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无答案)(1).doc_第1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无答案)(1).doc_第2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无答案)(1).doc_第3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无答案)(1).doc_第4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无答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南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温馨提示:本套试题共五道大题,试卷6页,答卷2页,共8页。请将选择题和判断题答案填涂于机读卡上,其余各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 青铜器的改进 牛耕的推广 铁器的广泛使用 造船技术提高 a b c d2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3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 )a黄帝 b禹 c秦孝公 d秦始皇4为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在中央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建立皇帝制度c兴办太学 d推行县制5下图反映的是( )a货币的多元化 b秦统一货币 c各国货币由秦统一发行 d秦统一后在不同的地区使用不同的货币 6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是在(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3世纪7下列各项措施中,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财力支持的是( ) a把“两南夷”地区纳入汉于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b统一货币和度量衡c整理财政,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d开辟了丝绸之路8如果你穿越剑尔汉时期,你可能看到的是( )大秦使者向中国皇帝赠送礼品 对春秋战国历史感兴趣的王丁研读史记 农民王大爷在齐民要术一书的指导下粮食增产 人们使用“半两”铜钱购买丝绸 a b c d9李唯同学在网上查询资料时输入了以下几个关键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儒家学者”,搜索结果会出现的人是( ) a荀子 b汉武帝 c孔子 d董仲舒10下列有关“西域”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a狭义的两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东,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b汉武帝派人出使两域是为了联合乌孙夹击鲜卑c西汉时,两域都护的设置证明了西域(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d西汉时,随着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两域的骏马、瓜果等传入内地11下列图片与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无关的是( )122013年l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倒行逆施,严重伤害亚洲邻国的感情,引起国际社会强烈谴责。纵观中日关系的发展,近代的中国惨遭日本多次侵略,而追溯历史,中日两国却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就曾经的中日友好交往情况,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东京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蜀郡制造的漆器b西汉时,中日交往有了文字记载c汉武帝曾赠与倭奴国使臣“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d中日两国的赢接友好交往开始于166年13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避之战 d巨鹿之战14下列关于图中“m”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m地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建业bm地今天叫南京 c孙权在m地称帝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止式形成 d曹操和袁绍曾在m地交战15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科中,我国的名族融合不断增强。下列关于我国各民族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古代汉族主要散居在边地b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内迁c北朝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中,鲜卑族拓跋部影响最人d随着民族融合的增强,汉族和少数比族在生产技术、生活方式上互相学习和影响16“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改用汉姓 b奖励军功 c改穿汉服 d推行汉语17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什,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 8 c d18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 )a夏、商、两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夏、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19下列青铜器出土于河南,并代表着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20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学好历史的关键之一。下列搭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郑国渠建成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b秦完成统一商鞅变法c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中国人的视野扩大d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我国中央集权制度建立21下列哪项是右图历史人物的重要贡献?( )a编写九章算术 b撰写齐民要术c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d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22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下列关于我国文字的演变,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我国最原始的文字 b从商朝开始我国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c金文为后人研究商周的历史阶段留下了宝贵资料 d我国文字经历了“甲骨文一金文大篆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顺序23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山现了( ) a竟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24下列人物中,哪一个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 a孟轲 b庄周 c墨翟 d韩非25下面人物中,被称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于羲之 d顾恺之26如果让你对右边这部史学名著作一相关介绍,你可以选择的是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 作者司马光 记述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a b c d2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通用的字体是( )28某中学初一学生小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史后,整理了以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 a道教尊奉老子为教主 b齐民要术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雕塑的杰作 d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内地29请找出下列时代、作者、作品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b春秋孔子论语 c北魏顾恺之女史箴图 d东汉郦道元水经注30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所指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两域都护设置 b两汉建立c曹丕称帝 d赤壁之战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l0分。 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选择“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述的,请选择“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选择“c”31商鞅生活的时代晚于孝文帝。( )32两次改革都迁移了都城。 ( )33两次改革都有利于政权的发展。( )34商鞅变法前,秦国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 )35孝文帝改革重农抑商,使军队的战斗力提高。(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4分,第37题6分,共10分。36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麻的方框内。(6分) a秦长城的最终点b秦的都城 c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所在地d 战国编钟的山十地37观察下图,请同答:(1)请在上图的方框内填入丝绸之路的起点。(古地名)(2分)(2)请你说说当时以此地为起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成为丝绸之路开辟的关键?(2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第38题10分。38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在中国教育文化史上是唯一值得国人骄傲的人,西方人把他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一起看成是人类文明的化身。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教育。正是在这种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才铸就了中国灿烂辉煌的文化,才有了“唐诗宋词汉赋明清小说”的骄傲,才有了“华佗张仲景张衡李时珍祖冲之”等一批自然科学家的诞生。才给中国人提供了今天引以为豪的资本。 一一孔子:以教育名显后世 材料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1)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在中华民族和世界文明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4分) (3)材料二所述“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请你说说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举两例)(2分) (4)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请你谈谈面对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占代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五、简答题:本大题共l小题,第39题10分。39从秦汉时期起,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同答: (1)秦是在谁的领导下完成统一的(人名)?汉的鼎盛时期出现在谁在位时?(人名)(2分)(2)秦汉政权都曾受到北方强悍的少数民族匈奴的威胁,为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