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家坪中学高2017级2 0142015年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i部分 选择题部分(本大题有25各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题2分,共50分)1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井田制被废除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原始自然崇拜【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原因。注意题中信息变化,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显然在揭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铁犁牛耕的推广。d明显不符,ac也取决于b.2. 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种植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已出现了曲辕犁 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小农经济。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中“耕”、 “牛”等字在人名中的应用,说明当时已经产生了牛耕现象;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曲辕犁出现在唐朝。所以答案选b。32013年7月4日古代人与夏天的战争:自公元前1766年公元2013年3800年间,中原地区每3年5个月就有一次较大水灾,每3年4个月就有一次严重旱灾。我国古代人民对抗灾害的活动不包括 a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 b不断创新灌溉工具 c重视农耕经验、技术的总结 d水排成为汉代抗旱的利器【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抗灾活动。水排是汉代冶铁鼓风设备,并不是灌溉工具,故选d。4.下面是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的一组壁画。这反映了当时 a开始使用牛耕 b注重精耕细作 c曲辕犁的推广 d小农自给自足【答案】b【解析】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抓住关键词:嘉峪关魏晋墓葬,可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再结合图文信息:犁地、耙地、耱地、播种,可概括为这是精耕细作的体现,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家庭手工业的内容,故d不准确。5. 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盐铁官营制度 早市夜市出现 商人群体形成 重农抑商政策 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商业的发展。材料“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是指中国古代政治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的情形较为突出。依据所学可知,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政府的积极作为显而易见,符合题意要求,而则是唐宋、明清时期的民间市场及地域性商人组织,其中并无政府行政因素存在。所以应选a。6.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答案】c【解析】考点:小农经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既耕以饭,亦桑贸衣”可知是自给自足的状态,选c。7. 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夫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叶适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 b这种观点与朱熹的经济思想比较接近 c材料中的观点反映出叶适是商人出身 d叶适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答案】a【解析】考点: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题干中的材料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关键信息:抑末厚本,非正论也。8.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五个演变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这一演变过程充分说明 a政治因素始终主导城市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城市的主要功能 c重农抑商政策左右城市变迁 d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城市的发展。材料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9.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同时也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 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c. 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 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从材料信息看,商人 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故a 项正确;“会馆”出现在明清时期,故b 项错误;中国古代 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故c 项错误;“海禁政策”实行于明清时期,故d 项错误。10. 2013年10月开封举办“梦回大宋东京城”文化宣传活动,向游人展示原汁原味的宋代京城风貌。下列现象不适合出现在展示区的历史经济文化现象是 a街道两旁复古店铺林立 b城区内建立几处专门娱乐的场所“瓦子” c建立几处专供餐饮住宿的复古客店 d建立几处严格分开的“坊”“市”展区【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坊”与“市”分布严格分开是宋代以前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在宋代“坊”与“市”分布限制已经打破,故d项说法有误。11.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明朝山西大同为全国经济中心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明朝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答案】c【解析】考点:明朝时期商业发展特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体现了各地商品汇集山西 ,“转贩之力”和所学史实由于晋商的努力,反映的是长途贩运弥补了区域经济的缺陷。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a不符合事实;bd材料没有体现!12.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重质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在宋末元初时,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传播;后来在元代黄 道婆改进了棉织技术,松江成为棉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到了明代, 棉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故选c 项13.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材料能够反映的是 中国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经济停滞不前 a b c d 【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受到列强的经济侵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的解体,中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情况;更不能说中国经济停滞不前。14.“中国制造”是现在世界流行的一个词。解读下面表格,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750年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欧洲23.128.034.153.662.063.0中国32.833.329.819.712.56.2a 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落后于西方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步早发展慢c 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西差距 d 列强的掠夺导致中国制造业落后【答案】d【解析】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根据表格的时间线索,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界,之前中国制造业产量份额比欧洲高,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份额趋于减小,低于欧洲的额度。即可归纳为列强的掠夺导致中国制造业落后。15.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d【解析】考点:社会主义运动。“由空想到科学”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由理论到实践” 是指巴黎公社的建立, “由理想到现实” 是指十月革命的胜利,因此选d。16.法国巴黎公社期间曾颁布许多公告,其中巴黎公社公告第44号向人们宣布:“你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近成立的代表机构在你们的支持下,将着手补救前政权造成的灾难:遭到破坏的工业,停顿下来的劳动,瘫痪的商业贸易,即将获得有力的推动。”这在本质上表明 a巴黎公社旨在恢复发展生产 b巴黎公社是劳动人民的政权 c巴黎公社获得农民阶级支持d巴黎公社是工商业代表机构【答案】b【解析】考点:巴黎公社。材料中的“你们”指的是无产阶级,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代表着劳动人民的利益,b项正确。巴黎公社并未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排除c项。a项符合材料信息,但是不符合“本质”。巴黎公社代表无产阶级利益,d项错误。17.右边图一(列宁)与图二( 攻占冬宫)的内在联系是 a列宁亲自指挥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 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c 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d 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答案】b【解析】考点:十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是自发的革命,并非列宁直接领导的,因此ac项错误;d项应该是巴黎公社,故选b。 18.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问题和和平问题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答案】b【解析】考点:俄国十月革命。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的观点是临时政府没有真正认识人民的力量,没有满足群众的急切要求,是终被推翻,当时人民的迫切要求是生存与和平,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与和平法令,满足了人民的要求,b项正确。19.如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a .完成了历史图片的释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素【答案】b【解析】考点:多极化趋势。国旗的变更体现了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重大挫折。a不符合历史价值;b不符合曲折性,材料仅仅体现了挫折;c明显错在“形成”。故选d。20.“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该引文应出自a、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 b、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演说c、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d、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答案】c【解析】考点:冷战。根据材料中“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可知,这指的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一项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以控制西欧共同对抗苏联的计划。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不涉及经济方面,1947年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在政治方面的措施,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是美国“冷战”在军事方面的措施。所以本题选c。21.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 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 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 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答案】d【解析】考点:冷战。冷战期间美苏虽然剑拔弩张,但是毕竟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是全面冷战下的局部“热战”,冷战的含义即是采取除直接进攻外的对抗手段,d符合题意。22.下面是两幅国际政治讽刺漫画,这两幅漫画可以反映出:a 欧美间经济合作、政治对立 b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c 美国对欧洲从援助走向遏制 d 欧洲由对美国依赖走向独立【答案】d【解析】考点:战后国际关系变化。从图一可知,战后欧洲依赖美国的经济援助;从图二可知,20世纪60年代欧洲通过联合使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政治上趋于独立,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故正确选项是d。 23.朝鲜半岛问题是二战以来一直存在的重要国际问题。自2010年11月23日,朝鲜韩国在延坪岛海域相互炮击以来, 美国韩国日本举行多次军演,半岛局势持续紧张。朝鲜自二战结束以来的60多年中 朝鲜半岛的分裂由美苏占领区发展而来 在“冷战”阴影下朝鲜半岛分裂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背景下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定 a b c d【答案】d【解析】考点:战后国际局势。根据所学的知识,朝鲜的分裂是由于冷战和美苏的占领而形成,朝鲜战争是冷战发生后的第一次局部的国际战争,中国参战,最终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故选d。24.1956年12月8日,日本正式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第77各成员国。加入联合国使人本“国际上的地位迎来了战后外教历史上最大的转机”。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日本的行动表明了其正在谋求国际地位的上升 b日本国际地位提高以经济发展为基础c日本正在成为国际秩序的受益国 d日本该行动表明了政治上不再追随美国【答案】【解析】考点:战后日本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在政治上实行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故d项不符合史实。25 “事实上,相互依存不仅是一句口号,也陈述了重要的现实。美国意识到自己需要把欧洲作为全球盟友;与俄罗斯的合作对彼此有利;与中国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特殊的政治敏感性;与日本的关系关系到太平洋地区的福祉。”对布热津斯基这段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世界政治形势的发展需要各国加强彼此的合作 相互依存不仅是美国也是其他国家的需要 美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掌控世界 a . b . c . d . 【答案】【解析】考点:考查材料理解能力。美国把欧洲、日本作为盟友;与俄罗斯、中国合作,与项所述相反,所以不正确的是。排除该项,该项c。 第ii部分 非选择题部分 ( 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 分,第27题 分,共50分)26(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下图是某高一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航,千舳万艘,交易往还,昧旦永日。旧唐书崔融传材料三 (明清时期)镇有各种类型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场,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洋纱、洋布的进口(单位:千海关两)年份洋纱洋布18671,45011,67118772,8411,959188712,59024,457189222,05930,554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什么?根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4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盛唐时期的商业状况。(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4)材料四显示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4分)【答案】(1)主题: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或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发展与完善)(4分)结论: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或犁耕技术)经历了由直辕犁到曲辕犁的转变,犁耕技术已经相当完善(2)概况:商品交易地区广阔、商路畅通、商旅安全、次数频繁、数量较大(6分)(3)特点:数量增长;类型多样。(4分)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4分)(4)变化:外国输华商品(棉纺织品)数量剧增。(2分)影响:中国经济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每点得2分,共6分)(5)认识(2分)【解析】考点:古达中国的经济;近代经济的变动。(1)图一主要是展示的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革的情况,因此该同学研究的是耕作方式的变化,我国耕作技术最终进入到使用曲辕犁的阶段,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2)依据材料中“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商品交易地区广阔、商路畅通、商旅安全、次数频繁、数量较大。(3)依据材料中的表格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数量急剧增多;材料中的“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形成专门的农副产品市场,初了粮食外,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是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市镇的类型多样,并依此总结出市镇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4依据材料中的图表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外国输华商品特别是棉纺织品数量剧增;第二问考查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经济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5)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7(22分)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风与太阳 “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乔治凯南在20世纪40年代末的讲话材料二 撼动与挑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三 联合与曲折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l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材料四 和平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