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一) 月 日 课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3营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重点、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具: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1、口答下列各题,并说出运算顺序。56+502 486+20 12(84+16) 100(106)2、指名学生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计算。(指名两名学生板演)(1)51 (2)1 (3)+4二、合作探究1、出示例1 +51讨论:这个算式里含有( )运算?应该先算( ),再算( )。2、出示例2 3(1+)2讨论: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小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应该先算( ),再算( )。标出序号三、自主学习自主完成里例1、例2的计算后请学生到黑板上讲解。四、当堂检测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0-12 4-(5-3)五、巩固练习练习一 第 、二题板书: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计算括号外面的运算。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二) 月 日 课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3营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重点、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计算教具: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算式写出来二、自主学习观察例3,有什么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以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学生独立完成1. 例32+1+= (应用了什么定律?)=三、小组学习1、独立完成例3后在小组里讨论:运用什么运算定律2、小组汇报展示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四、当堂检测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使计算简便3+ (-)711+2+1 4 -1-7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学生到黑板上讲解展示小结:哪一步可以简便计算就按简便方法算。五、巩固练习练习一的第10题、14题。板书: 简便计算a+b+c=a+(b+c) 加法结合律 (分母相同的分数)abc=a(bc) 乘法结合律 (好约分的分数) ab+ac=a(b+c) 乘法分配律 a(b+c)= ab+ac (方便约分)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三) 月 日 课题: 分数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重点、难点: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教具: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一)全体学生列式解答,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二)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相遇问题的三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二、合作探究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小组讨论写出数量关系等式2小组汇报4、尝试列式计算 ,小组汇报3质疑:观察这道例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两种解法之间思路上有什么不同?相同: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相同;不同:数据不同,由整数变成分数三、自主学习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1根据例1的解题方法,先读题写出数量关系式。2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3学生汇报四、当堂检测写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算式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全班学生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五、巩固练习练习三、1、2、3题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四) 月 日 课题: 稍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求一个树比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2. 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3.经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和探讨问题,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灵活解答。教具: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 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兵,谁呢? 2. 设疑:小记者请求大家来帮助他如何理解、掌握应用题?3. 小记者设问探讨:解答前面所学的分数应用题关键在哪? 4. 小记者示题:说出下面各题的单位“1”及数量关系。(1)一些奖状,发了3/5(2)已经看了全书的1/8(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75. 如何找出单位“1”及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探讨,根据学生回答选择适当的关键句写在黑板上,为后面服务)二 合作探究(一)自由构建新知。1. 设疑:一道完整的应用题除了关键句,还需要什么部分?(学生交流,引出“条件、问题“)2. 编题:那你能否选择自己喜欢的关键句,补充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思考如何解决?我们分小组比赛,看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有新意,可邀请我们的小记者和老师一并参与(分小组合作探讨、交流)(二)探讨交流新知。1. 交流展示成果:选一些小组向全班交流根据小组的汇报,选出一些典型的题目(多媒体)适时展示,全班共同交流。例如:一些奖状共15张,发了3/5,还剩几张?(发了几张?)(发了的的比剩下的少几张?发了的比剩下的少几分之几?)示问:对刚刚那小组的成果(题目),你们会帮忙解答吗?(全班尝试解答,请部分学生板演)2. 交流:“还剩几张”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介绍方法:(1)根据数量关系,总共的发了的=剩下的,总共的3/5=运走的 15153/5 =159=6(张)(2)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结合线段图理解“把什么看作单位“!”,运走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各是哪部分?怎么表示的?) 15(13/5) =152/5 3. 小结:刚刚由于全班的共同努力,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了,真是聪明!看来我们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解答刚刚那一小组的题目的,说说三、自主学习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用去,用去多少吨?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用去,还剩多少吨? 学生独自解题然后汇报说想法说思路。四当堂检测完成书上做一做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五) 月 日 课题: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或小数化成百分数。2、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旧知和探索规律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教具: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百分数,什么叫做百分数?、出示:0.3、1.4、0.25、0.123化成分数学生说,你是怎样化的? 把、化成小数。说说化的方法。二、自主学习1、现在我们又学过了百分数,你们有什么想法呢?2、揭示课题。(分数、小数化百分数)(只要写一个“化”)3、在0.15、1.3 、0.248、这些数中,你想把哪个数化成百分数?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认为简单的来说。(板书)你是怎样想的?这样化的根据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三、精讲点拨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小数,化成百分数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怎样能很快的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师: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会扩大100倍,要使这个数的大小不变,就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上%。2、现在你能很快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吗?口答:2.5、0.785、0.05、3.16、2小数化成百分数,同学们都学得很好!小结: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同学们有两种方法,1种方法(把分母扩大若干倍变成100的),还有一种方法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这个分数你们会化成百分数吗?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说,板书:0.667=66.7%师: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要除到第几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化成了0.667是约等于,所以要用,0.667化成66.7%它们之间是相等的所以用=。问: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用什么方法?(学生说一说)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投影出示)读一读四、当堂检测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小数、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你们都会了吗?下面我们来过关练习,看谁能顺利过关。第一关1、把0.38、1.05、0.05、3分别化成百分数。并说说你是怎样化的?第二关2、选择(1)与2.5相等的数有()(1)25%(2)2 (3)2.5%(4)250%(2)与0.75相等的数有( )(1)7.5% (2)(3)0.0075 (4)75%第三关3、把下面各题的商化成百分数。(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38=0.375=()%57=0.714285()%3.2399=0.359888()%53=1.666()%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保留几位小数?36.0%这个0能不能不写,在这里0起什么作用?第四关4、比较大小99.9%1 0.28280%66.7%47%56%0.56101%1.1五、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 小数化百分数 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六) 月 日 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一)教学目标:学会解答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果用分数表示教具: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 1、把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并说说你是怎么化的。0.23 0.127 0.709 2.04 2、把下面各题的商用百分数表示58 918 2.50.50.183 6.33.1 21213、五年级有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占五年级学生的几分之几?(想想以谁作单位1)二、自主学习该变复习题3的问题:五年级有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占五年级学生的百分之几?(想想以谁作单位1)想:也是以 ( )作为单位“1”,用( )法计算,结果是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完成,然后汇报讲评。三、当堂检测说说以什么作单位“1”1、小英家五月份收入2500元,生活开支用去1500元。生活开支占收入的百分之几?2、一个工厂有职工3550人其中有426日被评为先进个人,先进个人占全厂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几?3、把下面分数化成百分数。 1 3 说方法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练习十一第4、5题板书: 百分数应用题1、 读题找出以谁作单位“1”2、 列式计算,得小数。3、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七) 月 日 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二)教学目标:理解百分率的意义,学会解答求百分率的应用题。重点、难点:理解百分率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教具: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1、六年级40名学生参加考试,及格的有38人,及格人数占了考试人数的百分之几?2、志强小学去年植树650棵,成活了634棵,活了的树占总树的百分之几?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文58面后,完成下列题目,然后汇报1、发芽率就是求( )占实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 ( )发芽率= 100% ( )2、产品的合格率就是求( )占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几。( )产品的合格率= 100% ( )3、出勤率就是求( )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出勤率= 100% ( )4、某县种子推广站,用500粒稻子作种子,结果发芽的种子有460粒,求发芽率。三、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各题,然后汇报1、及格率就是求( )占考试人数的百分之几。( )及格率= 100% ( )2、成活率就是求( )占总数百分之几。( )成活率= 100% ( ) 3、 出油率就是( )占总重量的百分之几。( )出油率= 100% ( )四、当堂检测1、六年级40名学生参加考试,及格的有38人,求及格率?2、志强小学去年植树650棵,成活了634棵,求成活率?五、总结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八) 月 日 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三)教学目标: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重点、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具: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1、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2、小明有50张邮票,小红有45张邮票,小明比小红多几分之几,小红比小明少几分之几。要求学生说出想法。二、自主学习例3: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1、审题2、独自尝试解答3、学生汇报,说思路。三、精讲点拨1、想: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 )占( )的百分之几。(14-12)12 =212 0.167 =16.7%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 2、思考:如果把例3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怎样解答?想:求原计划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 )占( )百分之几。 四、当堂检测1、完成书上做一做。2、完成书上练习十二13题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二4、6、7板书: 百分数应用题想: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 )占( )的百分之几。想:求原计划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 )占( )百分之几。五、总结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九) 月 日 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四)教学目标:学会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重点、难点:理清数量关系,找出相关联的量教具: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五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上学期期末数学测验有4/5的同学成绩在80分以上。80分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人?说出思路二、自主学习例4 五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上学期期末数学测验有80%的同学在80分以上。80分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人?想:要求数学在80分以上的人数,就是求( )的()%是多少。用( )方法。 1、审题2、独自尝试解答3、学生汇报,说思路。三、合作学习1、小组讨论:怎样计算不满80分的同学有多少人? 2、小组汇报3、点拨:想:先求不满80分的同学占百分之几?( ) 然后再求有多少人?( )四、当堂检测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5%,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有多少千克?2、第十一届亚运会共设金牌310枚,我国获得金牌数约占总数的59%。我国获得多少枚金牌?五、布置作业书上练习十三1-4题板书: 百分数应用题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五、总结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十) 月 日 课题: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难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教具、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等,学生准备相应学具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做游戏导入新课:猜图形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跟大家玩个游戏:猜图形。出示信封中半藏着的平面图形,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分别出示正方形和圆)问:你们是如何猜到的?指名学生说理由。(课件播放含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物体的图片,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相应的闪烁出图形。)2、比较:比较一下,圆与其它几个平面图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生:长方形、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3、举例圆: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其他哪些物体表面是圆形的?(生自由答)4、欣赏圆(课件出示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5、揭示课题:圆的认识二、自主学习(画圆)1、感悟画圆法师: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你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圆?那好,请利用你手边的工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个圆吧,比比看谁画的最好看。学生画完后全班进行交流,展示画得比较好的圆,并说说你是如何画的。2、动手操作,用圆规画圆师: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画不好圆的。可见,圆规是我们画圆必备的工具。用圆规画圆的同学介绍一次画法后,其它同学学着用圆规画一个圆。3、指名学生说说说画圆时注意的地方。4、自主学习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师:我们都已经会用圆规画圆了,那你想不想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按照屏幕上的的学习提示,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在你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三、合作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 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量一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师:能把你发现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吗?(3)引导学生理解“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3、谈古论今,感受圆文化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 “圆,一中同长也”。学完了今天的知识,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触或是想法? 四、当堂检测1、抢答:知道半径填直径或知道直径填半径。2、(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2)从圆心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A.圆心B.圆外C.圆上(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直径。A直径B.线段C.射线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1)直径的长度一定是半径长度2倍。(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3)半径3CM的圆比直径5CM的圆小五、全课总结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2、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在演绎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正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在它的身上还藏着多少数学知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十一) 月 日 课题: 圆的周长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对圆周率的认识教具: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2、 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3、 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1)、 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2)、 (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3)、 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二、合作探究1、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2、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观察数据,对比发现。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3、 比较数据,揭示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秘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三、精讲点拨1、 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2、 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3、 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四、自主学习1、 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2、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3、 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三、当堂检测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 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3、 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4、 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板书: 圆的周长 C=d 或C=2r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十二) 月 日 课题: 圆的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具:等分圆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1.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2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r)2.出示教具圆,要求学生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并口头说出什么是圆的面积?3.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还想知道什么?二、合作探究1.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1)提问:怎样把圆转化为这些平面图形?请同学们看手中的学具,把圆怎样剪?剪成什么样的图形?(2)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动手拼接,教师巡视指导,操作过程中,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要求学生尽可能拼接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发现学生拼对了图形,教师随时表扬和汇报。(3)课件演示,推导公式:教师按学生利用16等份圆拼成的接近于长方形图形的案例演示在黑板上,要求小组讨论: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S=rrS=r小结:根据公式S=r,说说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3.深化推导思路在拼图操作中,同学们除了把圆的面积拼成长方形外,还有部分同学能把它拼成三角形或梯形,我们能否用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呢?试试看。(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果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着重观察三角形的底边相当于圆周长的几分之几?(四分之一)高相当于圆半径的几倍?(4倍)教师指名做对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半径的4倍2S=r4r2S=r(2)引导学生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思考方法同(1)指名到黑板上板演:因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周长的)半径的2倍2S=r2r2S=r4.小结过渡:刚才你们把圆转化为各种图形,分别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r)整个过程都是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完成的,这充分显示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也足以说明:在学习上,只要我们加强合作、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就可以解决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可以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半径) 三、自主学习出示例3,读题列式。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提问:如果这道题告诉的不是圆的半径,而是直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四、当堂检测1、完成做一做。2、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S=rrS=r教学反思:特教学校课时计划(十三) 月 日 课题: 扇形的认识教学目标: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扇形,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理解扇形概念知道扇形有一条对称轴以及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重点、难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扇形教具:课件 纸圆片2个 一张纸上画好一个圆 彩笔一枝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请将手中的两个圆一个平均分成4份剪下其中的一份,另一个平均分成2份剪下其中的一份,观察手中的图形,他们像什么?(像扇子)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扇形。(板书课题:认识扇形)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文101面1、认识弧:出示一个圆,在上面任意点两个点A、B(1)A、B两点在什么位置?(圆上)(2)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什么?什么叫弧?(板书:弧: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读作:弧AB(3)请在圆上用彩笔画一条弧。你是怎样画的?(边用手指描弧边说弧AB)2、认识圆心角:课件演示连接OA和OB (1)线段OA 、OB是圆的什么?(半径)半径OA 、OB所夹的部分叫什么?(角)这个角的顶点在圆的什么位置?(圆心)师: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什么叫圆心角?(板书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2)请学生在圆上标出圆心角。谁是圆心角?(A OB是圆心角)(3)练习:教材98页1题 (略)下图中,哪些角是圆心角?说明理由三、合作学习1、什么是扇形?小组里说一说2、用鼠标指扇形一圈,我们把围成的图形叫扇形,什么叫扇形?交流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叫扇形。(板书;扇形)3、同学之间用手描一下自己手中的圆,互说哪一部分是扇形。4、二次用剪好的扇形,观察桌上你刚才剪好的图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说一说,它是扇形吗,为什么?5、师课件演示:黄色部分是什么图形?(扇形)为什么?4、说一说:(1)演示:活动的扇形。圆心角一条半径不动,另一条半径不断转动,呈现不同的扇形。当两条半径重合时,形成一个圆。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扇形是圆的一部分)(2)在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的外形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安全专家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全攻略
- 2025年中级气象观测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趋势分析与预测题解读
- 桐昆集团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陪诊师考试难点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练习题及答案一
- 河南银行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方案和措施
- 2025年交通运输厅公务员招录考试模拟题及备考指南
- 2025年度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船舶检验法律法规强化练习题及答案(手机版)
- 2025年殡葬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BG转子式干燥机说明指导书
- 关于规范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岗位设置及任免办法
- 劳务分包合同示范文
- 软件测试技术基础教程(第3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肿瘤科专业组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GCP
- 微创外科课件
- 静配中心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 GB/T 21977-2022骆驼绒
- 心理-认识过程课件
- 水电清包工合同(3篇)
- 《ACT就这么简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