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南通蓝印花布的现状及应用.doc_第1页
初探南通蓝印花布的现状及应用.doc_第2页
初探南通蓝印花布的现状及应用.doc_第3页
初探南通蓝印花布的现状及应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究论文初探南通蓝印花布的现状及应用专业 : 历史系(文博与档案)专业 学院班级 : 社会学院093班 姓名 : 周如意 【摘 要】 此论文是研究在江南民间颇为流行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蓝印花布,蓝印花布起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她是印染艺术中一朵瑰丽的奇葩,研究蓝印花布的现状与应用,有助于我们认识我国的文化传统,有助于南通蓝印花布这门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关键词】蓝印花布 传统艺术 发展现状 应用蓝印花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由靛蓝染料印染而成的传统蓝白印花织物, 她犹如一朵印染艺术中的奇葩,在我国的各种民间艺术中绚丽绽放,承载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与神奇并让人惊叹的艺术创造力。在中国,蓝印花布的产地以南通和桐乡两地最为著名,桐乡将蓝印花布产业化,南通则在吴元新这为蓝印花布灵魂人物的带领下,主要侧重蓝印花布的研究。此文主要研究南通地区的蓝印花布。一、 南通蓝印花布的现状(一) 分布现状解放后,余西镇作为蓝印花布发祥地,主要有蓝印花布染坊四家,分别是衙门口染坊,王子标染坊,冯家染坊,季长春染坊。经过企业体制的多次变迁,蓝印花布工艺传至余西区二甲镇,而现存的染坊只剩下曹裕兴染坊、二甲印染厂和正兴染坊。据蓝印花布传承人吴元新的口述,现如今各博物馆内的蓝印花布多为从启东、海门等地的农家征集而来。现如今,南通有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南通纺织博物馆以及南通博物苑三家博物馆有关于蓝印花布的展示,在南通八仙城正对时尚街的入口处也有一家专门从事蓝印花布专卖的小店。(二)生产现状据笔者调查,南通蓝印花布的生产不同于桐乡的工厂化生产,而是仍然保持着老作坊纯手工生产的方式。首先对挑选坯布并将其进行脱脂晒干,然后裱纸进行刻版,一般都在纸版上刷上桐油,通过各种专业手法,手工刻制出栩栩如生的花纹。刻版之后要将黄豆粉与石灰的混合物作为防染浆均匀的刮于花版上(坯布沾湿了置于花版之下),就是所谓的刮浆。刮浆时一定要将防染浆的粘稠度控制适度,并均匀涂抹。待坯布晒干后入染缸染色,使颜色深浅均匀。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刮白,用木板或其他工具以倾斜布面四十五度的方向刮去防染浆,这样,刻版后的花纹就呈现出来,之后洗尽晾干即可。这种作坊形式的传统工艺,使南通地区蓝印花布的生产少了几许现代工厂的机械味,更多了一份绿色健康的环保追求,不得不让人思考现代化与传统相撞的意义。蓝印花布之所以被称之为蓝印花布,有个很直观的因素大概是因为她的坯布颜色是蓝色的,就说行内说的蓝底白花。随着时间的推移,蓝印花布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蓝印花布手艺人也创新出了白底蓝花的蓝印花布,吴元新大师更是发挥了他的独特艺术创造力,设计出了深蓝、中蓝、浅蓝三色的蓝印花布,并且成功的申请了国家专利,他的这一创举,犹如一颗绚丽的宝石,不仅在蓝印花布界更在民间传统艺术中熠熠闪光。蓝印花布来自民间,她就像一位返璞归真的少女,带着满身的乡土气息,她的纹样同样让人深深地着迷。在南通地区,传统蓝印花布在内容上多为一些吉祥的或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年年有余”、百子图、状元图等,隐喻了人们对吉祥、儿孙满堂、仕途顺利等许许多多的美好希冀。时代在发展,蓝印花布传承的需要迫使我们蓝印花布的传承人们积极的创作出传统艺术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新时代蓝印花布,凤穿牡丹就是吴元新大师结合传统纹样与造型设计在这一方面的大胆创新。(三) 销售现状如今,南通地区蓝印花布的生产不同于桐乡的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仍然以传统染坊人工染指为主。而南通地区的蓝印花布销路,经笔者在蓝印花布艺术馆实地调查询问之后,主要得出有以下三个:第一,蓝印花布作为旅游纪念品,在博物馆中售出。在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内有专门的展区进行此类的销售。因为馆区位于市中心,旅游团和个体游客纷至沓来,每天都能接待10-30名游客不等,他们都对蓝印花布做成的纪念品赞不绝口,纷纷购买。第二,欧美、日本及周边国家客户的批量购买。很多外国朋友在南通接触了蓝印花布之后,都会采取大批量订购的方式购买回国,而其中数日本购买量最大。第三,普通民众的购买。据笔者在蓝印花布艺术馆内的实践观察,除日本客户的批量购买和旅游纪念品的出售之外,常常有普通民众前来购买蓝印花布作品来作为日常生活用品,更有甚者将蓝印花布艺术品视为送礼的佳品。(四) 阻碍因素 (1)价格稍显昂贵鱼米之乡的南通之所以超越桐乡被誉为“蓝印花布”之乡,很大的一个原因可能在于她的手工制作。没有机器的机油味,没有印刷的油墨味,南通蓝印花布就像是一名于世独立的偏偏少女,用她独特的蓝白之美,阐述着南通人民对绿色环保、健康生活的美丽憧憬。然而就是这种小作坊生产所导致的成本的提高,使南通地区蓝印花布的价格校其他地区的价格总显出些许昂贵,就像上文所说,被南通人看作是送礼佳品的蓝印花布作品,在普通人眼中是相对昂贵的“奢侈品”,而蓝印花布制成的日常用品,也因为价格的原因使普通民众望而却步。显然,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赵安所说的一样,蓝印花布的使用以逐步的呈现出平民贵族化的趋势,从一般日用品走向高档品,从一般生活品走向装饰品。 (2) 整体缺乏现代感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家居风格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日用品的选择也是根据家居的整体风格来选择。蓝印花布独特的传统吉祥纹样与蓝白相间的纹理,使她散发出与身俱来的古朴中国风,和现代越来越多的时尚家居风格,年轻人所追求的田园、英伦风显得格格不入。 (3)机印蓝印花布的影响蓝印花布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追求者不顾其价格的高昂纷纷买入。不少商人从中看出商机,将蓝印花布机器化批量生产,以满足市场上供不应求的蓝印花布购买商。机印蓝印花布节省了人力成本,减少了制作的时间,使得生产成本整理下降,因为,机印蓝印花布在市场上以其较低的价格吸引了众多的不会辨别的购买商,使南通地区传统手工印染的蓝印花布的销售受到冲击,失去了很多原有的市场。二、南通蓝印花布的应用(一) 传统应用最初的蓝印花布来自普通的农家,起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而现代我们所看到的蓝印花布大多为明清时期的产物。蓝印花布之所以被称之为蓝印花布,最直观的一个原因就是她成份中含有蓝草中提取的汁液使之呈现出蓝色,而这和其传统应用有何关联呢?蓝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人们又唤它为板蓝,这使得把蓝草汁作为染色剂的蓝印花布有了防蚊虫的功效。这样天然无公害的材料怎能不受到人们的青睐呢?于是,蓝印花布开始被广大人民做成幔帐、门帘等来防蚊虫。而蓝印花布凭借其独特的清雅古朴以及其纹样所预示的吉祥安康,赢得了广大妇女的喜好,她们开始将蓝印花布广泛的应用于桌布、背面、包袱布、围裙上,甚至沿用到服饰的制作上。(二)创新应用蓝印花布是深深植根于民间的传统艺术,她高贵不及绫罗绸缎,寓意不及良翡美玉,确曾是中华大地上最为广泛和普遍的时尚之物。传统艺人们为了传承和发展蓝印花布这门伟大艺术,不遗余力的推陈出新,才能让陈陈相因的蓝印花布艺术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活力。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玩偶,象征年年有余的双鱼,轻巧精致的各式折扇,可爱小巧的迷你小伞,朴素舒适的平底布鞋,清新明丽的壁挂,清雅古朴的台布,时尚而又充满韵味的各式布包玲琅满目的蓝印花布制品美不胜收,让人应接不暇。而比这些更让人赞不绝口的要数融入现代因素的蓝印花布制成的衣物,其独有的韵味和设计感使衣物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看着模特穿着蓝白印花的短袖男士衬衫和无袖旗袍,你是否感觉自己回到了曾经的上海滩?而一件立领小马褂集淳朴与时尚于一体,不显得突兀反而越发清雅。那一条条蓝印花布的半身裙,老少皆宜,时尚百搭。蓝印花布的推陈出新,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不变的她所赋有的创新时尚。三、发展寄语蓝印花布的推广是蓝印花布发展的重要手段。蓝印花布近年来的创新只是围绕纹样的创新和染色的深浅方面进行,创新出来的纹样虽是过去没有的纹样,但也是换汤不换药,例如凤穿牡丹等作品都是围绕传统吉祥纹样进行的创作。为了迎合更多人的欣赏水平,蓝印花布的纹样可以借鉴剪纸、国画甚至是动漫来进行创作,满足了各个年龄层的需求,笔者相信蓝印花布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而上文中笔者提及的价格昂贵同样阻碍了蓝印花布的推广,得不到大范围的推广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蓝印花布的价格昂贵是由于纯手工纯天然材料的加工制作使制作成本无法降低,想要使蓝印花布的价格有所下降符合民众消费水平,只有在生产的每个环节都降低成本,例如降低布料生产的成本,改用比棉布低廉的布料,或者是改进生产工序,减少提取天然染料时的工序等。在纹样创新的同时,如果价格能够让广大民众接受,那蓝印花布的推广就变得容易的多了。俗话说的好,越是平民化的东西就越容易得到流传。蓝印花布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即为她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据笔者调查,现如今蓝印花布的传承人普遍年龄多为40岁以上。蓝印花布的制作繁琐,而利润缺不高,这使得年轻人不愿意加入到这一行业,使得工艺的传承呈现出青黄不接的局面。针对这一现象,政府因对其进行政策扶持,鼓励广大吃苦耐劳的青年能够踊跃的参与蓝印花布的传承,让这门古朴艺术历久弥新,矗立于中华大地熠熠闪光。4、结语南通蓝印花布虽然发展速度缓慢,但是确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其中平民化的选料、制作和印染是重要因素之一。然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蓝印花布在面临冲击的同时只有不断的发展与创新,才能维持和延长蓝印花布的生命力。【参考文献】1 赵安关于蓝印花布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94-962 沈显涛,郁新颜南通地区蓝印花布发展现状分析纺织科技进展,2010(02):73-743 吴元新江海之滨,终朝采蓝南通蓝印花布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今日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