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青云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湖南省醴陵市青云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湖南省醴陵市青云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湖南省醴陵市青云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二板块你应尽力完成,第三板块则由你决定取舍)第一板块 本课题你学到多少基础知识?不妨检测一下。(约10min)1.(077;0.5min)实验证明: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16 g硫在8 g氧气中充分反应后,剩余8 g硫,则生成二氧化硫为 。2.(078;1.5min)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 没有增加减少, 也没有变化;从宏观角度看,反应前后,元素的 不变,元素的 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在化学反应2ab2十b22c中,c的化学式为( ) a. a2b3 b. a2b4 c. a2b6 d. ab33. (080;2min)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点燃 2h2o。(1) 读法: (2) 获取信息: 定性方面:反应条件 ,反应物 ,生成物 。定量方面:微观:点燃条件下,每 个氢分子跟 个的氧分子反应生成 个水分子 。宏观:点燃条件下,每 份质量的氢气跟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水。4. (078;1min)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用炉甘石(主要成分 znco3 )、赤铜( cu2o )与木炭粉混合加热到800 ,得出了多种物质,在锌、铜、金、二氧化碳中,你认为不可能得出的是 (写化学式),理由是 。5. (077;0.5min)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煤燃烧后留下的灰烬质量比煤的质量减少了 b.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c.100g 糖溶于 300g 水中,制得 400g 溶液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后,剩余物的质量比高锰酸钾质量减少了 6.(078;1min)硝酸铵可发生如下反应:2nh4no32n2 + o2 + 4。则中物质为( )a.h2 b.h2o c.h2o2 d.hno37.(080;1min)右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s+o2点燃 so2 b.2co+o2点燃 2co2 c.2h2+o2点燃 2h2o d.ch4+2o2点燃 co2+2h2o8. (078;0.5min)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 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四种元素9. (077;1.5min)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 1:1 b. 2:1 c. 4:1 d. 5:110. (079;0.5min)下列装置不能用作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第二板块 你能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祝你成功!(约15min)11. (015;2s)下列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a. b. c. d.12. (016;2s)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a.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13. (027;2s)下列物质在纯氧中燃烧,能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a.镁带 b.硫磺 c.红磷 d.铁丝14. (044、078;20s)“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变化。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的个数 b.原子的种类 c.分子的种类 d.元素的种类15. (078;4s)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则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a.分子重新组合 b. 原子重新组合 c.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 d.分子运动速率改16. (078;1min)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a个co分子和b个o2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是( )a.a/bb.a/(a+2b)c.a/2(a+b)d.a/2b17. (077;1min)已知反应: 3a + 2b=2c + d , a 、 b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34 ,若生成 c 和 d 共 140g ,则该反应消耗 b 的质量为( ) a. 60g b. 80 g c. 90 g d. 120g 18. (006;5s)下列化学反应能说明水具有的化学性质的是( )a. c+ h2o co + h2b. h2+cuo cu+h2oc. 2h2o22h2o+o2d. mg + i2 mgi219. (077;1min)加热 mg 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试管中残留固体wg,则生成氧气( ) a.等于(m w)g b.大于(m w)g c.小于(m w)g d. 无法确定生成o2的质量20. (044、081;1min)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1)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 和 与反应后生 反应前 反应后 成的 各粒子之比为 ;(2)若 表示氢原子,表示 氯原子,那么上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提示:该反应的条件为点燃)21. (023、030、069、192;8min)人类发明并使用氟里昂(主要用作制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里昂进入大气层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的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破坏臭氧层循环示意图如下:示意图中粒子说明氯原子一氧化氯分子氧分子臭氧分子过氧化氯分子 (1)请写出化学式:臭氧 ;过氧化氯 ;(2)上述三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3)经过上述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答:是或否)(4)诺贝尔奖获得者莫里纳博士研究表明:“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简要说明他的观点:。(5)在科学家的建议下,国际社会签署了限制使用和消费氟里昂的协议,使得大气中氟里昂的含量得到了控制。请你根据本题提供的信息,就怎样有效保护环境谈一点建议或认识:。第三板块 下面题目很棘手,你有勇气迎接挑战吗?把你的能耐发挥出来吧。(约10min)22.* (187、191;10min)在本课题中,我们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验证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你知道吗?其实这个实验是在旧教材的实验基础上进行改进得来的。新旧教材实验装置如下图a所示: (1)该实验的锥形瓶中的细沙的作用是 (2)请你分析简述实验装置改良后的优点: (3)实验改良的指导思想是:药品尽量减少,操作尽量方便,现象尽量明显,污染尽量减小等。我们继续分析上面的改良装置,虽然优点多多,但也仍存在缺点,如引燃白磷时,实际操作比较麻烦,而且白磷燃烧放热 图a 图b 难以观察。我们不妨抛弃原来的内部引燃法,采用外部引燃法,实验设计再继续优化成上面图b的装置:优化后的实验还可以直观地了解该反应 (填“放”或“吸”)热。请你至少写出两种引燃锥形瓶内部的白磷的方法: 。 (你不好意思提前偷看吧!)第一板块 1.参加反应(填“反应前”则犯了严重错误)、16g2.种类、数目、质量;种类、质量、质量总和、d3.(1)在点燃条件下,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2)定性方面:点燃、氢气和氧气、水 ;定量方面:两、一、两;4、32、36 4.au;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不可能用不含金元素的反应物炉甘石等来制取含金元素的物质。 5.c6.b7.c8.d9.d10.b第二板块 11.d12.c13.b14.c15.b16.b17.b18.a19.a20.(1)1:1:2;(2)h2+cl2点燃 2hcl21.(1)o3;cl2o2 (2) (3)否 (4)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消耗,而是在循环的第一步反应中不断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由氟里昂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5)本题具有开放性,考查学生的环保意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和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以下答案供参考:治理污染要从控制污染开始;人类要有地球村的意识;治理污染要全球共同行动;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不使用含氟里昂的制冷剂设备;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人类,有时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第三板块 22.(1)防止白磷燃烧时,使瓶底受热不均而引起炸裂;(2)缓和白磷燃烧时瞬间产生气压,避免胶塞被掀起。除了这个优点外,还能把白磷燃烧的放热现象通过气球的膨胀给呈现出来。(3)放方法一:把装置放在阳光下,用凸透镜把光线聚焦于白磷上来引燃白磷;方法二:把装置(下面应垫有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等加热来引燃。方法三:把装置放在热水中,利用热传递来引燃白磷 (下面文字不列入考试内容,能让你在放松片刻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开阔视野)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燃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燃烧前后并没有发生改变。经过反复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