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引 言 . 1 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分析 . 3 (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 3 (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重构动因 . 7 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分析 . 13 (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因果关系的反思 . 13 (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违法要件的存留 . 15 (三)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重构 . 18 三、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比较法分析 . 21 (一)主要国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状况 . 21 (二)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审视 . 25 四、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构架 . 31 (一)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机制 . 31 (二)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 41 (三)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 . 44 结 语 . 49 参考文献 . 50 致 谢 . 5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4 i 摘摘 要要 20 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侵权现象也日益增多。 环境侵权事故受害人之多、造成损害之大和侵权人认定难度之高,无论过去还 是现在都是有目共睹得。环境侵权事故发生后,如何及时有效的救济受害人, 是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核心,也是我国法律进步所面临的一大的问题。 本文通过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基本理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环 境侵权民事责任比较法分析和环境侵权救济制度架构四个部分对环境侵权民事 责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在第一部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基本理论中, 首先明确了环境侵权及其民事责任概念和特征,并指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法理 依据。环境侵权就是指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对环境施加了影响,造成环境要素在 一定范围内的异变,并因而对该区域内的主体的人身权、财产权及其附加权益 造成损害或有造成损害之虞的事实。环境侵权责任理论越来越注重责任人承担 与社会分担的和谐统一。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环境侵权民 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通过比较分析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几种归责原则, 指出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存在的不足,建议构建无过错责任为主的 责任制度,在实行惩罚性赔偿时实行过错原则的归责制度。第三部分通过比较 几个主要国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同时分析了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特 点和不足之处。 最后部分本文主要关注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架构,阐述了社会化救济的概 念、必要性和具体制度构建。环境侵权是以科技高度发展为背景产生的社会性 权益损害,其损害填补责任理论脱胎于传统民事责任理论,在责任个别化的基 础上形成了责任社会化的理论,根据责任社会化理论建立高度社会化的损害填 补机制,实现对环境侵权受害人的充分、及时救济,同时促进产业活动,实现 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全体制是基于福利国家、社会连带思想建立的损害填补制 度,环境侵权所生损害是社会性的权益损害,当然应该纳入社会安全体制。因 此环境侵权责任的社会化救济机制日益为各国环境侵权法所关注,并且不少国 家立法者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也取得了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本部分主要阐述了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财务保证制度和公共补偿制度。这 ii 些制度都具有分散和转嫁风险功能和保证受害者得到及时赔偿的功能。本章重 点解决这些制度在中国的法律背景中构建所面临的难点问题。本部分论述了环 境侵权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具体构建中的一些问题。精神 损害赔偿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从不同的角度规范环境责任赔偿数量。现在救 济制度的途径日益多样化,对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救济,我们也应该对救济 途径进行创新,实现多样化。 本文以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研究为题,在借鉴外国的环境侵权救济 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拓展研究视角,加深理论研究,对环境侵 权民事责任法律制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细致分析,希望能为我国的环境侵权法 制建设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关键词:环境侵权 民事责任 社会化 环境侵权救济 iii abstract since the 20th century,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grow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environmental torts increase every day around the world.environmental tort accident involves the victim much, creates the harm in a bigway, the right infringement person recognized the difficulty is high, regardless of the past now all is obvious to all.how prompt,reasonably, effectively relief victims, is the core of civil responsibility of environmental torts, after the environmental tort occers.it is also become a major problem confronted by china in the course of law development. the civil of li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tort is analyzed and expounded ststematically by the four parts, which are basic theoy of environmental tort, doertines of liability fixation in civil libailit of eniormnental tort, comparison of civil li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tort in china and abord and system foundation of environmental tort remedy. in the part 1-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tort civil liability, at first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know well the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nvironmental tort and civil liability and legal principle basis of civil li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tort.environmental tort is people have exerted effect to the environment in daily activity,bring about environment key element different 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 within certain range,bring about personal right, ownership of property and additional rights and interests to the subject damage fact.environment tort responsibility theory attaches more importance to the bearing of the responsibility people and the society. the part two focuses on the impuartion principle and important factors of civi li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tort. by comparing.several kinds imputation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 tort civil liability , point out the deficiency that our country environment tort civil liability there exists in imputation,suggestion structuring nothing fault responsibility that give first place to responsibility system, put fault into practice when putting pinitive reparation into practice the principle imputation system. the part three of a book passes comparatively main country environment tort civil liability, analyse our country environment right infringement civil liability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deficiency. final part main body of a book shows solicitude for environment tort mainly relieving the system frame, have set forth the concept , concrete system and necessity iv that socialization relieves. on the basis of the personalizing of the liability, the theory of the socializing of liability formed, in accordance of which,a highly socialized mechanism of compensation is established to provide the party injured by the environmental tort with sufficient and timely remedies as well as to promote industrial activities,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a compensation system that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welfare state, social associationism.since injuries arousing from environmental tort are caused by a violation against social interests, it should certainly enter into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is part has expounded mainly environment tort liability insurance system, financial affairs guarantee system and common back-off system.this system have the function dispersing and shifting the risk function and the guarantee sufferer getting the timely reparation.these system chapter priority has been resolved structures the what be confronted with difficult point problem in chinese law background. the environment tort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as been discussed spirit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system and punish reparation system a little problem in building build concretely. spirit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system and pinitive reparation system standard environment responsibility pays for quantity with different angles.the approach relieving system now diversifies gradually.relief to environment tort civil liability, we also ought to be innovative to the relieving approach, realize a diversification. with our country environment tort civil liability, system studies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for the problem.basising relieving legal system in the environment tort drawing the foreign country,keeping a foothold, opening up an exhibition studying a visual angle, deepening theory studying,legal system has carried out the meticulous analysis having a pertinency on environment tort civil liability.i hope that this can use up a little force for our country tort law improves. key words:environmental tort civil responsibility soeialization environmental tort remedy 引 言 1 引引 言言 每个人都是环境利益的客观受益者,真正的理性人应能动地维护和增进美 好的环境,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人只能是“有限理性” 。所以,人自身的行为 造成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等环境问题从古代到现代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1972 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明确规定:“人类有权 在一种能够过尊严的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 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 ”但 20 世 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光污染、 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等环境问题愈演愈烈,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 点。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 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甚至危害人类的生存条件。其中由人为原 因引起得环境污染或自然破坏成为次生环境问题,或称第二环境问题,环境立法 主要研究解决此类问题。自从工业革命引发第一代环境污染后,随着生产力和科 技的飞速进步,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就我国而言,目前的 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城市污染不断加重,并开始向农村蔓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导致了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而侵害他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传统的民法理 论特别是侵权行为法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由于传统的环境法是以义务规范 为主,对权利规定不是很明确,很难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建立社 会主义法制国家进程的加快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赋予人们更多的民 事权利就显得越发重要,以此更好地维护环境侵权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因环境污 染和环境破坏主要是因企业活动和人类自身生活所造成的,故世界各国多将其 看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类型。英美法上称为生活妨害;德国法上称为干扰侵害; 日本法上称为“公害” 。本文统一将这种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行为,称为环境 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环境侵权行为的间接性、持续性、潜伏性、 伴随性、主体的不平等性和损害后果的广泛性等特征,给传统侵权民事责任制 度提出了新的课题。这样修正传统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结合环境侵权行为特征, 构建与完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成为时代课题。 美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m.李柱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76.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2 长期以来,我国立法和法学理论研究上,关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概念并未 明确;环境侵权责任的法理依据不清;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存在 较大争议和环境侵权责任的实现困难。这些一方面给统一民法典的制定和法律 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带来困难,另一方不利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构 建和谐社会。因此,学界加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研究,构建与完善我国环境 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本文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相关概念;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法理依据和现 阶段其构成要件的变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结合美德等西方主要国家的 现状,分析了我国现行制度的不足。最后,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论述了几种新 制度,以解决环境侵权责任实现难的问题。笔者希望以此为我国环境保护和环 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做点贡献。 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分析 3 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分析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分析 (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1、法律语境中的环境侵权 要研究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对环境侵权这个概念不能不加以认真研究。 “这 种工作定义的方法,不仅在法学研究是必须得,而且在立法中也同样不可 或缺” 。比较两大法系的立法,在表达与“环境侵权损害”相近的含义时,英 美法系沿袭了“妨害行为”的概念;大陆法系的德国秉承了“干扰侵害”的概 念;法国则采“近邻妨害”来表述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对他人的干 扰性、妨害性的危害;日本立法则多用“公害”的术语。我国立法上使用的语 词一般为 “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 “环境污染损害” 和 “环境污染危害” 。 如 1989 年环境保护法第 24 条使用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一语词,1999 年修 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 41 条使用了“环境污染损害”这一语词,1997 年电 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 30 条第 2 款使用了“环境污染危害”这一词语。 但是“环境侵权”和“环境损害”等语词在我国现有立法中鲜有使用。我国民 法通则第 124 条中“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 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措辞其实质上也采纳了“环境污染损害”的表 达法。我国立法技术术语的上述使用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法学研究中学术术语和 研究课题的选择。于是,“环境侵害” 、 “环境侵权” 、 “环境损害(赔偿)”等概念 成为一组话题相同、内容相关、客体相交叉、因果相联、混扰相杂的环境法学 科语词。 环境侵权的实质内涵用词上我们学界只有主张“环境侵害”和“环境侵权” 两种争论。主要以陈泉生教授和吕忠梅教授为代表力主使用“环境侵害”概念。 他们认为侵害是一种不利益的事实状态,环境侵害的内涵比环境侵权更丰富,只 确定环境侵权的概念存在诸多弊端。现阶段人们的视界不再局限于环境的经济 价值,而是更多地关注其生态价值和精神价值。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 态环境的重视以及环境权理论的发展,环境侵权已不能涵盖其内涵,用环境侵 王明远.环境侵权的概念及特征辨析j.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从(13).法律出版社,2000:106.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4 害更对未来法律发展预留了空间。但曹明德教授认为,“环境侵权是侵权行为的 一种”,它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可以定义为“因为行为人污 染环境造成他人财产权、人格权以及环境权受到损害,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一 种特殊侵权行为” 。张梓太教授认为“环境侵权”这一概念“更能揭示环境污 染和环境破坏致人损害问题之实质”,且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立法用语习惯和司法 实践,使用环境侵权这一概念更便于和传统侵权行为制度相衔接”,更符合 习惯,因而较使用“环境损害”或“环境侵害”更为妥当。笔者认为纯粹争论 措词的优劣意义不大,我国学术理论使用的概念受立法影响很大。现阶段我国 学界应该对环境侵权中的下位概念界定和责任的实现多下功夫才是正理,环境 侵权和环境侵害是在不同得语境中使用得,环境侵权更适合法律语境而环境侵 害更适合社会学领域。 多数学者都认为环境侵权的客体是一种权利束,不是单一的权利。这也是 现在新型侵权行为的显著特征。就侵害客体而言,多数学者认为应包括他人的 财产权、人身权和环境权,也有学者认为还应包括公共财产和他人的人身、财 产。显然,将财产权、人身权作为环境侵权的客体,自应是无任何争议。但是, 将环境权作为侵害客体之一,由于其内容、法律性质等在理论和法律实务中存 在很大争议,因此疑点和困难颇多。王明远教授认为环境权具有公权和私权的 双重特性,其中的通风权和采光权等私权性最强,应受环境侵权涵盖,而清洁 空气权等,加害人和受害人往往难以确定,公权性最强,仅受环境法等公法的 保护。环境侵权的客体到底含不含环境权是学界的一个争议。笔者认为各种涉 及以环境要素为媒介完成的侵权主要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侵犯私益的 环境侵权,其危害性相对较小,本质上就是民事侵权,这种侵权类型具体包含侵 害单个体权益的环境侵权和侵害多数人权益的公益性环境侵权,我们通过完善 现行的民事救济制度基本上可以满足解决这个层次的侵权;第二层次,就是侵 害环境权, “其侵犯全人类利益的环境侵权,已经超出了传统侵权法的范畴,涉及 多数人的利益,其危害性越来越大,需要综合不同的法律共同调整。 ” 这类种层 次上的侵权是有着很大不同的,主要体现为: (1)前者的客体主要为财产权和 曹明德.环境侵权法m.法律出版社,2000:195-196. 吴继刚.环境侵权的类型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6). 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分析 5 人身权,后者为环境权,环境权是一种新型的权利;(2)权利主体上前者特定人 或特定一群人的人身权、 财产权遭受侵害的具体当事人,后者是不特定公众; (3) 救济的法律依据上前者主要依据私法救济,后者却靠社会法和公法救济; (4) 救济的利益归属上, “前者一般是赔偿金,归原告所有,后者一般是恢复环境的经 费,归公众所有。 ” “环境权是自然人享有适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的法 律权利。 ” 侵害环境权是对生态功能的损害,比如表现为全球的温室效应、土 地沙化和臭氧层空洞加大等等这样一些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不可逆转或 难以逆转的情形才属于侵害环境权。 “而对于被学界普遍识别为环境权内容 日照权、通风权、宁静权、清洁水权、清洁空气权、景观权等的侵犯,并不一 概构成侵害环境权。比如一次性的无毒烟尘污染、对特定水域的污染、对房前 屋后花草树木的破坏等等,并没有造成或可能造成对“环境生态功能”的损害, 就只是对人身权、财产权的侵犯。 ”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环境侵权的客体不 包含涉及不特定人群的环境权,正如学者邹雄说主张那样应该用环境侵权和侵 害环境权两个概念区分之。 基于上述讨论和认识,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其侵权表 现形式是多样性的。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只救济法律明文规定的权利,一些前 瞻性的权利在没上升为法律的具体条文时一般不予救济。因此我们在理论研究 和立法用语上要仔细筛选。笔者结合学界的观点认为环境侵权就是指人们在日 常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得对环境施加了影响,造成环境要素在一定范围内的异变, 并因而对该区域内的主体的人身权、财产权及其附加权益造成损害或有造成损 害之虞的事实。 2、法律语境中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 世界各国对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内涵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英美法中,将直 接或者间接地干扰他人享有或利用土地等权益的行为,统称为生活妨害,并就 其“分为以私法上的损害赔偿为中心的对私人生活的妨害和公法上的以刑罚处 罚为中心的对公众生活的妨害。 ” 这里的前者更接近我们所论述的环境侵权民 邹雄.论环境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邹雄.环境权新论j.东南学术. 2005(3). 邹雄.论环境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罗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概念辨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6 事责任中的环境侵权行为。在英美法上,对私人生活的妨害是侵权行为的一种。 1939 年,美国法律协会在侵权法重述第 882 条中规定:“在满足以下要件的 场合,加害人应承担损害赔偿诉讼上的责任:(l)妨害受害人对其土地的使用或 占有,以及财产权和其他特权;(2)该侵害实际存在;(3)加害人的行为是侵害法 上的原因;(4)侵害是故意的并且不合理的;或者虽无故意, 但存在过失、 不注意; 或者由于存在非常危险的行为而根据特别责任规则可以提起其他诉讼的情形。 ” 德国与之类似的概念称为干扰侵害。德国民法第 906 条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主 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主体对来自近邻的煤气、蒸汽、烟气、臭气、煤烟、 热气、噪声、振动等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容忍义务。另一方面,德国民法 906 条 也规定了容忍的条件,即超过容忍限制条件的情形,对此遭受损害的所有者, 可以提起请求停止侵害的诉讼(除去侵害、停止妨害)。在日本,人们更习惯用 公害来称环境侵权行为。目前,公害已成为日本侵权行为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 “对公害这种侵权行为,受害人除了可以基于日本民法第 709 条的规定,请求 加害人承担损害赔偿民事责任之外,日本的判例和学说,也承认了加害人的侵 害排除之民事责任” 。 我国法学界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概念进行了具体分析,由此存在着两种观 点。一种认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包含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比如环境侵权民事 责任是“公民或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造成受害人人身或财产损失而应承担 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仅指污染环 境的民事责任。直接主张, “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民事责任” 。 民法通则第 124 条和环境保护法第 6 条、第 24 条、第 41 条、第 44 条 等有关规定的不一致,造成了学界的不同认识。我国法律的学者受立法者的用 语影响较大,这也从某种层度上也说明了我国学术少了点独立性,常常只是对 已立法律条文的解读。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是“侵权法里的一个新问题,它是社 会经济发展的伴随物”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究竟是仅指污染环境,还是包含污 染环境和破坏环境两方面,那要具体分析下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两者的联系。 远藤浩等编.民法(7)m(日文版),1996:120. 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6. 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74. 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大出版社 4 月重排版,2003:46. 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分析 7 “严重的环境污染可以导致生物死亡从而破坏生态平衡,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而自然环境的破坏则降低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加剧了污染的程度” 。所以两者 具有一定层度的复合效应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催化。如果从狭义出发,将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仅仅理解为污染环境的侵权行为所造成的责任,则实质上 是割裂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二者之间的固有联系,不利于探索解决人为原因 所致的环境问题,而且,还不利于科学处理因此而产生侵害他人合法权利和法 益的侵权民事责任。而从广义角度理解环境侵权行为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更 符合环境侵权问题的本质特征,更为科学合理,更有利于从实质上把握环境侵 权行为及其责任,防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行为的产生,及时救济环境受害人。 因此在探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时,应该根据人为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以及环境 侵权行为的特征,把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应该理解包括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两方 面所造成的损害。所以笔者认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是指因人为的活动,致使 污染环境和其他破坏环境的行为发生,并因此而造成或可能造成他人生命、身 体健康、财产乃至环境权益等损害,由此行为人所应当承担以损害赔偿、防止 损害和消除妨碍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事责任。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利益衡量 机制被广泛运用。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中受害人所受损害的利益常常要与加害 人行为的社会效益相比较,从而决定加害人的责任及其责任形式。 (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重构动因的重构动因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发达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而发达起来的,正如 任何事物的出现、发展和消灭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性和合理性一样。同样,环境 侵权民事责任日益重要也有着自己的法律动因,也是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社会的需求才是任何学术理论兴起和繁荣的雨露。本文笔者选择了几个角度对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法理依据进行探索和分析。 1、现行民法理论制度解决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力不从心 环境侵权不同于一般侵权行为,由于环境侵权的价值性客观上需要运用利 益衡量原则等一些不同于传统的侵权行为的特点,因而环境侵权的民事救济理 论应当有别于传统侵权责任制度原理,要对传统民事责任制度加以修正和改造, 吕忠梅.环境法m.法律出版社,1997:98.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8 从而成就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发达。 (1)传统的私法自治的民法原理不完全适应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 私法自治将民事关系视为纯粹的私人关系,在价值规律的指引下,市场中 由于外部不经济性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 ,私主体的绝对契约自由引起和加剧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当事人的交易也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影响,并不只 涉及交易人的利益。因此,固守传统的私法自治原则只会使环境污染和破坏雪 上加霜。根据所有权绝对原则,所有人权利的行使是不受限制的,极易导致滥 用所有权而对他人的环境权益及其他权益造成侵害,尤以利用土地从事污染性 生产者为甚。从理论上讲,所有权绝对原则意味着所有权为绝对支配权,排斥一 切干预,所有权的客体只能是人能够控制和支配之物。同时,对无主物所有权的 取得实行先占原则,先占者可以无偿使用并经过一定时效取得所有权。而大气、 河川、森林、野生动植物则属于无主物,任何他人不能对先占人主张权利,也无 权对与自己无关的财产提出权利要求。据此,这种所有权保护原则对环境侵权责 任法领域是难以适用的。 (2)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特殊的法律特征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具有自己特有的特征,传统的民事侵权责任制 度主要调整的是一种违法责任,而环境侵权常常是一种在不违反现行法律制度 的一种侵权,即“环境侵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适法侵权 ” 。如果我们完全 按照传统的归责制度,那么很难能解决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实现问题。违法 要件一般被学界认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不可或缺的,但是违法要件是否是环 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呢, 学界存在较大争议。 我们立法上也规定的不一致,民 法通则和环境保护法之间就存在不少争议冲突。另外,在免责事由方面 无论是学界还是立法上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传统侵权责任的承担形式不利于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实现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形式各国各异。大陆法系国家的环境侵权责任方式虽然 坚持损害赔偿与排除侵害并重原则,但是排除侵害在法律适用上比损害赔偿的 构成要件要严格得多。英美法系国家的环境侵权责任方式经历了从排除侵害到 损害赔偿及两者并重的发展过程。我国现行法律中对环境侵权责任形式规定的 江必新,刘润华.论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立法完善以民法的社会化为视角j.求索.2008(1). 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分析 9 比较零乱并且不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第 41 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 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 民法通则 第 134 条规定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与赔偿损失”等。 这些责任形式不适应环境侵权责任的实现。由于环境侵权是新兴的一种侵权行 为,其需要制度上改进和创新,比如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财务担保制度和 财政补偿,但这些制度在我国法律中很少涉及。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一般损失数 量大,面积广,我国现行制度缺少上述的制度,常常造成受害人的损失得不到 补偿或行为人又承担了过重责任。 2、法哲学思想从传统注重个人责任向现代注重社会责任过渡 可以说整个传统法学体系都是建立在以古罗马市民精神为基础得法哲学基 础上得。市民精神强调人本主义,将个人从集体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以对个人 权利的保护代替集体的福利的关怀。这对于古代人类的进步积极作用不可替代, 对于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行作用巨大。但是,市民精神以现在的社会环境 来审视乃存在着不少问题。市民精神假定人都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每个人都 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断者。法学家“基于对人的理性的认识,更是创造了高度 “理性”化的概念法学。 ” 但事实人类并不是完全的理性的,人类已有知识的 使用都具有条件性,许多假设都是非理性的。人类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每 个人对自己利益的判断取决于他对自己、社会和自然的认识。人要是对自己得 利益做出最佳选择必须具备信息完备、信息共享和对利益的自身认识。利益具 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人类由于认识和生理等原因常常偏重短期利益,忽视长 期的利益。人类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看易失去理性。现代人类越来越交往密切, 问题已经越来越不是一个人或一国所能解决得。现代法哲学从人类整体的生存 和进步出发强调主体得社会责任。强调社会责任并不是对个体得禁锢,而是注 重个体权利和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环境侵权责任的解决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需要以注重社会责任的新法哲学为基础缔造环境侵权责任法。 3、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催化了环境侵权的 研究 追求高品质生活是人类的永恒主题,这就需要优良的环境和丰裕的物质条 王卫国.论经济法与现代经济法制c.1999 年司法部部属院校经济法本科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10 件。经济和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促进而当这些条件被破坏时两者又相互破 坏。一方面,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环 境的支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为人类经济发展输送原料和能 源,是经济发展的生态条件。环境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能有效的消除人类经 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同时,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保护具有反作用。只有经济 得到充分发展,才可能有足够的财力去采取有力举措预防、治理环境污染和维 护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 生活环境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环境保护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程度越来 越浓,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环境的保护。因此,只要人类对环境进行合理利 用与保护,就能保持经济发展而又不会破坏环境。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资源 的有限性和环境自净能力的限制,如果经济活动对资源肆无忌惮地开采或使用, 使环境的资源再生能力受到破坏,或向环境毫无节制的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 自净能力,则必然影响到经济的正常发展,最终会延缓社会进步和人类的精神 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提高。如果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人们缺少资金和技术设备, 不得不任由环境污染和破坏蔓延,而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进一步加剧,势必导致 经济发展水平的更加落后,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 相成,相互促进的。理论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协调好了,则两者向 良性发展。但是在现实中,这两者发生矛盾是经常现象。人们在个体化的经济 活动中往往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根本原则,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 但另一方面,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又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问题,造成生产者增加环境保护方面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减少,致使以环境为代 价换经济的发展。如此以来,在一定时期能可以加速经济的发展,但从远景看 这必将造成环境的恶化,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人类在 环境恶化后再来治理环境,那增加经济成本,反过来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处理不好造成环境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追求经济 利益,对资源与环境过度开采与破坏,造成臭氧层空洞、大气污染、草原退化、 温室效应、酸雨频繁、水土流失、森林急剧减少、沙漠急剧扩大、珍稀动植物 灭绝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恩格斯曾言: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 一、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理论分析 11 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 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取消了” 。 在如何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现实矛盾的问题上,学界出现了很多论 点。罗马俱乐部学者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提出“零的增长”理论,主张为 了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予以全面的限制。西方的技术乐 观流派认为, “环境问题仅仅是技术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最高价格机制或财政 经济政策完全可以解决” 。显然,两种观点都有偏颇之处,前者违背了人类社 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视为不可调和,以完全 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来保护环境,不符当前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预测试题(综合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8月广东广州市第十八中学招聘编外聘用制专任教师8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羊肉行业消费金融产品创新与分期支付市场及资产证券化报告
- 2025-2030羊肉内脏制品精深加工技术突破与药用价值开发前景
- 2025-2030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政策分析及技术路线与市场化融资报告
- 2025-2030矿泉水行业品牌溢价与定价策略分析
- 2025山东济宁山东水泊梁山城建投资有限公司涉粮企业招聘会计人员3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北沧州市博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招聘7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8月广东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光明分局招聘一般专干1人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西吉安吉水县面向县外选调高中教师37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金字塔的建筑特点
- 特警业务知识考试题库200题(含各题型)
- 公司返工申请单
- 热压机说明书范文
- 企业创新体系建设课件
- 全文《中国式现代化》PPT
- 园林绿化景观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 Britax宝得适百代适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推车婴童用品全线产品介绍
- 10kV高压开关柜验收规范标准详
- 英才学院《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件07振动的测试
- 生药学-绪论-第一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