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章末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萨克斯实验的结论之一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为此他设计了对叶片用黑纸片进行部分遮光的处理。下列有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萨克斯的实验中没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b.遮光部分是实验组,照光部分是对照组c.照光部分是实验组,遮光部分是对照组d.暗处理前是对照组,暗处理后是实验组2.构成植物叶片的下列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有( )叶肉细胞 保卫细胞 无色素的叶表皮细胞 叶脉中的筛管细胞a.b.c.d.3.如果连续出现阴雨天气,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阴雨天气不利于大棚蔬菜的( )a.光合作用 b.吸收作用c.蒸腾作用 d.花的传粉4.下图为某池塘生态环境中生物分布的示意图,图中哪一生物可用来合理推测太阳光会穿透到此池塘的底部?( )a.鱼 b.虾 c.水草 d.岸边植物5.小明同学于6月中旬晴朗的一天作了如下探究:从早上6点开始,在同一植物的相同位置上,每隔2小时摘取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叶片,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待取了4片(依次为甲、乙、丙、丁)后,同时进行脱色处理,再滴加碘液,颜色(蓝色)最深和最浅的依次是( )a.甲 丙 b.丁 甲 c.乙 丁 d.乙 甲6.下图是探究植物有关生理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 )a.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植物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7.我们食用的韭黄、蒜黄是根据哪一原理培育出来的?( )a.韭黄培育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c.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d.叶绿素的形成不需要光8.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从变成蓝色的那部分叶片上切下一细条,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内变蓝的部位是( )a.上、下表皮b.导管c.叶肉d.叶脉9.下列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能满足植物自己生长的需要b.是动物和人类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c.动物只能利用植物果实里贮存的有机物d.只能满足植食动物的需要10.(山东济宁)据2011年5月26日齐鲁晚报报道: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址坊头村的1 000多亩(1亩约为667平方米)小麦因水涝而枯死,其中500多亩面临绝产。下图所示某村民拔下的麦子根部都已经腐烂。下列说法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a.水涝抑制了小麦根对水分的吸收b.水涝抑制了小麦叶的光合作用c.水涝抑制了小麦根的呼吸作用d.水涝抑制了小麦叶的蒸腾作用11.(湖北荆州)人类的下列活动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将水稻和小麦的种子晒干后入库保存b.大雨过后,给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c.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d.向贮藏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12.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一般植物的叶片上,上表皮的气孔数总是比下表皮的少,这是因为( )a.上表皮的气孔少,可减少水分的散失b.下表皮的气孔多,可以吸收更多的水c.下表皮的气孔多,可以加速水分的散失d.上表皮的气孔少,可以减少氧气的散失13.北方的夏季,从上午8时起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但到了中午12时左右,光合作用反而减弱了,一段时间后又增强,随后再逐渐减弱,如下图曲线所示。分析中午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可能是( )a.光合作用合成的淀粉消耗得过多b.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因光照强而减弱c.光照增强的时间过长,影响光合作用d.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片14.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a.在导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b.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c.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d.在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15.下列关于叶片上气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b.上表皮气孔多,下表皮气孔少c.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缩小d.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张开16.移栽植物时,要尽量在其幼苗期进行,还要使它的根部多带些土,原因是( )a.根部需要适应环境b.增加根部的营养物质c.保护成熟区的根毛d.以上都不对17.(江苏盐城中考)“滩涂能种菜,海水能灌溉。”这是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曼托夫勒的预言,如今在盐城沿海滩涂上已逐渐变成现实。盐碱地上的植物能强烈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原因是( )a.根毛细胞吸胀作用大b.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大c.根毛细胞呼吸作用旺盛d.叶片蒸腾作用强18.植物生长离不开水。植物吸水的器官是( )a.根 b.叶 c.花 d.茎19.(山东潍坊)下列四组培养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相同植物,叶片气孔张开程度最大的应是( ) 组别条件 abcd土壤湿度潮湿潮湿潮湿干燥光照设置光照光照黑暗光照温度高低适宜较低较低较高20.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瓶中是萌发的种子,将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燃烧的蜡烛放在瓶中会熄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c.种子中有机物被分解,释放能量太少d.种子中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大量水分21.下图表示在25 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取甲、乙两个暖水瓶,甲瓶内装有萌发的豌豆种子,乙瓶内装有煮熟并冷却至25 的豌豆种子,两瓶均用包有温度计的棉团塞严。能正确表示几小时后温度计读数的是( )22.下图是有关光合作用实验的部分装置。实验时先将植物放在暗室中24小时,再用一长条铝箔纸包住其中一叶片的一部分,放置在阳光下,4小时后,取下此叶片用酒精隔水加热,去除叶绿素,用清水漂洗后在叶片上滴加数滴碘液,叶片发生的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23.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a.气孔、导管、根毛 b.根毛、气孔、导管c.根毛、导管、气孔 d.导管、气孔、根毛24.有人形容植物像个喷泉,能将土壤中的水带到大气中,这是因为植物能进行(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25.(山东东营)周末,爱动手的李明在家做了一个生物实验。他在甲、乙两个密闭的暖水瓶中分别装入正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绘制成如下曲线图。下图中能正确反映甲、乙暖水瓶内温度或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8分)(山东枣庄)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2 5(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排列)。(2)图2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 ,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3)图6中滴加的液体是 。图7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其作用是 。(4)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图5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还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7.(12分)学习植物生理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分析回答问题。 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设为甲装置,其他处理见下图;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分别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取下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甲 乙(1)观察甲装置可知:a与b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b与c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a与c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 个变量。(2)步骤中,从a瓶挤出的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该瓶中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叶片进行 作用产生的;从b瓶、c瓶挤出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c瓶中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而b瓶中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是被叶片进行的 作用所消耗。(3)步骤用乙装置脱色时,大烧杯内装的液体是 ,小烧杯中的液体将变成 色。(4)步骤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取自_瓶的叶片。实验证明: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是_,所需的原料有二氧化碳。28.(12分)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下图为小刚利用某植物的枝条所做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前,小刚在甲瓶中枝条叶片上下两面均涂抹了厚厚的一层凡士林(护肤油),乙瓶中枝条不做处理,并用水彩笔分别标记了甲、乙两瓶的水面高度。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定时观察、记录水位的变化情况。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 。(2)水面上油层的作用是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放入两个瓶子中的枝条生长状况和叶片数目应尽量一致,这遵循了科学实验的 原则。(4)预测实验结果:甲、乙两个瓶子中,水面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原因是 。29.(8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据科学家实验:一棵25年生天然树木每小时可吸收150毫米降水,一棵22年生人工水源林树木每小时可吸收300毫米降水,相比之下,裸露地每小时吸收降水仅为5毫米。林地的降水有65%被林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而在裸露地面,约为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高7倍。据专家测算,一片面积为10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1)树木能吸收大量降水的结构是 ,它与吸水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2)植物能大量吸水的动力来自于 ,这种功能进行的主要部位是 。(3)通过以上资料,你认为森林有哪些主要作用?(至少答出三点)(4)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何感想?30.(10分)(山东莱芜)请分析下图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神气的叶:“没有我,你们都会饿死。”傲气的根:“我要是不工作,你们都会渴死。”萎蔫的叶:“快给我水!我快渴死了!”饥饿的根:“我太饿了,哪有吃的?”画面1茎在听叶和根说话画面2茎开始“罢工”(1)画面1中根的表述说明它具有 的功能,完成该功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2)神气的叶的表述说明它能为其他器官提供 ,发挥此作用所需的原料是 。(3)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茎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正常状态下,如果没有叶的 作用提供动力,茎也难以完成该工作。(4)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 的作用。(5)根、茎、叶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才能使植物更好地生活在广袤的生物圈,不断为生物圈作出自己的贡献。试总结植物对生物圈的意义。 (答出两项)。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参考答案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解。一般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变量的控制考虑,一般人为控制变量的一组为实验组,接近自然状态或理想状态的为对照组;二是从实验结果是否可知考虑,一般实验结果已知的为对照组,未知的为实验组。本题中,从题干可以知道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因此控制不照光的是实验组,照光的就是对照组。2.b 解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素),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均有叶绿体,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表皮细胞和筛管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a 解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阴雨天光照不足,蔬菜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故产量不高。4.c 解析:池塘底部的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必须有太阳光。有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就能说明有光穿透到池塘的底部。5.b 解析:叶片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产生的淀粉越多,遇碘后蓝色越深。所以4片叶片的颜色从深到浅依次是丁、丙、乙、甲。6.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最后显示的是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中复燃,而具有助燃作用的是氧气,说明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7.c 解析:本题考查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叶绿素只有在光照下才能形成。8.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在叶片中,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所以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最初主要积累在叶肉细胞中,这就可以用淀粉遇碘变蓝来检验。了解这点后,用显微镜观察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寻找目标了。9.b 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不仅能参与构建植物细胞,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植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杂食动物则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食动物有吃植物果实的,有吃植物种子的,还有吃植物叶片的等等。10.c 解析:从题目可以看出,水涝使小麦根部周围环境缺氧,抑制了小麦根的呼吸作用,导致根部腐烂,根的吸收能力减弱,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11.b 解析:将水稻和小麦的种子晒干后入库保存、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向贮藏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都是在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而大雨过后,进行中耕松土的目的是使土壤中含有足够的空气,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12.a 解析:本题考查叶片的结构。叶片中的水分散失时,水分比较容易从上表皮气孔逸出,如果上表皮的气孔数比下表皮的多,水分散失将较快,对植物的生长不利。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叶片的结构趋向于合理化,上表皮的气孔少,有利于植物适应干旱的陆地生活环境。13.d 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内的多少可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大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叶肉细胞的门户是叶表皮上的气孔。在北方夏季上午8时,气孔处于张开状态,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的量较多,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中午12时左右,由于气温较高,水分从气孔散失较多,为了减少植物失水,气孔处于关闭状态,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反而会减弱,随后因气温降低,气孔逐渐张开,光合作用随后再增强。14.b 解析:植物体主要依靠根来吸收水分。水分是在导管中运输的,根、茎和叶中的导管是相通的,水分能在导管中自下而上被运输到茎和叶。15.a 解析:一般情况下,叶片表面的气孔是上表皮少,下表皮多。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的调节控制着气孔的开闭: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16.c 解析:植物生活需要的水分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植物的根从顶端到长有根毛的一段称为根尖,根尖从顶端向上依次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成熟区与土壤溶液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细胞有大液泡,是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因此在移栽植物时选幼苗期且根部多带些土,其目的是保护植物的根毛。17.d 解析:本题考查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叶片散失水分后,就要从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吸收水分,这样就促使根从土壤里不断地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从根运输到叶。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动力。18.a19.a 解析:气孔的开闭受叶内水分、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影响。土壤潮湿则植物体内水分充足,同时有光照、温度适宜,这些条件都有利于气孔张开。20.a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燃烧的蜡烛放在瓶中会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在温暖的地方进行了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的氧气,并且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燃烧的蜡烛放入后会熄灭。21.d 解析:本题考查种子萌发释放能量。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种子萌发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并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来,从而导致瓶中温度升高,温度计读数升高。而乙瓶中的种子煮熟后死亡,丧失呼吸作用,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不会变化。22.d 解析: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光照。叶片上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没有光照的地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中,用铝箔纸包住的叶片部分见不到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遇碘不变蓝,呈现的是碘液的颜色。23.c 解析:植物体依靠根毛吸收水分,导管是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蒸腾作用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水分。24.c 解析: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水,然后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发到大气中。25.d 解析:甲暖水瓶中装入正在萌发的种子,种子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氧气含量减少,释放出热量,使暖水瓶内温度升高;乙瓶中装入的是煮熟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氧气含量和温度都不发生变化。26.(1)3746 (2)对照 光照 (3)碘液 酒精 溶解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4)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 淀粉 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理解。本实验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暗处理遮光处理照光酒精脱色清水漂洗碘液显色观察等几步。本实验中用遮光和照光作对照,目的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汛抢险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 语文19记念刘和珍君
- 防控疫情知识培训会课件
- 股权回购协议(公司回购股东股权)2篇
- 防处邪教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无偿装修学校书法室协议书6篇
- 实时市场动态监测-洞察及研究
- 天津市南开区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含笔试答案无听力答案、原文及音频)
- 河南省周口市等2地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校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TD/T 1017-200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
- 出血性疾病诊疗规范
- 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煤炭洗选设备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DB31/T 1052-2017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放射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
- 货币互换协议书
- 航运企业船员安全培训及宣传制度
- 陪玩俱乐部转让合同协议
- 高校教师命题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