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本章归纳整合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材p4读图思考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教材p46活动1(1)从图1.4可以看出,行星都是逆时针绕日公转的。(2)根据图和表中的行星轨道倾角数据,行星公转轨道面差不多在一个平面内,轨道倾角最大的水星也只有7。(3)根据表中的行星轨道偏心率数据,偏心率最大的水星也只有0.206,非常接近圆形。2.行星类型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类地行星111巨行星233远日行星322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较小,地球是类地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3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也没有特殊的地方。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材p910活动(1)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热带雨林生物量为2kg/(m2a),较大;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为0.8 kg/(m2a),较小。(3)有相关性。生物量与太阳辐射量呈正相关,后者决定前者。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大;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小。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被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4)从景观图上可以看出,热带雨林地区森林更茂密,阔叶,树木树冠较大。亚寒带针叶林地区森林中植物密度相对较小,针叶,树冠小。教材p11活动(1)1985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波状变化,1986年为极小值,后逐年增多,到1989年达到极大值,之后又逐年减少,1996年又达到极小值,之后逐年增多。两个极小值之间约11年。(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有规律的起伏,虽然起伏程度不同,但起伏周期接近。从1705年峰值到1980年峰值,其间275年,出现了26个峰值,也就是25个周期,可以算出太阳黑子变化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与(1)大致相同。(3)从太阳黑子数的长期变化情况来看,规律明显,可以确认其平均变化周期为11年。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材p13读图思考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教材p14上读图思考读图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逐渐减小。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为0。教材p14下读图思考读图可知,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近日点附近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远日点附近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小。冬半年和夏半年相比,公转轨道对应的圆心角相同,都是180,但冬半年公转角速度较快,夏半年公转角速度较慢,因此,北半球冬半年的日数要小于夏半年的日数。教材p15活动1提示:用地球仪演示,注意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在演示公转运动时,可以夸张地演示出其速度变化。2归纳和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特点。运动形式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地轴自西向东1个恒星日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大约为15/h因各地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处最快,达1670km/h,由赤道至两极逐渐减小,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公转太阳自西向东1个恒星年平均角速度1/d。但由于太阳略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在近日点时速度较快,大约61/d;在远日点时速度较慢,大约57/d平均线速度30km/s。在近日点时较快,约为30.3 km/s;在远日点时较慢,约为29.3km/s教材p16活动教材p17读图思考1中时区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作为中央经线。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即东西十二区。2如果中时区为子夜(24时),纽约所在的西五区的区时应该是(昨日)19时,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应该是(今日)8时。3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教材p19读图思考1太阳直射2326n,此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2太阳直射2326s,此日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3太阳直射0纬线(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无极昼极夜现象。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材p21读图思考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速度的突然变化说明了物质组成的突然变化。2从莫霍界面向下,纵波和横波都可以传播且速度增大,可以推断地幔仍为固态,但物质成分发生了改变。从古登堡界面向下,纵波速度减小而横波消失,可以推断地核的外核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教材p23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地表岩石是如何形成的?(2)陆地淡水会枯竭吗?(3)地球表面的组成要素有哪些?(4)地球表面的各要素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5)地球表面的各要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教材p25资料1分析1月球上有引力、冰、矿产资源、建筑材料、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等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2若想在月球上生活,人类还需要创造的生存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满足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避免宇宙射线伤害的环境条件以及能产出食物的生态系统等。教材p2526资料2分析1“生物圈二号”和月球基地的相同之处:都是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装置,生产、消费和分解、非生物环境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二者的不同之处:“生物圈二号”的电力是由外部输入的,且“生物圈二号”也不需要防止宇宙射线的危害;而月球基地所需的电能只能自己生产,而且还需防止宇宙射线的危害。“生物圈二号”的水是地球上原有的液态水,而月球基地所需水必须自己制造。2“生物圈二号”的实验虽然失败了,但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性,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必须保持平衡。人工模拟建筑的生态环境也必须使其内部保持平衡。月球基地其实就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必须努力维持其平衡,使各地理要素达到人类居住生存的要求,否则人就不能在里面生存下去。教材p26资料3分析1月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有:大量硅酸盐,可作建筑材料;丰富的铁、钛、铝矿以及地球上缺乏的或尚未发现的金属矿产;月球土壤中特有的氦资源,它是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慧物流园区资金申请与物流园区智能化物流解决方案报告
- 2025年家具制造业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下的市场拓展与竞争策略报告
- 教育行业质量评估与认证体系在国际化教育中的挑战与机遇报告
- 金融与投资行业:2025年金融行业风险管理新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报告
- 咖啡连锁品牌市场布局策略:2025年扩张战略与品牌战略研究报告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仓储货架智能调度系统研究报告
- 环保型表面处理技术在环保清洁剂行业的应用与创新报告
- 2024年模组检测系统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五城区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及答案
- 2024年08月湖州银行总行选聘信息科技部岗位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范例
- 油气长输管道的运行风险及安全预防措施
- 妇科冬病夏治
- 《服务机器人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技术规范》(T-CIAPS0021-2023)
- 人教版新高一英语必修一单词表(默写版)
- 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损伤发生率PDCA成果汇报书
- 经典版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仓储基本知识》课件
- 消除母婴三病传播培训课件
- 餐厅后厨卫生管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