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测验试题(无答案)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嗔视(zhn) 纳罕(hn) 炽热(zh) 白洋淀(dng) b绥靖(su) 荒谬(mo) 地窖 (jio) 叱咤风云(ch)c寒噤(jn) 瞥见(pi) 拂晓 (f) 负隅顽抗(y) d澹澹(dn) 惊骇(hi) 迫击炮(p) 鳞次栉比(ji)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眼花瞭乱 制裁 悲疮 迫不急待 不可明状 b臭名昭著 瓦砾 庇荫 转弯抹角 高屋建瓴c明察秋豪 怆痍 恍忽 张惶失措 义愤填膺 d义奋填膺 泻气 蓦然 锐不可挡 相得益章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刘家两兄弟失散了三十年,今天终于破镜重圆。 b总想去西藏,想对着那圣洁的雪山、高远的天空项礼膜拜。 c在这次技术研讨会上,专家们针对现有问题络绎不绝地发表了意见。“ d同学们放下课后喜欢去操场寻欢作乐,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关键是要增强安全。几年前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呼吁重视儿童安全问题,遗憾的是一直未能引起非常重视。近年来校车这种“舶来品”不断发生事故,说明一些地方对新情况新问题嗅觉不灵,处置乏力,反应迟钝。说到底还是缺乏责任心不够强。但愿此次校车安全条例的制定及其实施能够成为加强儿童安全保护工作的一次重要契机,告慰那些过早凋谢的花朵。(1)第处成分残缺,应在 后添加 (2)第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3)第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4)第处句式杂糅,应改为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华龙网讯 “园博园太漂亮了,我要打电话告诉在广州打工的爸爸妈妈。”忠县白公路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喻建,兴奋得小脸通红。昨日上午,来自忠县的4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畅游园博园,过了快乐的一天。当天上午,留守儿童们在市少年宫参观了特长培训中心、爱心书屋、小萝卜艺术团等,并在imax环幕影院观看球幕科普电影。随后,孩子们游览了园博园现代园林展区、国内外城市园林展区、中心园林展区等十余处优美的园林,园内处处留下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喻建告诉记者,其父母常年在广州一家电子厂打工,这也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参加这次公益活动, 。”(选自2011年12月1日重庆日报)(1)请给这则新闻加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2)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喻建畅游园博园后的感受。(2分) 6.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a、芦花荡中的主人公“老头子”老当益壮、智勇双全、爱憎分明,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b、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友谊。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结尾一句“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课文中还有一些有些地方运用到了这种修辞手法,有辛辣的讽刺意味。d、亲爱的爸爸妈妈中引用了迪桑卡的诗句,其作用是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对纳粹强盗的控诉。7.综合性学习(10分)阅读下面新闻链接,完成练习。新闻链接一:校园浪费现象严重记者走访了首都多所高校,发现“北大校园十大浪费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以学生食堂为例,每到就餐时间,各学生食堂内的残食桶很快就倒满了,里面堆满了只咬了几口的馒头和白花花的米饭。北大农园餐厅二层残食台负责清理的张师傅告诉记者,他每天能收起满满三大桶的残食,足有600斤。整个二层的3个残食台一天能收超过1000斤的残食。北大各餐厅每天产生的残食估计约有5吨。他说:“看到大学生们把好好的饭菜扔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摘自新华网)新闻链接二:直击中小学生粮食浪费现象10月14日,在第31个“世界粮食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进校园,就我区中小学生在校就餐浪费情况进行了暗访和现场直击。14日中午,记者先后走进长寿中学和江南九年制学校,观察学生就餐情况。走到食堂旁边,看见泔水桶里已堆满了米饭、蔬菜、汤水皆有。这时,一个女生来倒饭菜,记者一问,女生答:吃不完就倒掉了。随后,记者站立了几分钟,陆续有学生前来倒饭,或多或少,多的甚至有半盒饭记者不禁问:“那下午饿了怎么办?”一女生回答:“吃零食。”“一般在校吃饭有30004000人,浪费多的时候,一顿饭大概要倒五六桶泔水,一桶好几十斤。”学校食堂负责人雷老师告诉记者,不仅是他们学校,其他学校中小学生浪费现象也一样存在。 (摘自长寿新闻网)(1)对大学存在的这种浪费现象,新华网友纷纷提出批评和建议。请你阅读下面三位网友的建言,概括其主要内容。(4分)网友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但如果要真正知道和了解它的含义,也许只有在夏天下乡劳动之时,老师说起它,学生才会体会到它的真正意义。在我国的古代,宫庭中也常有种稻、养蚕的活动,以使位于深宫中的人体会到做老百姓的艰辛,财富的来之不易!网友b:应该把北大学生都送到贫困山区去生活半年,然后再回来上学。网友c:三个月农活作为必修课,否则不能毕业。 (2)你所在的学校将在第31个“世界粮食日”这一天,开展“节约校园”主题教育活动。(4分)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相关的宣传标语。(2分)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具体措施,请结合你校实际情况,再补充两项措施。(4分)措施一:观看影视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资源和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措施二:广播站做好一期“三节约”(即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米)主题节目。措施三:各班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出版一期主题黑板报。措施四:开展小调查活动,找出身边存在的浪费问题,并展开讨论。措施五: 措施六: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_,北风江上寒。晴川历历汉阳树,_ _,波撼岳阳城。 树树皆秋色,_ 长歌行一诗中借流水喻时光飞逝的诗句是: , 。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陋室铭一文中写环境幽雅的句子: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桃花源记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各题。(21分)敲 门“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这是他每天的功课。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老人,社区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也没有太多的事,就是每天记得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她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好及时处置。之所以选择了他,除了他是个热心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社区找到他,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他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他会让儿子敲,儿子已经学会了他敲门的方法,“咚,咚咚,咚”不急不慢,不轻不重。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摸摸儿子的脑袋,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a.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幸亏只是虚惊一场。还有一次,中午,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今天这孩子难道没上班,怎么这时候来敲门啊。喜颠颠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日子就这样慢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梯洞口响起。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紧接着“吱牙”打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这么巧,有什么事情。也只好这样想了。晚上十一点多,他们一家回家。在楼梯洞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一早再来敲门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却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什么事了,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梯洞里的声音,就想着是不是你们回来了,所以赶紧又上来看看。看到你们没事,我就放心了。b.“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答应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已经是他们共同的牵挂。13.文章以“敲门”作标题,主要写了与“敲门”有关的哪几件事?(4分) 14理解第三、四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2分) (2)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摸摸儿子的脑袋,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2分) 15.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根据句后的提示进行赏析。(4分) a.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动作描写) b.“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心理描写) 16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他和老人各是怎样的人。(4分) 17文末“共同的牵挂”应如何就理解?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与身边的人有着怎样的共同牵挂。(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9分) 只因多看了你一眼李耿源1960年5月,他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的一个贫困家庭。他是一位贫苦的汉子,从没过过一天富足而安逸的生活。早年丧父,家庭贫困,9岁就外出谋生,给人放过鸭子,做过基建,捡过垃圾,当过货郎,摆过地摊他居无定所,在闽浙赣边界一带的山区里过着流浪汉的生活。他更是一位善良的男人,在漂泊的路上,遇人有难,都会伸出援手,甚至倾尽所有,也要帮人一把。有一回,他路遇一位脚受伤的女孩,忙将她背回她的家。后来女孩昏迷,她的家人以为他欺侮了她,将他扭送到派出所。女孩醒来才指认他是救命恩人。家人正要酬谢他时,他已挑起担子匆匆离去。1989年9月,他挑货担途经江西瑞金,在河边洗脸时,感觉不远处的河里响了一声。他看了一眼,以为是谁投了块石头。走了几步路,他忍不住又往那儿看了一眼。不好!有人投河自尽。衣裤也来不及脱,他就下河救人。跳河的是一位老妇人。他把她拖上岸后,带她到附近诊所检查。老妇人时年60岁,丈夫儿子相继病逝,孤苦无依。听完老人的哭诉,他心软了,便收留了老人。就这样,他多了一个母亲。他认老人做义母,叫她妈妈。可是,带着义母四处漂泊并不方便。为了能让老人安顿下来,这年年底,他辗转来到福建省明溪县,租了间简陋的民房住下,结束了长达20年的流浪生活。定居后,因一时找不到事做,他开始收破烂。有了一点儿微薄的收入,他合不得吃合不得穿,而是不让义母挨饿受冻。1993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他外出收废品。天气寒冷,路边的柴草上都结着一层霜。他听到从柴草堆里传来一阵嘤嘤啼哭,便循声走过去,看到了一个包袱。包袱里是一个刚出生就被抛弃的女婴,脸蛋冻得发紫。心善的男人动了恻隐之心。他将婴儿抱回家。就这样,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了一个特殊家庭。义母体弱多病,他从未嫌弃,竭力赡养。后来,老人双目失明,又因摔倒造成腿部骨折,无法正常行走,他皆尽心照顾。女儿也在他的抚养下健康成长。母亲多病,女儿读书,几年后,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拼命地干活,摆地摊,卖馒头,送液化气,修自行车最辛苦的是挑松油,三伏天,要从山上把松油挑到山下,晚上回到家,衣服粘在肩膀上,揭下来全是血。女儿看到了,眼里全是泪。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2岁的女孩会煮饭、洗衣、侍奉奶奶,将一个家安排得井井有条。一年到头,一家人几乎没吃过肉,有几次,他让女孩去买块肉来改善伙食,她买回来的依然是腌咸菜。女孩知道,手里的一分一厘都是父亲的血汗钱。读初一那年,尽管每天还要照顾奶奶,但女孩还是利用周末,兼了一份家教。这位品学兼优的“阳光少年”,看到谁都是纯真的笑,许多家长都愿意让孩子跟她在一起。2010年年初,老人下半身瘫痪不能动弹,加上患有脑血管硬化、脑萎缩等疾病,昼夜需人服侍,父女俩就轮流陪护。女儿晚上要做功课,就下半夜来陪护。他担心女儿睡眠不足影响学习,就让她下半夜好好休息。可女儿也担心父亲劳累了一天,更应该休息,说什么也要在夜里轮流给老人按摩,端屎端尿,擦身换药。2010年5月,这位“捡来的母亲”因病去世,享年81岁。因为他和这个家,老人的晚年,感受到的是人间的亲情与家庭的温暖。后来,他们搬进了政府安置的廉租房,房子虽小却干净整洁。5l岁的他潸然泪下:“可怜我的老妈,无福享受到这么好的房子。”17岁的女儿则轻声地说:“他为了奶奶和我,至今未娶。我真希望有个善良的阿姨能嫁给他。这样,将来我去外地上大学,他也有个伴儿。”他叫柴裕财,因义母叫范玉英,他们又在福建生活,他便将女儿取名柴建英。2007年和2009年,父女俩分别入选“中国好人榜”。青年文摘下半月2011年第9期18.请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3分) 19.文章第二段交代他的身世经历有何作用?(3分) 20.赏析标题“只因多看了你一眼”的妙处?(4分) 21.柴裕财身上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4分) 22.仿照下面的颁奖词,结合柴裕财的生平事迹,为他上写一段颁奖词。(5分)资料链接: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地坪材料承包服务合同
- 2025版农业科技园区承包经营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石材园林景观石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5年度果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承包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房地产估价服务定金合同范本
- 2025版生鲜超市联盟商家合作协议书
- 2025版电力线路巡检电力安全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购销合同规范
- 2025版二手摩托车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合作合同
- 2025版火车站站房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天津农商银行对公授信业务及相关金融知识考试试卷
- 军人心理健康课件
- 2025年综合类-国家统考科目-国家统考科目-第十三章我国社会保险的法规与政策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题)
- 2025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物理真题试卷(中考真题+答案)
- 2025年赤峰市翁牛特旗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陕西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7月初“第一议题”学习内容清单
- 工程信用评价管理办法
- 2025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
- 《山东省房屋市政工程专职安全员工作手册》
- 透析病人心律失常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