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1226120134 本科毕业论文 网络热点事件议题生成与转换研究院 系:文化传媒学院姓 名:申夏青学 号:0826120134专 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年 级:2008指导教师:刘 枫职 称:讲 师 完成日期:2012年5月摘 要 如今,网络传播地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格局,传者的身份和受众都没有严格的定义,同时广大网民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受众开始自我设置议程,这也对大众传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2011年6月20日,“郭美美炫富事件”受到网友们关注。 “郭美美事件”中议题的转换对舆论造成的影响是双面的。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会对于问题的关注,保证了舆论监督,又因为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使得部分网民传播信息的方式与内容带有个性化、情绪化,有不实之词。因此我们需要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督,增强网络媒体的引导,注重网民的建设,为营造开放、文明、和谐的网络社会而努力。关键词:议程设置;郭美美事件;议题生成 Abstract Toda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of the identity and the audience has no strict definition, but the majority of Internet users in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s status also produced a lot of change, the audience began to set the agenda, which is to the mass media dissemination produced very big effect. In June 20, 2011, Jocie Guo flaunt wealth event by netizen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Jocie Guo event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opinion topics effect is caused by the double sided. Both increased on certain level society to concern, ensure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and because the cyberspace anonymity, making it par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eans and contents with personalized, emotional, there are false. Therefore we need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enhance the network media guid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users, to create open, civilized, harmonious network society and efforts.分享到 翻译结果重试抱歉,系统响应超时,请稍后再试 支持中英、中日在线互译 支持网页翻译,在输入框输入网页地址即可 提供一键清空、复制功能、支持双语对照查看,使您体验更加流畅Key words : Agenda setting ; GuoMeiMei events ; Issues generation 目 录引 言(1)一、网民议题产生的背景及含义(1)(一) 互联网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1)(二) 网民议程设置的出现(1)(三) 网民议程设置的含义(2)二、网络议题生成与转换个案分析(3)(一) 郭美美事件的回放(3)(二) 郭美美事件的相关报道(4)三、网络议题生成与转换的基本规律(5)(一) 网络议题生成与转换的条件(5)1方便的传播技术:微博的出现(5)2公众对于信息的高度需求(5)(二) 网络议题生成与转换的过程(6)1产生:网络议题的生成(6)2发展:网络议题的转换(6)3高潮:传统媒体的介入(7)4结尾:多个美美的衍生(8)四、网络热点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8)(一) 政府部门的监管(9)(二) 网络主流媒体的引导(9)(三) 网民的自律(9)结 语(10)参考文献(11)致 谢(12)引 言 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传统媒体环境的基础上的。如今,网络传播地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格局,传者的身份和受众都没有严格的定义,同时广大网民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受众开始自我设置议程,这也对大众传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目前,网络热点事件也常常出现在许多方面的典型议程设置案例中,比如,“李刚门事件” “小月月走红”,这些案例既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又为我们研究新理论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尤其是2011年6月“炫富女”郭美美事件更是引发了很多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给中国红十字会造成了巨大的诚信危机。一、 网民议题产生的背景及含义(一)互联网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又称议题设置,理论源于美国的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发表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一份实证研究报告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1。议程设置理论是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2”简言之,媒介报道什么,受众便注意什么;媒介越重视什么,受众就越关心什么。随着互联网的飞快发展,对网络议题的研究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国内学者彭兰在其著作网络传播概论中指出网络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文章中提到:“在网络里,一些信息的传播犹如计算机病毒那样,可以飞快地繁殖。网络传播又很容易地改变一些事件被报道的强度和频率。由于互联网自身互动性的特点,报道对象与普通民众之间能够建立起非常直接的联系,这样一来,网络事件的传播效果会更快速、直接的被广大受众所接触,这也将有助于提高网络传播中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3” (二)网民议程设置的出现2005年9月,一个名叫陈易的女大学生在天涯论坛发帖称“卖身救母”,被置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2007年厦门PX事件,展示了以短信息和网络等新媒体形式,成功进行群体动员及事件的报道,被认为开创了中国互联网的先河。2008年在汶川地震期间,教师范美忠在天涯社区发一帖子,描述他在地震发生时不顾学生安危,自己先冲出教室的行为,网络立即掀起了一场“范跑跑事件”,并延伸成全民讨论的社会公共事件。2010 年10 月16 日晚,发生在河北大学校区内的“李刚门事件”也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的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2011年6月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20岁女网友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红十字会”的“经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在网民对“郭美美事件”的不断深入与讨论中,中国红十字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这些网络热点事例都进一步向我们证实了在网络时代网民议题的生成开始进入公众自我议程阶段。互联网用户是网络媒体的观众,相比传统媒体的观众,网民们不再是被动消极的信息接收方,他们可以要求对信息的需求,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和传递一个信息,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想法。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传者和受者身份没有严格的界定,每一个接受信息的点也可以成为发布信息的点。同时BBS 论坛、博客、微博的出现也为网民的网络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网民会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利用这些平台在网上进行传播,以求自己的议题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和认同,从而形成了网民议程设置。(三)网民议程设置的含义在议程设置理论基础上,根据互联网上网民传播和接收信息的特点,得出以下对网民议程设置含义的分析:“网民议程设置是指在网络传播条件下,在网民能够自主发布信息的网络空间内,存在的一种网民主导的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的主体由原来的专业大众传媒组织变成了任意具备传播能力的网络使用者,议题的设置通常取决于作为传播者的网民个人的兴趣和需要,网民通过对网络这个平台赋予某一事件以显著性,塑造拟态环境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影响其他网络受众的认知,然后通过对事件较长的关注而形成公众大致相似的看法。4”这一过程突出了网络传播中传播主体的个性和主动性。网民在进行议程设置时,其表现方式主要是利用网络平台陈述事实或发表意见看法,具体的说是通常以网民自主发布信息和评论来实现。二、网络议题生成与转换个案分析近些年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很多,本文选取郭美美事件,来对网络议题生成与转换做一具体分析。(一)郭美美事件的回放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她在微博上经常展示自己的生活照,从中看到,她开玛莎拉蒂,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她微博认证的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这一点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孩就当上了总经理,并拥有名包豪车,财产来源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一时间,网友们展开了“人肉搜索”,各种与郭美美、红十字会有关的说法开始在网络上流传。6月21日晚23时,“郭美美Baby”发微博澄清其身份,称自己“所在的公司是与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简称红十字商会,我们负责与人身保险或医疗器械等签广告合约,将广告放在红十字会免费为老百姓服务的医疗车上。之前也许是名称的缩写造成大家误会”。该微博被大量转发后,被主人删除。事件发生后,中国红十字总会两次发表声明,说从来没有“红十字商会”这个机构,也没有设立过“商业总经理”这个职务,更没有“郭美美”这个人。但是,三个“没有”,两次声明,并不足以消除人们的疑问。6月24日,天涯上最早对“郭美美”事件提出质疑的帖子被删。然而,CCTV、人民日报等媒体又开始关注并报道“郭美美”事件。6月25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报道“郭美美”事件,追问郭美美是谁,并指出“有声明,更需要证据”,红十字会有责任用事实来向公众证明真假。随后,郭美美在接受采访中解释发生了变化。她说,自己最初的身份认证是“演员”,“红十字商会总经理”是表妹修改的,自己并不知情。6月26日,郭美美再次发微博向红十字会和公众表示歉意,她说:“本人出于无知在微博上自称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本人从未在中国红十字会工作,这个身份完全是本人杜撰出来的。”但是,再多的解释依旧消除不了网民们的疑虑, “郭美美”事件的议题持续升温。7月4日,红十字会在新浪首开官方微博。7月6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布微博,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此微博一出,在短短1小时20分钟拥有了63000多次评论和11.5万次的转发量,其恶评占99.9%。截至7月9日早晨,已超过20万次转发,接近10万次评论5。可见此次“郭美美”事件对红十字会的影响非同小可。 8月3日,“郭美美”母女接受郎咸平专访的节目播出,节目中“郭美美”母女一直在撇清与红十字会存在金钱关系。节目播出后,公众议题又开始在郎咸平教授和“郭氏母女”之间展开。在关于郎教授和“郭氏母女”的话题里,有些人支持郎咸平教授,有些人却认为郎咸平教授是为郭氏母女洗白的“托”,还有些人则持续对“郭美美”进行批判。(二)郭美美事件的相关报道在网友和媒体的追查之下,关于“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关系的议题一直未有平息,并且牵扯出来许多关联人物和关联机构,并造成红十字会捐款危机。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近十个月,但是“郭美美”事件的影响却依然存在,网上关于“郭美美”的议题也时有出现。本文摘录部分网上关注度较高的文章标题(每个新闻标题都有相应的网络链接)6。标题时间来源“郭美美”事件不可不了了之2011年6月24日解放日报“郭美美baby”炫富 红十字会澄清与己无关2011年6月24日金羊网新快报天略集团:郭美美非我们员工2011年6月25日深圳晚报公益与私利:“郭美美事件”真相调查2011年6月30日新浪视频郭美美返京掩面躲避记者追问2011年6月30日CCTV新闻频道红十字会:“博爱小站”利益归属受质疑已要求尽快调查2011年7月3日国际在线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新浪博客解答郭美美事件2011年7月4日新浪财经“郭美美”牵出红十字会商业路线图2011年7月9日中国经营网慈善界反思郭美美事件 35家基金会联合倡议晒账单2011年7月9日中国青年报郎咸平揭红十字会“三大腐败” 红会称其无知2011年7月22日国际在线“垄断”捐助,红十字会公信又一劫2011年7月23日法制日报深圳佛山红会在郭美美事件后所收捐款几乎为零2011年8月3日金羊网-羊城晚报民政部:受近期事件影响 社会捐款降五成2011年9月13日法制晚报“郭美美事件”调查结论公布2012年1月1日深圳特区报赵白鸽:红十字会将清理冠名医院2012年5月15日大洋网广州日报通过分析新浪微博的转载及各大论坛的帖子,我们可以发现该事件最早的卖点在于美女、炫富、豪车,慢慢牵扯到社会机构、高官、富二代,一件事包含这么多网友兴奋点,加上网络流行的现场直播式的人肉搜索,久不回应和相对无力的官方表态等诸多因素把这一事件推向了高潮。使之日搜索次数超过15万,成为2季度特级舆情事件。从郭美美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网络热点事件中议题的生成与转换现象。这也是“议程设置理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麦库姆斯将属性议程设置与媒介的传播框架联系起来,进入的议程框架研究时期7。三、网络议程设置生成与转换的基本规律(一)网络议题生成与转换的条件1方便的传播技术:微博的出现继网络论坛、博客之后,微博成为了人们公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新的网络传播形式。它对于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的主体多样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微博用户大多采用匿名形式参与讨论话题,他们无需顾及社会种种规则,这使得议程设置的主体逐渐多样化。 微博用户可以任意关注他人,而不需要形成双向的好友关系。这种不对称的跟随关系使信息发出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既亲密无间又存在一定距离。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独立的“粉丝”,保证了信息推广到一定的分众群体中,而分众群体又将信息扩散到自己的“粉丝”群体中,这样,信息的流动是广播式传递的。“郭美美事件”最初只是“郭美美baby”的粉丝围观转发,后来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7月10日止 ,其粉丝人数已经达到48万余人,粉丝们在唏嘘之余开始自发地对郭美美进行“人肉搜索”,并深挖其与中国红十字总会的关系,微博广播式的信息传播方式让郭美美事件不断被放大和还原。2公众对于信息的高度需求公众对于信息的高度需求心理在网络时代来临前即普遍存在,人们在获知一定的信息之后有利用自身条件寻找未为人所知的其他信息的趋向。这是由人们对信息的渴望决定的8。一个新议题进入公众视野后,公众需要大量真实的、可靠的信息满足自己的求真心理。具体到本次事件当中,公众关注郭美美的身份,更希望能全面了解其巨额的财产与红十字会的关系。正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公众议题热议时,网络用户才会各显神通、提供与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这种心理,在人肉搜索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郭美美事件”中很多隐情和关键人物都是通过网民爆料和网络人肉搜索才浮出水面,事后证明,网友“人肉”来的消息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公众对信息的高度需求心理为此事件议题的生成与转换提供了信源。(二)网络议题生成与转换的过程1产生:网络议题的生成目前网民自我议程的设置主要是通过网络社区这个途径实现的。“网络社区”是随着网络以及人们网络社会行动的扩展而出现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新型空间9。网络社区把有共同点的人通过一些技术载体联结在一起。论坛、博客、微博是目前深受网民喜爱的网络社区的传播平台。以微博为例可以看到:网络社区给个人提供发布信息的平台,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引发了公众热烈讨论。当互联网用户看到一个导致他们兴趣的信息后,他们会根据他们的价值观,形成相应的观点和态度,并通过匿名的方式转发或评论,充分利用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将自己的观点传播给广大网民。各种不同的声音与观点相互交锋,使越来越多的网民产生好奇从而激发参与的心理,如此往复循环,人们对于某一事件的注意力,就会呈螺旋式的上升。除此之外部分网民还会将信息通过自己的方式复制到其他网络社区平台,如论坛、个人博客、空间主页等等。使一条信息迅速地传播并渗透到各个角落,引起更大范围内更多公众的关注。至此,网民自我议题生成,成为网络热点事件。从6月20 日开始,“郭美美”在新浪微博炫耀其奢华生活,当天对其关注的微博好友仅2126 人,由于其“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头衔的敏感性,仅仅3 天,其关注用户就达到19 万余人。6 月27 日,其关注度达到高潮70 万人。随后,郭美美在微博上删掉了炫富的照片,并从6月26日开始至7月5日连发5条微博进行澄清、道歉,最多的转发为25627条,最多的评论为181435条10。至此,“郭美美”议题在开放、及时、互动、隐匿的网路平台中生成。2发展:网络议题的转换随着网络热点事件不断的受到大范围内受众的关注,网络媒介的介入又消减了精英群体的权威,把话语权分散到普通网民的手中,普通网民开始获得成为舆论领袖舆论领袖是指能够非正式地影响别人的态度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变别人行为的个人。的机会。当普通网民的观点受到更多网民的认可和回应后,“个人议题”就开始向“公共议题”发生转换。在对“郭美美”事件议题的讨论中,无论是“郭美美”自身发布的炫富微博,还是网友针对“郭美美”事件在各大网站发布的帖子,这些都在 “个人议题”的范畴。“郭美美”在个人微博上公布自己奢侈生活的照片的行为,也只是个人行为。而“郭美美”事件之所以形成轩然大波,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是出于公众的“仇富心理”。大家仇视的是不能见光的财富获取方式,尤其是利用公权暴富。而郭美美“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身份给了大众这种明确的联想,所以一下子点燃公众情绪。人们对慈善机构的不满和不信任如洪水般倾泻而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仅是对郭美美,更多的是对红十字会,是对慈善机构。当“郭美美”事件愈演愈烈,成为了公众热烈讨论的话题,该事件也就正式成为了“公共议题”。在“郭美美”事件从 “个人议题”转换成“公共议题”的过程中,舆论领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郭美美”事件发展成为“公共议题”时,公布“郭美美”事件进程的姜鹏勇成为了短暂型的舆论领袖。他在6月26日开设的新微博,至7月5日已拥有超过13000名粉丝,而该微博的话题大部分都与“郭美美”和红十字会有关11。而舆论领袖为“郭美美”事件带来了的不仅仅是更多的话题,还促使“郭美美”事件更加白热化,加强了“郭美美”事件作为“公共议题”的稳固性。3高潮:传统媒体的介入当网络上的某个议题引起高度关注后,也会引起传统媒体的及时关注与报道。目前,传统媒体通常将网络热点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来源的材料,他们对网络热点事件引发的议题保持着相当高的敏感性,同时他们会把网络中点击率较高、评论跟帖次数多的热门事件在传统媒体中做再次,甚至是三次报道,一般它们会以解释性报道或专题性报道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观众。传统媒体运用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权威性,将会对网络热点事件的发张过程进行更加深度与详尽的报道。而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又会及时出现在网络传播中,通过网下网上的互动来扩大事件的影响12。此时,以网络舆论为代表的公共议题与传统媒介为代表的媒介议题便会发生互动行为,公众议题影响着媒介议题的形成,而媒介议题又给公众议题带来了新的发展,它们互相作用推动了整个事件的发展。从“郭美美”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这种互相转化的议题。网络对“郭美美”事件的热议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进而传统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和评论。在报道过程中,郎咸平对“郭美美”及其母亲的专访又让网友们展开了新的讨论,有许多网友对郎咸平的此次专访表示不满,天涯上更有帖子的标题郎咸平晚节不保,郭氏母女再度出丑!,而该帖在天涯点击数为583578次。在对郎咸平专访“郭氏母女”的话题中,许多网友认为郎咸平是在为郭氏母女洗白,但也有认为郎咸平教授在暗讽“郭美美”的网友存在。该讨论就是传统媒体又给公众带来了新的议题,可以看出议题在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相互作用中转化。4结尾:多个“美美”的衍生对于“郭美美”事件的报道还在持续升温,而网友又开始对“卢美美”、“尤美美”等人物进行爆料。这些人被网民们称为“美美”的主人公,往往都有一个比较敏感的身份。“卢美美”事件是在北京多所民工子弟学校遭拆迁,三万多名学生遭遇危机的背景下被网友关注的。年纪轻轻的“卢美美”竟然担任着现任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全球华商未来领袖俱乐部秘书长。于是网友们又开始质疑这个24岁的女生到底是有何能力居然坐上如此高的席位,并猜想这背后是否存在腐败交易还是特权的传承。虽然未下定论,但人们已经开始直呼其为“郭美美二世”,舆论的压力向“卢美美”倒去。2011年8月3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一篇卢星宇的个人访谈,标题为善与美最为人爱访全球青年领袖、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卢星宇,报道称其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因其致力于推动中非希望工程,非洲儿童亲切地称她为“阳光姐姐”13。然而,8月20日南方都市报发表文章针对“卢美美”事件进行批判,随后发表相关文章的报刊也是一致的负面式的报道。“尤美美”事件也由网友爆料而出,此事件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这个“尤美美”是贵州黔东南州锦屏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尤成华的女儿。2011年9月,有网友爆料称,尤异希炫“富”,她在微博上有一张照片右手挎一个橘红色爱马仕包,左手提一个LV大旅行包,这个“官二代”的敏感身份让人们对“尤美美”产生了质疑。而随后“尤美美”澄清自己的包包并非名品,只是不到一百块的山寨货,并出示了淘宝购物凭证14。此后在网友的热议中可以看出,网友们对此事也是褒贬不一。通过这三起“美美事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们的传播路径是:微博引爆引起网民们的广泛关注,网民自发在微博和各大论坛相互转载,并运用“人肉搜索”进行近一步的曝光,最后引起传统媒体的报道。其实“美美”事件只不过是一个临爆点,人们关注的议题并不是你如何炫富,而是在炫富的背后是否存在以权谋利的现象。当下中国竞争和就业的压力、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发展的滞后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内心的不安,任何一种偶然的“挑动”都有可能成为大众情绪发泄的开始15。四、网络热点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网络热点事件所形成的舆论,由于伴随着网络议题的转换及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可能会引发侵犯当事人名誉或隐私的行为出现。此外,一些不法分子常会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发表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煽动性言论。所以正确的引导网络舆论对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一)政府部门的监管以郭美美事件为例,这一网络炫富事件之所以引得网民极大关注,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天内撼动中国红十字会百年的良好声誉,主要是因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财务收支长期不透明,“郭美美事件”只是一个引爆点,她触发了许多人积郁的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乃至是不满,许多人在网络上纷纷发出疑问,我们捐的钱到底去了哪里?千万网友关注事态发展无疑体现出民众对当权者、对公益慈善的不信任,民众怀疑、担忧在其看不到的灰色地带存在形态各异的司法不公。在此类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作为公众最认可的权威信息来源,政府机构应该及早站出来对人们的疑问进行回应,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及时性、准确性,杜绝谣言的滋生与蔓延。同时政府应该在坚持原则性基础上,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法制建设、技术建设,同时要建立公正的监督机制。(二)网络主流媒体的引导网络舆论的存在有助于普通民众享有更多的表达公众自我意见的权利,但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必须辩证地对待,我们应该在多方面加强舆论引导,以便将网络传播中的负面影响尽可能的减小。在网络传播中,由于互联网具有匿名性、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广大互联网用户可以在较宽松的环境中发表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观点与意见。但是这些个人发布的信息通常缺乏真实性。比如在此次郭美美事件中,就有部分不实之词,误导了网民视线,甚至引发偏激言论。比如说郭美美是郭长江的女儿,女儿不成就说是私生女,还有中国红十字会不是国际红十字组织成员等等,这些言论是不理性、不客观、不全面,甚至有一些是不负责任、没有事实依据的言论。作为网络的主流媒体,应该肩负起建设和谐网络社会的责任,要加强总结和学习传统媒体中的舆论监督,在体制建设、法制建设、技术建设上实现互动与合作。作为网络媒体主办者必须拥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意识,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真正树立起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尽力发挥其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三)网民的自律由于网络虚拟、匿名的特点,使网民表现不乏情绪化,有非真实性,网络也存在虚假繁荣的一面。网络除了注重加强自身制度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外,还应着重培育一批具有客观、理性、爱国主义情怀、一定政治素养和理论功底、关切民问题的核心网民,力争实现核心网民“责、权、利”的匹配,引导他们发挥在网络中的舆论领袖作用。互联网用户应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网民也要加强自律意识。我们在享受互联网为我们带来方便和及时的服务同时,应该义不容辞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对别人、社会以及国家不利的事情发生。网民在使用互联网发布信息时,首先应该保持清晰、正确的理性思维,为创建高度开放、高度文明的网络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结 语“郭美美事件”本是一起网络炫富事件,却在短短时间里引起了广大网友和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中国红十字会百年不遇的慈善危机。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微博广播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于郭美美事件的不断放大和还原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同时,公众的求真心理以及对于信息的高度需求为议题的扩散与转换创造了可能。公众议题是舆论的支撑点,议题的变化也必然引起舆论的相应变化。“郭美美事件”中议题的转换对舆论造成的影响是双面的。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会对于问题的关注,保证了舆论监督,又因为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使得部分网民传播信息的方式与内容带有个性化、情绪化,有不实之词。因此我们需要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督,增强网络媒体的引导,注重网民的建设,为营造开放、文明、和谐的网络社会而努力。参考文献1王维等. 究竟谁在设置议程议程设置理论发展脉络梳理J. 新闻知识,2007(5):38.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14-217.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72.4鄂德昌.Web2.0时代的网络议程设置初探学位论文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5百度百科.微博炫富事件DB/OL./view/5963871.htm,2011-06-22/ 2012-03-04.6新浪新闻.郭美美事件DB/OL. /?from=home&range=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结构焊接设备管理方案
- 2025年套饰套装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湿地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 公路建设项目资金预算管理方案
- 2025年纺织面料鞋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榻榻米床垫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单据收据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墙贴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6届吉林省榆树一中五校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医院感染暴发应急试卷(附答案)
- 第2课《开学的准备》(课件)心理健康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建筑水电安装精讲班讲义》课件
- 食堂从业人员开学前集中培训讲稿
- 公司入股投资合同范例
- 2025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电影鉴赏《头脑特工队》
- 《全新观光车操作与安全培训课件》
- 进出口贸易合规管理制度
- 介入手术交接流程
- 公共政策分析 课件 第0章 导论;第1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 DB11-T 1140-2024 儿童福利机构常见疾病患儿养护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