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同步辅导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同步辅导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同步辅导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同步辅导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同步辅导与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了解19世纪后半叶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基本主张 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中体西用 思想 1 形成背景 1 鸦片战争后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强劲 2 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 提出 的具体主张 3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兴起 2 基本含义 坚持以中国政治制度和儒家的 为治国之本 在这一前提下 再学习利用西方近代在 等领域先进的东西 3 代表人物 冯桂芬 郑观应 劝学篇 成为当时论述 中体西用 思想的代表作 4 实践及效果 和清末 都是以 中体西用 为指导思想 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师夷长技以制夷 伦常名教 科技文教 张之洞 洋务运动 新政 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1 地主阶级顽固派和洋务派 主张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和 反对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2 早期维新派 开始超越 的界限 宣传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甚至有人希望在中国实行 具备了一定的民主政治思想 3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 1 加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宣传 2 呼吁中国要学习借鉴 实行 3 主张在中国实行 1 纲常名教2 中体西用议会制度3 2 变政 3 君主立宪制 4 资产阶级革命派 1 推崇和学习西方的 制 2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以 为思想武器 掀起鼓吹反清革命的热潮 3 宋教仁对西方 特别关注 为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和实行议会政治绘制了蓝图 4 孙中山把学习西方民主政治与中国实际结合 设想在中国同时进行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 和解决民生主义问题的 温馨提示 无论是抵抗派还是洋务派 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 其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 也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两者并没有本质区别 民主共和 西方民主 议会政治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1 中体西用 的理论及实践 1 含义 中体西用 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简称 是清朝统治阶级对待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中国传统政治奉行的原则 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2 背景 中体西用 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 当时外有西方经济侵略 内有太平天国运动 为应付内外交困的局面 清政府中一部分开明官僚在与对手打交道的过程中 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思想 3 目的 从根本目的看 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旨在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从具体目的看是为了 剿发捻 镇压农民起义 和 勤远略 抵御外侮 4 实践 19世纪60 90年代 以 中体西用 为指导思想 洋务派大办实业 在军用工业 民用工业 海军和留学等几方面发展近代实业 在国防近代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但由于坚持 中体西用 未触动封建制度而最终失败 5 评价 进步性 在冲破传统观念束缚 开阔人们视野 追求新知方面有积极作用 其指导下的洋务运动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实践的第一步 对中国的近代化影响很大 局限性 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文化 在学习 西学 的同时也限制了西学的发展 在巩固 中体 的同时也妨碍了 中体 的变革 最后导致失败 2 19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分析 可以从态度划分为排斥和接受 接受又可以分为有限接受 全盘接受 可以从不同阶级立场划分为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革命派 也可以从时间发展来划分 反应 地主阶级顽固派和洋务派排斥态度 维护专制 农民阶级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体现出对民主缺乏认识 盲目排斥 资产阶级维新派有限接受 提出兴民权 主张君主立宪制 但实际维新变法中未体现落实 革命派基本接受 提出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19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奕 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 称 查西术之借根 实本于中术之天元 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 特其人情性缜密 善于运思 遂能推陈出新 擅各海外耳 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 天文算术如此 中国创其法 西人袭之 因此并非 舍中法而从西人 朝廷采纳奕 意见 颁布上谕 表示 西法者 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 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 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 洋务运动 第二册 材料二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 中国最重三纲 而西人首言平等 中国以孝治天下 而西人以公治天下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 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分之则两立 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三1896年 孙中山言其革命 拟驱除残贼 再造中华 以复三代之规 而步泰西之法 使万姓超苏 庶物昌运 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 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 此不谅情势之言耳 共和者 我国治世之神髓 先哲之遗业也 孙中山全集 1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奕 的基本主张及其主要意图 2 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 3 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适合于我国的理由是什么 4 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 中国近代向西方的学习 经历了由器物的学习到制度学习的历程 从派别上看 经历了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学习历程 每一派别从所处的历史背景出发 提出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主张 展现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在不断的加深 答案 1 西学中源 减少洋务运动的阻力 2 中学重等级和封建道德 西学重平等和近代法制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主思想传播 3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共和思想 共和思想符合世界历史潮流 4 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解析 题干中 不知政治之本原 而仅摭拾泰西皮毛 这句话表明了此派的观点是认为对方只知道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而不知道西方强大的根本在于政治制度 这说明了此派已经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 要学习西方 这应出自维新派的主张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 答案 d 1 2013 天津卷 不识国民之原理 不通世界之大势 不知政治之本原 而仅摭拾泰西皮毛 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 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 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 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 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2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 咸同年间 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 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 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 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主要是因为此 药方 a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b 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 盲目自大以 天朝上国 自居d 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解析 根据材料 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 可以判断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失败根本原因是在没有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 单纯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所以洋务运动没有看到西方制度文明的先进性 故d说法正确 答案 d 3 张之洞在 劝学篇 说 中学为内学 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 西学应世事 不必尽索之于经文 而必无悖于经文 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c 忠信为甲胄 礼义为干橹 d 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解析 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 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a b与其观点一致 c项与其核心一致 d项主张变革政治制度 是对张之洞主张的突破 答案 d 4 2013 潍坊模拟 光绪三十二年秋 欢声动地球 和平改革都无苦 立宪在君主 纷纷革命颈流血 无非蛮动力 一人坐定大风潮 立宪及今朝 这段歌词反映出 a 强化君权b 赞同立宪c 抵制立宪d 呼唤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