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三单元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 第三单元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 第三单元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 第三单元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 第三单元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 题组一大气环流1 气压带和风带 1 成因 高低纬度之间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均匀和地转偏向力 2 分布位置 3 季节移动规律 随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 大致是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分布和冬季风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2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分布和夏季风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3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题组二气温与降水1 气温 1 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a 日变化 一般情况下 一天中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 即当地地方时为14 00 左右 b 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 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 平原 山谷 山地 山峰 晴天 阴天 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c 年变化 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 1月最低 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 2月最低 2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 冬季相反 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 影响气温的因素 2 降水 1 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 内陆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 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2 影响降水的因素 题组三气候 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 甲 乙表示风带 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 下列有关上图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甲 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 甲 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 甲 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 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答案c图中显示丙处气流下沉 则丙为高压带 可能是副高或极地高压带 若是极地高压带 则甲 乙同属于极地东风带 故c项正确 a项不正确 由于不能确定丙是否是副高 故也不能确定甲 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 则b项不正确 由于不能确定该图所示的半球 则d项也不能确定 2 若甲 乙风向相反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 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 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 甲 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答案c若甲 乙风向相反 说明丙为副高 受下沉气流控制而多晴朗天气 故c项正确 由于不能确定南北半球 而不能确定甲 乙哪个是信风带或西风带 故a b d项都不能确定 3 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正午太阳高度b 昼夜长短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 大气环流答案cx与y两地位于同纬度 其气温的差异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下图为海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4 城市 可能分别是 a 上海莫斯科孟买b 上海罗马孟买c 北京罗马雅加达d 北京莫斯科雅加达 5 城市 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 大陆西岸b 大陆东岸c 大陆内部d 赤道地区答案ba本题组需要同学们根据表格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为地中海气候 为热带季风气候 对应的城市分别是上海 罗马 孟买 城市 所属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南北纬30 40 地区 重难一季风气候 1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2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副高与我国夏季雨带 气象灾害副高位置或强弱 会导致 雨带 推进速度快或慢 引起我国东部地区多旱涝灾害 副高强 则夏季风强 锋面雨带北进快 控制北时间长 出现北涝南旱 副高弱 则夏季风弱 锋面雨带北进慢 控制南方时间长 出现南涝北旱 如下图 1 春旱 春末夏初 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 蒸发旺盛 夏季风没有到达 或受单一冷气流影响 降水少 又值农作物播种 生长季节 需水量大 因此形成春旱 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2 梅雨 6月中旬 夏季风北移 雨带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 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 称为梅雨 3 伏旱 每年的7 8月份 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或受单一的夏季风控制 天气晴朗干燥 形成伏旱 给水稻生长带来威胁 典例1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 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 湖面辽阔 枯水期水位下降 水流归槽成为 赣江 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 29 5 n附近 形成于2万年前 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 脊 槽 谷 相间的地形 读下图 完成下题 b 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 风速较大c 全年以偏南风为主 夏半年风速较小d 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 风速较小考查内容冬夏季风的强弱及影响 解题关键 1 冬季风势力强大 2 副高位置及影响 解析东亚冬季风的势力强于夏季风 冬半年的风速较大 冬季该地为偏北风 夏季7 8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于我国30 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该地位于29 5 n附近 副高控制下气流下沉 为无风区 故该地区盛行偏南风的时间要短于盛行偏北风的时间 全年以偏北风为主 答案a 2014安徽文综 31 4分 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 图a 的影响 图b所示地区 a 全年以偏北风为主 冬半年风速较大 读 世界部分地区图 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 回答下面两题 1 11月 图中 地盛行 a 东南季风b 西南季风c 东北季风d 西北季风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 地为东亚季风区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该地1月份盛行来自亚洲高压的西北季风 1 2当 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 地高温多雨b 地寒冷干燥c 地形成高压中心d 正值1月左右答案d解析当 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说明此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 为1月份左右 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但 地位于热带 不寒冷 重难二气候类型的判断 1 根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来判断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及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关系 2 根据气候类型的成因来判断 3 根据气候类型特征判断 1 依据气温 降水数据判断 2 常见气候资料图的判读方法气候资料图的形式多样 主要有 柱状图 图1 折线图 图2和图4 点状图 图3 二维坐标图 图5 三维坐标图 图6 玫瑰图 图7 等 共性特征 提供的都是气温和降水资料 判读方法 读出各月的气温和降水量 判读气候类型 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较高 降水季节变化显著 分旱 雨两季 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2和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为亚热带季风气 候 图3和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为地中海气候 图5包括a b c d四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读图时应注意看清图例 读出四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后再确定其气候类型 a b c 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 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各月的降水量和气温 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的描述方法1 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 1 气温特征 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 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一般来说 最低月气温低于0 描述时一般称作寒冷 0 10 为低温 10 22 为温暖 22 28 为高温 高于28 为炎热 气温年较差大于15 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 气温季节变化大 小于10 表明海洋性显著 气温季节变化小 2 降水特征 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 分析降水季节变化 估算降水总量 一般来说 月降水量低于10mm描述时称作稀少 10mm 50mm为少雨 50mm 100mm为多雨 大于100mm为丰富 3 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 结合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 如7月均温大于22 降水量超过50mm 可描述为 高温多雨 2 描述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分析 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 北纬30 40 大陆西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 北纬25 35 大陆东部等 3 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形 洋流等方面入手 4 在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 常要表述温差大小 光照强弱 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典例2读下图 回答下题 2014广州一模 3 该流域所属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热带沙漠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考查内容气候类型的判断 解题关键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气候类型与年降水量关系 气候类型 降水量多少 与泥沙沉积之间关系 解析读图知 该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故排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根据该地年降水量大约是1500mm 排除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降雨量约1500mm 符合热带季风气候 故d正确 答案d 读下面甲 乙两图 阴影部分为某种气候类型的分布 回答下面两题 2 1图示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 a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b 受单一气压带的控制c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d 受单一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