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市第二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黑龙江省伊市第二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黑龙江省伊市第二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黑龙江省伊市第二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黑龙江省伊市第二中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读下图回答第1题1、图中的行星m是a.土星 b.水星 c.火星 d.金星2、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一颗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3、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出现在色球层b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21年c太阳活动强烈会产生磁暴、极光、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等d目前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活动4、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5、北京和广州两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正确的是a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d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6、北京时间19时,cctv1新闻联播播出时,哈尔滨(126e)当地地方时为a19时 b19时24分 c18时36分 d20时7、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a b c d8、元旦时关于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读图,回答第9题。9地球由a点公转到b点的过程中,广州a公转速度逐渐变快b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c自转速度逐渐变慢d公转速度逐渐变慢10、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岩石圈指地壳部分 岩石圈是地壳加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起称为岩石圈a. b. c. d.图为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某处化石照片”。据此完成1112题。11图4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a b c d12照片中含化石的岩石是 a变质岩 b沉积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读图回答13-14题。13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断层形成的断块山c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14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a庐山 b华山 c喜马拉雅山 d泰山15、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b c d右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6-17题:.1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bc d17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飞船升空后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对接轨道为距地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其所在的大气层a位于层顶部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今日风止天晴,气温始降,田地里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大棚被撕裂,有的被吹塌。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点燃一堆堆的柴草,浓烟遮蔽了田野。”据此完成1819题。18从资料中得知,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 沙尘暴天气 冷锋天气 台风天气 暖锋天气a b c d19农民燃放烟雾的目的与利用的原理分别是a除霉增强太阳辐射 b防御霜冻增强大气逆辐射c杀菌增强紫外线辐射 d促进小麦生长增加co2含量20、下列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1题。21、图中、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22、读在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的等压面中,正确为a. b c. d读下图,完成2324题。2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a丙地为极地高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c气压带丁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形成与极地高压相同24、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气流温暖湿润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2526题。25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26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m气压带赤道低压带c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27、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 a增加 b. b增加c. c减少 d. d减少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2829题。28、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地壳运动 d人类活动29、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30、读海水等温线图(虚线表示洋流),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是暖流,位于北半球c均向北流动 d位于大陆东岸,位于大陆西岸31、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是:b,c。(2)在地貌上a称为,其成因是。(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a、b两处中的处,理由是:; 。32、回答下列问题。(9分)(1)图中是气团。此图为锋示意图(2)、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地,气压最高的是地,属于阴雨天气的是地。(3)地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是:锋面过境时。锋面过境后。33、读“大西洋部分洋流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某海轮从a航行到b,若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利用的盛行风为_,所利用的洋流分别是_和_。(2)如果此海轮从b返回a处时,仍是顺风顺水,则所利用的盛行风为_,所利用的洋流是_。(3)c处附近为_渔场,由_暖流与_寒流交汇形成。(4)图中洋流e对沿岸气候产生明显的_作用。3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够成立一个有机整体。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重要因素,读下图回答(11分)(1)在“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该地是 风向(2)b、c、d、e的气候类型分别是bcd e,由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填字母)(3)、所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4)有一种气候形成了两种自然带,分别是 (填数字)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答题卡 选择题:(本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cccacbcdbdbbbca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bcabcccbcdcbcbb31、(10分)(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是:b向斜,(1分)c断层或地堑。(1分)(2)在地貌上a称为谷地或山谷 ,(1分)其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2分)(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a、b两处中的 a 处,(1分)理由是:天然拱形 结构稳定;(2分)地下水顺岩层两侧渗流,有利于排水 。(2分) 32、(9分)(1)图中是暖(1分)气团。此图为暖(1分)锋示意图(2)、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c(1分)地,气压最高的是e(1分)地,属于阴雨天气的是d(1分)地。(3)地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是:锋面过境时连续性降水。(1分)锋面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3分) 33、(10分)(1)某海轮从a航行到b,若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利用的盛行风为东北信风(1分) 所利用的洋流分别是加那利寒流(1分)和北赤道暖流(1分)(2)如果此海轮从b返回a处时,仍是顺风顺水,则所利用的盛行风为盛行西风,(1分)所利用的洋流是 北大西洋暖流(1分)(3)c处附近为 纽芬兰 (1分)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 (1分)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 (1分)寒流交汇形成。(4)图中洋流e对沿岸气候产生明显的 降温减湿 (2分)作用。34、(11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够成立一个有机整体。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重要因素,读下图回答(1)在“气压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