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目 录录 1 1 设计依据 设计原则 标准设计依据 设计原则 标准 2 2 1 1 设计依据 2 1 2 设计原则 标准 2 1 2 1 主要设计原则 2 1 2 2 主要设计标准 4 1 3 前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6 2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6 6 2 1 设计范围 6 2 2 工程规模 车站形式 6 2 3 设计使用年限 耐火极限 抗震设防烈度 人防防护等级 6 2 4 车站坐标 高程系统的选用 6 3 3 站址周边环境及主要控制因素站址周边环境及主要控制因素 6 6 3 1 车站周边现状建 构筑物 6 3 2 重要控制性管线 6 3 3 与周边产权地块的关系 6 3 4 车站与大型市政设施的关系 7 4 4 车站总平面布置车站总平面布置 7 7 4 1 站位选址比较 7 4 2 车站主体 出入口 风亭 冷却塔的布置及与规划道路红线 周边建 筑的关系 7 4 3 车站与市政公交设施接驳 7 4 4 外部条件及协调情况 7 5 5 车站规模车站规模 8 8 5 1 设计客流 8 5 2 站台宽度计算 8 5 3 楼扶梯宽度确定及布置 9 5 4 出入口通道宽度计算 9 5 5 闸机通过能力计算 9 5 6 车站建筑规模 9 6 6 车站建筑设计车站建筑设计 9 9 6 1 车站平面设计 9 6 2 车站埋深控制及剖面设计 10 6 3 客流组织 10 6 4 无障碍设计 10 6 5 对 2 号线车站影响 11 7 7 车站防灾设计车站防灾设计 1111 7 1 建筑设计防火 11 7 2 防洪 防淹 设计 11 7 3 人防设计 12 8 8 建筑装修建筑装修 1212 8 1 装修设计原则 12 8 2 装修设计构思及装修材料 12 9 9 比较方案简要说明比较方案简要说明 1414 1010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616 附件附件 一 车站主要特征及设备表 二 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统计表 三 客流模拟 2 1 1 设计依据 设计原则 标准设计依据 设计原则 标准 1 11 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 2020 2014 年修订 2 长沙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011 年 7 月 3 长沙市轨道交通 6 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 2016 年 11 月 及专家评审意见 4 长沙市轨道交通 6 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客流预测专题报告 2016 年 10 月 5 长沙市轨道交通 6 号线工程建筑物基础调查资料 6 长沙市轨道交通 6 号线工程管线勘察成果 7 长沙市轨道交通 6 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 8 长沙市轨道交通 6 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 9 长沙市轨道交通 6 号线工程机电系统对土建的要求 10 国家 湖南省省和长沙市的其它现行相关规范 规程 11 业主 总体组及其它相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 12 相关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 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2008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50490 2009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 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2014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 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201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 2009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 200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 95 2001 年版 1 21 2 设计原则 标准设计原则 标准 1 2 11 2 1 主要设计原则主要设计原则 13 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长沙市城市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 环境保护和城市 景观的要求 妥善处理好与地面建筑 地面道路 地下管线 地下构筑物及施工 时交通组织等之间的关系 尽量减少房屋拆迁 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相邻建筑物 城市交通及市民生活的影响 14 车站设计应保证乘客乘降安全 集散迅速 使用方便 并具有良好的通风 照明 卫生 导向 防灾等设施 为乘客提供安全 舒适的乘车环境 15 车站设计应满足客流 运营组织及各专业工艺要求 16 车站的站厅 站台的规模以及出入口通道 人行楼梯 自动扶梯 售 检 票口 机 等部位的通过能力应按初期 2025 年 近期 2032 年 和远期 2047 年 中 设计客流量最大值和车站使用功能 行车管理 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 同时考 虑高峰小时内客流的不均匀性 根据车站规模及周边用地情况所决定的客流性质 分别取超高峰系数 1 1 1 4 17 车站公共区应合理组织客流 减少进出站流线的交叉 保证乘客便捷进站 快速出站 车站站厅 站台 出入口通道 楼梯 自动扶梯 售检票口各个部位 的通过能力应互相匹配 并满足最大设计客流的需要 18 换乘站的站台规模及换乘楼扶梯 通道的通过能力应满足最大换乘设计客 3 流量的需要 19 换乘站应优先采用付费区内换乘形式 20 换乘站的实施和预留应遵循如下原则 1 初期实施的规划线路应与在建线路车站土建同步实施 2 近期实施的规划线路宜与在建车站换乘节点一次建成 3 远期实施的规划线路与在建车站可不同建换乘节点 但在建车站结构处理 应留有穿越的可能性 21 车站站台到站厅的楼扶梯通过能力应保证在远期或客流控制期高峰小时客 流量期间发生火灾时 能够在 6min 内将一列车载客 站台上的候车乘客全部撤离 站台 22 位于城市道路下的地下车站 原则上车站主体结构顶板覆土应不小于 3m 并应满足市政管线的敷设要求 位于城市道路红线外的地下车站 车站主体 结构顶板覆土厚度宜尽量减小 但应满足绿化的最低厚度要求 23 设计应充分利用地下 地上空间 并与周边地下过街道 地下商场 人行 天桥等结合 组织综合开发 以便综合疏解地铁客流和过街客流 凡与车站合建 或连通的物业开发区等公共设施 一般情况下 除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外 还应 满足 地铁设计规范 的相关要求 24 车站的形式应根据线路条件 工程地质状况 区间工法及站址周边环境而 确定 在满足使用功能 工艺布置的前提下 尽量优化房间布置 合理缩小车站 规模 节省工程投资 25 车站装修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 在建筑 构造 材料 设备等方面尽可 能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成果 既彰显交通建筑的特征 同时蕴含长沙地方文化特色 并满足防火 防潮 防霉 耐擦洗 便于现场施工及日常维护等要求 26 车站设计应考虑无障碍通行要求 设置无障碍电梯 无障碍专用卫生间及 盲道等无障碍设施 并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规定与要求 27 地下车站 区间应考虑人防设防要求 在车站端部与隧道连接处应预留安 装区间人防隔断门的条件 28 地下车站的地面工程应按 200 年一遇防洪设防标准进行设计 出地面出入 口 无障碍设施和地面风亭开口最低点的标高还应高于就近道路面的暴雨积水标 高 29 车站纵向坡度设计 轨面及主体结构底板与线路坡度相同 道床设纵向排 水沟 车站低点设置废水泵房 30 地下车站站台设全封闭站台门 31 地下车站站台层设男 女公共卫生间及无障碍专用卫生间 设备管理用房 区设内部卫生间 32 有条件的车站站型尽量采用标准化设计 车站公共区设计无特殊原因 一 律采用标准化设计 33 车站设计应考虑在车站公共区非付费区范围内设置安检设备 客流组织顺 序为 进站 购票 安检 乘车 安检设备距离自动售票机不应小于 5m 距离进站闸机不应该小于 3m 运营进行安检时不应影响出站客流 运营不进行安 检时安检设备位置不应影响进站客流 4 1 2 21 2 2 主要设计标准主要设计标准 1 站厅层 公共区装修后净高 3200mm 换乘站 重点站公共区装修后净高 3600mm 公共区装修后地坪面至结构顶板底面净高 4800mm 客流量较大的车站 以及采用特殊送排风方式的车站应根据设备管线需求计 算确定 设备与管理用房区装修后净高 2500mm 站厅层公共区地坪装修层厚度 150mm 站厅层设备与管理用房区地坪装修层厚度 150mm 通风空调机房及变电所用房地坪装修层厚度 100mm 上部悬挂物距装修面净高 2400mm 各类管理和设备用房净空应符合其使用功能和各专业工艺要求 2 站台层 地坪装修面至结构中板底面净高 一般情况下 4700mm 层高 5250mm 公共区装修后净高 3200 mm 地坪装修层厚度 100mm 站台装修面至轨顶面高度 1080mm 轨面至结构底板 不含曲线和减振因素 580 mm 地下站 站台边缘到线路中心线 1600mm 线路中心线到侧墙净距 2250mm 地下车站纵坡 2 站台悬挂物离装修面净高 2400mm 有柱岛式站台宽度 12000 mm 换乘站 14000mm 岛式站台的侧站台 2500 mm 侧式站台 长向范围内设梯 的侧站台宽度 2500 mm 侧式站台 垂直于侧站台开通道口 的侧站台宽度 3500 mm 管理用房装修后地面至吊顶净高 一般情况 2600mm 设备与管理用房区走道地面至吊顶净高 2400mm 变电所及各类管理设备用房净空应符合其使用功能和各专业工艺要求 3 车站出入口 宽度 3000mm 出入口通道地面装修面至结构顶板底高度 一般情况 3550mm 出入通道长度 60m 及其它需设排烟风管的情况下 3600mm 通道纵向坡度 0 3 i 5 与自动扶梯或楼梯相连的通道宽度 必须与其通过能力相匹配 安全出口 1200mm 4 楼梯 单向公共区人行楼梯最小宽度 1800mm 双向公共区人行楼梯最小宽度 2400mm 5 浅埋车站应在付费区内至少设一座楼梯 管理 设备区 管理用房较多一端 内应设一座净宽不小于 1200 mm 的工作 人员专用楼梯 消防专用楼梯最小宽度 1200mm 站台至轨行区的工作梯 兼疏散梯 最小宽度 1100mm 5 自动扶梯 地面到站厅的自动扶梯应按近期设计客流设置 远期设计客流量预留 站厅 到站台的自动扶梯应按远期设计客流量设置 各台自动扶梯的汇集客流量应尽量 相等 自动扶梯的倾角为 30 有效净宽按 1000mm 计算 车站出入口 站台至站厅应设上 下行自动扶梯 在设置双向自动扶梯困难 且提升高度不大于 lOm 时 可仅设上行自动扶梯 每座车站应至少有一个出入口 设上 下行自动扶梯 站台至站厅应至少设一处上 下行自动扶梯 车站出入口 原则上均考虑设上 下行自动扶梯 分期建设的自动扶梯应预留位置 自动扶梯扶手带中心线至墙面装修面的的距离 500mm 自动扶梯踏步面至上部任何障碍物的最小高度 2400mm 扶梯底坑深度 1500mm 两相对应运行的自动扶梯工作点之间净距 16000mm 两相反方向运行的自动扶梯工作点之间净距 16000mm 自动扶梯分段设置 且同向运行时 扶梯工作点之间净距 12000mm 与步行楼梯相对应时其工作点之间净距 12000mm 自动扶梯工作点至前方阻碍通行的障碍物净距 8000mm 站台端部设备房边墙至自动扶梯工作点净距 10000mm 6 电梯 电梯井顶层净高 4500mm 电梯底坑深度 1500mm 透明电梯结构开孔尺寸 2800mm 2400mm 不透明电梯结构开孔尺寸 2400mm 2200mm 电梯厅深度 1800mm 7 检票机 自动售票机 验票机 检票机正对步行楼梯时距步行楼梯第一级踏步之净距 5000mm 进站检票机正对自动扶梯扶手带端部净距 8000mm 出站检票机正对自动扶梯扶手带端部净距尚应按出站客流适当加大 检票机正对售票机净距 6000mm 检票机前的通道净宽 4000mm 检票机距车站出入口 无售票机 之净距宜 5000mm 相对应的检票机其净距宜 10000mm 自动售票机排队空间 2000mm 自动售票机 兑币机后方检修通道宽度 800mm 8 车站管理用房 有人值班的设备用房应集中在车站同一端设置 设备管理 集中区域宜设主 次两条通道 并用横通道连通 除了应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的规 定和有关设备与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外 6 一般情况下装修后净高 2500mm 一般情况下地坪面装修层厚 50 100mm 环控机房净高 一般情况下 4000mm 设备用房区内的通道装修后净高 2400mm 设备用房区内的疏散通道净宽 单向布置房间 1800mm 双向布置房间 2000mm 1 31 3 前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前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无 2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人民东路站为 6 号线工程的第 22 个站 前一个站为东郡站 后一个站为花桥 村站 车站与运营 2 号线换乘 车站位于人民东路与古曲中路交叉口地下 有效 站台中心里程为 CK39 164 000 共设 3 个出入口 3 组风亭 2 12 1 设计范围设计范围 6 号线工程人民东路车站设计起点里程 CK39 085 950 至设计终点里程 CK39 257 950 范围内的车站主体 出入口及风亭等附属 含车站公共区电梯 扶梯及自动售检票设备的布置等 建筑设计 2 22 2 工程规模 车站形式工程规模 车站形式 人民东路站为 6 号线与 2 号线的换乘车站 两线间换乘方式采用站厅付费区 通道换乘 6 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站 2 号线车站为地下两层端头站厅车站 6 号 线车站外包总长 172m 有效站台宽 14m 标准段宽 23 50m 2 号线车站外包总长 210 6 m 有效站台宽 12m 标准段宽 20 7m 6 号线车站总建筑面积 16730 地 下一层为站厅层 地下二层为设备层 地下三层为站台层 2 号线车站地下一层为 站厅层分为南北两个独立站厅 地下二层为站台层 2 32 3设计使用年限 耐火极限 抗震设防烈度 人防防护等级设计使用年限 耐火极限 抗震设防烈度 人防防护等级 本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 地下的车站 区间 变电站等主体 工程及出入口通道 风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地面出入口 风亭等附属建筑 地面车站 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的建 构筑物 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抗震设防 烈度按 6 度设防 人防防护等级为核 常 6 级 2 42 4 车站坐标 高程系统的选用车站坐标 高程系统的选用 本工程坐标系统采用长沙城市直角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 56 黄海高程系统 3 3 站址周边环境及主要控制因素站址周边环境及主要控制因素 3 13 1 车站周边现状建 构筑物车站周边现状建 构筑物 1 车站建设范围内建构筑物的使用性质 层数 基础形式 车站位于人民东路与古曲中路交叉口 站位周边规划为商业用地 居住用地 车站东北侧为中惠锦堂 西北侧为世嘉国际华城 西南侧为长房星城世家与 仁和香缇雅境 东南侧为万科西街花园 3 23 2 重要控制性管线重要控制性管线 车站顶部有埋深 4 6m 的 4 5x2 1m 的下水管 需要改迁 车站北侧有埋深 4 7m 的 2 4x2 15m 的电力隧道 考虑避让 需要临时改迁的管线在车站施工前需 由管线产权单位做好管线登记及配合改迁 7 3 33 3 与周边产权地块的关系与周边产权地块的关系 1 车站建设范围内的土地产权情况 本站车站主体出入口 风亭均位于道路用地 北侧换乘通道局部位于世嘉国 际华城用地范围内 2 与规划部门 产权单位的协调情况 规划部门同意车站站位 3 43 4 车站与大型市政设施的关系车站与大型市政设施的关系 1 道路规划 人民东路规划道路红线宽 46 米 古曲中路规划道路红线宽 37 米 均为城市主要道路 2 用地规划 周边均为商业 居住用地 4 4 车站总平面布置车站总平面布置 4 14 1 站位选址比较站位选址比较 2 号线车站已运营 6 号线车站有两个站位方案 方案一 车站位人民东路与古曲中路的交叉口西侧 沿人民东路路中布置 2 号线车站在东侧 车站呈东西走向 6 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车站 车站外包总长 172m 有效站台宽度为 14m 标准段宽度 23 5m 与 2 号线付费区换乘 2 号出入 口与既有 2 号线 2 号出入口联通结合建设 方案二 车站位人民东路与古曲中路的交叉口西侧 沿人民东路靠南侧布置 2 号线车站在东侧 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 车站外包总长 173m 有效站台宽度为 14m 标准段宽度 23 5m 1 号出入口设在站内 1 号风亭设置为高风亭 站位相 比方案一靠西 换乘通道较长 乘客使用不便 且 2 号出入口未与既有 2 号线出 入口合设 地面占用较多 规模较大 基于以上比较 方案一为本站站位推荐方案 4 24 2 车站主体 出入口 风亭 冷却塔的布置及与规划道路红线 周边建筑的关车站主体 出入口 风亭 冷却塔的布置及与规划道路红线 周边建筑的关 系系 本站共设 3 个出入口 分别位于人民东路道路两侧 其中 2 号出入口与 2 号 线既有出入口联通设置 退道路红线设 3 组风亭 均位于人民东路两侧绿地内 1 号风亭为新风井 排风井 活塞风井 2 号风亭组为活塞风井 3 号风亭组为新风 井和排风井 均为低风亭 本站地面设冷却塔 位于 2 号线冷却塔西侧 2 号线车站沿路口南北向古曲中路路中布置 为地下二层端头站厅车站 车站 共设 4 个出入口 2 组风亭 6 2 号线之间通过站厅层付费区连接通道换乘 6 号线车站 2 号出入口与 2 号线既有出入口合设 也可实现非付费区换乘 4 34 3 车站与市政公交设施接驳车站与市政公交设施接驳 轨道交通车站的交通衔接规划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 一 交通衔接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策略以及公共交通发展政策 因此 结合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 2020 2012 修订 长沙市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 2010 2020 等相关规划对各种交通方式的定位分析 本站建议利 用出入口周边用地设置自行车停车场 方便周边市民出行 4 44 4 外部条件及协调情况外部条件及协调情况 本站外部协调情况 1 由于本站顶部有埋深 4 6m 的 4 5x2 1m 的下水管 需要改迁 目前正在协 8 调改迁方案 5 5 车站规模车站规模 5 15 1 设计客流设计客流 根据行车资料 本站初期 近期 远期行车对数分别为 14 对 21 对 27 对 初期 近期 远期客流如下 初期早高峰小时客流 超高峰系数及设计客流 表 5 1 1 上行下行 总预测 客流量 超高峰 系数 设计客 流 站台宽 度 站台 站 厅通过 能力 站厅出 入口通 过能力 上客 1486 断面上客 2060 断面 下客 124112066 下客 8079053 55941 327784 14 米 21828 小时 109290 初期晚高峰小时客流 超高峰系数及设计客流 表 5 1 2 上行下行 总预测 客流量 超高峰 系数 设计客 流 站台宽 度 站台 站 厅通过 能力 站厅出 入口通 过能力 上客 957 断面上客 1286 断面 下客 181210197 下客 137511184 54301 327168 14 米 21828 小时 109290 近期早高峰小时客流 超高峰系数及设计客流 表 5 1 3 上行下行 总预测 客流量 超高峰 系数 设计客 流 站台宽 度 站台 站 厅通过 能力 站厅出 入口通 过能力 上客 2264 断面上客 3204 断面 下客 189122330 下客 137317738 87321 3211526 14 米 21828 小时 109290 近期晚高峰小时客流 超高峰系数及设计客流 表 5 1 4 上行下行 总预测 客流量 超高峰 系数 设计客 流 站台宽 度 站台 站 厅通过 能力 站厅出 入口通 过能力 上客 1296 断面上客 2032 断面 下客 284218176 下客 213921809 83091 3210968 14 米 21828 小时 109290 远期早高峰小时客流 超高峰系数及设计客流 表 5 1 5 上行下行 总预测 客流量 超高峰 系数 设计客 流 站台宽 度 站台 站 厅通过 能力 站厅出 入口通 过能力 上客 3055 断面上客 4089 断面 下客 272129113 下客 190922463 117741 3215542 14 米 21828 小时 109290 远期晚高峰小时客流 超高峰系数及设计客流 表 5 1 6 上行下行 总预测 客流量 超高峰 系数 设计客 流 站台宽 度 站台 站厅通 过能力 站厅出 入口通 过能力 上客 1582 断面上客 2588 断面 下客 385123981 下客 304626619 110671 3214608 14 米 21828 小时 109290 本站设计客流取远期早高峰 3055 2721 4089 1909 1 32 15542 人 小时 进站乘客通过出入口通道进入站厅层非付费区 经售 检票后进入付费区 通过站厅层设置的楼梯下行到达站台乘车 出站乘客乘上行自动扶梯到达站厅付 费区 检票出站 由出入口出地面 5 25 2 站台宽度计算站台宽度计算 人民东路站采用双柱岛式站台形式 依据规范要求进行站台宽度计算 经验算 本站远期为客流控制期 岛式站台总宽度 Bd 2b n z t 其中 b Q 上下 L M b 侧站台宽度 m n 横向柱数 2 z 纵梁宽度 含装修 0 9 m 9 t 每组人行梯与自动扶梯宽度之和 5 8 m Q 上下 远期或客流控制期每列车高峰小时单侧上下车客流量 含换乘客流 4089 1909 1 32 14 566 人 站台上人流密度 0 5 人 L 站台计算长度 m 135 24m M 站台边沿至屏蔽门立柱内侧距离 m 0 25m 当取 0 5 m 2 人 t 5 8 m 时 b Q 上下 L M 4089 1909 1 32 14 0 5 135 24 0 25 2 34 m Bd 2b n z t 2 2 5 2 0 9 5 8 12 6 m 由于本站为 6 号线与 2 号线的换乘站 站台宽度加宽至 14m 设计中 站台宽 度 Bd 14 0m b 3 2m 满足站台设计宽度要求 5 35 3 楼扶梯宽度确定及布置楼扶梯宽度确定及布置 本站进站设计客流为 3055 4089 1 32 9430 人 小时 本站出站设计客流为 3851 3046 1 32 9105 人 小时 1m 楼梯疏散时单向下行通过能力 4200 人 h 1m 楼梯疏散时单向上行通过能力 3700 人 h 1m 楼梯疏散时双向混行通过能力 3200 人 h 扶梯疏散时单向上行通过能力 8190 人 h 站厅至站台设 6 部自动扶梯 3 部上行 3 部下行 2 部 2 米宽的楼梯 上行通过能力 3 1 8190 3700 1 65 22485 9105 人 h 下行通过能力 3 8190 4200 1 65 31500 9430 人 h 经验算 本站站厅至站台楼扶梯设置满足客流要求 5 45 4 出入口通道宽度计算出入口通道宽度计算 高峰小时设计客流为 15542 人 小时 通道 双向混行 客流通过量为 4000 人 米 通道宽度计算值为 15542 4000 3 89 米 目前为车站部分设置的出入口总宽度为 6 0 6 0 6 0 18 米 经验算 本站出入口通道宽度满足客流要求 5 55 5 闸机通过能力计算闸机通过能力计算 本站进站设计客流为 3055 4089 1 32 9430 人 小时 本站出站设计客流为 3851 3046 1 32 9105 人 小时 进 出站闸机通过能力 1800 人 小时 通道 本线选用门扉式闸机 进站闸机计算 9430 1800 5 24 个 取 6 个 出站闸机计算 9105 1800 5 06 个 取 6 个 本站共设置进站闸机 8 个 出站闸机 8 个 满足客流要求 5 65 6 车站建筑规模车站建筑规模 本站车站外包长度 172m 标准段宽 23 5m 标准段外包总高 27 76m 建筑面积汇总表 6 号线车站 主体 建筑面积 出入口 通 道 建筑面积 风亭 风道 建筑面积 配线上部 建筑面积 开发部分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 12546 2585 1599 0 0 16730 10 6 6 车站建筑设计车站建筑设计 6 16 1 车站车站平面设计平面设计 1 站厅层 车站为 2 6 号线换乘站 负一层为站厅 付费区集中位于中部 呈 T 型布置 可实现站厅付费区内换乘 2 号线车站站厅中部断开 两端非付费区不联通 6 号线 2 号出入口与既有 2 号线 2 号出入口合设 可实现两线非付费区的联通 在 站厅非付费区设置有票务亭 自动售票机 自动检票机等 6 号线车站共三层 站厅层西端空间布置主要管理用房 6 号线东端与 2 号线 换乘为公共区 设联络通道 6 号线车站在非付费区内设置三个出入口通道兼顾车 站周边主要客流 其中 2 号出入口通道与既有 2 号线出入口合设通道联通 2 号线 车站南北两端为设备区 主要设备房位于南端 6 号线车站站厅付费区设 3 组楼扶梯共 3 台上行扶梯 3 台下行扶梯和 2 座楼 梯通往站台层 为平行布置形式 在付费区中部设一台垂直电梯通往站台 2 号线 车站布置有 2 组楼扶梯共 2 台上行扶梯和 2 座楼梯通往站台层 2 设备层 负二层为 6 号线设备层及换乘厅 东端设换乘厅及通道与 2 号线北站厅联通 实现站厅付费区内换乘 需调整设置 2 号线保洁工具间 两端为风道和小系统空调 机房 风道局部设置于主体内 设备层中部为主要设备用房 其中弱电用房集中 布置于车站西侧 变电所房间集中布置于车站东侧 3 站台层 6 号线站台位于负三层 采用岛式站台 站台宽度为 14m 在有效站台范围内 均匀地布置了 3 组楼扶梯及 1 台电梯 使得客流在站台上的分布比较均匀 站台 公共区两端为车站的少量设备管理用房 4 出入口通道 6 号线车站设 3 个出入口 1 号出入口位于人民东路南侧地块 吸引人民东路该侧方向客流 2 号出入口 与 2 号线车站楼梯出入口合设 位于路口西南侧 3 号出入口位于人民东路北侧 吸引人民东路该侧方向客流 3 个出入口结构内净宽度均为 6 5m 设 1 8m 宽上 下行扶梯 2 m 宽楼梯 其中在 3 号出入口设一部无障碍电梯 6 号线车站设 3 组风亭 1 个紧急疏散口 均位于人民东路两侧规划绿地内 1 号风亭为新风井 排风井 活塞风井 2 号风亭组为活塞风井 3 号风亭组为新 风井和排风井 均为低风亭 本站地面设冷却塔 6 26 2 车站埋深控制及剖面设计车站埋深控制及剖面设计 6 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车站 有效站台中心处顶板覆土 4 86 米 底板埋深 31 22 米 轨面埋深 29 54m 轨面高程为 4 438m 车站站厅净高 7 05 米 设备层 净高 7 95 米 站台层净高 8 15 米 在车站范围内由西向东设 0 2 坡 6 36 3 客流组织客流组织 本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 本站客流可通过 3 个出入口直达站厅层 在 非付费区购票后经付费区的楼扶梯到达站台层乘车 出站客流反向流动 乘客进 出车站可做到均衡 流畅 便捷 进 出站客流尽量不发生相互交叉 干扰 换乘客流通过 2 6 号线付费区内的连接通道实现付费区内换乘 11 6 46 4 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 本站在 3 出入口以及站厅至站台各设一部垂直电梯 电梯前的地面设有残疾 人坡道 站内站外地坪均设有盲人导向带 2 号出入口利用既有 2 号线垂直电梯 在站台层公共卫生间处 设置无障碍卫生间 6 56 5 对对 2 2 号线车站影响号线车站影响 2 号线为已运营车站 施工期间需临时封闭 2 号线 2 号出入口 或将既有垂直 电梯停用 改造为临时出入口通道 北侧站厅换乘通道实施需占用 2 号线北站厅清扫工具间 需调整至它处 7 7 车站防灾设计车站防灾设计 7 17 1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设计防火 1 紧急疏散路线 疏散时间计算 站台到站厅的扶梯加楼梯的总宽度 应保证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 在 6min 内 将远期或客流控制期超高峰小时一列进站列车所载乘客及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全部 从站台撤离到安全区 即站厅层 消防专用梯及垂直电梯不计入事故疏散用 经验算 本站远期早高峰为客流控制期 事故疏散时间按下列公式计算 T 1 Q1 Q2 0 9 A1 N 1 A2B 6min 式中 Q1 远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高峰小时 1 列进站列车的最大客流断面 流量 人 本站为 26161 27x1 32 1279 Q2 远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高峰小时站台上的最大候车乘客 人 本站 为 3055 4089 27x1 32 349 A1 一台自动扶梯通过能力 8190 60 137 人 min m A2 疏散楼梯的通过能力 3700 60 62 人 min m N 自动扶梯台数 本站为 6 台 计算取上行扶梯 6 1 台 B 疏散楼梯的总宽度 m 本站为 1 65 1 65 3 3m 每组楼梯宽度已按 0 55m 的整数倍进行计算 T 1 1279 349 0 9 137 6 1 62 3 3 5 07 6min 经过计算 车站公共区楼扶梯的设置满足紧急疏散的要求 2 防火分区 根据 地铁设计规范 的要求 车站按使用性质 面积 大小划分防火分区 车站共分 8 个防火分区 站台 设备层右端公共区和站厅公共区为一个防火分区 站厅西端设备及管理用房区 东侧设备管理用房划为 3 个防火分区 设备层划分 为 2 个防火分区 站台两端设备用房区各为 1 个防火分区 除公共区外 每个防 火分区均不大于 1500m2 每个防火分区之间采用耐火极限 3 小时的防火墙相分隔 防火墙上的门均采用甲级防火门 开启方向为疏散方向 设有观察窗时采用甲级 防火玻璃 3 防烟分区 地下车站站厅 站台公共区和设备及管理用房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不跨 越防火分区 站厅 站台公共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 2000m2 设备及 管理用房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 750m2 车站公共区的防烟分区及站厅与站台公共区内的楼扶梯开口四周 设挡烟垂 壁 从吊顶面下突出不小于 500mm 其耐火极限不小于 1h 本站公共区分为 3 个 防烟分区 12 7 27 2 防洪 防淹 设计防洪 防淹 设计 车站出入口设防淹平台 出入口平台均高出周边室外地坪 0 45m 出入口边墙 高于防淹平台面 550mm 并在出入口边墙设置防洪闸槽 闸槽的高度高于防淹平 台 550mm 低矮式敞口风亭的口部高出规划地面标高 1000mm 以上 7 37 3 人防设计人防设计 车站人防设防标准为 6 级 本站为重点设防站 将东郡站 不含 人民东路 站 含 作为一个防护单元 车站东端设置人防隔断门 本站 1 3 号出入口均设置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作为战时人防出入口 1 号风 亭为战时进风口 设置防护密闭门和扩散室 3 号风亭为战时排风口 设置防护密 闭门和扩散室 8 8 建筑装修建筑装修 8 18 1 装修设计装修设计原则原则 1 装修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1 设计依据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 2013 其它相关规范和规定及湖南省 长沙市相 关行业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2014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 95 2001 年版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 201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 2001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 2003 地下铁道照明标准 GB T16275 1996 中南地区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建筑配件图集 2002 年版 业主及总体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和相关协议 会议纪要以及文件 2 设计范围 地下车站地面以下公共区 含通道的内部界面装修设计 设备区及设备管理区 的内部界面的装修设计 有效站台范围内轨行区界面的装修设计 2 装修设计标准及原则 1 设计标准 力求经济 实用 简洁 明快 突出交通性建筑速度 秩序 安全 认识性 的特点 创造出良好舒适的地下空间环境 2 设计原则 a 车站装修及环境设计总原则是 安全 适用 经济 美观 能充分体现 的交通建筑特点 满足使用功能 方便乘客集散 确保安全 有利于运营管理 b 地下车站空间是地面环境空间的延伸 继续与发展 地下车站既与上部地 区 街道 建筑 道路的空间环境相呼应 又要打破地下空间沉闷 压抑 昏暗 的感觉 力求创造出区别于地面 优越于地面的地下空间环境 c 正确处理整条线与线网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每个车站应既不脱离本线装 修概念 还应根据不同的站区环境特色 历史背景和车站本身型式 规模 等级 分别采用不同的艺术构思手法 结合不同的装饰材料 色彩 质感 d 车站建筑装修设计主要体现在车站公共区的装修 设备管理用房部分装 修按全线统一标准执行 车站公共区装修根据车站规模 地理环境不同划分等级 标准 13 8 28 2 装修设计构思及装修材料装修设计构思及装修材料 建筑装修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从建筑装修艺术效果方面考虑 更主要是从其 功能考虑 应该是方便乘客 便于记忆 既满足功能使用要求 又达到一定的建 筑艺术效果 装修设计应重点突出 第一 在不影响总体装修布局和气氛的情况下 局部 改变装修形式与造型 可取的重点突出的效果 这种处理方式多用于吊顶 墙面 和灯具 第二 提高局部照明亮度 现代室内照明设计应满足良好的光照要求 还应满足人们视觉心理要求 人工光源可以制造成各种色光 它可以创造一定的 情调 可以呈现出温暖 高雅 华丽 宁静的气氛 使人们感到舒适和愉悦 在 日常生活中 人们的视线会本能地注意到并集中到视野范围内亮度对比的极端处 即最亮和最暗部位 根据这种现象 可以利用人工照明的方式 采取对比提高局 部亮度 而取得突出重点的效果 恰当运用装饰 把绘画 雕塑与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 丰富建筑艺术效果 装饰品可以不表现一个完整的内容 它依附于室内环境 可以把装饰内容和室内 环境联系起来 取得和谐的效果 装饰色彩在车站建筑内灵活使用 可提高乘客的识别性 为区别路网中其他 线路 方便乘客乘车 一条线路使用一种主色调 同一条线路上用一种颜色做成 有规律图案 配以大量浅色墙 柱和顶棚 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车站环境 具体建筑部位装修说明 1 地面建筑与出入口 车站地面出入口的装修设计要与地面建筑环境相协调 2 楼地面 车站楼地面设计应考虑耐磨 防滑 美观 易于清洗 便于施工等因素 3 墙柱面 墙柱面设计应考虑与站厅楼地面 吊顶的协调性 柱面装修应注意柱头与柱 础 平顶与地面的交接 材料选择常用大理石 花岗岩 面砖 搪瓷缸板及不锈 钢板等 4 顶棚 车站公共区的顶棚设计要满足质轻 牢固 易于安装 便于顶部设备维护检 修以及美观的要求 材料选择应根据长沙地区气候特点 从防潮 耐腐蚀出发选 用铝合金平顶是格片及镀锌金属龙骨的材质 平顶上部结构底板一般涂以吸声黑 色或深色涂料 5 楼梯 楼梯踏步采用花岗岩材质 扶手采用不锈钢扶手 6 照明灯具的选择原则 类型及布置 1 照明灯具的选择原则及类型 灯具主要选用高照度 低能耗的节能荧光灯 根据建筑装修需要可适量选用 其他节能灯具 2 照明灯具的布置 a 地铁车站的照明灯具根据各部分的照度标准进行布置 在保证各部分照度 均匀达标前提下 照明灯具布置与建筑装修构思有机结合 14 b 灯具需与吊顶结合布置 做到安装 维修 更换灯管和灯泡方便 c 为节省能源 灯具外一般宜设散光片等装饰面罩 d 灯具布置时 站厅广告灯箱 站台屏蔽门是高照度区 注意结合利用 3 公共区照度 站厅 150LX 站台 150LX 自动扶梯 楼梯 200LX 人行通道 150LX 7 导向 标识的布置原则 1 站台层 站厅层 地面出入口 以及与地铁车站相连的物业开发区 地 下步行街 商店 火车站等公共区域 必须设足够 明显而引人注目的路引 引 导乘客以最捷径的路线流动 2 导向牌在地面以上车站 500 米半径范围内也应设置 3 导向 标识必须按要求制定的统一标准和规格执行 4 导向 标识必须大小适度 高度及宽度应符合乘客的视觉要求 造型应 美观 新颖 5 导向 标识还应具备事故疏散时的引导功能 9 9 比较方案简要说明比较方案简要说明 人民东路路中有埋深 4 6m 的 4 5x2 1m 的下水管 考虑避让将推荐方案的车站 站位适当向南侧偏移 使主体避让路中的排水箱涵 减小管线改迁难度及影响 但本方案换乘通道距离较推荐方案增加约 38m 在换乘客流量一定的情况下 增加了乘客步行距离 且 2 号出入口与 2 号线出入口未合建 客流吸引及服务水 平降低 故不做推荐 15 方案相关工程技术比选 投资 方案方案总平面图方案简介车站规模工程实施难度 交通疏解难度 及施工影响 管线迁改难度 房屋拆 迁 综合估 算 亿 综合 比选 推荐 方案 车站设置在人民东 路与古曲中路的交 叉口西侧 沿人民 东路东西向路中设 置 换乘便捷 站台宽 14m 车 站总长 172m 标 准段宽 23 5m 车站主体建筑面 积为 12546 附属建筑面积为 4184m 总建筑 面积为 16730 采用明挖法施工 分四期实施 需要考虑人 民东路方向的车流 交通 疏解难度一般 对施工影 响一般 车站顶部有埋深 4 6m 的 4 5x2 1m 的下水管 需 要改迁 无 2 59 优 比较 方案 车站偏人民东路南 侧布置 换乘距离 较长 地面建筑较 散 站台宽 14m 车 站总长 173m 标 准段宽 23 5m 车站总建筑面积 为 16607 采用明挖法施工 分四期实施 需要考虑人 民东路方向的车流 交通 疏解难度一般 对施工影 响一般 车站主体北部有埋深 4 6m 的 4 5x2 1m 的下水 管 无 2 59 良 16 1010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 2 号线车站主体结构进行改造 期间须合理组织车站运营 附件附件 一 车站主要特征及设备表 内 容单位推荐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 kmCK39 164 000 有效站台中心线轨面高程 m4 438 线间距 m17 2 车站主体建筑面积 m2 12546 车站总建筑面积 m2 16730 车站外包总长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垫江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武安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灵寿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体育健身器材租赁服务外包合同
- 2025版葡萄园品牌推广承包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农民工工资支付及权益保障合同
- 2025版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协议:助力员工实现人生价值
- 2025年度生态草场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5版砂石材料行业产业链整合与优化服务合同
- 2025补充采购合同范本:能源行业设备采购协议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 心衰病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资助业务工作培训
-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培训精品课件
- 《足球运动发展史》PPT课件
-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 金属封闭母线
- 道路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贵州省评标专家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