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8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ppt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8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ppt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8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ppt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8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ppt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8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模块文化史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理教材 基础化 析考点 重点化 第28讲 百家争鸣 和汉代儒学 赢高考 经典化 对应学生用书p135 理教材 基础化 习要点夯基础 一 百家争鸣1 早期儒学 1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大批思想家相互争辩 相互学习的局面 2 儒学思想 仁 礼乐文明 政治 有教无类 儒家 仁政 君轻民贵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礼 2 其他学派 道 小国寡民 自然 精神自由 天道 齐物 世卿世禄 耕战 井田制 中央集权 君主集权 奖励耕战 专制主义 法治 兼相爱 尚贤 逻辑学 春秋战国时期政局动荡 诸子百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对社会提出不同的主张 其中道家 儒家 墨家的主张均有利于社会和谐 但道家主张 无为 儒家重视 人为 儒墨两家均有 爱人 主张 但阶级属性不一样 儒家代表的是统治阶级 所主张的爱有阶级差别 墨家代表的是平民 所主张的爱是无等级差别的爱 二 汉代儒学1 焚书坑儒 批判 1 背景 秦朝建立了 政治体制 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 批评时政 的焚书建议得到 的采纳 2 影响 焚书坑儒 是 上的浩劫 文化氛围转为死气沉沉 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专制主义 儒家经典 李斯 秦始皇 中国文化史 2 罢黜百家 1 背景 局面得到巩固 政体大体定型 以 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2 过程 汉武帝初年 起用儒学之士 董仲舒建议皇帝 实践 等 董仲舒的 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汉武帝时代 完成了 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大一统 专制主义 汉民族 倡导儒学 德政 一统 罢黜百家 3 评价 消极影响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 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积极影响 汉王朝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对于民族 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平等竞争 历史文化 3 太学的出现 1 性质 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 2 意义 是儒学教育 和 的标志 带动了 积极向学的风气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改变了权贵 的情形 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官立学校 官方化 制度化 民间 垄断官位 4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 有利于中国 政治体制的稳固 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 的工具 2 使整个 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3 导致从事 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专制主义 臣民 知识阶层 科学技术 儒家从创立到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史实说明 任何一种思想只有与时俱进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使其适应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是儒家思想能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重要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p136 析考点 重点化 抓重点重技法 1 社会原因 1 在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 在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诸侯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 各种力量争衡 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3 在阶级关系上 士 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 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 在思想文化上 学术逐渐下移 从 学在官府 发展到 学在民间 出现了私人讲学 2 意义 1 在 百家争鸣 的过程中 各家学派互相诘难 批驳 又彼此吸收 融合 终于形成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 2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3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 2013 汕头模拟 小明看到一则连环漫画 具体内容如下 你认为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 孟子b 荀子c 庄子d 墨子 解析 孟子主张人 性本善 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主张通过教育和礼仪来扩充善性 与图中内容相符 荀子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 与漫画内容不符 b错误 图中内容体现不出庄子 墨子的思想主张 c d错误 故选a 答案 a 1 背景 1 汉武帝统治时期 社会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 从政治上和思想上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2 新儒学的 春秋大一统 思想和君臣伦理更适合汉武帝时期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3 加强思想统治有利于加强政治统一 2 特点 1 新儒学增加了 大一统 思想 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 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2 先秦儒学宣扬的 礼 仁 仁政 民本 思想被新儒学继承 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3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神化皇权 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3 影响 1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局面的形成 结束了战国以来各种学派相互争鸣的局面 儒学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 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2 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大一统局面 对维护上升时期的封建统治有积极作用 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 但是儒学独尊的局面 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创新 其提出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既是一种封建文化专制政策 又是一种治国思想 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因而得到了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使儒家思想地位逐渐取得独尊 2 2013 福建卷 春秋繁露 曰 大富则骄 大贫则忧 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 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 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 故易治也 在此 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解析 b c两项均只讲一方面 不足以全面概括董仲舒的治国理念 d项 均贫富 的主张属于农民阶级思想 而董仲舒是地主阶级的代表 由 上下相安 故易治也 可知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为a项 答案 a 易错点1 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孔孟儒家思想中的 民本 思想与现代民主的本质是不同的 古代儒家思想中的 民本 思想是以维护 君 为中心 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 同时也要注意荀子思想的特点是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 是改造了的儒家思想 易错点2 孟子的 仁政 不是对孔子 仁 的简单继承 孔子的 仁 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 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 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 仁学 思想出发 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 即是 仁政 易错点3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董仲舒的新儒学既是对先秦 仁政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又是对先秦儒学的新改造 形成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儒学体系 2014 山东德州武城二中测试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及其学说 的评价 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 崇功利 尚干涉 巩固君权 抑制民权 苏渊雷 b 人对自然只能任 顺从 和法 效法 不能违背它 范文澜 c 同情公室 反对私门 一味开倒车 郭沫若 d 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 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 梁启超 易错分析 通过分析选项信息可知 b项是对道家思想的认识 老子提倡清静无为 强调顺应自然 主张 无为而治 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