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9《垓下之战 》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9《垓下之战 》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9《垓下之战 》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史记选读9垓下之战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鉴赏人物形象2、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学习重点】1、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习难点】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学习过程】一、文本解读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他们身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陋室铭中所表现的安贫乐道的情操,岳阳楼记所展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取向,捕蛇者说流露的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出师表呈现的对国家的耿耿忠诚这些所学过的古代优秀作品无一不给我们以精神滋养,人格启迪,可以说,古代文学作品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人格,大魅力的一个载体。我们通过这个载体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人格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二、作者、背景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86?),宇子长,阳夏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作太史令。司马迁10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诵读古文,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他饱览名山大川,收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土人情,接触下层人民,积累了珍贵的史料。父死后,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开始史记的写作。五年后,因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遭受腐刑。三年后被赦,担任中书令,他发愤著书,经十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史记记述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有12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30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70列传(为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另外还有少数列传为国史和少数民族史),10表(是多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8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计52万多字,不论在文学还是史学方面,司马迁都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宋人郑樵评曰:“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唯有此作。”鲁迅评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美的一篇。全文主要描写了三大战役,巨鹿之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良机,埋了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慷慨悲歌,留下末路英雄之悲怆。课本节选了第三战役的部分文字。三、写作背景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出身楚国贵族。秦二世元年(前209),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项羽率兵破釜沉舟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王。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最后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司马迁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全文依次描述了起义反秦;巨鹿之战、坑杀秦卒、鸿门宴、杀义帝、封诸侯、楚汉纷争、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一系列重要场景,记录了项羽一生的主要业迹,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本文所节选的,是项羽本纪的最后几个章节。四、鉴赏人物形象人物是立体的,多侧面的,作为悲剧英雄的项羽一生战绩累累,他兴于巨鹿之战,转折于鸿门宴败于垓下之围。作者在不同的阶段塑造的项羽是有所侧重的。思考:请同学结合三个场面看司马迁笔下垓下之围中的项羽是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刻画的?明确:三个场面要点说明:东城快战(1)语言描写(2)动作描写(3)侧面烘托乌江自刎(1)语言描写(2)动作行为霸王别姬(1)语言描写五、拓展延伸1、分析司马迁把项羽写成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的原因。明确:这是由于司马迁的个人遭遇,他遭受宫刑痛不欲生,为完成史记活了下来,他的作品许多就是歌颂那些勇于进取,建功立业的英雄,如屈原,荆柯,廉颇,在司马迁心理有着强烈的英雄情结,因而,司马迁笔下含情,时露惋惜。2、艺术作品中的项羽更加的英武,器宇轩昂,人们把项羽当作一个大英雄来塑造。因而艺术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试比较下面两首诗的异同。(1)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分析:(1)杜诗针对项羽兵败的事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致使英雄大业失败。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杜写这首诗是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