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八年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检测题 苏教版(1).doc_第1页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检测题 苏教版(1).doc_第2页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检测题 苏教版(1).doc_第3页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检测题 苏教版(1).doc_第4页
(中学教材全解)八年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检测题 苏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检测题(90分钟 100分)第一部分(共25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1)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fi( )翠摔成尘雾和碎末。(2)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d( )。(3)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ju( )而不枯j( ),清新而不柔媚。(4)我只是zh( )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4分)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番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辫,任你用怎样析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堖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错别字改 正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b.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道路绿化问题,在集中开展园林绿化专项整治活动中得到了解决。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天天都是旅游日”的惠民休闲旅游政策。4.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篇名。(5分)(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王湾 )(2) (作者)在马说中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一句是: , (3)杜牧在泊秦淮中用曲笔表现在国运衰微的时候,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在酒楼中过着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的诗句是: , 。(4)“鹤立鸡群”和池鹤中的“ , ”一句都是写鹤的品格与仪表在一群鸡里头显得很突出。5.名著阅读。(3分)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和蔼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他并不凶恶,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无情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这段文字出自童年,综观全书,文中的“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 ;“我”这次被他无情毒打至昏死是因为 (事件);但茫茫黑暗中也有给了“我”力量和支持的人,如在“我”挨打时用自己的胳膊帮“我”挡着树条子的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6分)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陈斌强,是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2007年,他的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周一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将母亲安置在学校宿舍里。a工作有多累,生活有多艰难,他b这样坚持,风雨无阻。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点,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几乎通(xio)难以睡个安稳觉。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但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通(xio) 落下 (2)请在原文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a b (3)根据材料的内容,为报道陈斌强事迹的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新闻标题: 第二部分(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甲马 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注】比:副词,接连,连续。 还:通“环”,环绕。 朝:早晨,也指一天。 一旦:一天。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8分)(1)才美不外见(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4)策之不以其道( )(5)其真无马邪( ) (6)执策而临之( )(7)愿子还而视之( ) (8)去而顾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9.填空。(3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 的心理。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两文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和弊。(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二月兰季羡林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这种小花,直到前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用得真是无比地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是花儿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身上,“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它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那十年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笑对春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她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切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辞,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然而,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有,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走上了每天必登临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有删改)11.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二月兰开放的情景,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的身影,请你简述从作者对二月兰的描写中,你看到的作者人格的几个侧面。(3分) _ 12.作者回首往事,浮现于眼前的并不是那些所谓最辉煌的时刻,而是那些最平凡而又最亲切的瞬间。请你概述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4分) 13.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展现真情、真思于情景交融之中,创造出令人难忘、发人深省的艺术境界。 b.作者借二月兰点染自己的悲欢,感叹大自然的永恒无穷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人们要自强不息的思想感情。 c.作者在描写二月兰时主要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d.从这篇散文来看,作者的语言特色是十分重视在淳朴恬淡、天然本色中追求一种绚丽的美。(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蜘蛛的智慧英奥利弗哥尔斯密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坚硬的甲胄,柔韧的皮甲,强壮的脚爪,宽大透明的眼睛和嘴巴上的钳子,都是装备在蜘蛛身上的战斗武器,而它编织的网更是它主要的武器。因此,它总是要竭尽全力,把丝网织得尽善尽美。当蜘蛛开始织网时,为了固定其一端,它首先对着墙壁吐出一滴汁液,慢慢硬化的丝线就牢固地粘在墙上了。然后蜘蛛往回爬,这根线越拉越长;当它爬到线的另一端应该固定的地方,就会用爪把线聚拢来以使线绷紧,也像刚才一样固定在墙壁的另一端上。它就这样扯丝拉线,固定了几根相互平行的丝,准备好了网的经线。为了做成纬线,它又如法炮制出一根来,一端横粘在织成的整张网最牢固的第一根线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墙壁上。所有丝线都有黏性,只要一接触到什么东西就可以胶住。对于网上容易被毁损的部分,我们的织网艺术家懂得织出双线来加固它,有时甚至织成六倍粗的丝线来加大网的强度。三天以后,这个网就完成了。我想这个昆虫在新居生活,一定欢乐无比。它在周围往返横行着,仔细检查丝网每一部分的承受力,然后才隐藏在它的洞里,不时出来探视动静。不料想,它碰到的第一个敌手,竟是另外一个更大的蜘蛛。这个敌手没有自己的网,也可能已经耗尽了积蓄下来的汁液,因而现在不得不跑来侵犯它的邻居。于是,一场可怕的遭遇战立刻由此展开。在这场拼搏中,那个侵略者似乎占了体大的上风,利用一切战术,引诱对手从坚强的堡垒中爬出来。这个辛勤的蜘蛛被迫退避,假装休战而去,不一会儿又转身回来,当它发现计穷智竭以后,便毫不怜惜地毁坏了这个新网,这又引起了另一次战斗。与我的估计相反,这个辛勤的蜘蛛终于反败为胜,成了征服者,杀死了它的对手。有时,苍蝇落入它的陷阱时,这个蜘蛛并不急于出击,只是耐心等待着,直到有把握捕捉对方时,它才动手。如果它立刻逼近苍蝇,将会引起这只苍蝇更大的惊惧,还可能导致这个俘虏奋力逃走;所以,它学会了耐心等待,直到这个俘虏因无效挣扎而精疲力竭。有一次,我把一只黄蜂放进蛛网中,但当蜘蛛照常出洞捕食时,先是观察一下来的是个什么样的敌人,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它立刻主动上前解除紧紧束缚对手的丝线,以放走这样一个强大的敌手。当黄蜂得到自由后,我多么希望那个蜘蛛能抓紧修理蛛网被破坏的部分。可是,它似乎认定网已无法修补了,便毅然抛弃了那个网,又着手去织一个新网。我很想看看一只蜘蛛单独靠自己的储备能够完成多少张丝网。因此,我破坏了它织就的一张又一张的网,那蜘蛛也织了一张又一张。它的整个储存消耗殆尽后,果然不能再织网了。我看见蜘蛛把它的腿像球一样旋动,静静地躺上几小时,一直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外界的动静。当一只苍蝇碰巧爬得够近时,它就忽然冲出洞穴,攫住它的俘获物。(根据奥利弗哥尔斯密同名作品改编)14.第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15.文中用了“织网艺术家”“俘虏”和“侵犯”“欢乐无比”等词语来写蜘蛛和它的对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6.蜘蛛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4分) 17.从蜘蛛的智慧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2分) 第三部分(共40分)18.作文。(40分)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自身优势不多,但它“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不戚戚于个人得失,虽遭走兽践踏、人类删刈、野火焚烧,仍是“春风吹又生”,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强权弯腰.请展开联想,以“草”为话题写一篇咏物抒怀的作文。 八年级语文(下)(配套江苏版教材)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检测题 参考答案1.(1)翡 (2)砥 (3)崛 瘠 (4)伫(形近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要注意字的写法,“翡”不能写成“裴”,“砥”不能写成“底”,“崛”不能写成“倔”,“瘠”不能写成“脊”,“伫”不能写成“驻”。)2.错别字番辫析堖改 正翻瓣犀瑙(本题中,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是形近、音同致误,它们的字形整体相近,细微处略有差别或字音相同。解题时要注意每一个字的细微差别,要全神贯注,不能马虎了事。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区分这些字局部的差别,如部首的不同、形体的差异和字音的差别等。)3.c(a项搭配不当,“习惯”应改为“传统”;b项滥用介词,缺少主语,应删去“针对”;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通过并推广”。)4.(1)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2)韩愈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4)高竹笼前无伴侣 乱群鸡里有风标本题所选的都是重点的古诗文名句。第(1)小题为记忆型默写,第(2)(3)(4)小题为理解型默写。有作者、作品题目的提示,难度不大,书写正确是关键,应避免同音字、形近字误写。注意“悬”“愈”“庭”“标”等易错字的书写。5.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我”把白色桌布染上了色 小茨冈(这段文字涉及的情节有:阿廖沙丧父后到外祖父家,对大人们巧妙地给布料染色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就把柜子里过节时才用的白色桌布放在染缸里,看能不能把它染成蓝色的。因此,外祖父把他毒打至昏死。而后又来安慰“我”,向“我”道歉,让“我”明白他打“我”是为了训诫“我”,希望“我”不要记恨他。在“我”眼中,外祖父是一个残暴而又慈爱的人。对于犯错的孩子和工人,甚至是相依为命的妻子,他都会狠狠毒打,使孩子们都怕他恨他;然而,他教“我”认字,关心“我”的成长,对不幸的女儿越来越宽容,为给女儿办嫁妆甚至把大房子卖了。小茨冈是外祖父、外祖母捡来的孤儿。外祖母是出于好心,而外祖父却想在他长大以后从他身上捞一把。这个年轻的学徒乐观善良,是阿廖沙的童年玩伴之一。)6.(1)宵l(2)无论 都(“不论 都”或“不管 都”)(3)示例一:侍母奉公,忠孝两全;示例二:背着母亲去上班本题属于材料探究题。(1)考查字音、字形。“宵”不要写成音同形近字“霄”;“落”是多音字,分别读作“l”“lu”“lo”“lu”,在文中的语境下应读“l”。(2)考查关联词语的知识。需要分析前后语境,弄懂前后句子的关系,然后推测出相应的关联词语。仔细分析,同学们会发现本题前后句子是条件关系,因此,应该选择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3)考查拟新闻标题的常识。拟新闻标题,一要言简意赅,二要涵盖全篇,三要表述准确。本题可以从提炼情节的角度概括,如“背着母亲去上班”;也可以从提炼人物品行的角度去概括,如“侍母奉公,忠孝两全”。7.(1)同“现”,显现 (2)等同,一样 (3)同“才”,才能 (4)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 (5)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6)握 (7)你 (8)回头看认真阅读文章,准确把握词义。(1)(3)(5)是通假字,(2)(4)(6)是实词,它们都是课内知识,不难作答。(7)(8)是课外文言文考查内容,但它们本身不难,结合上下文,也很容易得出答案。8.(1)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2)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文言句子的翻译以直译为主,不要漏译、错译。如(1)“辱”,受屈辱;“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2)“食”,同“饲”,喂养。9.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盲目相信权威(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理解填空的能力。前两个空属于课内学习内容,认真阅读文章就可得出答案;第三个空较难回答,同学们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总结作答,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了权威的重要性,卖马人就是利用了人们盲目地崇拜和迷信伯乐的心理来抬高马价的。)10.(示例)好处是: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坏处是: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同学们要联系实际,结合文章内容作答。)11.(1)逆境中巍然屹立;(2)一切顺其自然;(3)有自己的悲欢和真情。(从文章后半部分可知作者曾遭遇逆境,但没有气馁,可得出“逆境中巍然屹立”的人格;第4段评价二月兰“一切顺其自然”,联系全文可知作者也具有此人格;从文章后半部分“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可看出作者有自己的悲欢和真情。)12.老祖挖荠菜;婉如匆匆而去的身影;小猫虎子和咪咪在二月兰丛里嬉戏;“文革”遭劫难,成了“不可接触者”;“文革”后,成为“极可接触者”。(重点阅读文章第6段、第9段和第11段,然后依次归纳。)13.b(阅读、理解全文可知,此项主旨分析不当。主旨应为: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14.照应题目。统领全文。(“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这句话照应了题目“蜘蛛的智慧”;同时,又统领全文,本文就是围绕蜘蛛的聪明展开说明的。)15.赋予昆虫以人的特点,将昆虫世界的生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更加富有情趣。(用这些词语写蜘蛛和它的对手,很自然地判断出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解答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时,一般要用这样的答题模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把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之情。)16.能织出经纬线交织的有黏性的网并会加固易毁损的部分。与强敌战斗时,假装休战,毁坏新网,反败为胜。面对猎物,不急于出击,耐心等待。能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放走强大的对手。知道网已不可修补时,果断放弃。不能织网后,静待时机,捕获猎物。(解答要点概括题,往往要根据分值确定要点,本题分值是4分,一般来说,应答出四个要点。如第段主要写蜘蛛能织出经纬线交织的有黏性的网并会加固易毁损的部分;第段写蜘蛛与强敌战斗时,假装休战,毁坏新网,最终反败为胜;第段写蜘蛛捕猎时,不急于出击,而是耐心等待;第段写蜘蛛面对黄蜂这样强大的对手,量力而行,放走对手;第段写蜘蛛不能织网后,静待时机,捕获猎物。)17.必须学会本领,才能把事情做好。面对困难,既要有勇,还要有谋。对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要学会舍弃。(从蜘蛛织网的智慧中我们可以想到,自己要有本领,才能生存;从蜘蛛与“敌人”斗争的智慧中我们可以想到,要有勇有谋,不意气用事,要学会舍弃。)18.【思路点拨】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构思文章:(1)审题,弄清本题的要求咏物抒怀,进而自拟题目。(2)立意,根据题干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找出自己的感情迸发点,考虑好要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