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苏教版.docx_第1页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苏教版.docx_第2页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苏教版.docx_第3页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苏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苏教版 一:教学引入师: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生:种下瓜就得到瓜,种下的是豆以后就长出豆来。师:种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生:种的是瓜和豆的种子,得到的是它们的后代。师:那么瓜和豆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呢?生:它们用的是种子。师:又有这样一个说法叫“无心插柳柳成荫”,你对这句话又是怎么理解的呢?生:把柳树的枝条插在土里,以后就会长成高大的柳树来。师:那柳树又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呢?生:通过枝条。师:再看这里还有个词语“雨后春笋”,笋子是谁的后代,它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又是通过什么繁殖的?生:笋子是通过地下茎繁殖的。师:再看“落叶生根”,落叶生根既是一种植物的名字,也说明了它的繁殖方式,它是用什么繁殖的呢?生:通过它的名字就能知道它是用叶子繁殖后代的。师:通过这些俗语和词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讨论得出:植物有的是用种子繁殖,有的不是用种子繁殖。)意图:好的引入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了保障。引入的形式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引入要具有实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本课的引入设计简单但却很新颖,效果也很好。通过几个俗语和词语,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导入,让学生通过比较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同是植物,繁殖方式却各有不同呢?简单的几个词语将学生的思绪牢牢地锁定在“繁殖”一词上,为后续的研究酝酿了“情绪”。同时,常用的俗语的使用也让学生感觉到:原来生活处处有科学。片段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师: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不是用种子繁殖的?它们又是用哪些部分繁殖的呢?你见过人家种花或栽种其他植物的经过吗?生:我见过我爸爸种菊花。师:他是怎么栽种的?生:我看见他剪下菊花的一个枝条插在土里,浇点水水就行了。生:我和我妈妈种过马铃薯,我妈妈是切成马铃薯块种的。生:师:不用种子繁殖的植物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些。(出示课件:落叶生根、宝石兰、玉树、马铃薯、生姜、水仙花、胡萝卜、红薯、吊兰、月季。教师简单分析它们是用哪部分繁殖的,并板书根、茎、叶等。)师: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是汲取营养、输送营养甚至是制造营养的,它们植物的营养器官,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科学上叫作营养繁殖。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其中的一些植物,它们都是利用营养繁殖方式培育出来的,我想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它们,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发实物:发芽的马铃薯、宝石花、长根的胡萝卜、扦插的月季。请学生观察,汇报发现。)生:老师,我发现马铃薯的身上长了很多的小眼。师:小眼里长了什么?生:长了小芽。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小芽会长成什么呢?生:可能会长出藤来吧,也有可能长成马铃薯。师:也就是说,这个芽和马铃薯的繁殖有着密切的联系。没芽的地方会长成什么呢?生:(有些犹豫)可能也会长出马铃薯吧。师:这个问题可值得下面研究啊。关于月季花有什么发现?生:老师,我把月季花拔了出来,我发现月季花的根部有很小的芽了。师:对啊,这个月季老师当初可是用一根枝条插进土里的,现在可以看出,枝条也长出根了,这些小根以后会怎么发展呢?生:我想它以后会茁壮成长成一棵大月季花的。(学生继续讨论其他植物的发现。)意图:观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这里老师让学生去观察用根、茎、叶进行繁殖的几种植物,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马铃薯有眼,眼里有芽,教师立即抛出问题,这“芽”以后会怎样成长?其实这里就是在暗示学生这里的“芽”是和繁殖有密切联系的,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到“芽”上。同时,教师又追问:马铃薯没芽的地方会长成什么呢?这样的问题直接刺激了学生探究的神经,学生的大脑已经开始思考,探究的问题也已初步形成,为下面的动手探究做好了热身。师:植物用营养繁殖常常具有很多的好处,最明显的就是加速植物的繁殖速度。你想想,用一粒小小的种子慢慢的生长繁殖,怎么能有直接用长了芽的一大块茎繁殖来的快呢?同时,营养繁殖还可以更好地保留母体优良的基因,不像种子繁殖常常会产生变异,营养繁殖还可以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片段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师:既然营养繁殖有这么多优点,大家有没有兴趣用营养繁殖的方式亲手培育出一株新的生命来呢?生:想。师:大家就在发的材料里选择一种吧。不过我要先听听你们打算怎么种。生:马铃薯切成块种。生:宝石花用叶子种。生:月季用枝条插。师:你们说的很好,不过我认为就这样种有什么意思!这是科学课,你们能不能在种的时候开展一项感兴趣的研究呢?请你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自己准备研究的问题。)生:我们想把马铃薯切成块,有的块里有芽,有的块里没芽,分别去种,看看有什么不同。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要这样去种的呢?生:我们就是想知道,没芽的马铃薯块能不能长出马铃薯来。生:我们小组打算种月季,我们想剪两根枝条,一根上有叶子,一根上没有叶子,都插到土里,看看它们长的有没有区别。师:你们认为会有什么区别呢?生:没叶子的活不了吧。师:这么确定了还用的着研究吗?生:那也不一定啊,说不定会长出叶子来呢。(学生汇报其他的想法。略。)师:既然我们想做对比实验,那我们该注意些什么?请你们制定一个详细的研究方案。(学生讨论)生:浇水要一样多。生:要施肥一样。生:要一样管理。师:你们说的真好。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栽种对象,其他的栽种条件就不能变了,老师提供给你们一个已经装好土的花盆,请你们用同样的方法栽种吧。(学生动手栽种,教师巡视帮助。)意图:学生终于动手了,但在动手之前动足了脑。科学课的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探究,在探究中培养科学意识,锻炼研究技能。所以,这里当学生说出该怎么样种植植物时,教师激将学生:这样种没有什么意思!这是科学课。对,科学课上怎么做这么简单的事呢?学生的欲望激发了,加之前面做好的一系列的铺垫,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活动”带着研究的活动。但教师也没有急于让学生动手,而是强调了对比实验的注意点,等学生做好准备后再动手。这时的动手已是“水到渠成”,其实真正动手的时间并不需要太多,当什么都想好了,动起手来就很快了。师:大家都栽种好了,那后面是不是放在一边不管了呢?生:不,我们会不断观察的。师:怎么观察?什么时间观察?用什么观察?想得到什么?生:我们每天都观察,我们会记录,看看它们长的有什么区别。生:我们会用尺子去量的,会记下数据。生:我们还会写观察日记。师:同学们,种植物并不难,难就难在管理,我想你们得制定一个很详细的管理计划,比如浇水怎么浇?什么时间浇?谁去浇?浇什么样的水?浇多少?这些都要有严格的计划。而且这样的管理不是一天两天,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出成果的,希望大家一定要有坚持、严谨、细心、不怕苦的研究精神,最后一定能研究出理想的成果的。(学生讨论管理计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