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同步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七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同步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七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同步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七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同步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七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同步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和吸收 1. 下列器官中,属于消化系统的是()a心脏b胃c肾d肺【解答】解:a、心脏属于循环系统,故不符合题意。b、胃属于是消化道,属于消化系统,故符合题意。c、肾属于泌尿系统,故不符合题意。d、肺属于呼吸系统,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 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a大肠b小肠c胃d食道【解答】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故选:b。3.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胃,它能分泌胃液b是肝脏,它能分泌胆汁c分泌的消化液只能消化蛋白质d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解答】解:a、图中是肝脏,可以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a错误;b、是胃,可以分泌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b错误;c、是胰腺,可以分泌胰液,流入小肠,对蛋白质、糖类、脂肪进行彻底的消化,c错误;d、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故选:d。4. 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b小肠外壁有许多黏液c小肠内有许多消化酶d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解答】解: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a正确;b、小肠外壁有许多粘液,与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没有关系,b错误;c、肠内有许多消化酶,有利于消化食物,c正确;d、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d正确。故选:b。5. 下列关于构成胃的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a胃壁的内表面有保护作用,属保护组织b胃壁的肌肉层收缩使胃产生蠕动,属于肌肉组织c胃壁内分布着血管,其中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d胃壁内分布着的神经,属于神经组织【解答】解:a、胃的内表面由上皮细胞构成,属于上皮组织。a错误;b、胃壁里面主要是肌肉组织,能收缩和舒张促进胃的蠕动来消化食物。b正确;c、整个的胃布满了丰富的血管,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c正确;d、整个的胃布满了丰富的神经,神经属于神经组织。d正确。故选:a。6. 下列消化道中,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是()a口腔b大肠c小肠d胃【解答】解:口腔中含有的消化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胃里只有胃腺分泌的胃液,小肠里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也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其它消化道内如大肠没有消化液。因此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含消化液的种类最多的是小肠。故选:c。7. 肠道中胆汁的分泌部位及在肠道中的作用是()a胆囊,参与脂肪消化b肝脏,参与脂防消化c胆囊,参与淀粉消化d肝脏,参与蛋白消化【解答】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故选:b。8. 胆囊切除手术后应该少吃()a富含蛋白质的食物b富含脂肪食物c富含糖类的食物d富含微生物的食物【解答】解:胆囊的主要功能是贮存胆汁,胆汁是由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参与脂肪的消化。胆汁中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够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扩大脂肪微粒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肥肉中都含有丰富的脂肪,因此患胆囊炎的病人,其储存的胆汁减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所以切除胆囊的人,建议他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 故选:b。9.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哪种小分子才能被人体吸收()a氨基酸b葡萄糖c甘油d脂肪酸【解答】解: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故选:a。10. 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表示消化液(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b为胃液,对蛋白质起到初步消化的作用c消化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解答】解:a、是唾液,唾液中只含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a错误;b、是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它发挥作用的场所是胃,b正确;c、是胆汁,不含有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c错误;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a、b、c)的主要场所,d错误。故选:b。11.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则2号试管应加入()a2ml水b2ml唾液c1ml水d1ml唾液【解答】解:该实验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实验变量是唾液的量,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12. 小华做“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时,记录了如下表格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试管加入物质温度时间加入碘液1淀粉糊+唾液375分钟不变蓝2淀粉糊+胃液375分钟变蓝3淀粉糊+唾液05分钟变蓝a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d分析试管1,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解答】解:a、试管1和3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试管1温度37,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试管3温度0,滴加碘液后变蓝。因此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正确;b、试管1和2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唾液还是胃液,试管1加入唾液,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试管2加入胃液,滴加碘液后变蓝。因此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正确;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正确;d、分析试管1,可得出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而不能得出唾液能淀粉分解成葡萄糖,错误。故选:d。13. 根据消化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1)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有: 、 、 ,其中最大的消化腺是 ,它能分泌 ,促进 的消化,位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有 和 (2)含有消化液种类最多的消化器官是 ,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 【解答】解:(1)消化腺有1唾液腺、胃腺、5肝脏、肠腺和9胰腺1唾液腺、5肝脏、9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他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能够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2)9是胰腺,能够分泌胰腺,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2口腔中有唾液,能够消化淀粉故答案为:(1)1唾液腺;5肝脏;9胰腺;5肝脏;胆汁;脂肪;胃腺;肠腺;(2)9胰腺;2口腔14. 为什么在口腔内只能消化淀粉,而不能消化蛋白质?生物小组通过体外实验对此问题进行探究。(1)同学们进行实验一,探究淀粉能在口腔内被消化的原因。处理及结果如图1所示。冷却后,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1滴 ,摇匀,观察实验现象。观察a试管的实验结果,液体颜色 ,说明a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比较a、b两只试管的实验结果,说明 能促进淀粉的分解。比较b、c两只试管的实验结果,说明唾液中含有 。(2)同学们探究唾液中是否含有蛋白酶,依据“蛋白酶促进固体蛋白块分解,使蛋白块体积减小”这一原理,设计实验二(如图2)。1号试管中不含有蛋白酶,在实验中起 作用。2号试管加入的是 溶液。预期实验结果:1号试管中蛋白块的体积 (不变/变小)如果3号试管中蛋白块的体积变化情况与1号试管相同,说明 。【解答】解:(1)同学们进行实验一,探究淀粉能在口腔内被消化的原因。处理及结果:冷却后,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1滴碘液,摇匀,观察实验现象;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观察a试管的实验结果,液体颜色蓝色,说明a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比较a、b两只试管的实验结果,说明唾液淀粉能促进淀粉的分解。比较b、c两只试管的实验结果,说明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2)同学们探究唾液中是否含有蛋白酶,依据“蛋白酶促进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