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doc_第1页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doc_第2页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doc_第3页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doc_第4页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培训教材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工会质量管理部 理化计量中心汇 编:孙守猛审 稿:吴延敏、李运勤、田秀俐前 言根据生产现场对技术测量的要求,结合工会举办的检查员技能比赛活动,由质管部组织专业人员汇编了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培训教材这本小册子。旨在系统地普及、宣贯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检查人员、操作人员的检测技能,使测量数据更加准确,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提升。该册结合生产实际,分十三个章节介绍了测量的基本知识、计量器具的选用原则、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与维护、零件形位公差、粗糙度、螺纹的测量方法等内容。适用于检查人员、操作者的培训和测量工作中的参考。由于汇编人员的水平有限,该册存在的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希望您在使用中给予指正,提出好的修改建议,以便改进我们的工作,共同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质量管理部 理化计量中心 2011年5月一、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5 1.1 测量 5 1.2 检验 5 1.3 计量的单位 5 1.4 计量器具的分类 5 1.5 测量方法的分类 6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6 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6 1.6 计量器具的基本计量参数7 1.7 测量误差 7二、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 7 2.1 通用量具 7 2.1.1游标量具 8 2.1.2 用游标量具测量零件进行读数时,其读数方法和步骤是8 2.1.3 游标卡尺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9 2.1.4 其他类型的游标量具11 2.2 测微螺旋量具 12 2.2.1 外径千分尺的特点 13 2.2.2 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13 2.2.3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示例 13 2.2.4 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14 2.2.5 外径千分尺的维护保养 15 2.2.6 公法线千分尺 16 2.2.7 大尺寸外径千分尺 16三、常用机械式量仪 17 3.1 百分表 17 3.1.1百分表的结构 18 3.1.2 百分表的分度原理 18 3.1.3 百分表的正确使用18 3.1.4 注意事项20 3.1.5 百分表的维护保养20 3.1.6千分表的使用操作和保养,参照百分表21 3.2 内径百分表21 3.2.1 如何调整内径百分表尺寸21 3.2.2 使用内径表时的注意事项21 3.2.3杠杆表22 3.2.5 杠杆表的使用操作和保养,可参照百分表和千分表 24四、其他计量器具简介 241、塞尺242、直角尺243、检验平尺254、水平仪255、检验平板266、偏摆仪267、角度尺26五、光滑极限量规 27 5.1量规的功用和分类27 5.2 轴用量规27 5.3孔用量规28六、形位公差的检测 28 6.1 形位公差项目的名称和符号28 6.2 形状误差的检测28 6.2.1直线度28 6.2.2平面度29 6.2.3圆度29 6.2.4圆柱度30 6.2.5平行度30 6.2.6垂直度31 6.2.7 同轴度32 6.2.8 对称度32 6.2.9 径向圆跳动32 6.2.10 端向圆跳动33 6.2.11 斜向圆跳动33七、表面粗超度的应用及检测347.1表面粗糙度符号及说明34 7.2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34 7.2 表面粗糙度检测仪34八、螺纹的检测35 8.1 常用螺纹的标注35 8.1.1 普通螺纹(GB/T 192-1971981)35 8.2 管螺纹36 8.3螺纹的检测方法37 8.4综合检验37 8.5 外螺纹检验37 8.6 内螺纹检验37九、计量器具的选用 37十、合格证的使用 37十一、扭力扳手 39 11.1 扭力扳手使用注意事项 39十二、计量器具的损坏考核39十三、计量器具的现场使用与维护4013.1 计量器具现场使用的正确放置 4013.2 计量器具现场使用的错误放置 40一、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1.1 测量:将被测的几何量与一个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实验过程。包括:测量对象(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等)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指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测量精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1.2 检验:是与测量相似的一个概念,通常只确定被测几何量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之内,从而判定零件是否合格。1.3 计量的单位 长度计量单位:单位名称符号与基本单位的关系米m基本单位毫米mm1mm=10-3m微米um1um=10-6m纳米nm1nm=10-9m 角度计量单位:单位名称符号单位换算表度。基本单位=(/180)rad分=60秒= 60弧度rad基本单位1rad=(180/) 1.4 计量器具的分类1.4.1 量具:以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 标准量具如:量块、直角尺 固定刻线量具如:钢直尺 等 量具 通用量具如: 游标量具如:游标卡尺等 螺旋测微量具如:千分尺1.4.2 量规:指没有刻度的专用计量器具,用于检验零件(尺寸、形状、位置)是否合格。不能获得被测几何量的具体数值,只判断合格性1.4.3 量仪:是将被测几何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1.4.4 计量装置:指为确定被测几何量值所必须使用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计量装置能测量较多的几何量和较复杂的零件,如三座标测量机 1.5 测量方法的分类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直接用量具和量仪测出零件几何量值的方法 间接测量:先测出与被测几何量相关的其他几何参数,再通过计算获得被测几何量值的方法如上图所示,需测得两孔的中心距L,可以先测出L1和L2,然后再计算出孔的中心距L= 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从量具或量仪上直接读出被测几何量数值的方法相对测量(比较测量或微差测量):通过读取被测几何量与标准量的偏差来确定被测集合量数值的方法1.6 计量器具的基本计量参数刻度间距:计量器具的标尺或刻度盘上两相邻刻线中心的距离分度值(刻度值):计量器具的标尺或刻度盘上每一小格所代表的测量值。分度值越小,计量器具的测量精度越高。示值范围:计量器具的标尺或刻度盘上所指示的起始值到终了值的范围测量范围:计量器具能测出的被测量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示值误差:计量器具的指示值与被测量值的真值之差值校正值(修正值):为了消除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影响,加到测量结果上的数值。它与示值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L实际=L实读+L修正1.7 测量误差 计量器具的误差:由于计量器具本身在设计、制造、装配和使用调整上的不准确而引起的。这些误差综合表现即为示值误差和示值的稳定性方法误差: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环境误差:测量时,测量环境不符合标准状态而引起的测量误差人员误差:由测量人员主观因素和操作技术水平引起的误差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生产中,只要根据被测量的精度要求,合理选用计量器具、测量方法及环境,准确操作,将测量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满足测量精度要求。二、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2.1 通用量具 游标量具:常用的长度游标量具有游标卡尺、游标深度尺和游标高度尺 测微螺旋量具:是利用螺旋副的运动原理进行测量和读数的一种测微量具2.1.1 游标量具 游标卡尺的结构和用途:结构:主要由尺身、尺框和深度尺三部分组成 三用卡尺(刀口内测量爪、外测量爪和深度尺) 游标卡尺 双面卡尺(刀口外测量爪、内外测量爪) 单面卡尺(内外测量爪)分度值有0.10mm、0.05mm、0.02mm三种主要用来测量内外径尺寸、孔距、壁厚、沟槽及深度 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 游标卡尺的读数部分由尺身与游标组成。其原理是利用尺身刻线间距和游标刻线间距之差来进行小数读数。通常尺身刻线间距a为1mm,尺身刻线(n-1)格的长度等于游标刻线n格的长度。相应的游标刻线间距b= ,尺身刻线间距与游标刻线间距之差i=a-b即为游标卡尺的分度值。2.1.2 用游标量具测量零件进行读数时,其读数方法和步骤是: 根据游标零线所处位置读出主尺在游标零线前的整数部分的读数值; 判断游标上第几根刻线与主尺上的刻线对准,游标刻线的序号乘以该游标量具的分度值即可得到小数部分的读数值; 最后将整数部分内的读数值与小数部分的读数值相加即为整个测量结果。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和及读数示例:如上图a)可知尺身刻线间距a=1mm,游标的刻线格数50格,游标刻线间距b=(50-1)/50=0.98mm,与尺身刻线间距之差为1-0.98=0.02mm如图b所示:被测尺寸的读数方法和步骤如下: 游标的零线落在尺身的1314mm,因而整数部分的读数值为13mm。 游标的第12格刻线与尺身的一条刻线对齐,因而小数部分的读数值为0.02x12=0.24mm。 最后将整数部分的读数值与小数部分的读数值相加,所以被测尺寸为13.24mm。同理,如图c所示,被测尺寸为: 20+10.02=20.02mm。如图d所示被测尺寸为:23+450.02=23.902.1.3 游标卡尺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的检查: 使用前,应先将量爪测量面和被测工件表面的灰尘檫干净,以免刮伤测量面,影响测量精度。 拉动尺框,检查尺框和微动装置是否灵活,平稳,紧固螺钉能否起作用。 检查卡尺零位,轻推尺框,使两外量爪的测量面紧密贴合,用眼睛观察应无明显的光隙。同时检查尺身零刻线与游标零刻线以及尾刻线是否对准如不对齐,存在零位偏差,一般不能用,如要使用,需加校正值。 用紧固螺钉固定尺框时,卡尺的读数不应发生变化。2、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正确选用量爪 卡尺测外尺寸的外量爪测量面有刀口形和平面形两种。测圆柱形件和平端面宜用平面形量爪;测沟槽和凹形弧面宜用刀口形量爪。 内量爪有刀口形和圆弧形两种,用以测量各种内尺寸。 找准测量位置 测量时,当两量爪与被测工件接触后,应再稍微游动一下量爪,测外尺寸时找最小尺寸位置;测内尺寸沿径向找最大尺寸,沿轴向找最小尺寸。 用测深尺测深度时,要使卡尺端面与被测件上的基准平面贴合,同时深度尺要与该平面垂直。 防止量爪磨损 量爪特别是刀口形量爪容易磨损,磨损后将直接影响使用质量和测量精度。量爪进入工件的测量部位时,测外尺寸两量爪的距离要先大于被测尺寸;测内尺寸要小于被测尺寸。先让固定量爪接触工件,再让与尺框相连的活动量爪接触工件并进行测量,测量完毕后,一定要先移动尺框,使量爪与工件脱离接触并离开一定距离后,再拿开卡尺,决不可从工件上猛力抽下卡尺。 绝对不能用卡尺去测量运动中的工件,这样不但会严重磨损量爪,还易发生安全事故。 卡尺不应与车间杂物混放在一起,以免碰损。 适当控制测力 测量时要使量爪轻轻接触零件的被测表面,保持合适的测量力,量爪位置要摆正,不能歪斜。正确读取读数 测量时,要先注意看清尺框上的分度值标记,以免读错小数值产生粗大误差。读数时,视线应与尺身表面垂直,避免产生视觉误差。也可以同一位置多次测量,取它的平均数深度尺游标卡尺在测量时先将尺身上拉,让尺框的测量面与工件被测深度的顶面(测量基准面)贴合好之后,再将尺身下推,直到尺身测量面与被测深度部位手感接触,此时即可读数,也可用紧钉螺钉固定尺框,取出深度尺再进行读数。 尺身下方的测量面很小,容易磨损,测量前要检查零位是否正确3、游标卡尺的维护保养 不准把卡尺的两个量爪当扳手或划线工具使用,不准用卡尺代替卡钳、卡板等在被测件上推拉,以免磨损卡尺,影响测量精度。 带深度尺的游标卡尺,用完后应将量爪合拢,否则较细的深度尺露在外边,容易变形甚至折断。 测量结束时要把卡尺平放,特别是大尺寸卡尺,否则易引起尺身弯曲变形。 卡尺使用完毕,应平放入专用盒内,防止弄脏或生锈,如长时间不用,要用汽油擦净并涂上一层薄的防锈油。 不可用砂布或普通磨料来擦除刻度尺表面及量爪测量面的锈迹和污物 卡尺不能放在磁场附近,以免磁化,影响正常使用,特别是数显卡尺,要避免内部电子线路受到干扰。卡尺还要防潮、防锈蚀和磨损。 游标卡尺受损后,不允许自行修理,应交回计量室修理,经检定合格后才能使用2.1.4 其他类型的游标量具2.2 测微螺旋量具2.2.1 外径千分尺的特点外径千分尺使用方便,读数准确,其测量精度比游标卡尺高,在生产中使用广泛。常用的外径千分尺的规格按测量范围划分在500mm以内一般25mm为一档,如025mm,2550mm,5001000mm多以100mm为一档,如500600mm,600700mm2.2.2 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先从微分筒的边缘向左看固定套管上距微分筒的刻度读出整数,从中线下侧的刻度读出0.5mm的小数;再从微分筒上找到与固定套管中线对齐的刻线,将此刻线数乘以0.01mm就是小于0.5mm的小数部分的读数,最后把以上几部分相加即为测量值。2.2.3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示例从a图中可以看出,距微分筒最近处刻线为中线下侧的刻线,表示0.5mm的小数,中线上侧距离微分筒最近的7mm的刻线,表示整数,微分筒上数值为35的刻线对准中线,所以外径千分尺的读数7+0.5+0.0135=7.85mm从b图中可以看出,距微分筒最近的刻线为5mm的刻线,而微分筒上数值为27的刻线对准中线,所以外径千分尺的读数5+0.0127=5.27mm2.2.4 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的清洁和校对零位 用千分尺测量尺寸之前,应清除千分尺两测砧及被测表面上的油物和尘埃,必须校对零位。 对测量范围0-25mm的千分尺,转动千分尺的测力装置,使两个测量面接触,然后观察微分筒上的零线与固定套管的纵刻线是否对齐,即零位是否正确。 对测量范围大于25mm的,应使用校对量棒,在使用校对量棒时,一定要参考合格证上的实际尺寸,测量时应使用测力装置。2、测量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使用千分尺时一定要用手握持隔热板,否则将使千分尺和被测件温度不一致而产生测量误差,应尽可能使千分尺和被测件的温度相同或相近。 测量时先用手转动千分尺的微分筒,待微测量螺杆的测量面接近工件被测量表面时,再转动测量装置,使测微螺杆的测量面接触工件表面,听到声“咔咔”声后即停止转动,此时已得到合适的测量力,可读取数值。千万不要在两测砧与被测件接触后再转动微分筒,这样将使测力过大,并使精密螺纹受到磨损,影响测量精度,严重时还会损坏螺纹传动副。 测量时,千分尺的测微螺杆的轴线应垂直零件被测表面,即与被测尺寸的方向一致,不能歪斜。与两测砧接触的两被测表面,如定位精度不同,应以易保证定位精度的表面与固定测砧接触,以保证测量时的正确定位。如下图: 测量读数时,千分尺最好不从工件上取下,读数后先松开两测砧,以免拉离时磨损测砧,更不能测量运动中的工件。如需取下读数时,应先锁紧测微螺杆,然后再轻轻取下,以防止尺寸变动产生测量误差。 不得握住微分筒挥动或摇转尺架,这样会使精密测量螺杆受损。2.2.5 外径千分尺的维护保养 不能用千分尺测量表面粗糙的零件,也不能用千分尺测量正在旋转的零件。 千分尺要轻拿轻放,不要摔碰。如受到撞击,应立即进行检查,必要时送计量部门检修。 千分尺应保持清洁。测量完毕,不允许用砂布擦拭测微螺杆上的污锈,用软布或棉纱等擦干净,放入盒中。要注意勿使两个测量面贴合在一起,以免锈蚀。 大型千分尺应平放在盒中,以免变形。 不能在千分尺的微分筒和固定套筒之间加酒精、煤油、柴油、凡士林和普通机油等;不允许把千分尺浸泡在上述油类及酒精中。2.2.6 公法线千分尺2.2.7 大尺寸外径千分尺被测尺寸不超过1000mm,可由一位检测人员测量;超过1000由两位检测人员来测量三、常用机械式量仪3.1 百分表3.1.1百分表的结构3.1.2 百分表的分度原理1、分度值:百分表的测量杆移动1mm,通过齿轮传动系统,使大指针回转一周。刻度盘沿圆周刻有100个刻度,当指针转过格时,表示所测量的尺寸变化为1/100=0.01mm,所以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2、百分表的特点百分表体积小,结构紧凑,读数方便,测量范围大,用途广泛。百分表的示值范围通常有03mm,05mm,010mm三种3、千分表分度值0.001mm,测量范围(01),(02),(03),(05)mm3.1.3 百分表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按所测工件的尺寸变动范围,选择测量范围合适的指示表(百分表或千分表)。 测量前应检查表盘玻璃是否破裂或脱落,测量头、测量杆、套筒是否有碰伤或锈蚀,指针有无松动现象,指针的转动是否平稳等。 检验指示表的灵敏程度,左手托住表的后部,表盘向前,用眼观看,右手拇指轻推表的测头,试验量杆移动是否灵活并复位。2、使用中的测量方法和读数方法 装夹 测量工件时,要将指示表牢固的装夹在稳定的表架上。 装夹指示表时,所夹部位应尽量靠近轴套根部(不可影响旋动表圈),夹牢即可,不可夹得过紧。以免套筒变形,使测杆卡死或运动不灵活。应检查测杆移动是否灵活,加紧后切不可再转动百分表。 校对零位 校对零位有两种方法:一是旋转表的外圈,使分度盘的“0”位对准指针,二是轻轻敲打表架的悬臂,使其升起或下降,通过升降量杆的压缩量,这等于旋转表指针去对准度盘的“0”位。 校对零位时,应使指针有0.3mm1mm的压缩量使表的测头对好基准面,应反复提落防尘帽(升落1mm2mm)与被测工件接触,待指针位稳定后,方可旋动表圈对零,对零后还要复检表的稳定性,直到针位即稳又准,方可使用。 测量(1) 测量时,测杆轴线要与被测表面垂直,否则将产生测量误差。(2) 测平面时,应使测量杆垂直零件被测表面。(3)测量圆柱形的直径时,测量杆的中心线要通过工件中心并与母线垂直。可将被测圆柱件在测头下面轻轻推过,读取指示表指针的转折点(由小变大再变小)的示值作为结果。(4) 测量时,测量头开始与被测表面接触时,测量杆就应压缩0.31mm,以保持一定的初始测量力,以免有负偏差时得不到测量数据。测杆上下不灵活平稳的指示表不能使用。应检查测杆上下不灵活是否因套筒所受的装夹力过大。 测量时应轻提测量杆,移动工件至测量头下面(或将测量头移至工件上)不准将工件强行推入至测量头下,以免损坏量仪。再缓慢放下与被测表面接触。不能急骤放下测量杆,以免产生瞬时冲击测力给测量带来误差。(5) 测量过程中,大小指针都在转动,小针转一格,大指针转一圈,测量时,应记住大小指针的起始值,待测量后所取数值再减去起始值。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度盘看指针位置,以防出现视差,如果针位停在刻线之间,可以估读,估读到千分位。(6) 测量读数时,测量者的视线要垂直于表盘,以减小视差。(7) 测量完毕后,测头应洗净擦干并涂防锈油。测杆上不要涂油。如有油污,应擦干净。使用百分表座及专用夹具,可对长度尺寸进行相对测量。测量前先用标准件或量块校对百分表,转动表圈,使表盘的零刻度线对准指针,然后再测量工件,从表中读出工件尺寸相对标准件或量块的偏差,从而确定工件尺寸。使用百分表及相应附件还可测量工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及平行度等误差,以及在机床上或者其它专用装置上测量工件的跳动误差。3.1.4 注意事项 不能用表去测量粗糙的毛坯工件或者凹凸变化量很大的工件,以防过早损坏表的零位,使用中应避免量杆过多地做无效的运动,以防加快传动件的磨损。 测量时,量杆的移动不宜过大,更不可超出它的量程终止端,绝对不可敲打表的任何部位,以防损坏表的零件。 不要无故拆卸表内零件,不许将表浸放在冷却液或其它液体内使用。 百分表在使用后,要擦净装盒,不能任意涂擦油类,以防粘上灰尘影响灵活性。3.1.5 百分表的维护保养 提压测量杆的次数不要过多,距离不要过大,以免损坏机件及加剧零件磨损。 测量时,测量杆的行程不要超过它的示值范围,以免损坏表内零件。 应避免剧烈震动和碰撞,不要使测量头突然撞击在被测量面上,以防测量杆弯曲变形,更不能敲打表的任何部位。 表架要放稳,以免百分表落地摔坏。使用磁性表座时要注意表座的旋钮位置。 严防水、油、灰尘等进入表内,不要随便拆卸表的后盖。百分表使用完毕,要擦净放回盒内,使测量杆处于自由状态,以免表内弹簧失效。3.1.6千分表的使用操作和保养,参照百分表3.2 内径百分表3.2.1 内径百分表:是由百分表和专用表架组成,用于测量孔的直径和孔的形状误差,特别适宜于深孔的测量。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前应根据被测孔的大小,用千分尺或其他量具(环规)将其调整好才能使用。3.2.2 如何调整内径百分表尺寸根据被测尺寸选取一个相应尺寸的可换测头装到表架上,并尽量使活动测头在活动范围的中间使用,在用标准环规调整尺寸量,手按内径百分表的定位护桥,把活动测头先放入标准环内,再放入可换测头,使测杆与孔壁垂直,且沿孔的轴线方向微微来回摆动,找出指针的“拐点”即为最小指示值,转动百分表的表圈,使表盘零线与指针的“拐点”相重合,再摆动几次,检查零位是否稳定,对好零位后把内径表从标准环规内轻轻取出。3.2.3 使用内径表时的注意事项: 按被测内径尺寸选用可换测头,用标准环或量规校对好内径表的零位,在校对零位和测量内径时,一定要找准正确的直径测量位置。摆动内径表,在轴向截面内找最小示值的转折点(摆动内径表,示值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 将内径表伸入和拉出标准环(或量块组)及被测孔时,应将活动测头压靠孔壁(指示表针将转动),使可换测头与孔壁脱离接触,以减小磨损。对定位护桥,在放入和拉出离开时,应用两个手指将其压缩并扶稳,轻轻放入或拉出,以免离开孔口时突然弹开(放入时则硬挤),擦伤定位护桥的工作面和被测孔口 定位护桥和测头,量块及量块夹(或标准环)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用完后再次清洗擦 干,并涂上防锈油,收放在专用的木盒内。被测孔壁在测量前也要清擦干净,最好是清 洗干净。3.2.4 杠杆表:杠杆百分表、杠杆千分表1、 杠杆表的外形结构有正面式正对表盘,测杆前后摆动、侧面式正对表盘,测杆左右摆动、端面式2、使用杠杆表时的注意事项: 夹持杠杆表的表架应牢固可靠,且要有足够的刚度,悬臂长度应尽量短。表装夹好后如需调整位置,应先松开紧固螺钉,再转动轴套,不能直接转动表体。 测量时应使杠杆表的测量头轴线与测量线尽量垂直。杠杆百分表体积较小,杠杆测头的位移方向可以改变,因而在校正工件和测量工件时都很方便。尤其是对小孔的测量和在机床上校正零件时,由于空间限制,百分表往往放不进去或测量杆无法垂直工件被测表面,这时使用杠杆百分表就显得尤为方便3.2.5 杠杆表的使用操作和保养,可参照百分表和千分表四、其他计量器具简介1、塞尺2、直角尺直角尺的应用3、检验平尺4、水平仪5、检验平板6、偏摆仪7、角度尺8、齿轮测量中心9、三坐标五、光滑极限量规5.1量规的功用和分类 工作量规 验收量规 轴用量规的校对量规5.2 轴用量规5.3孔用量规六、形位公差的检测6.1 形位公差项目的名称和符号6.2 形状误差的检测6.2.1直线度6.2.2平面度6.2.3圆度6.2.4圆柱度6.2.5平行度6.2.6垂直度6.2.7 同轴度6.2.8 对称度6.2.9 径向圆跳动6.2.10 端向圆跳动6.2.11 斜向圆跳动七、表面粗超度的应用及检测 7.1表面粗糙度符号及说明7.2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7.2 表面粗糙度检测仪八、螺纹的检测8.1 常用螺纹的标注8.1.1 普通螺纹(GB/T 192-1971981) 牙型角=60螺纹代号为“M”,具体标记示例如下:(1)粗牙螺纹用字母M及公称直径表示 如M24(2)细牙螺纹用字母M及公称直径X螺距表示 如M24X1.5(3)左旋螺纹在螺纹代号后加注“左”字,右旋不加注。 M24X1.5左8.2 管螺纹8.2.1 55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GB/T 73072001)牙型角=55螺纹代号为“G”,具体标记示例如下:1代号为1 1/2 的左旋圆柱内螺纹 G 1 1/2 LH(右旋不标)8.2.2 60圆锥管螺纹(GB/T 127161991)NPT 3/8 LH “LH”表示左旋,右旋不标。8.3螺纹的检测方法:分为综合检验和单项测量两类8.4综合检验:采用螺纹工作量规综合评定内、外螺纹的合格性,综合检验不能测出参数的具体数值,但检验频率较高8.5 外螺纹检验 通端螺纹工作环规(T):应有完整的牙型,其长度等于被检螺纹的旋合长度。合格的外螺纹都应被通端螺纹工作环规顺利旋入。 止端螺纹工作环规(Z):牙型做成截短的不完整的形式,并将止端螺纹工作环规的长度限制在23.5牙。合格的外螺纹不应完全通过止端螺纹工作环规,但仍允许旋合一部分,旋合量不超过两个螺距。对于三扣或少于三扣螺距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