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3课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3课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3课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3课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3课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3课 新知预习 巧设计 名师课堂 一点通 高频考点 巧解密 课后习题解答 创新演练 大冲关 主旨概括 本单元与第一单元共同勾画出了古代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脉络 相对第一单元侧重介绍外国的改革 本单元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几次典型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 促进社会成功转型的商鞅变法 实现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孝文帝改革 封建社会富国强兵的王安石变法 实现政体更新 促进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忽必烈改制 以整顿吏治和税制为中心的张居正改革 学法指导 1 要注意客观全面地评价中国古代重要的改革 坚持以能否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能否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标准来评价 而不能单纯地从其结果是成功或失败来下定论 2 要注意把握改革原因 本质上的一致性和具体表现上的多样性 中国古代改革具体背景迥异 但其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 要注意中国古代改革的复杂性 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 必然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而呈现复杂性的特点 这使改革之路曲折而又艰难 4 要注意决定改革成败因素的多样性 主要包括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改革与反改革势力间的力量对比 改革方针策略是否得当 改革家个人因素等 要注意运用政治 地理 语文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 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 一 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1 政治上进入春秋时期 诸侯势力逐渐强大 周天子失去了 的地位 到了战国 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2 经济上随着的使用 生产力大大提高 私田越来越多 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天下共主 宗法分封 铁器牛耕 3 阶级上日益壮大 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发展地主经济 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 4 军事上诸侯打着 尊王攘夷 的口号进行兼并战争 各国君主也想在争霸中求得生存 进而成为霸主 因此 以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相继发生了 新兴地主阶层 富国强兵 二 管仲改革1 内容实行 即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2 实质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3 评价 1 进步性 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客观上加速了的瓦解 2 局限性 未能触及到 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 相地而衰征 井田制 上层建筑 三 魏文侯变法1 变法内容和影响 尽地力 法治 2 战国时期变法的影响 1 变法一定程度上瓦解了的统治秩序 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 2 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 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宗法贵族 中央集权 特别关注 战国时期变法与春秋时期改革不同 其原因是经过春秋时期的改革 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政治势力越来越大 各诸侯国为了实现富国强兵而顺应地主阶级的要求废除世卿世禄制 发展封建经济 一 管仲改革和李悝变法的异同点是什么 1 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 a 废除了世卿世禄制b 废除了井田制c 破坏了井田制d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比较能力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 尽管两次改革在具体内容上有很大区别 但二者均破坏了井田制 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答案 c 二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出现变法的原因和特点有哪些 1 原因 1 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进一步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也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 2 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 为了在战争中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 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变法 2 春秋改革特点 1 春秋时期各国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其特点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2 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 没能触及上层建筑 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 3 战国变法特点 1 废除世卿世禄制是战国变法的根本任务 2 战国变法更为彻底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 强化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 3 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 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 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解析 变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 即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答案 b 示例 改革措施是改革指导思想的体现 在课堂讨论中 老师展示了下列三幅图片 同学们就管仲 李悝 吴起三位改革家的思想派别产生浓厚兴趣 将他们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对号入座 各执己见 讨论得非常热烈 学生甲认为管仲 李悝 吴起 法家代表 学生乙说 吴起是兵家的代表 老师布置你做发言记录 请你将他们的陈述摘要展示 1 学生甲分别结合三次改革的措施和法家思想的特点做了说明 2 学生乙论证了吴起是兵家代表的理由 他的发言应是 解析 结合三次改革的具体措施 对应诸子百家中法家 兵家的主要思想主张予以论证 答案 1 管仲 李悝 吴起 法家代表 管仲对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 实行 相地而衰征 李悝主张改变世卿世禄制度 号召大家铲除井田的疆界 强调法治的作用并制定 法经 吴起大胆进行军事改革 这些措施都体现了他们反对保守思想 主张锐意改革 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发展而变化 既不能复古倒退 也不能因循守旧 这些属于法家思想的特征 2 吴起 兵家 吴起创建一支强大的军队 武卒 强化军事训练 体现了他们强调国家和军队内部协调统一 军队必须严格执行命令 重视军队的素质和作战技能 这属于兵家思想的特征 探究示例 材料一公元前720年 周平王死 因为随葬品不足 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求赙 助葬费用 以后周桓王还向鲁国求过车 材料二郑庄公 前757 前701 名寤生 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 在位32年 曾平定其弟共叔段叛乱 继武公为周平王卿士 联合齐 鲁战败宋 卫 并灭许国 在中原形成霸主地位 后因周桓王免其职而与周作战 击败周师 射伤周王 材料三 材料四 画野分民乱井田 百王礼乐散寒烟 元朝陈采正 管子 诗材料五 上图为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及其图案展开效果图 其中每面有三层图画 每层又分左右两个图景 第二层左图是一幅宴乐武舞图像 右图为弋射和习射图 第三层左为攻防图 右为水战图 问题生成 1 归纳材料一 二 三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并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一 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材料四反映的管仲改革的作用有哪些 3 材料五中图片反映了战国时代社会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并分析战国时代的变法改革与这一特点有着怎样的关系 探究思路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理解图文材料 同时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 第 1 问关键要会分析材料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材料三与材料一 二的联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第 2 问材料四反映了管仲改革客观上促进了井田制和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促进了当时的社会转型 第 3 问材料五中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图案反映战国时期崇尚武力 战争频繁的局面 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旨在富国强兵 在争霸战争中取胜 尝试解答 1 时代特征 周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诸侯不尊天子 周天子失去 天下共主 的地位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铁器 牛耕使用 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内在联系 正是由于在铁器 牛耕使用 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过程中 各诸侯国之间 诸侯国与周王室之间实力发展不平衡 所以才导致材料一 二中周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的结果 2 管仲改革客观上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3 显著特点是战争频繁 面对诸侯争霸 战争不断的时代 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 发展封建经济 才能富国强兵 只有实现富国强兵 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 对外争霸取胜的目的 一 解析与探究提示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 权力下移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制趋于瓦解 变化 当时的社会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大变革时期 意义 有利于新兴地主阶层参与政权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二 自我测评1 提示 转型 面临着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 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经济上 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制确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