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论文)fa异种不锈钢焊接区组织性能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i i f a 异种不锈钢焊接区组织性能的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技术手段相结合,对铁素体不锈钢 与奥氏体不锈钢异种焊接溶池及热影响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 究,并采用金相实验、扫描电镜( s e m ) 、电子探针( e p m a ) 和透射 电镜( t e m ) 等技术手段,针对铁素体不锈钢0 c r l8 m 0 2 与奥氏体 不锈钢1 c r l8 n i 9 t i 焊接区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 用舍夫勒组织图采取新方法确定f a 异种不锈钢焊缝金属组 织为:a + 6 铁素体;f a 异种不锈钢从母材到焊缝中心的组织变 化规律:f 一侧的变化是f f + m + a a + 8 一铁素体:a 侧的变 化是a a + 6 铁素体。(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0 0 c r l8 n i l 2 m 0 2 n b 焊条时,0 c r l8 m 0 2 与1 c r l8 n i 9 t i 不锈钢焊缝的显微组织是由奥 氏体组织+ 少量6 铁素体组织+ 极少的马氏体组织。焊缝金属的强 度与母材的强度相当;冲击韧性介于两种母材之间。均能满足焊 、 接结构的使用要求。文 铁素体不锈钢0 c r l8 m 0 2 一侧热影响区未发生相变,靠近熔合 线的热影响区有铁素体晶粒长大的倾向,而且存在c 、n 化物的溶 解和析出,晶粒粗化及析出物是异种接头铁素体不锈钢一侧热影 响区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f a 异种不锈钢采用手工电弧焊 ( s m a w ) ,焊接线能量为3 0 8 j c m 时,焊缝及热影响区能获得良好 的组织性能,焊接时宜尽可能采用较小的焊接线能量( q 1 3 ) 。 关键词:铁素体不锈钢,异种接头,组织结构j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t u d yo f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i n t h ew e l d l n g z o n eo ff ad l s s i m i l a rm e t a l w e l d i n gj o i n t a bs t r a c t t h et h e o r e t i ca n a l y s i s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si n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dt h e w e l d i n gp o o l a n dt h eh e a t a f f e c t e dz o n e ( h a z ) o ff a d i s s i m i l a r m e t a lw e l d i n gj o i n t s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a n d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w e l d i n gj o i n t z o n eo ft h e mw e r er e s e a r c h e db ym e a n s o f m e t a l l o g r a p h ,w h i c hi n c l u d e d t h eu s eo fs c a n n i n ge l e c t r o n ( s e m ) , t r a n s m i s s i o ne l e c t r o n m i c r o s c o p y ( t e m ) a n d e l e c t r o n p r o b e m i c r o a n a l y s i s ( e p m a ) 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dt h a tt h e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o f t h et e s tw e l dj o i n t so ft h e mw e r eg o o d t h e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 w e l d i n gm e t a l o ft h e mw a sm a i n l yc o m p o s e do fa u s t e n i t e ,f e r r i t e a n dl i t t l em a r t e n s i t e ,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i nt h eh a zo ft h e0 c r l8 m 0 2f e r r i t i cs t a i n l e ss s t e e ld i dn o ts h o w na n yp h a s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b u tt h ef e r r i t i cg r a i n i nt h eh a zh a dt h et r e n do f g r a i ng r o w t h t h e r e d u c t i o ni n t o u g h n e s s i nt h eh a za n d c h a n g e o ff r a c t u r e m o r p h o l o g y w a s a t t r i b u t e dt ot h eg r a i nc o a r s e n i n ga n ds o m ep r e c i p i t a t e s t h e r e f o r e , w e l d i n gh e a ti n p u t ( q u ) s h o u l db ea sl o wa sp o s s i b l e k e yw o r d s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d i s s i m i l a rm e t a lw e l d i n g j o i n t f e r r i t i es t a i n l e s ss t e e l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前言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日益广泛。给异 种金属的焊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异种金属焊接结构能够 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优异性能,如强度、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 给各种新设备和结构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1 2 1 。 异种金属焊接有许多特殊的规律,如异种金属焊接区的物理、 化学性能的变化,熔合区元素的扩散过程,接头区组织性能的变 化等,涉及面很广【3 1 。近年来,有关异种金属焊接的试验研究和 应用方面的报道日渐增多,已引起广大科技人员的极大关注。特 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深入,促进了我国的石油、 化工、轻工机械、车辆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对异种钢的应用进一 步扩大。国内外对不锈钢焊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 4 7 1 ,这些研究主 要针对不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及铁索体不锈钢的焊接i s , 9 1 ,但目 前对奥氏体和铁素体异种不锈钢的焊接研究很少】,特别对真空 冶炼的超低碳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报道更少。 本课题以0 c r l8 m 0 2 铁素体不锈钢( f ) 和1 c r l8 n i 9 t i 奥氏体不 锈钢( a ) 为研究对象,采用手弧焊: 艺( s m a w ) ,利用焊接工艺性试 验、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等,对a + f 异种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组织性 能进行研究。分析焊接热循环对焊接接头区( 特别是熔合区) 的 组织、性能、裂纹倾向和耐蚀性的影响,为优化焊接工艺和确定 最佳的工艺参数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针对我国轻工、化工及食 品机械行业异种不锈钢焊接区质量不稳定( 严重时导致破断) 的 实际问题,以期得到合理的焊接:1 :艺,保证奥氏体和铁素体异种 不锈钢的焊接质量,从而推动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的更广泛的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应用。 1 2f a 不锈钢焊接研究现状 1 2 1f 不锈钢焊接研究现状 铁素体不锈钢在室温下具有纯铁素体组织,强度不很高,塑性、 韧性良好;若将其加热到高温,也有可能出现少量的奥氏体组织 ( 对含铬量较低的钢) 或者根本不出现奥氏体组织,所以在焊接 热循环作用下有可能出现少量或者根本不出现马氏体组织f l “。这 类钢经焊接后不会出现强度显著下降或淬火硬化的问题,即使出 现了少量马氏体组织也可以通过焊后热处理来解决。这类钢焊接 接头的室温强度不是焊接时的主要矛盾” 14 1 ;再由于其焊接热膨 胀问题远比奥氏体钢轻微,因而其焊接热裂纹和冷裂纹的问题也 不很突出。铁索体不锈钢一般不如奥氏体不锈钢好焊,主要是指 焊接过程可能导致焊接接头的塑性、韧性降低即发生脆化的问题 【1 5 “6 1 。同其它类不锈钢的焊接一样,如何保证铁素体不锈钢焊接 接头具有相同于母材的耐蚀性,这是焊接的另一个关键问题1 1 7 】: 再者对于铁素体不锈钢耐热钢而言,焊接接头在高温下长期服役 可能出现逐渐脆化的问题也是必须重视的。 1 2 1 1 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 普通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被加热到 9 5 0 以上的温度区域冷却下来时,会在晶间产生腐蚀倾向。如在 7 0 0 8 5 0 进行短时间保温退火处理,可恢复其耐蚀性f i 引。晶间 腐蚀的位露是紧挨着焊缝的高温区。而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 晶间腐蚀区是在最高温度为6 0 0 10 0 0 的区域,即晶间腐蚀的部 位稍稍离开焊缝的区域。 普通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机理与奥氏体不锈钢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机理相同,均认为符合贫铬理论。铁索体不 锈钢一般在退火状态下焊接,其组织为固溶微量碳和氮的铁素体 及少量均匀分布的碳和氮的化合物,组织稳定,耐蚀性较好。当 焊接温度高于9 5 0 时,碳、氮的化合物逐步溶解到铁素体相中, 得到碳、氮过饱和的固溶体。由于碳、氮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度 比在奥氏体中快的多,在焊后冷却过程中,甚至在淬火冷却过程 中,都来得及扩散到晶界区。加之晶界处碳、氮的浓度高于晶内, 故在晶界上沉淀出( c r ,f e ) 2 3 c 6 碳化物和c r 2 n 氮化物。由于铬 的扩散速度慢,导致在晶界上出现贫铬固溶区。在腐蚀介质的作 用下即出现晶阃腐蚀。 由于铬在铁素体中的扩散比在奥氏体中快,为了克服焊缝高温 区的贫铬带,只需在7 0 0 9 0 0 短时间保温,即可使过饱和的碳 和氮能完全析出,而铬又来得及补充到贫铬区,从而恢复到原来 的耐蚀性。若在6 0 0 较长时间保温或焊接接头自9 0 0 以上缓慢 冷却,使碳、氮化合物充分析出,达到或接近钢材退火状态下固 溶的碳和氮含量的平衡值时,仍能保持其耐蚀性。 超高纯度高铬铁素体不锈钢也有产生晶间腐蚀倾向,其腐蚀机 理仍被认为是贫铬。超高纯度高铬铁素体不锈钢主要化学成分有 c r 、m o 和c 、n 。其中c + n 总含量不等,都存在一个晶问腐蚀的 临界温度区,即超过或低于此区域不会产生晶间腐蚀。同时,还 有一个临界敏化时间区,即在这个区时间之前的段时间,即使 在敏化临界温度区也不会产生晶间腐蚀。超高纯度高铬铁素体不 锈钢必须满足既在敏化临界温度区,又在临界敏化时间区内才有 可能产生晶问腐蚀i ”】。 无论普通纯度高铬铁索体不锈钢,还是超高纯度高铬铁素体不 锈钢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倾向都与其合会元素的含量有关。随着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钢中碳和氮的总含量降低,晶间腐蚀倾向减少。铬含量的提高, 自身的扩散速度加快,碳和氮扩散速度降低,总的效果是敏化区 推向更长时间和较低的温度,即高铬铁素体不锈钢引起晶间腐蚀 的敏感性要低于低铬铁素体不锈钢。钼可以降低氮在高铬铁素体 不锈钢的扩散速度,有助于临界敏化时间向后移动较长时间,因 此含有钼的高铬铁素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抗敏化性能。合金元素 钛和锟为稳定化元素,能优先与铬和碳、氮形成化合物,可避免 贫铬区的形成。提高其抗晶间腐蚀能力。但要求钛的含量为碳和 氮的总含量的6 8 倍,铌的含量为碳和氮的总含量的8 1 1 倍, 才能达到效果,钛不仅可以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晶间腐蚀倾向, 同时还可以稳定铁素体,防止出现马氏体。 1 2 1 2 焊接接头的脆化 普通铁素体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在焊接热循环的作 用下,如果在9 5 0 以上停留时间过久,便会引起热影响区晶粒急 剧长大和碳、氮化合物沿晶界偏聚,可导致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 性下降。当焊接构件的刚度足够大时,在室温条件下就可能出现 脆裂,即为焊接接头的脆化现象。这种粗大组织不能经过热处理 进行细化。 焊接接头从1 10 0 以上温度冷却后,焊接热影响区的室温韧 性降低,其脆化程度与合金元素及碳、氮的含量有关。碳、氮含 量越高,焊接热影响区脆化程度就越严重。焊接接头冷却速度越 快,其韧性下降值越多;如果空冷或缓冷,塑性将提高。其原因 在于快速冷却过程中,基体位错上出现了细小分散的析出物,阻 碍位错的运动,此时强度提高了而塑性和韧性则明显降低;在慢 冷过程中,位错上没有析出物,所以塑性不会降低1 2 0 。 当c r 含量 15 5 的普通铁索体不锈钢在温度4 0 0 5 0 0 氏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期加热后,常常会出现强度升高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之为4 7 5 脆 性1 2 1 2 引。一般随含铬量提高而脆化倾向严重。该现象在马氏体不 锈钢和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中亦偶有发生,但均没有铁素体 不锈钢那样明显。若铁素体不锈钢c r 含量在1 4 左右,在此温度 区间长时间运行,亦会对4 7 5 脆性产生敏感2 3 12 引。工作构件在 4 0 0 6 0 0 范围运行后,冷却速度小于10 s 时,也可产生脆 化:且冷却速度越慢,脆化越严重。c r 含量 1 2 的铁素体不锈 钢,可避免脆化的形成。焊接接头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不可避 免地经过该温度区,特别当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在此温度区停留 时间较长时,均有产生4 7 5 脆性的可能 2 5 1 。 大多数铁索体不锈钢在室温下能形成稳定的铁素体组织。但 是,如果钢或焊缝金属中含铬量偏于铁素体区的下限或者碳和氮 含量在允许范围的上限时,可导致高温在晶界形成一些奥氏体, 冷却后转变为马氏体组织,产生轻度脆化。退火处理可使马氏体 转变为铁素体组织。 1 2 2 a 不锈钢的焊接研究现状 奥氏体不锈钢都具有非常好的塑性和韧性,这决定了它具有良 好的弯折、卷曲和冲压成形性,因而便于制成各种形状的构件、 容器或管道,其焊接工作量也因此比其他不锈钢大的多。这类韧 性塑性本来就好的钢又不会发生任何淬火硬化,所以尽管其线膨 胀系数比碳钢大的多,焊接过程中的弹塑性应力应变量很大,却 极少出现冷裂纹。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不存在淬火硬化区,又 由于它有很强的加工硬化能力,所以,即使受焊接热影响而软化 的区域,其抗拉强度仍然不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性问题主要是 热裂纹、耐蚀性和焊接变形。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苎! ! ! 詈! ! 詈i ! 詈篁詈詈! 詈! 竺! ! ! 鼍詈詈! 竺詈鼍詈皇! 墨! 皇! 詈曼= 詈詈竺暑 1 2 2 1 焊接接头的热裂纹 单相奥氏体组织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易发生焊接热裂纹, 这种裂纹是在高温状态下形成的。常见的裂纹形式有弧坑裂纹、 热影响区裂纹、焊缝横向和纵向裂纹 2 6 1 。就裂纹的物理本质上讲, 有凝固裂纹、液化裂纹和高温低塑性裂纹等多种。奥氏体不锈钢 易产生焊接接头热裂纹的主要原因有: ( 1 ) 焊缝金属凝固期间存在较大的拉应力,这是产生凝固裂 纹的必要条件。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导率小,线膨胀系数大, 在焊接区降温期焊接接头必然要承受较大的拉应力,这也促成各 种类热裂纹的产生。 f 2 ) 方向性强的焊缝柱状晶组织,有利于有害杂志的偏析及 晶间液态夹层的形成; ( 3 ) 含镍量高的合金对硫和磷形成易熔共晶更敏感,在某些钢 种硅和铌等元素,也能形成也能形成易熔晶间层【2 。 避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热裂纹的途径: ( 1 ) 焊缝金属中增添一定数量的铁素体组织,使焊缝成奥氏体 一铁素体双相组织,能很有效地防止焊缝热裂纹的产生。这是由 于铁素体能够溶解较多的硫、磷等微量元素,使其在晶界上数量 大大减少:同时由于奥氏体晶界上低熔点杂质被铁索体分散和隔 开,避免了低熔点杂质呈连续网状分布,从而阻碍热裂纹的扩展 和延伸。 ( 2 ) 控制焊缝金属中的铬镍比,对于l8 8 不锈钢来说当焊接材 料的铬镍比小于1 6 1 时,就易产生热裂纹;而铬镍比达到2 3 3 2 时,就可以防止热裂纹的产生。 ( 3 ) 在焊缝中严格限制硼、硫、磷、硒等有害元素的含量,以 防止热裂纹的产生。对于不允许存在铁索体的纯奥氏体焊缝,可 g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加入适当的锰,少许的碳、氮,同时减少硅的含量i 28 - 2 9 1 。这些 冶金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和抑止热裂纹的产生。 奥氏体不锈钢与碳钢相比,在物理性能上有很大差异,奥氏体 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和焊后收缩。其原因:与 碳钢相比,奥氏体不锈钢的电阻是碳钢的5 倍;热导率低,约为 碳钢的三分之一,导致热量传递速度缓慢,热变形增大;再者1 8 - 8 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有比碳钢大4 0 左右,更引起加热时热膨胀 量和冷却时收缩量的增加,因此焊后的变形量就显得更加突出。 1 2 2 2 焊接接头的晶问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发生的部位是在热循环峰 值温度6 0 0 10 0 0 的热影响区,即离焊缝边沿1 5 3 m m 之外的 母材金属上;也可发生在焊缝金属上;另一种晶间腐蚀发生在焊 缝的熔合线轮廓外侧很狭窄的范围内,像刃状深入发展,故称之 为刀状腐蚀,它是晶间腐蚀的一种特殊形式1 3 2 1 。 奥氏体不锈钢长期加热而导致晶间腐蚀的敏化温度区为4 5 0 8 5 0 。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处在焊接快速连续加热过程 中,铬碳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必然会出现较大的过热区,所以焊接 接头的敏化区位于热循环峰值温度8 0 0 1 0 0 0 的部位。敏化的实 质是,当处于该区段的金属晶粒内部过饱和固溶的碳原子会逐步 向晶粒边缘扩散,与晶粒边缘层的铬原子结合而成碳化物( c r , f e ) 2 3 c 6 ,并沿晶界沉淀析出。由于铬原子的扩散速率要比碳的扩 散慢的多,来不及补足形成碳化物所消耗的铬,于是晶粒边缘层 的铬含量低于耐蚀所需铬的极限含量( c r 1 2 ) 于是导致晶粒 边缘贫铬而丧失了耐腐蚀性能,在腐蚀介质中工作一段时问后就 会出现晶间腐蚀。焊缝上的晶间腐蚀通常都只是在多道多层焊的 情况下出现。前一道焊缝金属受到后面焊道的热影响而处于敏化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温度的区带,可能出现晶问贫铬而不耐腐蚀。为了减少或避免晶 间腐蚀的倾向,应在钢中尽量减少碳的含量,以不形成铬的碳化 物为准“。 1 23f a 不锈钢焊接性的研究现状 奥氏体不锈钢与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结构多数应用于耐腐蚀、 耐高温的环境中。因为这种焊接结构在空气或酸、碱、盐的水溶 液中,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比较耐氧化和耐腐蚀【3 4 1 。 奥氏体不锈钢与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接头可以看成是一个由 奥氏体不锈钢的母材金属一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影响区一奥氏体不 锈钢的熔合区一焊缝一铁素体不锈钢的熔合区一铁素体不锈钢的 热影响区一铁素体不锈钢的母材金属所构成的一个承载链条,该 接头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最终决定于其中的一个最薄弱环节。为了 保证异种材料焊接接头质量,应使焊缝、两个热影响区和两个熔 合区都具有不低于或至少接近母材金属的性能,对两个热影响区 在焊接时的组织变化规律及其所具有的性能,均决定于每一材料 的本性和焊接规范,这和焊接同种材料时的情况一样。异种材料 焊接的根本问题是如何保证焊缝以及两个熔合区的组织性能优 良。 奥氏体不锈钢与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主要问题发生在铁素体 不锈钢的一侧,焊缝易产生裂纹,且焊接高温区易产生粗晶和脆 化现象。因此,奥氏体不锈钢与铁素体不锈钢异种焊接研究主要 集中在铁素体不锈钢的一侧。 1 3 本课题研究内容 1 ) 0 c r l8 m 0 2 + 1 c r l8 n i 9 t i 异种不锈钢焊缝结晶形态的研究:利 用舍夫勒图对焊缝组织及焊缝的成分进行计算和预测,判定焊缝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区的组织类及相对含量;对手工电弧焊( s m a w ) 焊缝和熔合区结 晶形态进行研究,阐述焊接线能量对焊缝和熔合区结晶形态、组 织类、晶粒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2 ) 0 c r l8 m 0 2 不锈钢h a z 的韧性的研究:0 c r l8 m 0 2 + 1 c r l8 n i 9 t i 异种不锈钢焊接接头在设备运行中易在f 不锈钢一侧的h a z 发生 脆性断裂。初步判定主要是由于粗晶脆化、焊缝区夹杂物和o 相 脆化引起,但缺乏较深入的研究,本课题拟用用金相显微镜、扫 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h a z 进行分析,提出控制h a z 的韧性的工艺 措施。 3 ) 0 c r l8 m 0 2 1 c r l 8 n i 9 t i 异种不锈钢焊缝和热影响区进行扫 描电镜( s e m ) 、透射电镜( t e m ) 以及电子探针( e p m a ) 等分析:对焊 缝及h a z 中6 一铁素体进行系统分析,将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结 合,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研究方法 2 1 试验材料 试验母材采用0 c r l8 m 0 2 铁素体不锈钢和1 c r l 8 n i 9 t i 奥氏体 不锈钢,其中0 c r l 8 m 0 2 铁素体不锈钢是采用真空冶炼方法生产的 高纯铁素体不锈钢,热处理状态:8 5 0 1 0 m in ,空冷;1 c r 18 n i 9 t i 奥氏体不锈钢经1 0 5 0 固溶处理,水冷;试板尺寸为2 0 0 m m l 5 0 m m 3 m m 。试验用0 c r l8 m 0 2 铁素体不锈钢和1 c r l 8 n i 9 t i 奥氏体不锈 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见表2 1 和表2 2 。 表2 10 c r l 8 m 0 2 和1 c r l 8 n i 9 t i 不锈钢的化学成分( w t ) 钢号 cnm ns ic rn im ot i sp o cr l8 m 0 2( ) 0 】900 】402 8o 】6 l865014l0 602 【)00 050 024 17080 005 0 1c ll8n l9 t i0l2 20 0l0 000 3 000 35 190l l0 008 0 表2 20 c r l 8 m 0 2 和l c r l 8 n i 9 t i 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冲击功 钢号 ob m p a o 。m p a6 。a 。j 0 c r l8 m 0 25 6 03 6 03 4l5 2 1 c r l 8 n i 9 t i5 5 92 3 56 92 7 4 试验采用手工电弧焊( s m a w ) 进行焊接,接头型式为不开坡口 的平板对接焊,采用0 0 c r l8 n i l 2 m 0 2 n b 合金系焊条,属钛钙型药 皮超低碳不锈钢焊条,其成分见表2 3 。 l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3试验用o c r l s m 0 2 + 1 c r l8 n j9 t i 异种不锈钢焊接 焊条化学成分( w t ) 名称成分 cc rn im 0 0 0 c r l8 n i12 m 0 2 n b o 0 3 l7 2 0l l 141 5 2 5 2 2 焊接工艺性试验 o c r l8 m 0 2 + 1 c r l 8 n i 9 t i 异种不锈钢焊接工艺性试验采用手工电 弧焊进行焊接,接头式为不开坡口的平板对接焊,采用不同的工艺 参数,工艺参数如表2 4 所示。 表2 4o c r l 8 m 0 2 和l c r l 8 n i9 t i 不锈钢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焊接线能量 试样编号 i au v u ( c m s )e ( k j c m ) 19 02 4o 73 0 8 29 52 4o 73 2 6 31 0 02 5o 73 ,5 7 41 0 52 60 73 9 0 2 3 力学性能试验 根据国标g b 2 6 4 9 - 8 9 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g b 2 6 5 0 8 9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 b 2 6 5 1 8 9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进行试 样的制备和试验。 试样分别在w e 一6 0 的液压式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测 试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选择f 不锈钢母材和焊接接头 的不同位置分别加工成3 x 1 0 5 5 m m 的冲击试样,f 不锈钢母材 分成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先进行1 2 0 0 jo m i n ;再分别 进行水冷,空冷和炉冷;焊接接头试样分别进行不同温度下保温。 在j b 一3 0 冲机试验机上测试焊缝金属的冲击韧性。 l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曹i ti i i 暑皇曼曼烹i 詈詈詈皇詈苎詈葛暑皇皇詈鼍皇 24 测试方法 2 4 1 金相试验 用线切割方法分别在o f r 】8 m 0 2 + 】c r l 8 n i9 t i 异种不锈钢焊 接区域截取试样,为了方便后续研磨、抛光和观察的方便,试样 尺寸应大小适当,沿垂直于焊接方向的截面取样;用金相砂纸从 粗到细,按常规的金相样品制备方法进行机械研磨,最后在旋转 抛光盘上抛光成镜面;经过磨制和抛光后,对试样焊接区域采用 强腐蚀性溶液( 硝酸与盐酸的数量比为l :3 ) 进行浸蚀。在金相显 微镜下观察,直至能观察到清晰的显微组织形态,然后对不同区 域的组织进行摄录和拍照。 2 4 2 显微硬度 将经金相观察后的焊接试样,采用x h 一5 0 0 显微硬度计沿垂直 于熔合区的方向以4 0 0um 间距对焊接接头试样靠近熔合区的区 域分别进行维氏显微硬度逐点测定,并根据测试结果描点作图。 试验载荷5 0 9 ,保持时间1 2 s 。分别测试焊缝、熔合区、h a z 和母 材的硬度值。 2 4 3 扫描电镜试验 扫描电子显微镜( s e m ) 是利用聚焦电子柬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激 发产生的某些物理信号来调制成相。本试验对铁素体不锈钢一侧 和奥氏体不锈钢一侧及焊缝区域进行扫描观察,并进行了一些主 要元素的电子探针( e p m a ) 分析。试样的加工过程中特别注意保持 表面的清洁。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4 4 透射电镜试验 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方法从o c r l8 m 0 2 铁索体不锈钢和 1 c r l 8 n i9 t i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试样上切取厚度为0 5 m m 左右的 “薄片”,分别选取焊缝和热影响区不同区域制成直径为2 3 m m 的小圆片,利用机械研磨方法把小圆片预先减薄到0 1 m m 左右的 “薄片”,然后利用离子轰击技术将试样减薄制成厚度小于5 0 “埘 的薄膜。将这些薄膜试样在透射电镜( t e m ) 下观察并进行选区电子 衍射分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f a 异种不锈钢焊缝结晶形态的研究 3 1f a 异种不锈焊缝金属的熔合比 试验母材采用o c r l 8 m 0 2 铁素体不锈钢和l c r l 8 n i9 t i 奥氏体 不锈钢,其中0 c r l 8 m 0 2 铁素体不锈钢是采用真空冶炼方法生产的 高纯铁素体不锈钢,热处理状态:8 j 0 1 0 m in ,空冷;l c r l8 n i9 t i 奥氏体不锈钢经1 0 5 0 固溶处理,水冷;试板尺寸为2 0 0 m m x l5 0 m m 3 m m 。0 c r l 8 m 0 2 和1 c r l 8 n i 9 t i 异种不锈钢焊接采用手工 奥氏体不锈 f # ) x 癸 一 f f f ft 一熔敷金属在焊缝中所占面积 f f f 在焊缝中所占面积f a a 在焊缝中所占面积 图3 1f a 异种不锈钢接头示意阁 钢 l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电弧焊进行焊接,接头式为不开坡口的平板对接焊。其焊接接头 示意图,如图3 1 所示 f a 异种不锈钢焊缝金属的熔合比与焊接方法、焊接参数、接 头形式和尺寸、母材金属的热物理性质有关 35 】。试验用o c r l 8 m 0 2 铁索体不锈钢和1 c r l8 n i 9 t i 奥氏体不锈钢热物理性质参数,见表 3 1 。考虑以上因素,f a 异种不锈焊接金属的熔合比y 由基体金 属( f a 不锈钢) 在焊缝中的所占的比例确定( 见图3 1 ) 。 表3 1试验用不锈钢的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 钢号 热导率 密度电阻率 平均线膨胀系数,( 1 0 。6 c ) w ( m ( g c m 3 )( m0 c m )0 】0 00 3 1 6 0 - 5 3 8o 6 4 9 k ) 0 c r l8 m 0 27 7 06 010 41 1 01 1 31 1 92 7 1 c r 】8 n j 9 t j7 ,9 37 2l6 117 818 418 71 6 2 9 ,:尝 ( 3 1 )j f f + f a + f 甑 、。 式中 ft 一熔敷金属在焊缝中所占面积: f f f 在焊缝中所占面积; f a a 在焊缝中所占面。 根据图3 1 和式3 1 计算可得:y 为o 6 1 。 3 2 f a 异种不锈钢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 l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异种金属的对接接头中,焊缝的化学成分是一个大大影响接头 强度的和腐蚀性能的主要参数。焊缝的化学成分取决于被焊基体 金属在焊缝中所占的比例。因此,本试验中,f a 异种不锈钢焊缝 金属的化学取决于0 c r l8 m 0 2 铁素体不锈钢、l c r l 8 n i 9 t i 奥氏体 不锈钢以及0 0 c r l8 n i l2 m 0 2 n b 焊条在焊缝金属中的所占比例。 在焊缝中某元素缝的含量x 。,可用下式求得: x 。= ( 1 一y ) x 敷+ k x f 十【1 一女弦 ( 3 2 ) 式中x 一熔敷金属中m 元素的含量: x ,一铁素体不锈钢中m 元素的含量; x 。一奥氏体不锈钢中r n 元素的含量; y 一熔合比; k 一铁素体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相对熔合比。 考虑到不锈钢的物理性能特点,估算f r f a 为0 7 。铁素体不锈钢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对熔合比由下式( 3 3 ) 求得: k :善譬 ( 3 3 ) f f + f a 、。 即为:k = 0 4 1 。将k 值和y 值代入到式( 3 2 ) 简化为式( 3 4 ) : z = 0 , 3 9 x 敷+ 0 2 5 x f + 0 3 6 x a ( 3 4 ) 将表3 2 的数据分别代入式( 3 4 ) 中,计算所得见表3 3 。 表3 2 母材及焊接材料中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 w t ) 钢号 cm e ls ic rn im ot i 0 c r l8 m 0 20 0 190 2 8o 1 618 6 5o 1 41 0 60 2 0 l cr l8 n i 9 t i00 11 5o 618 6 5 95o 6 5 0 0 c r i8 n i l2 o 0 0 8l8 5 l2 52 m 0 2 n b 1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 3f a 异种不锈钢焊缝中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 w t ) 类别 cm ns ic rn im o丁i 焊缝 0 0 1 1o6 l0 2 6l8 5 98 331 0 5o2 8 3 3 利用舍夫勒图预测焊缝组织 3 3 1 传统的预测方法 0 c r l 8 m 0 2 铁素体不锈钢和1 c r l8 n i 9 t i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 可以通过合金成分预测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1 3 6 。 c r e a 2 l c r + 1 m o + i5 s i + 05 n b 图3 2 用舍夫勒圈预测焊接金属组织 1 9 口苫no+uon+一zi口oz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借助于舍夫勒图( 图3 2 ) 可对焊缝余相组织进行估算。这种状 态图适用于铬镍奥氏体钢结晶条件和冷却速度。 舍夫勒图中的铬、镍当量公式如下 c r e 。= 1 c r + 1 m o + 1 5 s i + 0 5 n b ( ) n i e 。= i n i + 3 0 c + 0 5 m n ( ) 根据表3 2 和表3 3 所给数据,经当量公式计算结果如表3 4 所示。 表3 4f a 母材和焊缝的c r 。和n i 。值( ) 类别c r 。n i 。c r 。n i 。 0 c r l 8 m 0 2 2 0 4 9o 8 52 4 l c r l 8 n i 9 t i 1 9 5 01 4 7 01 3 0 0 c r l 8 n i l 2 m 0 2 n b 2 1 o o13 4 01 5 7 焊缝 2 0 1 71 1 9 41 7 6 如图3 2 所示,将表3 4 中所得焊缝、0 c r l 8 m 0 2 和1 c r l 8 n i 9 t i 的c r 。和n i 。值在舍夫勒图中标定为c 点,a 点和b 点:分析状态 图可知焊缝金相组织为以奥氏体组织为基,分布者1 0 以下的6 铁素体。 传统组织图预测焊缝金属组织时,有两个不足之处:不能 2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晓明垂直熔合区向焊缝中心方向上焊缝组织的变化规律。如图3 3 所示,用同一种焊条焊接两种不同的母材时,沿垂直熔合区的l l m 图3 3 异种不锈钢焊缝示意图 和m m 方向上焊缝组织的变化规律不同。不能表达横穿焊缝时 ( 沿图3 3 中的n n 线) 焊缝组织的变化规律。 3 3 2f a 异种不锈钢焊缝组织预测的新方法 目前,已有多种对不同合金系的奥氏体填充材料的焊缝组织 预测方法。选用较适合异种金属接头的舍夫勒图分析o c r l8 m 0 2 铁 素体不锈钢和1 c r l 8 n i 9 t i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组织性能,见图 3 4 。 由表3 4 可知,o c r l8 m 0 2 铁素体不锈钢和l c r 18 n i9 t i 奥氏体 2 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锈钢c r 。的值分别为2 0 4 9 年t l 1 9 5 ,n i 。的值分别为o 8 5 $ n 1 4 7 :本课题系用的o o c r l 8 n 2 m 0 2 n b 的焊条c r 。的值为2 1 n i 。的值为13 4 ;将计算所得的值分别对应于图3 4 中的a 点和 b 点,所用的焊条o o c r l 8 n i l2 m 0 2 n b 对应于图中的c 点。o c r l 8 m 0 2 铁索 c r 。= 1 c r + 1 m o + 1 5 s i + 0 5 n b 图3 4用舍夫勒图预测焊接金属组织 ( ) 体不锈钢母材金属的稀释率为2 5 ,l c r l 8 n i9 t i 奥氏体不锈钢的稀 2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释率为3 6 ,分别对应于图3 4 中的d 点和e 点。 1 1 均匀混合区的组织由c d e 构成的三角区所覆盖的舍夫勒 图中的组织种类之和表示,即为a + f + m ;1 c r l 8 n i 9 t i 奥氏体不锈 钢一侧焊缝不均匀混合区的组织由线段a d 穿过的舍夫勒圈中的组 织类之和表示,即为a + f ;0 c r l 8 m 0 2 铁素体不锈钢一侧焊缝不均 匀混合区的组织由线段b e 穿过的舍夫勒图中的组织类之和表示, 即为a + m + f 。 2 ) 1 c r l 8 n i9 t i 奥氏体不锈钢母材金属向焊缝金属中心的组织 变化规律为:a a + f ;由0 c r l8 m 0 2 铁素体不锈钢母材金属向焊 缝金属中心的组织变化规律为:f a + m + f a + f 。 3 4 焊缝金属的凝固形态 3 4 1 凝固方式 f e c r n i 合金按凝固时的初生相分为三类:一是在富铬侧以 初生6 铁素体方式凝固:= 是在富镍侧以初生a 奥氏体方式凝固; 三是以a + 6 方式凝固。 在奥氏体填充材料中,铬当量和镍当量之比作为控制凝固的初 生相是以6 铁素体或y 奥氏体为依据来决定的。 2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f e - c r h i 合金最初的凝固产物,取决于液念金属的成分。在 非平衡条件下凝固,由于合金元素的偏析,改变了剩余液相的成 分,从而改变了最后的凝n 产物。在剩余液相中,奥氏体化形成 元素的增加,或铁素体化形成元素的减少,有利于奥氏体相的凝 固形成,相应地在固液界面前沿,铁素体形成元素的局部富集 有利于以初生相6 铁素体的凝固形成。 不锈钢焊缝金属在凝固过程中,如果初生相为奥氏体,在移 动的固液界面处的液相是富集铁素体形成元素而贫化奥氏体形成 元素;如果初生相为铁索体,在移动的固液界面处的液相是富集 奥氏体形成元素。界面前沿合金元素的变化,同样会影响焊缝金 属中铁素体和奥氏体的形貌、数量及分布 3 7 1 。 焊接熔池的凝固属于快速凝固,并形成胞状晶和胞状树枝晶。 如果一个胞状晶或胞状树枝晶被看作是一系列小的体积单元,每 个体积单元都可以作为一个平面生长进入液体。快速凝固原理可 以用到所有微观界面,这样,每一个生长中的晶胞或胞状树枝晶 在其中心都有一个初始过渡区,在树枝晶的晶间有末端过渡区。 在初始过渡区和末端过渡区之间,晶粒的生长满足稳态条件 3 8 j 。 2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4 1 1 初生相为5 铁素体的凝固过程 以初生相为6 铁素体的凝固时,在胞状中心为初始过渡区,直 到相邻的凝固前沿相互接触之前,8 铁素体均以稳态方式凝固 并形成正常成分的固相。一旦接触,从末端过渡区开始,通过形 成奥氏体和铁素体的分离共晶混合物而结束凝固。 以初生相为6 铁索体的凝固时,正好在固相线之下,成分对应 于铁素体不锈钢的初生相6 铁素体位于亚晶中心,分离共晶网位 于亚晶边界。在狭窄的初始过渡区和末端过渡区之间,亚晶之间 的稳定部分构成了6 铁素体的正常成分。如图3 5 a 所示。 图3 5 凝固期间,穿过亚晶粒的铬、镍成分 a ) 初生相6 铁索体b ) 初生相y 奥氏体 2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4 1 2 初生相为a 奥氏体的凝固过程 与初生相为5 铁素体的凝固相比较,以a 奥氏体凝固的合会液 相面更平缓。在初始过渡区,在胞状树枝晶中心形成的a 奥氏体 中,铬的含量降低而镍的含量升高。在稳态凝固期间,这个刚凝 固形成的a 奥氏体彼此接触后,末端过渡区开始形成富铬和贫镍 的固相。在末端过渡区,铬的富集促进从最后的固液相中形成a 奥氏体和6 铁素体分离共晶混合物,如图3 5 b 所示。在末端过渡 区形成的6 铁素体,只有富集足够的铁素体稳定化元素,而且贫 化奥氏体稳定化元素,才能使所形成的铁素体保持到室温。当合 金成分越接近共晶三角区,在末端过渡区可望形成更多的铁素体。 3 4 i 3 初生相为a + 6 的凝固过程 当焊缝金属成分正好位于a + 6 双相区时,从液态金属中同时 析出a + 6 双相组织。实际生产中,当熔敷金属是以a + 6 双相组 织模式凝固时,焊缝底部液态金属不一定完全以a + 6 双相组织模 式凝固。 当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成分不同时,受母材成分和熔池底部不 同形貌的影响,使得熔池底部的液态金属的成分不同于熔池中上 2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部液态金属的成分,更不同于熔敷金属的成分a 所以,焊缝底部 液态金属凝固的初生相将不同于熔池中上部。只有在被焊母材金 属和熔敷金属的成分基本相同时,才能在焊缝底部一开始就出现 a + 6 双相组织方式凝固。 3 4 2 焊缝金属中的固态相变 3 4 2 1 焊缝金属中的铁素体形成位置和原因 在液固相区之下冷却,具有低铬镍比( 碳和氮的含量足够低) 的合金,将马上进入a 奥氏体- f6 铁素体两相区。对大多数焊接方 法来说,通过两相区时的冷却速度快,靠固态扩散控制反应溶质 原子再分配变得不可能,结果,标称成分的铁索体转变为同成分 的奥氏体。可是,在初始过渡阶段,在亚晶中心形成的高铬和低 镍的区域将保持稳定,并将铁素体保持到室温。在焊态下的显微 组织中看到的是残留的6 铁素体。 具有高铬镍当量比的合金,在冷却到室温过程中,完全保持在 两相区。并且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中,保持相当数量的6 铁素体。 在固态期问,6 铁素体还可以有限扩散反应的方式部分转变为奥 氏体,扩散反应受到通过两相区的冷却速度的限制。 2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相反,以初生相a 奥氏体凝固的未端过渡区,晶粒和亚晶粒的 边界富铬。因此,在这些部位形成的分离共晶含有相当数量的共 晶铁素体。虽然在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初生相a 奥氏体不发生 固态相变,一部分具有低铬镍比的共晶6 铁素体可能通过无扩散 方式转变为奥氏体。富集足够铬的那部分6 铁索体将保留到室温, 并存在于晶粒和亚晶粒的边界处。 3 4 2 2 焊缝金属中6 铁素体的相变 2 0j s l o亨b 图3 6 ”f 。7 0 的c r - n i 二元相图 2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图3 6 所示的垂直截面图分析不锈钢焊缝金属中的相变。 在平衡冷却条件下,成分为c o 的合金正好位于相图中的稳 定6 铁素体区。在6 铁索体的固溶温度t j ,该合金进入奥氏体+ 铁 素体两相区。这时,如果平衡条件满足,成分c 2 的奥氏体( 相对 富镍贫铬) ,将从成分c o 的6 铁素体中生成。如果该合金在平衡 条件下冷却,通过扩散从6 铁素体中析出奥氏体将进一步富铬 直到奥氏体整个成分变为c o ,且6 铁索体被完全消耗掉。在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