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渔舟唱晚教学设计课 型 欣赏综合科年 级 五年级课标解读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音乐课程标准要求,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五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音乐课程标准同时要求年级的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渔舟唱晚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近代传统筝曲,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实践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说明:加入课标解读是为了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状态下认真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努力做到在音乐教学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反思:通过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更能理解所教学科的性质、更加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备课环节更能注意学生各学段的特点及对学生审美能力的锻炼提高。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课本第九册(五年级上册)第一课近代传统筝曲欣赏渔舟唱晚设计思路 近代传统筝曲渔舟唱晚作为一首聆听曲,学生对乐曲的想象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本课主要以“乐配画”“画配乐”的形式引导学生聆听、体会乐曲。本课时有三个内容:一是学生运用想象在脑海生成一画面,二是为画配乐,三是学生听完后能根据音乐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因此,本课从以下三点实施教学:第一,以通过学生聆听、教师讲解,让学生自己体会音乐并运用想象生成画面,能理解体会音乐情绪,再对比不同的音乐情绪,更加确定画面音乐风格。第二,教师给出不同的画面,让学生想象选择符合画面的音乐。第三,了解了乐曲渔舟唱晚标题的意义,能说出乐曲表现的情境,从而感受和体验筝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对古筝艺术产生兴趣,从而喜爱以古筝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器乐艺术。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五年级第一课朝夕中的一首聆听曲。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先生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乐曲大体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音乐安宁而悠远,抒发了对滨湖晚景赞赏的情怀。接着音乐逐渐活泼流畅,旋律的律动渐快。仿佛渔民唱着渔歌抒发着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乐曲的第二部分活跃欢快表现了渔船破浪疾驰的场面。 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乐曲的欣赏学习使学生对古筝艺术产生兴趣,从而对以古筝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器乐艺术产生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乐配画”和“画配乐”以及学生自编故事的活动让学生理解乐曲表现的情境,感受和体验筝曲的艺术魅力。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古筝艺术、及历史。 2.学生能运用想象能力为“乐配画”,能分辨各段落音乐特点进行“画配乐”。 3.学生根据音乐发展顺序编讲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乐曲的欣赏学习使学生对古筝艺术产生兴趣,从而对以古筝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器乐艺术产生兴趣。教学难点 1聆听乐曲根据老师的描述在脑中形成画面(“乐配画”),进而为画面选择正确的音乐。(“画配乐”) 2学生根据音乐发展顺序编讲故事。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组织教学去掉步骤1:教师播放民乐合奏喜洋洋引导学生律动着进教室。反思:太多的接入其他音乐会对学生造成干扰,应该强调主题。 2用上节课所学歌曲晚风旋律加入自编歌词组成问候歌向学生问好。 设计意图:自编问候歌即复习了上节课所学旋律又启发学生对歌词的创编。 二、欣赏视频,激趣导入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古筝独奏视频,并设问。 师:同学们知道视频里演奏家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呢?师:刚才视频里的演奏家演奏的乐器正是我国民族乐器古筝。自古以来古筝以其特有的美妙音色、浓厚韵味征服了无数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近代古筝大家娄树华先生的筝曲渔舟唱晚。3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课题。引导学生大声齐读课题,加深对所欣赏音乐的印象。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视频调动学生的视听,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整体聆听、随乐思画1播放乐曲让学生聆听,让学生对乐曲的情绪内涵有一个整体了解,并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在脑中想象画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一边听一边以你们聪明的大脑为画纸,以想象力为笔在脑海中画一幅符合音乐情绪的图画。2.播放完毕,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听得那么仔细,一定在心里画了一幅很美妙的图画吧? 删除师:有的同学画出来了,有些同学画不出来,那接下来老师给个小小提示,画出来的同学可以对比一下,画不出来的同学跟着老师的提示再试试。反思:过多的语言影响学生聆听的专注力。 3教师播放第一段音乐,师生交流互动。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跟随着老师一起以脑为纸以想象为笔来画夕阳渐渐西沉,余辉尽染,水天一色,微风轻抚,水波荡漾,渔船缓缓而行师:这是多么美的画卷,你画出来了吗?师:好让我们一边看着自己的画面一边和老师一起读一遍谱。教师多媒体展示第一段简谱:师生一起读谱后再欣赏一遍。4.教师播放第二段音乐,师生交流互动。 师:现在我们来画(欣赏)第二段,同学们一边看简谱一边欣赏。反思: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任何以其他方式切入理解音乐都是对音乐审美力的削弱。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第二段并展示第二段简谱: 师:这个(*)是古筝的演奏法,叫“花指”。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呢,老师建议同学们课下百度一下。将这一步骤改为:现在我们一起用电脑来搜索一下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反思:有心课下探索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所以课上师生共同搜索,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学生找到一种探索的工具。师:渔民们怡然自得的唱着歌,划着小船,乘风破浪,满载而归师: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谱。 师:我们看着脑海里的画再欣赏一遍。5.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并展示第三段简谱: 师:请欣赏最后一段。 师:湖面上船越来越多,渔船飞快地扬帆前进,桨板划水声,浪花流水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好一幅百舸争流,欢快热闹的画面。 师:边听边画再欣赏一遍。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重点。通过 “乐配画”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聆听、体会进而加深对乐曲的理解。通过这种音乐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筝曲的韵味,爱上古筝艺术。四、巩固练习,为画配乐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第三幅画并分段播放音乐让学生选择配对。师:刚才我们听着音乐画了三幅画,现在老师给同学们画面请选择正确的音乐。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第三幅画,分别播放三段音乐,并提问。师:想一想你选哪段音乐?师:非常好,我们继续。 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第二幅画,分别播放三段音乐,并提问。 师:想一想,你选哪段音乐?师:非常好,完全正确,我们继续。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第一幅画,分别播放三段音乐,并提问。 师: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选一选。 师:非常好,同学们都选对了,这说明同学们都用心去欣赏感受了这首筝曲。设计意图:“画配乐”这一活动是对上一环节“乐配画”的继续巩固学习,同时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趣味练习。这两部分相联系正是“二段式教学法”的运用。学生加深了音乐的印象,近一步理解感受了渔舟唱晚的艺术魅力、感受了筝曲的艺术魅力。五、知识学习,趣味引导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古筝图片,介绍古筝艺术及历史。 师:我们欣赏了富有韵味的筝曲渔舟唱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筝这件乐器。 师: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所以人们称它“古筝”。它的形状狭长而扁平 ,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 教师指着画面中的古筝解释。 师:这就是琴体面板,这就是音柱,这就是琴弦。 师:筝的传统演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节奏,左手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等手法来调节美化音色,装饰旋律。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渔舟唱晚是我国众多筝曲中的一首。我国还有很多优美的筝曲,回到家里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古筝曲”了解聆听 。下节课请同学分享在课下找到了什么筝曲,又欣赏了几首。改为:我们一起来搜索看看。 师: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好听的乐器,请同学们课下搜索“中国传统器乐曲”,了解中国有哪些传统乐器,(改为:即使搜索。)并搜索相关的器乐曲聆听欣赏,下节课分享。设计意图:通过文字语言、图片让学生了解古筝艺术及历史。并让学生知道渔舟唱晚只是众多好听的古筝曲中的一首,我们还有很多优美好听的古筝曲激起学生课下自己探索找寻的兴趣。并进一步引导出中国传统乐器和器乐曲的概念,给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指明方向,完成本课教学重点。六、分组交流,拓展学习教师以渔舟唱晚引导学生分四组交流根据音乐发展顺序编讲故事,每组选一个代表讲述,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改为:学生自评互评,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加深理解。设计意图:以渔舟唱晚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再次整体感受加深记忆。按音乐发展顺序编讲故事,不仅展示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