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泰煤矿2011年雨季三防应急预案.doc_第1页
开泰煤矿2011年雨季三防应急预案.doc_第2页
开泰煤矿2011年雨季三防应急预案.doc_第3页
开泰煤矿2011年雨季三防应急预案.doc_第4页
开泰煤矿2011年雨季三防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KTMK201105KTMK201105 普安县开泰煤矿普安县开泰煤矿 雨季雨季 三防三防 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 编 制 人 江 辉 技术负责人 江 辉 单位负责人 黎 琦 普安县开泰煤矿 编制时间 二 一一年五月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2 编制人员名单 矿 长 黎 琦 总 工 程 师 江 辉 生 产 矿 长 廖永平 安 全 矿 长 王国法 机 电 矿 长 廖永双 生产技术部长 黄大奎 通 风 部 长 蔡年冬 安 全 部 长 景书忠 机 电 部 长 李 坤 办公室主任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3 矿 部 审 批 记 录 部门或人员部门或人员意意 见见签签 名名 生产技术部 机电部 通风部 安全部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总工程师 矿 长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4 20112011 年度雨季三防应急预案贯彻记录年度雨季三防应急预案贯彻记录 贯彻人签名贯彻时间 被贯彻人签名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5 目目 录录 一 编制目的一 编制目的 7 二 编制依据二 编制依据 7 三 编制应急预案原则三 编制应急预案原则 7 四 雨季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分析四 雨季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8 1 矿区概况 8 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8 一 山洪 一 山洪 9 二 泥石流 二 泥石流 9 三 山体滑坡 三 山体滑坡 9 四 雷电 四 雷电 9 五 组织机构及职责五 组织机构及职责 9 1 应急组织体系 9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10 七 预防与预警七 预防与预警 10 1 危险源监控 10 2 预警行动 10 3 信息报告与处置 10 八 应急响应八 应急响应 3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6 1 响应分级 3 2 响应程序 3 3 应急结束 3 九 信息发布九 信息发布 4 十 后期处置十 后期处置 4 1 恢复生产 4 2 善后处理 5 3 发布消息 5 十一 保障措施十一 保障措施 5 1 通信与信息保障 5 2 应急队伍保障 6 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6 4 经费保障 6 十二 奖惩十二 奖惩 6 1 突出表现 6 2 违章违纪 7 十三 处理各类事故的措施十三 处理各类事故的措施 7 1 发生泥石流的处理措施 7 2 发生雷电火灾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7 3 山洪爆发的处理措施 8 4 发生山体滑坡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8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7 一 编制目的一 编制目的 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 山体滑坡 泥石流 雷电等自然灾害 建 立统一指挥 职责明确 运转有序 反应迅速 处置有力的应急救援体系 高 效有序地组织开展煤矿 雨季三防 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保障国家 集体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特制 定本预案 二 编制依据二 编制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依据是 煤矿安全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等 三 编制应急预案原则三 编制应急预案原则 本预案体现事故损失控制 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 统一指挥 高效协调以 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本预案的编制原则 1 保护人员安全优先 2 控制和减少事故蔓延优先 3 环境保护优先 四 雨季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分析四 雨季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分析 1 1 矿区位置矿区位置 开泰煤矿位于贵州省普安县南部 普 安 兴 义 公路从矿区中部穿 过 距普安县城约 60km 距兴义市约 50km 距南昆铁路清水河站约 15 公里 交通方便 行政区划属普安县楼下镇管辖 地理坐标 东经 104 58 21 104 58 49 北纬 25 25 09 25 25 49 2 2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 矿区总体为脊状山地貌 属中高山地形 山岭大致位于矿区中部 呈 NE SW 向延伸 矿区南部为飞仙关组 1 3 段 长兴组及龙潭组地层的反向坡 地形相对较陡 标高由 1490 1943m 相对高差约 453m 为区内最大高差 其 中飞仙组 1 3 段地层的反向坡地形地势险峻 多呈悬崖峭壁 龙潭组含煤地层 多被第四系坡积物及滑坡所覆盖 煤层露头不甚明显 地形相对平缓 地面植 被较发育 灌木杂草丛生 部分地段有林场 矿区内冲沟较多 并呈树枝状展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8 布 主要冲沟走向在南部与地层倾向基本一致 在北部与地层倾向相反 矿区内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 海拔标高一般在 1600 1900m 最高点位于 矿区东部边界一高地 海拔标高 1943 2m 最低点位于矿区南部轨道井附近小 溪沟 海拔标高 1475 4m 相对高差 467 8m 3 3 地表水 地表水 矿区内河流为山区雨源型河流 河床粗糙 水流湍急 流量变化较大 雨 季山洪飞瀑 河水暴涨 枯水季节流量较小 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 采 取适当的蓄流措施 可满足矿井的生产 消防等用水的需要 矿区外的楼下河 河床标高 1100m 为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4 4 气象及地震情况 气象及地震情况 1 气象 矿区内气候温和 属中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根 据普安县气象局近 10 年气象资料 气温 年平均 13 6 月平均最高 20 5 7 月 月平均最低 4 6 1 月 日极端最高 32 3 1995 6 23 日极端最低 7 9 2000 1 9 降水量 年平均 1431 1mm 年最大为 1755 6mm 1997 年最小为 1411 4mm 1996 月最大 567 4mm 1997 7 日最大 136 5mm 1995 10 3 一 年中最长连续降雨时间 24 1998 6 26 7 19 共 282 1mm 一年中最长连续 无雨时间 22 天 1998 12 22 2000 7 19 每年 5 10 月降水量占降水量的 84 2 其它月份仅占 15 8 湿度 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为 88 7 月 月平均最低相对湿度为 78 4 5 月 日照 月平均日照时数最长为 189 8 小时 1998 4 月平均日照时数最短 为 27 3 小时 2002 2 积雪 积冰 日最大积雪深度 14cm 2000 1 31 电线积冰直径最大为 13mm 1996 2 26 风向 风速 风向以东北风为主 亦常见西南风 历年最大风速 23m s 一般出现在每年春季 2 地震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9 黔西南州各煤田至今未做过地震初步烈度鉴定 亦无地震资料记载 近年 来也未发生地震灾害 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1 400 万 本井田地震烈度为 度 地震峰值加速度小于 0 05g 5 5 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由炭酸盐岩 碎屑岩及第四系组成 按岩石组合特征 及物理力学性质 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软硬互层工程地质岩组及 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三大类型 1 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分布于洼地 沟谷 河流两侧等地形低洼处 的第四系残坡积 冲洪积及堆积成因的松散土石 其物质成分主要为粘土 亚 粘土 岩石碎块 砂砾石及含砾粘土等 此岩组岩石结构疏松多孔 岩石强度 低 物理力学性质差 变化大 2 软硬互层工程地质岩组 包括飞仙关组 T1f 及龙潭组 P3l 地层 此岩组中软质岩抗压强度较低 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抗风化能力较弱 易风化 剥落 失水后易发生龟裂 破碎 稳定性较差 软质岩中所夹之硬质岩其强度 较高 抗风化能力较强 但其性脆 由于软硬互层的物理性质差异 在地表及 地表浅部易形成差异风化 易产生崩塌地质灾害 3 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包括长兴组 P3c 茅口组 P2m 地层 岩石坚硬 抗压强度高 抗风化能力强 不易风化 但易被溶蚀而形成空洞 该岩组分布地段 溶蚀漏斗 落水洞及溶洞等岩溶较发育 综上所述 本矿区围岩属于软硬岩 沉积岩类工程岩组 受雨水的冲刷侵 蚀 可能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5 社会环境条件 矿区居民住户较多 在矿区东南部煤层露头线 17 18 一带相对较集 中 社会环境条件相对较复杂 矿区附近所住村民有 50 户左右 人口为 200 人 左右 房屋建筑面积为 4418m2 属楼下镇坡脚村三 四组 恒泰煤矿共有职工 600 多人 现东 西采区生产 2 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造成的后果 一 山洪 穿越矿区工业广场的季节性冲沟 当暴雨来临可能造山洪爆发 大量浮土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10 岩石 杂物 其后果会造成洪水灌入西主井 副井和冲垮巷道设施 甚至导致 1320 排水巷堵塞 淹没矿井 冲垮矿区内的住房及民房 造成人员伤亡和住房 被毁及设备毁坏等严重后果 二 泥石流 天降暴雨时 矿部上方的山坡和冲沟可能发生泥石流 其后果是造成人员 和建筑物被埋 人员伤亡和堵塞中央主 副井井口毁坏机电设备破坏矿井供电 系统等重后果 三 山体滑坡 一般发生在 西采区至东采区一线北部上方的滑坡带 滑坡带的危石滚落 到工业广场及附近民房 会造成工业广场民房被毁 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等严 重后果 四 雷电 雷电可引爆地面炸药库 人员触电伤亡和电器烧毁 也可通过皮带机架等 金属构件将雷电引入井下造成瓦斯爆炸和燃烧等严重后果 五 组织机构及职责 1 应急组织体系 1 恒泰煤矿雨季 三防 应急救援体系如下 应急体系 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保障系统 管理机构 功能部门 应急指挥 救援队伍 统一指挥 分级响应 属地为主 公众动员 紧急状态法 政府令 标准 应急管理条例 信息通信 物资装备 人力资源 经费财务 2 应急救援组织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11 警戒保卫组 抢险救灾组 物资供应组 医疗救护组 技术专家组 公司技术部 公司安环部 公司综合办 应急救援措施落实 事故善后处理事故调查分析 矿区灾害事故发生地点 应急救援指挥部 县安监局 电话 楼下安监站 电话 镇人民政府 电话 矿山救护队 电话 县公安局 电话 县医院 电话 急救中心 120 保险公司 电话 供电公司 电话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1 雨季 三防 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总 指指 挥 挥 黎 琦 副总指挥 副总指挥 江 辉 成成 员 员 王国法 廖永平 廖永双 黎维军 王顺福 景书忠 李坤 王友权 封正陆 黄小能 邓小江 钱光云 黄大奎 蔡年冬 薛命焰 薛吓利等人员组成 雨季 三防 应急救援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负责对事故现场的所有应急救援工作实施统一的指挥和救援 决定如何实施快 速 有效的救援行动和保护生命的安全措施 指挥和协调各方应急力量的行动 高 效地利用可获取的资源 确保应急决策的正确性和应急行动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根 据雨季自然灾害的类别启动应急预案 2 抢险救灾组 组长 廖永平 组员 由义务救护队员及巷修队和志愿人员组成 根据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部署 具体负责实施现场抢险指挥部制定的抢险 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负责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 3 技术专家组 组长 江 辉 组员 生产技术部成员及有关工程技术员 在总指挥领导下 由与煤矿有关的技术专家和企业技术负责人组成 主要研究 制定抢救技术方案和措施 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4 物资供应组 组长 薛吓利 组员 企管部及物流处全体成员 及时准备必要的抢救器材 并根据总指挥的命令 迅速发运救灾地点 5 警戒保卫组 组长 保安队长 组员 保安全体成员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2 在矿区范围建立警戒区 协助发出警报 实施交通管制 维护现场治安 抢 救秩序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保障救援队伍 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 畅通 6 医疗救护组 组长 组员 负责对受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以及合理地转送医院进行治疗 为现 场急救 伤员运送 治疗及健康监测等进行准备和安排 7 后勤保障组 组长 薛吓利 组员 后勤处全体成员 保证遇难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 受灾人员的食宿及其它事宜 8 善后处理组 组长 薛明珠 组员 矿总办全体成员 负责对遇难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为接待 安抚受害人员家属作出安排 七 预防与预警七 预防与预警 1 危险源监控 首先 雨季三防的应急管理坚持 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 的应急思想 尽可能地防 止事故的发生 其次 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 通过采取预先的防治措施 达 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 其三 完善并认真实施各项规章制度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按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作业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措 施 在雨季来临之前 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疏通工业广场的防洪沟 责任人 郑少明 2 及时维修疏通井下所有排水巷 确保雨季排水畅通 责任人 廖永平 3 对工业广场上部山体滑坡地带 要求在该滑坡带下方适当位置开挖缓冲沟 以解除滑坡带危石对下方工业广场的威胁 责任人 江辉 4 加强对矿区范围内地表移动的观测 发现地表裂隙及时充填 责任人 江 辉 5 安置的瓦斯泵及管路 轨道 皮带架未接地 需加打接地极 责任人 廖 永双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3 6 地面所有入井的金属构件没有构成接地网络 整个矿区接地网络不完善 责任人 廖永双 7 各个配电点的消防器材 绝缘用具必须配置齐全 责任人 廖永双 8 对矿区所有的房屋的避雷设施进行检查 修复 增设 责任人 廖永双 9 建立巡察制度 雨季期间坚持 24 小时巡逻 并明确责任人 作好观察记 录 责任人 黎琦 2 预警行动 接到雨季四防事故报告后 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作出判断 初步确定相应的响 应级别 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 则响应关闭 否则根 据确定的应急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 3 信息报告与处置 接警人员接受报警后 对警情作出的准确判断 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 并根据 响应级别迅速向应急救援指挥部 矿山救护队以及普安县安监局 楼下安监站 楼 下镇人民政府等上级部门发出事故通知 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 八 应急响应八 应急响应 1 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 影响范围和事故的可控性 安利来煤矿事故的应急响应 分为一级响应 二级响应 三级响应 具体如下 1 一级响应 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 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 联合处理的各种紧急情况 通常需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在级别中 作出主要决定 的职责是紧急事务管理部门 现场指挥部可在现场作出保护生命和财产以及控制事 态所必需的各种决定 2 二级响应 需要两个矿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 该事故的救援需要公司各矿及有关 部门的协作 并且提供人员 设备或其他资源 该级别响应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来 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 3 三级响应 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 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在该部门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4 权力范围内通常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 包括人力 物力和财力等 必要时 矿部可 建立一个现场指挥部 所需资源由矿部负责解决 2 应急结束 救援行动结束 经应急恢复后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 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 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九 信息发布九 信息发布 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指定企业对外新闻发言人杨梅 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 将有 关的信息 影响 救援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及时向媒体和公众进行统一发布 以消除 公众的恐慌心里 控制谣言 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 信息的发布严格按审核和批 准程序进行 十 后期处置十 后期处置 1 恢复生产 救援行动结束后 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 首先应使事故影响区恢复到相对安 全的基本状态 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清理 人员清点和 撤离 解除警戒等 进行生产的恢复 在恢复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状况 在恢复生产时必须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另行编制 2 善后处理 救援行动结束后 生产得到恢复 但由于事故事故引发的问题还需要处理 包 括对受害人员家属的安抚等 3 发布消息 应急救援结束后 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沈德燕要适时召开新闻发 布会 介绍整个救援的情况 十一 保障措施十一 保障措施 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信息系统要保证所有预警 报警 警报 报告 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 快速 顺畅 准确 以及信息资源共享 有关人员的手机必须 24 小时开通 各种 信息设施设备要定时检查 保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相关人员的通信联系如下 顺序职 责姓 名手机号码固定电话 1总指挥黎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5 2副总指挥江3副总指挥王国4抢险救援组组长廖永5技术专家组组长江6物资供应组组长薛吓7警戒保卫组组长保安队长 8医疗救护组组长 9后勤保障组组长薛吓10善后处理组组长薛明11财务组 12新闻发言人 镇府办 电话 县安监局电话 救护队 电话急救中心电话 7485120 供电部门电话 2 应急队伍保障 人力资源保障包括各专业队伍的加强 志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培训教育 加强演练 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物资与装备不但要保证有足够的资源 而且还要实现快速 顺畅 准确 及 时供应到位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6 非常仓库物资 工具储存表 4 经费保障 应急财务保障应建立专项应急科目 如应急基金等 以保障应急管理运行和应 急反应中各项活动的开支 十二 奖惩十二 奖惩 1 对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有突出表现和立功的个人和单位要进行奖励 奖励的 方式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2 违章违纪 对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有违章违纪的个人和单位 一定要严加考核 除了通报批 评还要加以经济处罚 十三 处理各类事故的措施十三 处理各类事故的措施 一 发生泥石流的应急处理措施 一 发生泥石流的应急处理措施 1 要及时查明泥石流及滑坡区域内的被埋 压截 堵的人数及可能所在的位 置 并制订抢救处理办法 2 迅速在井口上方 30 米处用编织袋设置挡墙 疏通排水沟 3 救援必须由外向里进行清理 清理出抢救人员的通道 4 在抢救过程中巡视组随时观察泥石流及滑坡的动向 随时告知抢救人员 在抢救过程中如遇大块岩石 可绕道或用千斤顶移动岩石 不许爆破 物资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千斤顶个5 大铁锤个20 手镐把20 钢钎根20 急救箱个2 氧气呼吸器个6 编织袋个500 麻绳米200 开泰煤矿工程技术部件 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7 5 控制人员进入灾区 若需增加人员 必须经指挥部同意后方可进入灾区抢救 二 发生雷电火灾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二 发生雷电火灾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1 救援组 处理组到达灾区后 要迅速切断灾区电源 2 控制烟雾的蔓延 不致危及自身和井下其它人员的安全 3 防止火灾扩大 根据当时灾区的具体情况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进行灭火 4 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浓度 观测灾区气体和风流的变化 当瓦斯浓度达 到 2 0 以上 并继续增加有爆炸危险时 必须将井下全部人员立即撤到地面 然 后采取措施 防止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造成危害 5 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 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 6 要创造有利于灭火条件 7 当火灾发生在进风井口 主皮带巷 顺槽运输巷时 应进行全矿反风 反 风前必须将火源进风测人员撤出 并采取阻火灾蔓延的措施 然后救援人员从风井 进入灾区 救援遇险人员 8 当火灾发生在进风井口 皮带巷 主要进风巷 也可采用风流短路措施 但必须将受影响区域内的人员全部撤至地面 防止事故扩大 9 当火灾发生在上 下山巷道 人员被困时 应迅速采取反风措施 解救被 困人员 反风时要控制风量 防止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 10 当火灾发生在掘进工作时 应保护原有的通风状态 在不能及时解救被困 人员时 可向被困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