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6课 第2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1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6课 第2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2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6课 第2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3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6课 第2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4页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6课 第2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 政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必修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二单元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单元 第2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二单元 一 真理是客观的1 含义 真理是标志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面前 主观同客观 客观性 人人平等 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吗 1 真理作为正确认识 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是有用的 2 有用 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 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 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是错误的 二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 真理都是 的 任何真理超出了自己的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 2 真理都是 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有条件 谬误 具体 三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 认识具有反复性 1 从认识的 来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 观点 方法 知识水平 思维能力 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2 从认识的 来看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3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再从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主体 客体 实践到认识 认识到实践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 是不断发展的 3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而是一种 或 4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社会实践 波浪式前进 螺旋式上升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真理不断发展 真理中包含错误的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真理 这正体现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但不能由此认为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错误的内容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已经确定的真理 在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下 永远是真理 1 教材p46 探究问题 提示 1 詹姆士关于真理的两种说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强调以客观评价标准来判断真理 因而是正确的 后者以主观需要为唯一评价标准 是片面的 它错在把是否有用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 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 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 因而是 有用的 但 有用的 却不一定是真理 2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因此 只有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 3 由于人们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不同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因而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而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的说法是正确的 2 教材p47 探究问题 提示 1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欧几里得的定理也只有在同一平面内才能成为真理 因此 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不是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是真理 而是表明真理是有条件的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随着近代航海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化 人们终于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3 教材p48 探究问题1 提示 1 对待指导实践遭遇失败的已经获得的认识 应该认真反思 仔细辨别 首先分析实践过程是否存在操作性问题 然后分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 是否全面深入 对于后果 我们应以已获得的正确认识为基础 积极研究探索 在实践基础上发展和深化认识 2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因此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 应该鼓起勇气 再接再厉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克服困难 走向胜利 绝不能知难而退 怨天尤人 4 教材p48 探究问题2 提示 人们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 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 人的认识能力必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随着认识工具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 从而对火星获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探究点一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与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是否说明真理是不确定的 答案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有其合理性 由于人们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不同 知识结构 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所以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不正确 因为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 不存在反映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相互矛盾的真理 2 怎样理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 1 具体的统一 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的实际 不同事物是有差别的 从具体的 不同 之处的实际出发 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 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 2 历史的统一 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 或叫变化了的实际 同一个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况 只有从随时变化了的情况出发 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 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探究点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3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 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试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 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所以我们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4 判断 1 真理的客观性 就是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3 真理再向前迈一步 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4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所以真理是绝对的 永恒的 5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因而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6 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答案 1 2 3 4 5 6 2014 全国新课标 22 2013年8月 十万个为什么 第六版出版 开放性 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 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 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 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 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 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是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 在一些复杂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 是因为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 往往要经历克服原有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的过程 符合题意 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见仁见智 但总有一个认识是真理 说法错误 已经确定的真理不会被推翻 它只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说法错误 答案 a 2014 北京 27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讲 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 两座山 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 二是既要金山银山 也要保住绿水青山 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 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认识的特点 某地对 两座山 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说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经过实践与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符合题意 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错误 认识过程是波浪式前进 螺旋式上升 不是圆圈式循环 错误 答案 d 2014 山东 35 19世纪 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0世纪初 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0世纪30年代 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原子和中子构成 现在 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 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 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题意 依据知识排除错误 材料中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体现的是真理的发展过程 c正确符合题意 b d说法错误 排除 材料中未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不合题意 故应选c 答案 c 2014 浙江 30 不久前 研究人员发现 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 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 此前 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未成年阶段 且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表明 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回答本题关键要明确真理不具有反复性 题干表明 人们通过实验对小鼠辨别音高能力的认识又有了提高 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符合题意 故选d项 错误 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 错误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不具有反复性 答案 d 2013 新课标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 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 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 bbs gdp 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有的人反对 有的人支持 反对 现代汉语词典 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 很是惹眼 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 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 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 再国际化 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 现代汉语词典 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 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 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 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 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 现代汉语词典 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 结合材料 运用认识论知识 说明 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2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 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解析 第 1 问考察认识论 有一定难度 应结合以下知识点回答 真理是有条件的 具体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第 2 问属于开放性题目 不能局限在课本里 答案 1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讨论 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 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 克服认识的片面性 促进认识的发展 2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 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 避免语言粗暴 行为过激 勇于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本框题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其中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以主观题考查的可能性较大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得益于人对自然 社会和思维等各个方面的认识 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 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本知识点易结合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等事例展开说明 1 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毛泽东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同样题为 咏梅 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和味道却各异其趣 这说明 a 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b 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 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c 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 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d 受主客观条件限制 认识具有有限性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要展现的是不同人对梅花的不同看法 选b a c表达错误 d与材料无关 2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 天圆地方 圆球体 扁球体 和 不规则扁球体 的漫长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体现的哲理是 a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 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 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 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认识的发展问题 在能力上要求具有对不同知识的识别能力 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提取材料的中心意思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 这说明认识是一个经历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的过程 故b正确 a项错在 抛弃 二字上 对同一确定对象只有一个真理性认识 故d错误 c虽然正确 但材料讲的是认识发展过程而非意识的变化 故c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3 德国思想家 文学家莱辛说 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 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之所以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 是因为 a 真理是绝对的 永恒的b 真理与谬误是截然不同的c 真理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d 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真理的特点 a项说法错误 真理是相对的 b 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4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 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 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 墨经 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 但没有人问 光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往往强调 用 能管用就好了 止步于应用 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 理论思维 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 这启示我们 a 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b 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c 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d 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认识 题干中强调 用 而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 理论思维 说明不注重形成科学的认识即真理 没有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b符合题意 a c d均与题意不符 5 以前 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 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 在高温 高压 剧毒 缺氧的环境里 仍然存在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