有大量表 奏疏 制词 其中不少传闻天下 起到激励民 众团结一心的作用 建炎二年 1 1 2 8 因为秉笔直书 他第二次被贬 罢为集英殿修撰 提举江 州太平观 表面上看汪藻的被贬是因为在后省考试举人何烈时 作为考官失察 真正的原因则是汪藻等为当时奸相黄潜善所不容 故而被其借事逐出 建炎三年六月 1 1 2 9 汪藻又被高宗召回 不仅官复原职 而且升迁到兵部 侍郎兼侍讲 建炎四年又拜翰林学士 汪藻一生所担任的最重要的职位就是中书 舍人和翰林学士 相当于皇帝的高级秘书 为朝廷撰写大量奏疏 制词 功不可 没 帝以所御白团扇 亲书 紫诰仍兼绾 黄麻似 六经 十字以赐 缙绅艳 之 属时多事 诏令类出其手 2 就是对他的肯定 绍兴元年九月年 1 1 3 1 汪 藻不再任京官 而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 知湖州 绍兴四年又知抚州 这仍是 汪藻仕途最顺利的一段时期 绍兴五年三月 1 1 3 5 由于侍御史张致远的谗言 汪藻再次被贬为提举江州 太平观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记此事日 丙申龙图阁直学士知抚州汪藻提举江 州太平观 时朝廷议铨量监司郡守 其资序已深 虽无显过 而才非所宜者 以 祠禄处之 张致远为侍御史 尝言 藻素多玷阙 白简具存 湖州之政 至今传 笑 法行自贵始 先罢藻 彼有歉于中者 将望风投劾而去矣 此亦铨量之至要 也 故藻遂罢 一3 张致远所言是否属实 汪藻的湖州之政真的是 至今传笑 吗 关于汪藻在湖州任上的事迹 主要有以下几个记载 第一 编修日历 绍兴四年 三月 1 1 3 4 汪藻呈上所编的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二百卷 四个月后 又将所编成 的诏旨三十七册送到史馆 第二 关于颜经所奏汪藻敷籴军粮一事 孙觌在 汪 公墓志铭 中记载为 守湖日 朝廷和籴米六万斛 公视六县民力所堪 镌三之 一而上书自劾 诏勿问 居岁余 户部被旨降本钱复籴数万斛 岁适大稔 物估 相当 如数而办 例进一官 公日 吾尝以减籴待罪 幸蒙恩贷 今岂可复受赏 邪 三辞 卒不拜 4 另外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记载 秀 常 湖三州守贰 右朝请郎俞俟 龙图阁直学士汪藻等七人 与籴买官 并进秩一等 以和籴数多 1 罗大经 卷7 8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版 8 册第1 4 4 7 页 4 孙觌 鸿庆居士集 卷3 4 汪公墓志铭 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 本 台湾 商务印书馆 1 9 8 6 年版 1 1 3 5 册第3 6 3 页 4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汪藻生平及其著述考论 故也 1 都十分清楚地说明了所谓的敷籴军粮一事的真相 第三 修鲁公祠并乞赐 褒额 汪藻认为 方今多事之时 所以昭劝群伦者 忠义为首 而名节暴白莫如 真卿 昔章圣皇帝东巡 嘉张巡 许远之节 至亲幸其祠 所以旌异代之忠 示 将来之训 2 这种表彰忠义的行为 在当时和后世也被誉为美政之一 从以上可以 看出 汪藻在湖州上任时所做的这些事情 应属于爱国为民的范畴 从何谈 至 今传笑 呢 可见 汪藻此次被贬 纯属谗言诬陷所致 再一次闲废四年多后 绍兴九年 1 1 3 9 因修日历之功 以显谟阁学士知徽 州 徽州为汪藻的父母之邦 这在当时实行任官回避制的情况下 被视为一种荣 耀 后又知泉州 知宣州 知镇江府 汪藻做了大量有益于当地人民的事情 在 镇江府志 名宦传 中记载有汪藻在此期间的事迹 建炎之乱 镇江岁输米率 不如数 转运使按视仓粟 扃钥而去 军食不继 官吏忧窘 藻至日 官军张颐 待哺 米在廪中而不与之食 群黥饥饿无聊 虽锢南山犹有隙也 启钥给之 一汪 藻同情百姓疾苦 破官仓将粮食分给饥民 绍兴十二年 1 1 4 2 汪藻知泉州 殿 前司大校搜选禁军之伉健者 移州具资粮遣送 汪藻以 州并海宿兵数百 所以 备非常 的理由而 留不遣驰 3 出发点也是为当地老百姓着想 汪藻还尽可能地 为地方作一些实事 如在徽州任上 汪藻就利用自己为镇江府重修州学所作记文 得的润笔费 和 公帑之赢 修建徽州州学 一改 徽州学舍敝小 的原貌 使 之成为一方壮观 4 在抚州 汪藻以朝廷需索无止 民力凋敝为由 乞求免除抚州 所加的打造战船等项赋役 这也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着想 正因为其时刻心系民 生 站在百姓的角度为百姓利益着想 所以汪藻难免会得罪一些上级官员 时时 有罢职的危险 绍兴十三年 1 1 4 3 汪藻又遭言者攻击 早年汪藻在朝中任翰林 学士的时候填写了一首词牌名为 点绛唇 的小令 新月娟娟 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 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兴浓于酒 5 汪藻出知徽州时 在一次宴席上 汪藻想起他当年所写的这首词 遂命人在酒席 上歌唱起来 当时正值奸贼秦桧当权 他的这一行为很快便让一些趋炎附势的小 人报告了秦桧 说汪某在讽刺您秦相呢 秦桧一听当即大怒 后竞唆使朝臣既秦 1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7 4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版 7 册第1 2 2 9 页 2 汪藻 浮溪集 卷2 湖州奏乞修鲁公祠并赐额状 丛书集成初编 本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版 第2 4 页 孙觌 鸿庆居士集 卷3 4 汪公墓志铭 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 本 台湾 商务印书馆 1 9 8 6 年版 1 1 3 5 册第3 6 2 页 4 霞jl 5 汪藻 浮溪集 卷3 2 丛书集成初编 本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版 第4 2 0 页 关于此词的写作时 间与背景 历来便有多种说法 本文即据 能改斋漫录 及 玉照新志 等揉合而言之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一章汗藻生平及其著述考论 桧死党右司谏詹大方弹劾汪藻 詹的论词如下 藻始游蔡京之门 终为王黼之客 前日在朝异议者 皆藻之所为 今复居近地 阴遣耳目 刺探微密 务为扇摇 望令远方居住 以示惩戒之万一 一1 前面已提到汪藻为王黼所抑 被贬闲居八年 为王黼之客 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显然秦桧是想找个借口除掉他的眼中钉 就 这样汪藻以结党附党之罪被贬谪到了远离京城的永州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政 治上的打击不言而喻 精神上的打击更为痛苦 以致 既得罪屏居 则又欲捐书 焚砚不复为文 2 后来汪藻多次请致仕皆不许 在永州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十三 年 于绍兴二十四年六月 1 1 5 4 卒于永州 享年七十六岁 二汪藻人品论证 关于汪藻的人品 影响到人们对他作品的评价 所以在此要作必要的论证 汪藻被宋钦宗启用在朝中任职期间 写了两篇关于李纲的文章 一篇是宋钦宗靖 康元年 1 1 2 6 写的 贺李纲右丞启 一篇是建炎元年 1 1 2 7 写的 李纲落职 鄂州居住制 这两篇文章对李纲前褒后贬 因为此事汪藻长期被视为 小人 汪 藻给李纲写启这件事因为后人对事实真相的不了解 造成对其人品的误解 我觉 得后人对其人品的评价有失公正 宋人笔记不可信 宋人的记录评述有罗大经的 鹤林玉露 近时汪彦章投李伯纪启云 孤忠贯日 正二仪倾侧之中 凛气横秋 挥万骑 笑谈之顷 又云 士讼公冤 成举幡而集阙下 帝从民望 令免胄以见国人 其 赞美至矣 及居翰苑 草伯纪谪词 乃云 朋奸罔上 有虞必去于鹱兜 欺世盗 名 孔子先诛于正卯 又云 专杀尚成 伤列圣好生之德 从谗喜佞 为一时群 小之宗 与前启又何反也 伯纪真君子 而丑诋如此 嘻 其甚矣 当时亦有以此 问彦章者 彦章云 我前启自直一翰林学士 而彼不我用 安得不丑诋之 是 可笑也 3 还有杨万里的 诚斋诗话 李纲罢相被滴 汪彦章草行词云 朋奸罔上 有虞必去于鹱兜 欺世盗名 孔子先诛于正卯 升又云 专杀尚威 伤列圣好生之德 从谗喜佞 为一时群小之 宗 客有问彦章者曰 内翰顷有启贺伯纪拜相云 孤忠贯日 正二仪倾侧之中 凛气横秋 挥万骑笑谈之顷 又云 士讼公冤 亟举幡而集阙下 帝从民望 令免胄以见国人 与今谪词抑何反也 彦章曰 某此启自直一翰林学士 渠不 用我 故以后词报之 客又日 词有云 乃倾家积 阴与贼通 若行此言何 1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1 5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版 2 册第3 2 l 页 2 汪藻 浮溪集 卷2 1 答吴知录书 丛书集成初编 本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版 第2 4 0 页 3 罗大经 鹤林玉露 乙编卷2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3 年版 第1 4 8 页 6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汗藻生平及其著述考论 从 答曰 某何从知得 但见渠儿子自虏中归 1 对此事进行评论的还有明代的孙绪 他在 沙溪集 卷十二中写道 李纲君子 汪藻小人 其所以丑诋者 投时相之好以干进 一 汪藻的贺启称李纲为右丞 当是在靖康元年 1 1 2 6 宋史 钦宗纪 卷二 三 靖康元年 正月庚午 道君皇帝如毫州 百官多潜遁 宰相欲奉帝出襄 邓 李纲谏止之 以纲为尚书右丞 一这时汪藻官职是太常少卿 李纲拜相是在建 炎元年 1 1 2 7 六月入朝 八月二十日罢相 居相位仅七十五天 李纲落职鄂 州居住制 是建炎元年 1 1 2 7 写的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四十 建炎四年 十有二月辛巳 尚书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汪藻为翰林学士 说明汪藻除翰林学士 是在建炎四年 1 1 3 0 及居翰苑 草伯纪谪词 这句话从时间上来推理本身就 是错误的 汪藻后来确实是做过翰林学士 但是在李纲被贬之后 而汪藻在写 李 纲落职鄂州居住制 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会做上翰林学士 所以不可能说出我 前面写的启就值得做上翰林学士了这样的话来 从汪藻平时的为人处世来看 他 对李纲的赞扬 也不存在希望得到李纲援引的意图 应该看作是出于敬仰之情 政和八年 1 1 1 s 十月 汪藻因王黼之故罢符宝郎 通判宣州 汪藻被贬不久所发 生的一件事 或许能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汪藻的为人 大踏梁师成用事 小人朋附 目为 隐相 武人吴可者 师成许以能诗 至 出入卧内 公罢符宝 可过公 致师成意 曰 闻名久矣 幸不鄙过我 禁从可 拱而俟也 公谢不往 客日 吾营望隐相之门如在天上 召而不往 何故 竹 公日 若我使与可辈为伍邪 2 梁师成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有权有势的人物 王黼正是靠奴事梁师成而飞黄腾达的 汪藻被贬 梁师成主动上门致意 如果为权欲熏心者 此时鲜有不为其所动者 然而汪藻回绝了 并说耻与那种人为伍 也就是对梁师成之流的鄙视 他不依附 权贵 坚决拒绝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臣梁师成的拉拢 可见 汪藻绝非小人 而 是一个有风骨的人 在泉州任上 汪藻对阁婆国主附送的龙脑数百两以及别人的 劝诱丝毫不为所动 而 饬送公帑 一铢不取 3 汪藻后来 通显三十年 无屋庐 以居 4 正是其廉明奉公 严于律己的最好说明 由此可见 汪藻绝不是那种钻营 之徒 他不会为了一己私利未满足而丑诋别人 因此求官之说不可信 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 汪藻起草 李纲落职鄂州居住制 时是中书舍人 其 1 杨万里 诚斋诗话 丁福保辑 历代诗话续编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3 年版 上册第1 5 5 页 孙觌 鸿庆居士集 卷3 4 汪公墓志铭 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 毒 本 台湾 商务印书馆 1 9 8 6 年版 11 3 5 册第3 6 2 3 6 3 页 3 同上 1 1 3 5 册第3 6 3 页 4 元 脱脱 宋史 文苑传 卷4 4 5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7 年版 3 7 册第1 3 1 3 2 页 7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汗藻生平及其著述考论 职责就是替皇帝草拟告示 汪藻写这篇制的材料来源于当时张浚对李纲的弹劾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十有载 戊子 银青光禄大夫提举杭州洞霄宫李纲鄂州居住 时殿中侍御史张浚等论 纲罪状未已 浚言 纲邪险不正 崇饰浮言 不学无术 始肆强忿 纲之用 心 在于专营小人之誉 以小人誉己则己尊 己尊则朝廷可以胁制 而政令皆 由己出 甚者至于造成伏阙之事 虽人主不得而令 比渊圣皇帝所以谓其跋扈也 方闻近日辛道宗叛兵自苏 秀而来 纲倾其家资数千婚 并制造绯巾数千 遣其 弟迎贼 不知其意安在 以为李纲者 陛下纵未加铁钺之诛 犹当置之岭海遐 远无盗贼之处 1 如果对照汪藻的草制 可以看出完全是张浚奏议的复述 可见高宗采纳了张浚的 意见 汪藻只不过是一个传声筒而已 这并不是汪藻本人的意图 因为汪藻职务 的关系 所作制词确有不当之处 但汪藻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纵观汪藻一生 其主流是好的 因撰写李纲的贬词而引起当时和后世的非议 和误解 虽是其品节中的污点 但在今天看来 是不可 因言废人 的 我们应 该客观公正的看待他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 此外还要从他一生中其他各方面的表 现来综合分析他的人品 他在文学方面突出的成就和廉洁有为的政绩 足以使他 进入宋代名臣之列 这应该是 个公允的评价 第二节汪藻著述考论 汪藻生前所创作的四六文 诗词主要收集在 浮溪集 里 汪藻文集 浮溪 集 六十卷在其生前即已刊行 在当时就已经有记录 宋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卷十八著录为 浮溪集 六十卷 赵希牟 郡斋读书附志 又更加详细地著录为 浮溪先生文集 六十卷 猥稿外集 一卷 龙溪先生文集 六十卷 据孙觌 所撰 汪公墓志铭 公之文有 浮溪集 六十卷行于世 后集若干卷 所 为书文若干首传天下 号 浮溪集 凡若干卷 公以书属故人孙某为之序 2 孙 觌作序的即是此 浮溪集 六十卷 可见汪藻 浮溪集 在当时既已刊行于世 至于赵希牟所提及的 龙溪先生文集 六十卷卷 猥稿外集 一卷 龙溪先生 文集 六十卷 目前没有材料显示其刊行流传情况 宋史 艺文志 和 文献通 考 均沿用 直斋书录解题 的说法 著录为 浮溪集 六十卷 到了明代 只 有焦弦在其 国史经籍志 别集类著录汪藻 浮溪集 六十卷 清代编定 四库 全书 此书已经失传 四库馆臣遂从 永乐大典 中将汪藻文章辑录出来 成永 1 李心传 本 台湾 商务印书馆 1 9 8 6 年版 1 1 3 5 册第2 9 9 页 8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汪藻生平及其著述考论 乐大典本 浮溪集 三十六卷 现收入 四库全书 的即是此永乐大典本 并收 入清乾隆间武英殿木活字印聚珍版丛书 后 四部丛刊 本所收亦同 只是馆臣 言永乐大典本 浮溪集 为三十六卷 而现存各本均只有三十二卷 永乐大典本 浮溪集 三十二卷因是辑佚本 故辑佚工作还在进一步进行 清代陆心源 仪顾堂集 卷十八有 浮溪集跋 主要针对文集的辑佚而言 认为 馆臣所辑尚有大量遗漏 检出 播芳大全 佚文1 5 6 篇 还有 庚溪诗话 宋 诗纪事 游宦纪闻 声画集 宾退录 京口三山志 咸淳临安志 等 书中所存1 0 篇 总计在1 6 6 篇左右 后清人孙星华据陆心源 浮溪集跋 所列应 补篇目 一一核对后 去其重复 增加未收 得9 6 篇 其中表1 9 篇 启2 1 篇 其余为铭 赞等其他文体 集成 浮溪集拾遗 三卷近百篇 1 此外 全宋文 的编辑 使汪藻的别集整理又有了新的补充 是现今我们所 能看到的最全的版本了 全宋文 在孙星华拾遗的基础上不但又辑佚汪藻诗文五 十八篇 而且它在每篇作品之后都注明了该作品的来源 孙星华的拾遗不再单独 成卷 而与 四库全书 本以及后辑作品一起重新编排成三十四卷 全宋文 在 汪藻别集的 序言 中说 本书所收汪藻文 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浮溪集 作底本 参校文渊阁四库 全书本 简称库本 集外共辑得佚文一百五十八篇 合编为三十四卷 2 现存汪藻文集的另一种是 浮溪文粹 十五卷附录一卷 或名 浮溪遗集 关于 浮溪文粹 的编辑 大约在明初 关于其选编者 清人吴焯 绣谷亭薰习 录 日 此集为赵子常编 盖从散佚后搜录 题日 文粹 3 认为是明代汪藻同 郡人赵子常所编 另外 近人傅增湘的 浮溪遗集跋 中也提到赵子常编辑浮溪 之文 傅日 浮溪遗集 十五卷 康熙戊申裔孙士汉 r l 本 卷末有士汉跋 言 龙溪以 重遭兵灭 遗集十不存一 洪武间赵子常来访家乘 约为一十五卷 先世常锓善 本 正德间复加绣梓 浮溪文粹 的现存版本主要有五种 分别是明正德马金本 明嘉靖钱芹本 明嘉靖汪拭本 清康熙汪士汉本 清 四库全书 本 浮溪文粹 各本选文篇目 及内容相同 作为汪藻文集的一种选本 共计选编汪藻各类文八十五篇 浮溪文 粹 虽为辑本 乃现存汪藻文章之最早刊本 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汪藻一生著述甚丰 他不仅是个文学家也是一个史学家 除文集之外 其史 1 施豁超 汪藻文集及其四六文存佚 文献季刊 2 0 0 6 年4 月第2 期 第1 0 6 1 0 7 页 本节关于汪藻文集 考参考此文 2 曾枣庄主编 全宋文 上海辞书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0 6 年版 卷3 3 6 3 1 5 6 册第2 9 8 页 3 吴焯 绣谷亭薰习录 宋元明清书日题跋丛刊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6 年版 清代第1 1 册第5 6 6 页 4 傅增湘 藏园群书题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9 年版 第7 1 5 页 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汪藻生平及其著述考论 学著作也很丰富 汪藻所编 元符庚辰以来诏旨 6 6 5 卷和 靖康要录 1 6 卷 详细记载了徽 钦两朝的史实 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 此外汪藻还 编辑了 金人背盟录 裔夷谋夏录 青唐录 等书 汪藻有意识的保存史料 积平生精力 记录历史 整理保存文献 实质上也寄托了作者保存民族历史文化 的爱国精神 他这种从文献汇编的角度总结历史的史法 首开南宋史学的风气 为后来的史家如李焘 李心传等继承和发展 成为南宋史学发展的趋势 l o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汪藻交游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二章汪藻交游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汪藻生活在两宋之际 在诗坛上 正是江西诗派的天下 汪藻不可避免的受到 当时风气的影响 与同时代江西诗派的成员广有交游 他们互相酬唱 谈论作诗 句法 对他影响颇深 汪藻一生长达五十多年的仕宦生涯 历任江州 湖州 抚 州 徽州 宣州 泉州等地 在朝中也担任过主要官职 丰富的生活经历 广泛 的交谊 使汪藻有机会接触社会各个层面的人 交往最多的还是士大夫阶层的人 广泛的交游有助于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并与他们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加 深了对社会的认识 对汪藻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为其后来的社会 批评打下了基础 第一节与江西诗派的交游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虽然汪藻没有被吕本中写进 江西诗社宗派图 但是在汪藻早年 他的诗风 受江西诗派的影响很大 诗大多模拟 学习江西诗派 艺术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 个性 汪藻与江西诗派成员的交游是从他在江西为官的时候开始的 大观元年 1 1 0 7 汪藻任江南西路提举事司干当公事 到豫章 今南昌市 上任后 与江 西诗派成员才开始有频繁的交游 从现存文献记载看汪藻主要与以下一些江西诗 派成员有过交游 徐俯 1 0 7 5 1 1 4 1 字师川 号东湖居士 洪州分宁 今江西修水县 人 黄 庭坚之甥 七岁能诗 为黄庭坚所器重 早年以父荫入仕 授通直郎 北宋时累 官至司门郎 南渡后于高宋绍兴二年春 1 1 3 2 除右谏议大夫 冬赐同进士出身 次年春拜翰林学士 旋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绍兴十一年 1 1 4 1 卒 年 六十七 诗名显著 自苏轼 黄庭坚等去世以后 徐俯一时为诗坛领袖 有 东 湖集 不传 事迹参见 宋史 卷三百七十二本传 汪藻与徐俯交游频繁 可惜文献遗佚 不存唱和诗文 有文献记载他们相知 相识并一起参加活动 孙觌所写 汪公墓志铭 云 公在江西 徐俯师川 洪炎 洪刍有能诗声 自负无所屈 一日师川见公诗 于僧壁 叹日 此吾辈人也 一率二洪诣舍上谒 既去 公曰 骚人墨客 捻须 琢句 以自呜其不平耳 乌足尚也 1 由此可见 汪藻与徐俯及洪刍兄弟相识是由于他们在僧壁上见了汪藻的诗 主动 与汪藻谋面的 正所谓志同道合也 这也说明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人物之一的徐 1 孙觌 鸿庆居士集 卷3 4 汪公墓志铭 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 本 台湾 商务印书馆 1 9 8 6 年版 1 1 3 5 册第3 6 0 3 6 1 页 1 1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汪藻交游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俯是认同汪藻诗风的 也说明汪藻在当时是有一定影响的 这应是汪藻与徐俯 洪刍 洪炎初次相识 汪藻曾向徐俯学习作诗句法 曾敏行 独醒杂志 卷四 汪彦章为豫章幕官 一日 会徐师川于南楼 问师川曰 作诗法门当如何入 师川答日 即此席间杯样 果蔬 使令以至目力所及 皆诗也 君但以意剪裁之 驰骤约束 触类而长 皆当如人意 切不可闭门合目 作镌空忘实之想也 彦章 领之 逾月 复见师川日 自受教后 准此程度 一字亦道不成 一师川喜谓之 日 君此后当能诗矣 故彦章每谓人日 某作诗句法得之师川 1 徐俯所教作诗句法的观点为诗人作诗应亲身经历 亲身体验 写诗人所见之景致 这个观点对汪藻写景诗影响颇大 且看汪藻诗 即事二首 燕子将雏语夏深 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 展尽芭蕉数尺心 双鹭能忙翻白雪 平畴许远涨清波 钩帘百顷风烟上 卧看青云载雨过 2 这两首诗的佳处在于写景 写景之工在于写出了眼前的实景 燕语呢喃 雏燕乍 飞 幽静的庭院里 槐树的绿荫渐渐浓密 一阵雨过 西窗下的芭蕉在不知不觉 中又长大了许多 成双的鹭鸟振动着雪白的羽毛 渺渺平畴涨起清波 诗人随手 把窗帘勾起 顿时便有无限风光扑上搂头 各类景物一一展现眼前 描写清新自 然 汪藻在朝为翰林学士时 曾力荐徐俯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五十 一有记载 丙辰 右奉直大夫主管亳州明道宫徐俯试右谏议大夫 俯初见建炎元年 俯 之母 黄庭坚从妹也 避乱抵昭州 上始因阅庭坚文集见其名 而胡直孺在经筵 称其行义文采 汪藻在翰苑又荐之 上赐吕颐浩手诏曰 朕比观黄庭坚集称道其 甥徐俯师川者 闻其人在靖康中立节可嘉 今致仕已久 想不复存 可赠右谏议 大夫 或尚在 即以此官召之 嚣颐浩奏俯避地广中 乃诏 俯文学行义 著闻于 时 除右谏议大夫 赴行在 俯入朝未数月 遂执政 3 此次推荐 汪藻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