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分析规程.doc_第1页
废气分析规程.doc_第2页
废气分析规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废气分析工岗位操作规程一、岗位职责(1)负责炼焦车间废气分析,并按计划进行。(2)负责准确的计算结果。(3)负责计算K值。(4)负责领取更换所用药品。(5)负责维护、保管、使用分析仪、工具等。二、所属设备奥氏气体分析仪三、技术规定(1)分析仪必须严密。(2)取样管必须耐高温,抗侵蚀的材质。(3)室内温度保持1525。(4)必须使用规定的药品。(5)第一次收瓶苛性钠(NaOH)或苛性钾(KOH溶液其浓度为33,l ml溶液可吸收40 ml二氧化碳)。(6)第二吸收瓶盛焦性没食子酸(C6H3(OH)3)溶液,1毫升可吸收22.5 ml的氧气。(7)第三吸收瓶盛氯化亚铜(Cu2cI2)溶液。l毫升可吸收4 ml一氧化碳。(8)每个成份的分析结果在5以下时平行试验允许误差为O.2,在5以上时允许误差为O.4。(9)液位瓶内盛酸性甲基橙溶液,体积大于120 ml。(10)炉顶采样规定使用石英管或内径68 mm的不锈钢管,小烟道使用陶瓷管。(11)规定一季度或加热制度变动大时要测定横排a值两排。四、溶液配制(1)氢氧化钾:30%氢氧化钾90克氢氧化钾溶于210毫升水中 (2)35克焦性没食子酸加35毫升水,240克氢氧化钾加165毫升水,先倒入没食子酸再倒入氢氧化钾(3)氨性氯化亚铜:250克氯化氨溶于750毫升水中加200克氯化亚铜,加少量赤铜丝再加三分之一体积的浓氨水注:为了防止氧化应将此溶液加入一层液体石蜡,厚度为23毫米即可。五、正常操作(1)取样地点立火道样:上升气流跨越孔中心附近。废气瓣样:在下降气流小烟道测压孔取:插入深度应在气流13处。其他分析项目按规定地点取样。(2)取样方法取样时间:废气分析取样时间应在加热制度稳定,交换后5分钟取样。交换前3分钟停止取样。取样管插入取样点应保持严密。将已排好气的球胆按一定顺序排好。用排气球排出取样管内没有代表性的气体。将球胆接在双联球排气口上打开球胆嘴上的夹子。反复挤压排气球,使废气进入球胆内约充满球胆的三分之二即可。然后用夹子夹住球胆拨出取样管盖好取样孔。(3)分析操作将球胆接在梳型管末端打开球胆的夹子。打开三通旋塞使球胆与梳型管相通,液位瓶下落将球胆内的气体吸入量气瓶内,旋转三通旋塞,使梳型管与大气相通。提起液位瓶,排出管内气体。待排除管内气体后,立即旋转三通旋塞,使球胆与梳型管相通,下落液位瓶使球胆内废气吸入量气瓶内稍多于100 ml,关闭三通旋塞,移动液位瓶使瓶内液面与量气瓶液面在一水平面稍微打开三通旋塞,最后检查废气量是否100 ml。依次打开第一吸收瓶(吸收CO2)上的旋塞,反复升降液位瓶使废气压入和抽出吸收瓶直到废气中二氧化碳被吸收完全即两次读出剩余废气体积不变,其废气体积减少部分即是二氧化碳在废气中含体积的百分数。按着以上同样操作分别依次吸收氧气和一氧化碳。空气过剩系数按下面公式计算: O2-0.5COa=1+ K C02+CO CO2理式中K O2理CO2理一1米3煤气完全燃烧按理论计算所产生成的C02量(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