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岳麓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九流十家 所谓 百家 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 所谓 争鸣 指当时代表各阶层 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 发表自己的见解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一 百家争鸣 的含义 诸子集成 书影 这一整套 诸子集成 于1935年编辑出版 蔡元培题笺 囊括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墨子 晏子 管子 商鞅 孙子 韩非子等 诸子之精粹合成一书 导入 返回 返回 二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经济 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 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政治 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思想 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冲击 一批士人四处游学 讲学 促进了文化觉醒 读一读想一想 阅读 导言 和 阅读与思考 概括出现 百家争鸣 局面的社会背景 三 百家争鸣的表现 春秋时期 孔子与老子为代表 一 孟子 荀子与儒家1 孟子 1 生平简介战国时期儒家的著名思想家 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著作有 孟子 1 仁政 核心 重民 三件宝 诸侯之宝三 土地 人民 政事 民心 民众支持率 宝珠玉者 殃必及身 民贵君轻2 人性论 性善论3 个人修养和义利观 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 舍生取义 2 学说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3 历史影响a 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学说b 孟子 在唐后成为儒学经典 位列 四书 之一c 孟子被后世尊为 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2 荀子 哲学思想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朴素的唯物思想 人性论 性恶论 政治思想 礼法并施 2 学说 3 地位和影响 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被认为是 异端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对中国哲学有深远影响 孔子 孟子 荀子的思想异同 爱人仁政仁义 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二 墨子与墨家1 墨子简介墨家学派创始人 著 墨子 组织严密 成员称为墨者 领导人称为巨子 墨者的行动必须遵从巨子的指挥 是侠客的渊源 二 墨子与墨家1 墨子简介2 墨子思想 1 主张 兼爱 非攻 兼爱 与孔子的 仁 对比 非攻 是反对战国时期不义的兼并战争 主张各国和平共处 2 提倡 尚力 主张 节用 节葬 强调生产劳动 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二 墨子与墨家1 墨子简介2 墨子思想3 历史影响 1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 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 一度成为显学 也曾经被其它学派广泛吸收征引 2 战国以后 不再受人们重视 三 庄子与道家1 庄子简介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著 庄子 与老子合称为老庄 2 庄子的主要思想 1 齐物 即万物齐一 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 没有区别 2 逍遥观 含义 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 超然的态度 途径 无所恃 3 天与人 不相胜 人必须服从自然规律 巧者劳 智者忧 无能者 无所求 蔬食者遨游 泛若不系之舟 四 韩非与法家1 韩非子简介韩国人 战国后期思想家 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家 由儒家和道家分化发展而来 韩非在法家两派的基础上吸收荀子的某些思想 构建了一整套法 术 势相结合的君主集权理论 秦始皇推崇的 韩非子 法 法律 术 权术 势 权威 处理政事的基础 君主控御群臣的工具 君主的 筋力 法 术 势三者不可分离 势是法和术的前提 法是要求臣下必须遵守的 术是君主时刻不能离开的 1 法 术 势结合 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 主张变法革新 2 韩非的主要思想 3 历史地位 1 在当时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 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主张以法为本 强调轻罪重刑 管仲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儒家强调德治 为政以德 强调仁政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孙武所著 春秋时期 8世纪传入日本 18世纪传入欧洲 已翻译成29种文字 包括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其最高境界为 不战而驱人之兵 1991年 海湾战争期间 美军陆战队官员人手一本 孙子兵法 可以说是中国阴谋诡计大全 兵家 五 孙膑与兵家孙膑 其军事思想被编为 孙膑兵法 一书 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 要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形势 重视人的作用 六 百家争鸣的影响 1 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 在经济 政治 法律 哲学 军事 文艺 自然科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 儒家思想 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 仁 和道德准则 礼 3 道家学说 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道 辩证法 无为 4 法家思想 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5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 仁政 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 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 非攻 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庄子的天与人 不相胜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如何遏制上课讲话的行为 儒家 这是品德问题 主张思想教育法家 这是违纪行为 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 这是无意识的 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 推崇 人治 德治 即治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